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处士横议” 被引量:2
1
作者 蒋波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8-123,共6页
"处士横议"现象在战国时期十分突出。以往对横议处士身份的理解存在误差,他们其实指那些有着强烈入仕愿望而尚未出仕的士人,而非隐士。处士横议与战国时期诸侯对人才的主动招揽、诸子百家自由争鸣的风气等密切相关,是时代巨... "处士横议"现象在战国时期十分突出。以往对横议处士身份的理解存在误差,他们其实指那些有着强烈入仕愿望而尚未出仕的士人,而非隐士。处士横议与战国时期诸侯对人才的主动招揽、诸子百家自由争鸣的风气等密切相关,是时代巨变的产物。处士横议对士人精神、社会变动有过积极影响,也存在弊端。战国之后,随着大一统王朝的建立、士人群体本身的分化,以及选官制度的逐步完善,处士失去了横议的土壤,因此到秦汉时期逐渐式微,其后作为社会普遍现象的处士横议则不复存在。"处士横议"从极盛到式微,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处士 横议 身份 渊源 影响 式微 原因
下载PDF
孟子“处士横议”说考辨——兼论孟子的语言伦理 被引量:1
2
作者 周淑萍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43-51,136,共10页
批判"处士横议"是孟子人生中的大举措,然而当代学者对处士身份的认识并不统一,有学者将处士释为"有才德而隐居不仕之人"。这一解释不仅违背战国史实,也消解了孟子批判"处士横议"的合理性。孟子以"善... 批判"处士横议"是孟子人生中的大举措,然而当代学者对处士身份的认识并不统一,有学者将处士释为"有才德而隐居不仕之人"。这一解释不仅违背战国史实,也消解了孟子批判"处士横议"的合理性。孟子以"善言"为标准,以立言行仁为主旨,以"知言"为前提,评判战国处士言说,断以"横议",折射出其注重道德功用的语言伦理,既要求言说者的言语行为要担负一定的社会道义责任,接受公众道德规范的制约,也强调接受主体的话语理解须有道义责任的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处士 隐士 横议 善言 知言
原文传递
《水浒传》缘何是经典和史诗——横议论视野下的忠义伦理问题
3
作者 宋铮 《大连大学学报》 2018年第2期39-45,共7页
在孟子那里,横议被理解为不受道德约束的言说。但是在金圣叹那里,则被诠释成为关乎文艺存在合理性的命题。横议论指出,文人著书是天子著经、圣人著史的重要补充。文艺因为能够横议经史而获得了伦理地位。由于封建伦理的建构主要依赖经史... 在孟子那里,横议被理解为不受道德约束的言说。但是在金圣叹那里,则被诠释成为关乎文艺存在合理性的命题。横议论指出,文人著书是天子著经、圣人著史的重要补充。文艺因为能够横议经史而获得了伦理地位。由于封建伦理的建构主要依赖经史,所以横议也担负着破道与破治亦即伦理反思的重要职责。忠义作为《水浒传》中的重要伦理元素,是主体生命存在的精神支柱。但是,其自身不仅潜伏着理论冲突的风险,而且还无法摆脱被偏移的命运。一方面,忠义从伦理的形而上学被提升为彼岸化的宗教;另一方面,又以"忠义传"的形式被不断赋予伦理历史的合理性。从而给宋江等人造成"思与史"的多重思想禁锢。《水浒传》以悲剧的方式横议封建忠义伦理,其目的就是要在精神实质和精神历程的意义上表达对于民众生活和命运的关怀,从而实现了创作经典和史诗的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浒传 忠义 伦理 横议
下载PDF
义政与霸道——政治功利主义在先秦墨法两家的展开
4
作者 叶树勋 《历史法学》 2016年第1期393-409,共17页
战国时期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又是一个绚丽多彩的时代,前者就其政治形势而言,而后者则就其思想氛围而言。孟子云:'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1]《汉书·艺文志》载:'(诸子)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 战国时期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又是一个绚丽多彩的时代,前者就其政治形势而言,而后者则就其思想氛围而言。孟子云:'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1]《汉书·艺文志》载:'(诸子)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正是政治上的割据争雄,恰成就了学术文化上的兴盛繁荣。礼崩乐坏之下,六家九流渐起,切应当下情势,纷纭论辩而不休,子学时代之思想背景,要之即在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 霸道 政治 子学 横议 墨法 成就 时代 九流
原文传递
缘何是经典和史诗?——《水浒传》对于忠义伦理的横议
5
作者 宋铮 《菏泽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1-5,共5页
孟子认为,"横议"是"处士"不受伦理道德约束的言说。但在金圣叹这里,横议却被提升为"文学何以存在"的命题,是文学通向经史的品格与方式。横议论认为,文人著书是对天子著经、圣人著史的呼应和补充。文学由... 孟子认为,"横议"是"处士"不受伦理道德约束的言说。但在金圣叹这里,横议却被提升为"文学何以存在"的命题,是文学通向经史的品格与方式。横议论认为,文人著书是对天子著经、圣人著史的呼应和补充。文学由于能够横议经史而获得了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地位。文学应当发挥横议经史的作用,达到破道与破治的效果。忠义是《水浒传》的核心伦理信条,也是主人公的精神支柱。但是,忠义本身不仅存在伦理冲突的问题,而且还难以摆脱被异化的轨迹。《水浒传》告诉我们,一方面,忠义已经从形而上的理念被幻化为彼岸的宗教;另一方面,统治阶级又不断推出"正史忠义传",赋予其伦理历史的正当性。从而给宋江等人造成"思与史"的多重思想禁锢。《水浒传》以悲剧手法实现横议封建忠义伦理的目的,在精神实质和精神历程的意义上表达了对于民众生命存在的关怀,完成了再造经典和史诗的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浒传 忠义伦理 横议
下载PDF
国家演进、水德之运与处士横议——秦帝国“事皆决于法”的三维探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力 闵甜甜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30-37,共8页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中央集权的秦帝国最终二世而亡。在“过秦”思潮中,秦帝国“事皆决于法”的酷刑滥施被凸显与批判。探究“事皆决于法”施政原则的确立,当是秦帝国基于三方面认知与考量的结果:其一,秦因变法重法而致富致强进而最...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中央集权的秦帝国最终二世而亡。在“过秦”思潮中,秦帝国“事皆决于法”的酷刑滥施被凸显与批判。探究“事皆决于法”施政原则的确立,当是秦帝国基于三方面认知与考量的结果:其一,秦因变法重法而致富致强进而最终实现大一统的历史发展过程;其二,“五德终始”说视阈下秦为“水德”,由此当遵“水德”之性,行“水德”之政以“合五德之数”,以此获得“君权神授”的天命诉求;其三,大一统中央集权的秦帝国所面临的六国旧贵复仇以及处士横议的现实政治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帝国 事皆决于法 变法 水德之运 处士横议
下载PDF
先秦纵横家的教育思想述评 被引量:1
7
作者 谭佛佑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2期11-14,共4页
关键词 思想述评 张议 战国纵横家书 巧辞 是非标准 《战国策》 处士横议 根本法则 同异 先王之道
下载PDF
《中国散文美学》序言 被引量:1
8
作者 郭预衡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1989年第4期57-58,共2页
《中国散文美学》即将付梓,著者嘱我作序。我是拙于作序的,尤其是对于各种“美学”,我一无所知,给这样的专著作序,更加无话可说。但著者对我鞭策再三,终于不得藏拙。略谈两点,未知其可。 首先,我以为,关于中国古代散文,值得研究、论述... 《中国散文美学》即将付梓,著者嘱我作序。我是拙于作序的,尤其是对于各种“美学”,我一无所知,给这样的专著作序,更加无话可说。但著者对我鞭策再三,终于不得藏拙。略谈两点,未知其可。 首先,我以为,关于中国古代散文,值得研究、论述的课题是很多的。这不仅因为中国的历史悠久,散文的数量众多,而且因为中国古代散文确有突出的特点。如何从中国古代散文的实际出发,对其特点加以认真的系统的研究,这在中国文学研究的领域中是个相当重要的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美学 中国古代散文 中国文学研究 历史散文 散文作家 先秦两汉 历代作家 艺术成就 史家之绝唱 处士横议
下载PDF
论汉末士风 被引量:1
9
作者 魏恤民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1992年第2期122-126,共5页
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中国古代大多数知识分子就形成了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的人格特征和理想追求。对社会的关注、对朝政的敏感构成了中国古代大多数知识分子特有的心态。后汉时期,外戚专权、宦竖乱政、政治黑暗“士子羞与为伍,故匹夫抗愤,... 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中国古代大多数知识分子就形成了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的人格特征和理想追求。对社会的关注、对朝政的敏感构成了中国古代大多数知识分子特有的心态。后汉时期,外戚专权、宦竖乱政、政治黑暗“士子羞与为伍,故匹夫抗愤,处士横议。”清议之风、私家讲学之风、归隐之风于斯大盛,而学界少有人能以汉末这种士风进行系统的考究,本人有胜浅陋,试探讨汉末士风的具体表现、历史根源,以请教于专家学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风 宦竖 处士横议 士子 人能 于斯 春秋战国时期 汉时期 人格特征 清河国
下载PDF
时事小说生成溯源新论 被引量:1
10
作者 任增霞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4-121,共8页
时事小说作为一种特殊的小说流派,肇端于世变,与社会、政治的变迁关系密切。但溯其远源,又与传统文化因素密相关联,如处士横议传统、尊史传统、杂文学传统等。藉着对时事小说生成渊源的追溯,将其置于中国文化史的脉络中加以思考,可探讨... 时事小说作为一种特殊的小说流派,肇端于世变,与社会、政治的变迁关系密切。但溯其远源,又与传统文化因素密相关联,如处士横议传统、尊史传统、杂文学传统等。藉着对时事小说生成渊源的追溯,将其置于中国文化史的脉络中加以思考,可探讨其得以生成的某种深层文化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事小说 处士横议传统 杂文学观念 尊史传统
原文传递
从月旦评到《人物志》
11
作者 梁满仓 《文史知识》 2017年第11期12-21,共10页
东汉末期,主荒政缪,宦官专权,“士子羞与为伍,故匹夫抗愤,处士横议,遂乃激扬名声,互相题拂,品核公卿,裁量执政”(《后汉书·党锢列传》),对各类人物品评形成风气。在这种风气中,一种被称为“月旦评”的形式格外突出,其影响之大,... 东汉末期,主荒政缪,宦官专权,“士子羞与为伍,故匹夫抗愤,处士横议,遂乃激扬名声,互相题拂,品核公卿,裁量执政”(《后汉书·党锢列传》),对各类人物品评形成风气。在这种风气中,一种被称为“月旦评”的形式格外突出,其影响之大,以致身为公族豪侠的袁绍为之改操饰行,隐匿盛大车徒,饰以单车简从;任侠放荡的曹操,也卑辞厚礼,恳求月旦评的主持许劭对其作出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志》 月旦评 许劭 处士横议 人物品评 庞德公 卑辞厚礼 刘繇 庞统 公族
原文传递
谈创作(十二) 介绍彩绘《诸子百家》《十四圣人》等
12
作者 阎先公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15年第10期28-32,共5页
一:中国是一个文明的古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出现了许多历史名人。在文化·教育·科学·军事方面有很多卓著,对国家和世界产生着重大影响。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和辉煌的一段。那时由于各国互相争夺... 一:中国是一个文明的古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出现了许多历史名人。在文化·教育·科学·军事方面有很多卓著,对国家和世界产生着重大影响。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和辉煌的一段。那时由于各国互相争夺称霸,战争不断,彻底打破了"庶人不议"的观念,取而代之的是"处士横议"的活跃风气。对人事及社会的广泛探索,对如何统一天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处士横议 历史名人 军事方面 刻瓷 春秋战国时期 酒圣 博览会金奖 工艺美术大师 孙斌 武艺高强
下载PDF
试论孟子散文的特色
13
作者 曹文星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1986年第1期52-58,共7页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今山东邹县)人,是孔子之后儒家代表人物,忠实继承并发展了儒家学说。他生在战国中期,正是处士横议,百家争鸣的黄金时代.由于论敌众多:逼使他不可能照搬他的祖师爷那种无可争辩的雍容含蓄的文风,而把语录体发展...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今山东邹县)人,是孔子之后儒家代表人物,忠实继承并发展了儒家学说。他生在战国中期,正是处士横议,百家争鸣的黄金时代.由于论敌众多:逼使他不可能照搬他的祖师爷那种无可争辩的雍容含蓄的文风,而把语录体发展成独树一帜的雄辩犀利的论辩散文。这是时代使然.他自己说:“扬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詖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艺术 战国中期 处士横议 语录体 儒家代表人物 知言养气 齐桓晋文之事章 儒家学说 上枢密韩太尉书 刘大
下载PDF
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14
作者 王培元 《书城》 2014年第11期92-97,共6页
一读汉史,不知你是否也有过此种经验:或许会不觉神旺,猛然间血脉贲张、激奋起来;然而,却又不禁扼腕叹息不已,陷入痛愤悲慨之中。《后汉书·党锢列传》有记云:"逮桓灵之间,主荒政缪,国命委于阉寺,士子羞与为伍,故匹夫抗愤,处士横... 一读汉史,不知你是否也有过此种经验:或许会不觉神旺,猛然间血脉贲张、激奋起来;然而,却又不禁扼腕叹息不已,陷入痛愤悲慨之中。《后汉书·党锢列传》有记云:"逮桓灵之间,主荒政缪,国命委于阉寺,士子羞与为伍,故匹夫抗愤,处士横议,遂乃激扬名声,互相题拂,品核公卿,裁量执政,婞直之风,于斯行矣。"士,自诞生以来,其言行和影响,恐怕还从未像此时这样,绽放出如此夺目的光彩。在整个古代中国历史上,恐怕也都是极罕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地之间 处士横议 古代中国 悲慨 于斯 士子 李膺 士不遇赋 蜗牛庐 皇帝之贵
原文传递
编后记
15
作者 何大海 《原道》 CSSCI 2017年第1期186-190,共5页
诠释学业已成为近年比较热门的话题,也有人提倡建立或恢复中国的诠释学。是否建立中国的诠释学与是否恢复中国的诠释学,不是笔者关心的问题,将西方诠释学与中国的儒家经学进行一定层次的沟通与串联,则是值得把玩的方面。一。
关键词 《原道》 处士横议 大陆新儒家
原文传递
清议与清谈——汉末清议人物剪影之一
16
作者 何满子 《瞭望》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4期37-38,共2页
汉末名士清议以及随之而爆发的党锢之祸,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变局。它作为腐朽的东汉王朝的送葬曲,政治上的意义固然不小;一批理想主义的儒士——儒家学派积极的一翼——在和宫廷权宦的交锋中互通声气,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会势力,... 汉末名士清议以及随之而爆发的党锢之祸,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变局。它作为腐朽的东汉王朝的送葬曲,政治上的意义固然不小;一批理想主义的儒士——儒家学派积极的一翼——在和宫廷权宦的交锋中互通声气,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会势力,这现象更为前所未有。这批儒士可视为中国知识分子群体意识最早觉醒的代表。他们在依附王权而又和王权斗争中认识了自身的力量;虽然这斗争没多久就告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锢之祸 东汉王朝 社会势力 儒家学派 中国文化史 知识分子群体 大暴动 处士横议 大变局 历史说
原文传递
我国散文创作的发展演变和艺术特征
17
作者 王振民 《贵州文史丛刊》 1988年第2期80-83,共4页
在我国古典文学里,散文这个名词,原有两个概念。其一是和韵文对立的,指不押韵的文章;其二是和骈文对立的,指句法不整齐的文章。这两者都是属于文体的概念,而不是文章形式的概念。它包括文艺散文、政治散文、哲学历史散文,以至于序、跋... 在我国古典文学里,散文这个名词,原有两个概念。其一是和韵文对立的,指不押韵的文章;其二是和骈文对立的,指句法不整齐的文章。这两者都是属于文体的概念,而不是文章形式的概念。它包括文艺散文、政治散文、哲学历史散文,以至于序、跋、章、表、奏、议、书、策等应用散文,即所谓广义的散文范畴。我国远在殷商时代,就已经产生了散体的文章。但散文的飞跃发展,却在春秋战国那个大变动的时代。当时在思想文化领域里,出现了“百家争鸣”、“处士横议”的局面,因而产生了《论语》、《孟子》、《庄子》、《韩非子》等优秀的诸子散文和《左传》、《国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艺术 历史散文 文章形式 《国语》 处士横议 殷商时代 《韩非子》 现代散文 散文作品 《战国策》
下载PDF
诸子散文散论
18
作者 郝孝忠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3期38-42,共5页
春秋战国之际,乃我国历史上一大变动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一系列复杂的变革。这反映在人们的思想意识和社会领域里,亦随之起着复杂的变化和激烈的斗争,形成了“百家争呜”和“处士横议”的局面。因此,优秀的诸子... 春秋战国之际,乃我国历史上一大变动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一系列复杂的变革。这反映在人们的思想意识和社会领域里,亦随之起着复杂的变化和激烈的斗争,形成了“百家争呜”和“处士横议”的局面。因此,优秀的诸子散文,就在这一客观要求的形势下出现了。它和同一时期出现的《左传》等历史散文一样,不独语言具有文学色彩,而且出现了为数众多的性格特征各自不同的人物形象。现分述如下,并举例以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色彩 散论 处士横议 人物形象 性格特征 春秋战国之际 语录体 文学成就 八千岁 语言艺术
下载PDF
象棋与围棋
19
作者 刀尔登 《财新周刊》 2021年第16期86-87,共2页
每个城市的街头都有象棋摊儿。它们是行人的绊脚石,太太们的眼中钉。远远看去,像便道上生出的蘑菇。瞧那些人,不是披头跣足,就是衣架饭袋;喧哗时旁若无人,凝神时如痴如呆;夏日下蒲扇争风,冬天里肉颤心惊;忽而处士横议,转瞬又喑默无声—... 每个城市的街头都有象棋摊儿。它们是行人的绊脚石,太太们的眼中钉。远远看去,像便道上生出的蘑菇。瞧那些人,不是披头跣足,就是衣架饭袋;喧哗时旁若无人,凝神时如痴如呆;夏日下蒲扇争风,冬天里肉颤心惊;忽而处士横议,转瞬又喑默无声——谁不是呢,但这些人有一点与众不同,就是齐齐地盯着低处的什么东西,好像世上还有比这更底层的生活,值得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棋 围棋 处士横议 绊脚石
原文传递
《清代〈孟子〉学史大纲》读解
20
作者 壹舒 《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 2013年第Z1期131-134,共4页
孟子身处"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的时代,以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承三圣为志事,其人气象高明,其书浩然奇绝,是以学显于当世。自李唐韩愈发显孟学,赵宋《孟子》入经,孟学自此盛名四达,天下共传。究其情,非独科举... 孟子身处"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的时代,以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承三圣为志事,其人气象高明,其书浩然奇绝,是以学显于当世。自李唐韩愈发显孟学,赵宋《孟子》入经,孟学自此盛名四达,天下共传。究其情,非独科举推波助澜之为能,实乃孟子继善成性,情悯千古价值之必然。自汉以降,注疏推阐《孟子》一书者纷然杂处,而在此基础上对后人研究之研究的著作也不乏其书。民国以来,孟学研究籍借西风,出现多种研究路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思想 圣王 史大纲 三圣 处士横议 李唐 孟子哲学 创作时间 《大纲》 以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