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次玛班硕地区由秋米斑岩体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6
1
作者 赵亚云 刘晓峰 +4 位作者 刘远超 次琼 肖兰斌 李莉 张小强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551-4565,共15页
西藏次玛班硕地区含矿斑岩体具备斑岩型铜矿成矿有利地质条件,结合本地区野外工作的新认识和新发现,展开该地区成岩成矿地质背景及成因等问题研究.对次玛班硕地区由秋米斑岩体开展了详细的锆石U-Pb测年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花... 西藏次玛班硕地区含矿斑岩体具备斑岩型铜矿成矿有利地质条件,结合本地区野外工作的新认识和新发现,展开该地区成岩成矿地质背景及成因等问题研究.对次玛班硕地区由秋米斑岩体开展了详细的锆石U-Pb测年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花岗闪长斑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5.2±0.8Ma^15.2±0.7Ma,即形成时代为中新世.花岗闪长斑岩具有高硅(SiO2=65.08%~66.85%)、高钾(K2O=3.85%~4.58%)、富碱(K2O+Na2O=7.87%~8.90%)、贫镁(MgO=1.51%~1.84%)、准铝质(A/CNK=0.88~0.95)地球化学特征.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右倾,具有弱的铕负异常,(La/Yb)N=36.60~47.43,富集强不相容元素(Rb、Th、U、K)和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Ce、P、Ti);特殊地,岩石具有典型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征,即:高Sr(674×10^-6~876×10^-6)、低Yb(0.560×10^-6~0.757×10^-6)、低Y(7.97×10^-6~9.98×10^-6)、高Sr/Y比(73.84~109.98).全岩Sr-Nd同位素组成中(87Sr/86Sr)i=0.707878、εNd(t)=-8.26,Nd二阶段模式年龄T2DM=1503Ma,说明其岩浆源于基性下地壳部分熔融.结合区域的火成岩,认为岩石形成于印度大陆与亚洲大陆后碰撞伸展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次玛班 由秋米岩体 花岗闪长斑岩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
原文传递
西藏朱诺矿区外围次玛班硕地区铜成矿有利条件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赵亚云 刘晓峰 +4 位作者 刘远超 刘波 付海龙 吕金梁 郑常云 《甘肃地质》 2017年第4期28-36,共9页
次玛班硕地区处于冈底斯斑岩铜成矿带中段以西,北东距朱诺大型斑岩铜矿约10 km,西南距罗布真铅锌多金属矿约6 km。经综合对比分析,作者初步认为次玛班硕地区具备斑岩铜矿成矿的优越地质条件,具有寻找斑岩型铜矿的潜力。铜成矿有利条件为... 次玛班硕地区处于冈底斯斑岩铜成矿带中段以西,北东距朱诺大型斑岩铜矿约10 km,西南距罗布真铅锌多金属矿约6 km。经综合对比分析,作者初步认为次玛班硕地区具备斑岩铜矿成矿的优越地质条件,具有寻找斑岩型铜矿的潜力。铜成矿有利条件为近EW向断裂构造,斑状二长花岗岩体及与其套合好、强度大、浓集分带明显的地球化学异常,地表的次生铜矿化、原生硫化矿及热液蚀变矿物。结合典型斑岩型铜成矿特征和成矿规律,现提出次玛班硕重要找矿方向:(1)中新世具埃达克岩化学性质的斑岩体是重要的成矿地质体及成矿的必备条件;(2)NW向和NE向的断裂构造是重要的成矿构造结构面、控矿因素;(3)岩体中裂隙发育地段、强烈的钾化—硅化及绢英岩化、碳酸盐化等蚀变及已发现的两个次生矿化脉地段是重要的找矿部位;(4)面积性的火烧皮与其吻合的一、二、三级羟基异常区段;(5)元素地球化学组合三级浓集分带异常区和高值区,以上各地段和特征区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具有很大的成矿潜力和找矿前景。因此本研究对该区域勘查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朱诺铜矿 次玛班 有利条件分析
原文传递
西藏次玛班硕斑岩铜矿蚀变-矿化样式及找矿潜力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家桢 吴松 +7 位作者 林毅斌 蒋宗洋 易建洲 蒋光武 刘晓峰 华康 次琼 赵亚云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219-2244,共26页
次玛班硕矿床是近年来在冈底斯西段新发现的斑岩型铜矿,距朱诺超大型斑岩铜矿床西南约10 km,周围分布着北姆朗、落布岗木、懂师布等矿床,为朱诺铜多金属矿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明确次玛班硕找矿潜力及勘查方向,本次对该矿床开... 次玛班硕矿床是近年来在冈底斯西段新发现的斑岩型铜矿,距朱诺超大型斑岩铜矿床西南约10 km,周围分布着北姆朗、落布岗木、懂师布等矿床,为朱诺铜多金属矿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明确次玛班硕找矿潜力及勘查方向,本次对该矿床开展了系统的锆石U-Pb年代学和锆石微量元素分析、精细的岩芯蚀变-矿化编录以及详细的岩相学观察.研究发现次玛班硕铜矿主成矿期中新世岩体为一套复式杂岩体,分别由细粒二长花岗斑岩(F斑岩:16±0.30 Ma)、粗粒二长花岗斑岩(C斑岩:15.89±0.06 Ma)、含角闪石二长花岗斑岩(H斑岩:15.81±0.06 Ma)、闪长玢岩和二长花岗岩(15.51±0.07 Ma)组成,且不同期次岩浆沉淀Cu金属量差异较大.锆石Ce^(4+)/Ce^(3+)(平均值190)和10 000×(Eu/Eu^(*))/Y(平均值13)比值指示次玛班硕中新世各岩体,氧逸度和含水性均高于朱诺矿床.次玛班硕热液演化可划分为4个阶段和14种脉体,根据次玛班硕矿床蚀变-矿化对应关系,铜主要沉淀于钾硅酸盐化阶段,特别是与黑云母化密切相关,青磐岩化阶段亦沉淀部分的铜,绢英岩化阶段沉淀最少.与经典的斑岩铜矿蚀变-矿化分带模式不同,次玛班硕铜矿表现出深部钾硅酸盐化被青磐岩化强烈叠加和部分高温脉体穿插低温蚀变的反常特征,证明存在多期次岩浆-热液过程,为成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热动力、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形成了各种蚀变相互叠加的复杂热液系统.分布于次玛班硕矿区北部的F斑岩为主要致矿岩体.矿区北部蚀变-矿化作用强而南部较弱,且深部发育强烈的青磐岩化蚀变.综合分析认为,次玛班硕矿床还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下一步勘查方向应以矿区深部和北部为主,重点关注F斑岩和C斑岩且发育钾硅酸盐化的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蚀变-矿化样式 中新世复式杂岩体 斑岩铜矿 次玛班 西藏 岩石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