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横笛源流考辨 被引量:8
1
作者 杨久盛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51-55,共5页
本文结合古乐器出土情况对古代典籍进行了考证和批判 ,否定了横笛是张骞由西域传入的传统说法 ;指出笛、篪同音 ,《诗经》中的篪即是后世的横笛 ;又进一步说明了“汉前无横笛”这一历史误解产生的原因 ;最后肯定地指出 ,早在六、七千年... 本文结合古乐器出土情况对古代典籍进行了考证和批判 ,否定了横笛是张骞由西域传入的传统说法 ;指出笛、篪同音 ,《诗经》中的篪即是后世的横笛 ;又进一步说明了“汉前无横笛”这一历史误解产生的原因 ;最后肯定地指出 ,早在六、七千年前 ,我们的先民已经掌握了在坚硬的竹、骨壁上凿孔技术 ,那时便有可能产生了横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笛 音乐艺术 乐器 音乐史 艺术形式
下载PDF
中国历史上的横笛及其渊源探究
2
作者 赵维平 《音乐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0-85,102,F0002,I0001,I0002,共10页
笛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在先秦文献中被记载为“篴”。篴是一种竖吹类管乐器,与我国现行的横吹笛有着不同的演奏方法。“横笛”一词初出于北齐时期,它与丝绸之路上传来的乐器横笛关系密切。通过梳理横笛相关资料得出这一乐... 笛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在先秦文献中被记载为“篴”。篴是一种竖吹类管乐器,与我国现行的横吹笛有着不同的演奏方法。“横笛”一词初出于北齐时期,它与丝绸之路上传来的乐器横笛关系密切。通过梳理横笛相关资料得出这一乐器由古代印度传入中国,中国流行的横吹竹笛是其后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笛 羌笛
原文传递
“同管双笛”本征频率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赵松龄 赵松庭 《声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331-338,共8页
本文改进并推广了原有的横笛频率计算理论,使它适用于一种新颖的横笛──“同管双笛”。文中运用声在管道中传播的成熟理论,对双笛中的声学特性作了严格的分析。导出了计算双笛本征频率的理论关系式。讨论了吹孔末端修正及吹气温度的... 本文改进并推广了原有的横笛频率计算理论,使它适用于一种新颖的横笛──“同管双笛”。文中运用声在管道中传播的成熟理论,对双笛中的声学特性作了严格的分析。导出了计算双笛本征频率的理论关系式。讨论了吹孔末端修正及吹气温度的影响。以两种典型双笛结构为实例作了验证,理论计算与实测结果良好相符。表明本文所提供的理论准确可靠,可作为实际设计、制作双笛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笛 声学设计 频率 计算 本征频率
下载PDF
西域的横笛 被引量:3
4
作者 周菁葆 《乐器》 2011年第5期58-61,共4页
"横吹"之为器,其名初见之于《晋书·乐志》记载;"胡角者,本以应胡笳之声,后渐用之横吹,有双角,即胡乐也。张博望入西域传其法于西京,惟得《摩诃兜勒》一曲,奉延年因胡曲更造新声二十八解,乘舆以为武乐。后汉以给边,和帝时万人将... "横吹"之为器,其名初见之于《晋书·乐志》记载;"胡角者,本以应胡笳之声,后渐用之横吹,有双角,即胡乐也。张博望入西域传其法于西京,惟得《摩诃兜勒》一曲,奉延年因胡曲更造新声二十八解,乘舆以为武乐。后汉以给边,和帝时万人将军得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器 横笛 出土文物 月牙形音孔
下载PDF
中国竹笛音乐的文化涵蕴 被引量:1
5
作者 李保忠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8年第10期110-112,共3页
竹笛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华礼乐文化、诗词文化、宗教与民俗文化有着紧密的关联,并且作为这些文化现象的物质载体而流传至今。梳理和了解竹笛音乐所展现的文化涵蕴对发掘传统乐器的人文内涵,对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建... 竹笛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华礼乐文化、诗词文化、宗教与民俗文化有着紧密的关联,并且作为这些文化现象的物质载体而流传至今。梳理和了解竹笛音乐所展现的文化涵蕴对发掘传统乐器的人文内涵,对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笛 文人 月夜 中华人民共和国 宗教音乐 礼乐文化 横笛 笛声 乐队编制 民俗文化 雅乐
下载PDF
艺术学院音乐教学中横笛与气的运用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银姬 《成才之路》 2015年第30期44-45,共2页
横笛作为朝鲜民族传统乐器之一,长期以来备受人们的喜爱和爱戴。它的音色独特,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朝鲜民族音乐特点,因而,长期地、广泛流传到民间,被人民群众所喜爱。所有管乐器的演奏中呼吸可以说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部分。横笛也像... 横笛作为朝鲜民族传统乐器之一,长期以来备受人们的喜爱和爱戴。它的音色独特,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朝鲜民族音乐特点,因而,长期地、广泛流传到民间,被人民群众所喜爱。所有管乐器的演奏中呼吸可以说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部分。横笛也像所有管乐器一样,演奏当中呼吸的正确运用是很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音乐教学 横笛 运用
下载PDF
潮阳笛套古乐的前世溯源(下)
7
作者 屠金梅 廖静 《乐器》 2022年第4期66-68,共3页
(接上期)唐代的龙笛多以象征意义出现在诗文中,而在唐时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日本的七孔笛最初叫做“横笛”,后在日本被命名为龙笛。也有一说此“横笛”在传入日本之前已被命名为龙笛,正仓院所保留的唐代横笛亦确实保留了竹节上的竹枝亦仿龙... (接上期)唐代的龙笛多以象征意义出现在诗文中,而在唐时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日本的七孔笛最初叫做“横笛”,后在日本被命名为龙笛。也有一说此“横笛”在传入日本之前已被命名为龙笛,正仓院所保留的唐代横笛亦确实保留了竹节上的竹枝亦仿龙首,但是和上文中提到的龙笛形制差别很大(见图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正仓院 象征意义 横笛 唐代 日本
下载PDF
丝绸之路上的横笛及其东渐 被引量:1
8
作者 周菁葆 《音乐文化研究》 2019年第1期23-33,M0002,共12页
丝绸之路上的笛子有两种演奏形式,即竖吹和横吹。湖北随县曾侯墓虽然出土了一种横吹形式的乐器,但它叫"篪",与我们所说的横笛并不是同一种乐器。横笛的真正发源地是在印度,雕刻横笛的最早图像出现在公元一百年前后,但是实际... 丝绸之路上的笛子有两种演奏形式,即竖吹和横吹。湖北随县曾侯墓虽然出土了一种横吹形式的乐器,但它叫"篪",与我们所说的横笛并不是同一种乐器。横笛的真正发源地是在印度,雕刻横笛的最早图像出现在公元一百年前后,但是实际在印度流行应该更早。横笛随着佛教的东渐而传入中亚和阗地区,之后在西域广为流传。横笛传入朝鲜的时间大概在公元4世纪,日本的横笛则是从朝鲜传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横笛 东渐
下载PDF
父女共奏“命运交响曲”
9
作者 梁亦鑫 《做人与处世》 2022年第23期36-37,共2页
苏州女孩陈法的智力永远停留在五六岁儿童的水平。一些简单的操作,别的孩子几句话就明白了,但是陈法最起码要好几天才能把它搞清楚。一天,就读小学一年级的陈沄,突然被兴趣班传出的横笛演奏声所吸引,她表现出极大的兴趣,驻足玲听,久久... 苏州女孩陈法的智力永远停留在五六岁儿童的水平。一些简单的操作,别的孩子几句话就明白了,但是陈法最起码要好几天才能把它搞清楚。一天,就读小学一年级的陈沄,突然被兴趣班传出的横笛演奏声所吸引,她表现出极大的兴趣,驻足玲听,久久不愿离去,并向父亲提出想学习横笛的想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趣班 命运交响曲 横笛 小学一年级
原文传递
懵懂乐趣——以新见缪天瑞口述《我的幼年时代的音乐生活》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岩 汪洋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12-19,共8页
文章以缪天瑞年青时代"自述"为切入点,探究缪氏从事"律学"及其它相关学术研究的必然与偶然;对初涉的各类音乐实践之丰富性也有所展示;而其懵懂与率真的天性、与生俱来对相关音乐事物的好奇、对社会音乐实践——乐... 文章以缪天瑞年青时代"自述"为切入点,探究缪氏从事"律学"及其它相关学术研究的必然与偶然;对初涉的各类音乐实践之丰富性也有所展示;而其懵懂与率真的天性、与生俱来对相关音乐事物的好奇、对社会音乐实践——乐器改革的大胆的评论与建议,虽未达精妙,但更显其年少之直白与无忌;而其人性中所谓"负面"品性(包括因执著于胡琴的默练而在课堂上不听讲、残害青蛙、偷母亲的钱及家人珍爱之家具买换乐器、观察女人脱旗袍等),均在文中有所展现,从而给读者一个全新、丰富多彩的缪氏青少年形象。这与我们以往所认知的缪天瑞,形成极大反差,但这才是有血有肉、有爱有恨、血气方刚并淳朴自然的缪天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缪述 筒箫 横笛 胡琴·京胡 口琴 风琴 月琴 哨呐 落胴
下载PDF
浅谈学习赵松庭先生“横笛频率计算和应用”的体会
11
作者 周晴 《乐器》 2020年第2期42-44,共3页
赵松庭先生是当今笛子艺术领域里的巨擘,后人对于他在中国笛子艺术领域里,如在中国笛史,中国笛演奏艺术,笛曲创作,笛美学,笛教学,笛改革等方面的贡献,都有过不少的研究,但对于他的科研成果"横笛频率计算和应用"的理念及方法... 赵松庭先生是当今笛子艺术领域里的巨擘,后人对于他在中国笛子艺术领域里,如在中国笛史,中国笛演奏艺术,笛曲创作,笛美学,笛教学,笛改革等方面的贡献,都有过不少的研究,但对于他的科研成果"横笛频率计算和应用"的理念及方法却鲜有论述,本文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见解,以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松庭 横笛 开管乐器 频率计算 温差与音差
下载PDF
“横笛”古今说(二)
12
作者 王洪亮 《乐器》 2020年第3期28-31,共4页
中国横笛的分类:(1)曲笛因伴奏昆曲而得名,又叫班笛、市笛或扎线(即缠丝)笛,因盛产于苏州,故又有"苏笛"之称。这种笛子多为D调或C调乃至降B调,管身粗而长,可能是大横吹的遗制。音色浑厚而柔和,清新而圆润。广泛流行在中国南... 中国横笛的分类:(1)曲笛因伴奏昆曲而得名,又叫班笛、市笛或扎线(即缠丝)笛,因盛产于苏州,故又有"苏笛"之称。这种笛子多为D调或C调乃至降B调,管身粗而长,可能是大横吹的遗制。音色浑厚而柔和,清新而圆润。广泛流行在中国南方各地,适于独奏或合奏,是江南丝竹、苏南吹打、潮州笛套锣鼓等地方音乐和昆曲等戏曲音乐中富有特色的重要乐器之一(图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丝竹 苏南吹打 戏曲音乐 横吹 昆曲 曲笛 笛套 横笛
下载PDF
苗条“花腔女高音”——长笛
13
作者 沉香 《音乐生活》 2006年第7期38-39,共2页
长笛,吹孔气鸣乐器。广泛用于现代管弦乐队的一种木管乐器,常用于独奏、重奏。乐器本调 C 调。应用谱号为高音谱号,不移调记谱。结构组成:管身(含吹节,主节和尾节)和音键系统。笛身呈圆柱形,一端封闭,通常由木料或金属制成。演奏者通过... 长笛,吹孔气鸣乐器。广泛用于现代管弦乐队的一种木管乐器,常用于独奏、重奏。乐器本调 C 调。应用谱号为高音谱号,不移调记谱。结构组成:管身(含吹节,主节和尾节)和音键系统。笛身呈圆柱形,一端封闭,通常由木料或金属制成。演奏者通过向笛身一侧的吹口吹气,使空气穿过笛体发生振动而产生声音。笛身上穿有许多音孔,用杠杆式的音键打开和关闭。手指按键,封闭的音孔打开,发出乐音。长笛音域通常为从中央 C向上三个八度即(C^1~C^4)。现代长笛是由彪姆于1832年在古横笛的基础上改进的,他使其能以音响上正确的位置穿凿指孔,并同时提供一种方便的手法来用手指控制。长笛的英文是 Flute。但以前 Flute 是笛类的总称,Flute 并不单指横笛,也包括竖笛(箫)和长笛的其他近亲乐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笛演奏 乐队 木管乐器 横笛
原文传递
细节里的趣味
14
作者 相声迷 《少儿国学》 2021年第11期16-17,共2页
一说起国画,与油画看起来更像真人真物不同,我们很容易想到那些笔法简练、纯以墨色浓淡渲染的山水画之类的写意画。其实,在两宋之前,中国古代的画家们更喜欢精细描绘的写实风格。唐代有个著名的画家叫戴嵩,他特别擅长画牛。宋代书法家... 一说起国画,与油画看起来更像真人真物不同,我们很容易想到那些笔法简练、纯以墨色浓淡渲染的山水画之类的写意画。其实,在两宋之前,中国古代的画家们更喜欢精细描绘的写实风格。唐代有个著名的画家叫戴嵩,他特别擅长画牛。宋代书法家黄庭坚在看到朋友收藏的戴嵩画的牛图之后,随即作了一首诗:"韩生画肥马,立仗有辉光。戴老作瘦牛,平生千顷荒。觳觫(húsù)告主人,实已尽筋力。乞我一牧童,林间听横笛。"意思是,戴嵩画的老牛为主人劳作了一辈子,已经精疲力竭了,希望主人把它放牧到林间,听一听牧童吹奏横笛的乐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实风格 写意画 黄庭坚 戴嵩 横笛
原文传递
《圣乐经谱》 早期传入欧洲的中国化天主教音乐
15
作者 李歆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0-51,共2页
一清乾隆十五年(1750),法国耶稣会士钱德明(Amiot,Joseph Marie 1718-1793)来到中国。钱德明进入中国的时代背景,与明代意大利耶稣会士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1610)等人不同,当时正值耶稣会士在华活动的低谷期。只是由于乾隆皇帝的... 一清乾隆十五年(1750),法国耶稣会士钱德明(Amiot,Joseph Marie 1718-1793)来到中国。钱德明进入中国的时代背景,与明代意大利耶稣会士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1610)等人不同,当时正值耶稣会士在华活动的低谷期。只是由于乾隆皇帝的个人喜好及宫廷需求,所以才得以进入宫禁。钱德明擅长吹奏横笛,弹奏羽管键琴,因此被谕令供职朝廷。当时儒家士人无法接受西方音乐,而钱德明同样无法理解中国音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笛 中国 耶稣会 圣乐 经谱 朝廷 音乐 无法
原文传递
瓜州东千佛洞西夏第7窟“涅磐变”中乐器图像的音乐学考察
16
作者 刘文荣 《西夏学》 2015年第1期235-244,共10页
瓜州东千佛洞第7窟为西夏时期壁画,其中心柱背面有'涅磐变'一幅,'涅磐变'下部有世俗伎乐图像,对认识西夏乐舞文化具有极重要的意义。该伎乐图像共四人,一人舞蹈,三人操器而奏,所奏乐器中有横笛、毛员鼓、拍板。横笛,乃... 瓜州东千佛洞第7窟为西夏时期壁画,其中心柱背面有'涅磐变'一幅,'涅磐变'下部有世俗伎乐图像,对认识西夏乐舞文化具有极重要的意义。该伎乐图像共四人,一人舞蹈,三人操器而奏,所奏乐器中有横笛、毛员鼓、拍板。横笛,乃西域传至河西,汉后本为河西旧器,并非由唐僖宗所赐鼓吹而由唐才传入宋。横笛亦非羌笛,横笛笛有七孔,笛身较长,故又称长笛,《长笛赋》所咏即为此器;横笛源自西域,又曰胡笛。胡笛、羌笛乃二笛,非为一器。尽管党项出自羌人,东千佛洞及河西诸窟西夏壁画横笛亦非羌笛,仍为留存在河西地区日久的横笛;毛员鼓,西域龟兹传入,广首纤腰,用两手两面拍击,不用杖击,唐后毛员鼓在西夏朝中保存了下来;拍板,击节之用,西夏壁画音乐图像中多板数为六的小拍板。本文从音乐学及夏与周边民族音乐文化关系的角度,对瓜州东千佛洞第7窟'涅磐变'中的三身乐器作了考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千佛洞 西夏 “涅磐变” 横笛 毛员鼓 拍板
下载PDF
流失于海外的中国唐宋时期古代乐谱
17
作者 赵维平 《中国音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52,共12页
从历史文献记载、佛教洞窟壁画、造像以及出土文物等都鲜明地反映出我国古代有着丰富多姿的音乐舞蹈。但是遗憾的是,在今天的音乐活动中我们听不到她的历史音响。究其原因诸多,但是古代乐谱的缺失无疑是其“积重难返”的主要缘由。我国... 从历史文献记载、佛教洞窟壁画、造像以及出土文物等都鲜明地反映出我国古代有着丰富多姿的音乐舞蹈。但是遗憾的是,在今天的音乐活动中我们听不到她的历史音响。究其原因诸多,但是古代乐谱的缺失无疑是其“积重难返”的主要缘由。我国曾经是古代乐谱的发源地,但它们却相继消失流向海外,为今天的研究带来基础性的困惑。本文将追踪寻源,厘清流失于海外的唐宋时期主要的一些古代乐谱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琵琶谱 横笛 筝谱
原文传递
东传日本的横笛谱在平安至镰仓时代的嬗变研究
18
作者 张晓东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1-49,M0003,共10页
中国唐代东传日本的横笛乐谱是中国流传域外古谱中较为特殊的一类乐谱。日本平安时代的《博雅笛谱》(966年)作为一部经遣唐使整理编辑后传承的乐谱,是目前在日本发现最早的横笛谱,呈现出唐代音乐原貌与日本化改造并存的样态;而镰仓时代... 中国唐代东传日本的横笛乐谱是中国流传域外古谱中较为特殊的一类乐谱。日本平安时代的《博雅笛谱》(966年)作为一部经遣唐使整理编辑后传承的乐谱,是目前在日本发现最早的横笛谱,呈现出唐代音乐原貌与日本化改造并存的样态;而镰仓时代的《龙笛要录》(1233年)则呈现出日本现行雅乐的主要形态。两份乐谱在曲目、音位和演奏符号等方面的变化,反映出横笛谱在两个时代的嬗变及所受影响。据此,也可反向推断唐代音乐演奏特征,辨识唐代乐谱的基本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笛 《博雅笛谱》 《龙笛要录》
下载PDF
我国丝绸之路上古乐谱的产生与消亡原因探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维平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5-92,M0004,共9页
乐谱是用于记录、保存和传播音乐的重要手段,是流动着的音乐文献。汉唐间随着丝绸之路的开启由波斯、印度以及中亚诸国传来大量的乐器并在中原大地上出现了不同形态的乐谱,五弦谱、琵琶谱、筝谱、横笛谱、笙谱、筚篥谱等。这些乐谱将近... 乐谱是用于记录、保存和传播音乐的重要手段,是流动着的音乐文献。汉唐间随着丝绸之路的开启由波斯、印度以及中亚诸国传来大量的乐器并在中原大地上出现了不同形态的乐谱,五弦谱、琵琶谱、筝谱、横笛谱、笙谱、筚篥谱等。这些乐谱将近一千年在中国的音乐舞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遣唐使的来华这些乐谱传到了日本,同样在日本的音乐史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历史作用。那么,中国古代是胡人还是汉人创造的乐谱?几百年后又为什么在中国的土地上消失?日本为什么会传承这些乐谱等,都是有待探索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与东亚古谱 五弦谱 琵琶谱 筝谱 横笛 笙谱
原文传递
围绕《新撰乐谱·乐目录》的诸问题 被引量:1
20
作者 远藤彻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3-48,共6页
《新撰乐谱》是源博雅(918-980)在康保3年(966)编写的乐谱集。是日本现存的最古的横笛乐谱,也是平安时代中期(10世纪)所知道的日本雅乐的实际状态的贵重的史料。但是,目前江户时代以后(17世纪以后)抄写的只有原来的4分之一,约50曲的乐... 《新撰乐谱》是源博雅(918-980)在康保3年(966)编写的乐谱集。是日本现存的最古的横笛乐谱,也是平安时代中期(10世纪)所知道的日本雅乐的实际状态的贵重的史料。但是,目前江户时代以后(17世纪以后)抄写的只有原来的4分之一,约50曲的乐谱被流传下来。文章介绍了《新撰乐谱》,并研究史料中的诸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撰乐谱》 源博雅(918—980) 横笛乐谱 史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