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速燃烧与高超声速推进 被引量:53
1
作者 俞刚 范学军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49-471,共23页
50多年的努力和曲折经历证明了超声速燃烧冲压发动机概念的可行性.本文对影响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成熟的主要因素作了扼要的分析.高超声速推进的首要问题是净推力,利用超声速燃烧获得推力遇到各种实际问题的制约,它们往往互相牵制.... 50多年的努力和曲折经历证明了超声速燃烧冲压发动机概念的可行性.本文对影响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成熟的主要因素作了扼要的分析.高超声速推进的首要问题是净推力,利用超声速燃烧获得推力遇到各种实际问题的制约,它们往往互相牵制.几次飞行试验表明高超声速飞行需要的发动机净推力仍差强人意,液体碳氢燃料(煤油)超燃冲压发动机在飞行马赫数5上下的加速和模态转换过程,成为高超声速吸气式推进继续发展的瓶颈.研究表明,利用吸热碳氢燃料不仅是发动机冷却的需要也是提高发动机推力和性能的关键举措,燃料吸热后物性改变对燃烧性能的附加贡献对超燃冲压发动机的净推力至关重要.当前,实验模拟技术和测量技术相对地落后,无法对环境、尺寸和试验时间做到完全的模拟.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FluidDynamics,CFD)逐渐成为除实验以外唯一可用的工具,然而,超声速燃烧的数值模拟遇到湍流和化学反应动力学的双重困难.影响对发动机的性能作正确可靠的评估.提出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模态转换、吸热碳氢燃料主动冷却燃料催化裂解与超声速燃烧耦合、燃烧稳定性、实验模拟技术与装置、内流场特性和发动机性能测量、数值模拟中的湍流模型、煤油替代燃料及简化机理等研究前沿课题,和未来5。10年重点发展方向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速燃烧 高超声速推进 超燃冲压发动机 吸热碳氢燃料 燃烧稳定性 模态转换
下载PDF
环境振动试验技术的若干新进展 被引量:37
2
作者 姜节胜 高跃飞 顾松年 《机械强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07-311,共5页
阐述环境振动试验面临的新情况及其发生的背景。分析环境振动实验当前存在的问题,对柔性夹具、试件动力学边界条件的工程实现、振动台模态参数识别、结构的模态转换等新进展做简要介绍。对我国环境振动试验的近期发展进行简短的展望。
关键词 环境振动试验 柔性夹具 动力学边界条件模拟 模态参数识别 模态转换
下载PDF
变循环发动机模态转换数值模拟 被引量:29
3
作者 刘增文 王占学 蔡元虎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128-2132,共5页
对双外涵变循环发动机的模态转换过程进行了研究,设计了变循环发动机模态转换方案,确立了模态转换时的多部件调节规律,采用稳态模型对模态转换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模态转换方案可行,能够使变循环发动机的涵道比发生明显改... 对双外涵变循环发动机的模态转换过程进行了研究,设计了变循环发动机模态转换方案,确立了模态转换时的多部件调节规律,采用稳态模型对模态转换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模态转换方案可行,能够使变循环发动机的涵道比发生明显改变,并有效提高了发动机在部分推力时的空气流量,与设计参数相同的常规涡扇发动机相比,其安装耗油率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循环发动机 模态转换 数值模拟 变几何 安装性能
原文传递
RBCC动力系统工作模态问题 被引量:17
4
作者 张蒙正 张玫 +1 位作者 严俊峰 吕奇伟 《火箭推进》 CAS 2015年第2期1-6,共6页
具有多种工作模态是RBCC动力系统区别于其他发动机的重要特性。灵活运用不同模态和发动机构型,形成不同方案的RBCC动力系统,满足特定的飞行任务,是RBCC动力系统研发的重要思路。模态间的平稳过渡是确保飞行器经济、安全工作的基本条件... 具有多种工作模态是RBCC动力系统区别于其他发动机的重要特性。灵活运用不同模态和发动机构型,形成不同方案的RBCC动力系统,满足特定的飞行任务,是RBCC动力系统研发的重要思路。模态间的平稳过渡是确保飞行器经济、安全工作的基本条件。深入研究各模态特性、模态转换中的技术问题及解决途径是RBCC动力系统研发的重要技术基础,对指导和引领当前的关键技术攻关也有着重要作用。RBCC动力系统研发的宗旨在于发挥火箭发动机和冲压发动机的优势,弥补单一发动机功能或者性能的不足,突破点在于国家急需与当今技术成熟度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BCC 工作模态 模态转换 研发
下载PDF
双模态冲压发动机中的模态转换研究综述 被引量:15
5
作者 张岩 朱韶华 +2 位作者 刘刚 李轩 徐旭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719-1728,共10页
在以双模态冲压发动机为推进装置的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加速过程中,燃烧室内的释热量及其分布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发动机从亚燃模态转换为超燃模态。在模态转换过程中,由于燃烧室下游边界条件突然从热力壅塞状态变为无壅塞状态,其壁面... 在以双模态冲压发动机为推进装置的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加速过程中,燃烧室内的释热量及其分布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发动机从亚燃模态转换为超燃模态。在模态转换过程中,由于燃烧室下游边界条件突然从热力壅塞状态变为无壅塞状态,其壁面压力分布会发生明显改变。这将使作用在飞行器上的推力和动量发生突然变化,可能会导致飞行器失去控制。因此,如何实现不同燃烧模态的平稳转换,是燃烧室设计中的技术难点。本文详细介绍了双模态冲压发动机中不同燃烧模态的定义和判定准则、模态转换的实现方式、模态转换的机理,以及在模态转换时可能存在的激波反射结构转换迟滞和火焰结构转换迟滞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冲压发动机 超燃模态 亚燃模态 模态转换 迟滞
下载PDF
面向航空复合材料结构的激光超声无损检测技术 被引量:17
6
作者 裘进浩 张超 +1 位作者 季宏丽 陶翀骢 《航空制造技术》 2020年第19期14-23,共10页
针对层合形式含曲面的航空结构大面积检测难题,基于非接触式扫描的激光超声检测技术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关注。该技术采用脉冲式激光激励结构中的超声波,获取超声波在检测区域内的传播数据,通过分析超声波传播特征参数的变化,实现结构损... 针对层合形式含曲面的航空结构大面积检测难题,基于非接触式扫描的激光超声检测技术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关注。该技术采用脉冲式激光激励结构中的超声波,获取超声波在检测区域内的传播数据,通过分析超声波传播特征参数的变化,实现结构损伤和性能的评估。围绕使用日益广泛的航空复合材料结构,从结构脱粘损伤的识别、疲劳损伤累积的表征和疲劳剩余寿命的预测3个方面,介绍了激光超声检测技术的相关研究进展。首先,以层合结构为例,研究了脱粘损伤对超声波传播的影响,通过能量、波数等特征参数提取,实现了脱粘损伤成像;其次,研究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中基体裂纹累积对超声波模态转换效应的影响规律,通过量化模态转换效应对基体裂纹密度进行表征;最后,建立了基于损伤形式的复合材料疲劳演化模型,采用贝叶斯模型平均和激光超声的波速测量,完成了剩余疲劳寿命的预测,为未来激光超声检测在航空复合材料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超声 无损检测 复合材料 脱粘损伤 模态转换 疲劳寿命
下载PDF
L(0,2)模态导波检测弯管缺陷的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罗更生 谭建平 +1 位作者 卢超 郑明方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029-3036,共8页
针对低频超声导波纵向模态L(0,2)在弯管中传播的复杂性和对弯头典型部位缺陷检测的难度,目前尚未深入研究该模态在弯管处传播的能量分布特性和弯头拱背处典型缺陷的检测。采用数值模拟法分析L(0,2)模态在5种不同曲率半径钢制弯管中的传... 针对低频超声导波纵向模态L(0,2)在弯管中传播的复杂性和对弯头典型部位缺陷检测的难度,目前尚未深入研究该模态在弯管处传播的能量分布特性和弯头拱背处典型缺陷的检测。采用数值模拟法分析L(0,2)模态在5种不同曲率半径钢制弯管中的传播特性,从波场快照研究信号能量分布变化,从时域波形研究模态转换;采用实验研究8根不同弯管弯头拱背外侧和内侧环向缺陷、过弯头后直管段缺陷的检测,对比分析L(0,2)模态的缺陷检出能力和模态转换特性。研究结果表明:L(0,2)模态经过弯管时,在弯头拱背外侧发生能量聚焦,该部位缺陷容易检出;在弯头拱背内侧发生信号衰减,导致该部位缺陷易漏检;过弯头以及弯头后直管段缺陷后均发生明显波形转换。研究结论为管道超声导波检测工程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超声导波 L(0 2)模态 钢制弯管 波场快照 环向缺陷 模态转换
下载PDF
TBCC进气道模态转换气动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16
8
作者 向先宏 钱战森 张铁军 《航空科学技术》 2017年第1期10-18,共9页
阐述了涡轮基组合循环发动机(TBCC)进气道模态转换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结合串联、内/外并联等典型TBCC发动机的主要特点对其模态转换气动技术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未来主要发展趋势进行对比分析。给出了TBCC模态转换过程需要进一步解决... 阐述了涡轮基组合循环发动机(TBCC)进气道模态转换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结合串联、内/外并联等典型TBCC发动机的主要特点对其模态转换气动技术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未来主要发展趋势进行对比分析。给出了TBCC模态转换过程需要进一步解决的主要关键气动问题,主要包括新型高性能TBCC进气道模态转换设计技术、模态转换过程高精准度数值模拟及风洞试验技术、模态转换条件对进气道出口流场性能和起动特性影响、模态转换过程分流板区域内外流复杂非定常流动机理及对飞行器气动特性的影响等,为TBCC组合动力模态转换气动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基组合动力 进气道 模态转换 气动特性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扭转模态在充水管道缺陷检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刘增华 吴斌 +1 位作者 何存富 王秀彦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2期1587-1589,共3页
研究了充水管道中扭转模态的传播特性。通过理论分析可知最低阶扭转模态T(0,1)适合用于充水管道中的缺陷检测。在实验中利用研制的传感器在充水管道中激励出T(0,1)模态,并利用频率50kHz的该模态对4m长充水管道中两种不同类型的缺陷进行... 研究了充水管道中扭转模态的传播特性。通过理论分析可知最低阶扭转模态T(0,1)适合用于充水管道中的缺陷检测。在实验中利用研制的传感器在充水管道中激励出T(0,1)模态,并利用频率50kHz的该模态对4m长充水管道中两种不同类型的缺陷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利用T(0,1)模态的超声导波可以用于充水管道的缺陷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扭转模态 充水管道缺陷检测 模态转换
下载PDF
管道纵向超声导波的对称模态转换特性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晓娟 赵锴 郑毅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51-160,共10页
管道超声导波检测应用中,为建立有效的缺陷识别技术,需要通过分析回波信号深入理解导波与管道缺陷相互作用过程中缺陷对导波信号的影响,进而形成可表征缺陷不同特征的方法。超声导波的模态转换过程及转换模态提供了大量缺陷信息,而合理... 管道超声导波检测应用中,为建立有效的缺陷识别技术,需要通过分析回波信号深入理解导波与管道缺陷相互作用过程中缺陷对导波信号的影响,进而形成可表征缺陷不同特征的方法。超声导波的模态转换过程及转换模态提供了大量缺陷信息,而合理使用多个超声导波模态进行管道缺陷分析可改善检测和评估的效果。轴对称纵向L(0,2)模态超声导波被大量应用于管道缺陷的检测与评估,L(0,2)模态导波系统中往往同时激发出低阶纵向L(0,1)模态。针对以上情况,本文研究了这两种纵向模态与缺陷交互过程中对称模态的转换过程,并提取各模态成分,进一步分析了转换模态随缺陷参数变化的规律。研究结果可为利用模态转换信息实现缺陷的检测评估建立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向超声导波 模态转换 转换模态 缺陷评估
下载PDF
可变面积涵道引射器对变循环发动机性能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周红 王占学 +1 位作者 刘增文 张明阳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842-2850,共9页
分析了变循环发动机前、后涵道引射器的几何调节方式,建立了变循环发动机稳态及过渡态数学模型,并考虑了前涵道引射器和模态选择阀门由于面积突变引起的局部总压损失,模拟了变循环发动机单外涵模式、双外涵模式及模态转换过渡态过程中,... 分析了变循环发动机前、后涵道引射器的几何调节方式,建立了变循环发动机稳态及过渡态数学模型,并考虑了前涵道引射器和模态选择阀门由于面积突变引起的局部总压损失,模拟了变循环发动机单外涵模式、双外涵模式及模态转换过渡态过程中,前、后涵道引射器面积对发动机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并与NASA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单外涵模式,放大前涵道引射器内涵进口面积会减小变循环发动机的回流裕度,但可增大风扇和核心驱动风扇级的喘振裕度;在由单外涵模式过渡至双外涵模式的模态转换后期,减小后涵道引射器外涵进口面积可减缓风扇压比的下降;建议前涵道引射器选择总面积保持不变而内涵进口面积改变,后涵道引射器选择内涵进口面积保持不变而外涵进口面积改变的调节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循环发动机 涵道引射器 可变几何 局部总压损失 模态转换
原文传递
兰姆波在裂纹处的模态转换及散射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郑阳 周进节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1-29,共9页
该文采用散射矩阵表征兰姆波在缺陷处的模态转换和散射特性,研究了S0模态兰姆波与亚波长级槽形裂纹的交互作用。由板中导波模态位移场的特性,提出了只存在零阶模态时的模态分离方法。求解了S0模态在不同尺寸裂纹处的多模态散射矩阵。结... 该文采用散射矩阵表征兰姆波在缺陷处的模态转换和散射特性,研究了S0模态兰姆波与亚波长级槽形裂纹的交互作用。由板中导波模态位移场的特性,提出了只存在零阶模态时的模态分离方法。求解了S0模态在不同尺寸裂纹处的多模态散射矩阵。结果表明,S0模态入射到裂纹时,散射波动场周向分布不均,与入射角度相关;散射特征的强弱由裂纹长度决定,长度越短,散射特征越明显;各散射模态的能量分配由裂纹的深度决定,随着裂纹深度增加,散射的S0和SH0模态能量增加,而A0模态先增加后急剧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纹 兰姆波 模态转换 散射矩阵 模态分离 交互作用
原文传递
六相输电系统故障分析方法 被引量:8
13
作者 刘恩德 《国际电力》 2001年第4期36-39,共4页
介绍一种六相输电系统故障分析新方法,此方法立足于改革传统的分析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简化了故障电流的表达式,非常适合于应用计算机对六相电力系统各种类型故障进行分析、数据处理及现象描述。无论是试验还是实际应用,都验证了该方法... 介绍一种六相输电系统故障分析新方法,此方法立足于改革传统的分析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简化了故障电流的表达式,非常适合于应用计算机对六相电力系统各种类型故障进行分析、数据处理及现象描述。无论是试验还是实际应用,都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相输电系统 数值算法 故障分析 模态转换
下载PDF
变循环发动机模态转换的几何调节规律 被引量:11
14
作者 周红 王占学 +1 位作者 张晓博 张明阳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160-2166,共7页
考虑了变循环发动机转子惯性效应和部件容积效应,分析了模态选择阀门面积、核心驱动风扇级导叶角度、低压涡轮导向器面积、喷管喉部面积等几何参数及其不同组合调节方式对变循环发动机模态转换过程的影响,并与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 考虑了变循环发动机转子惯性效应和部件容积效应,分析了模态选择阀门面积、核心驱动风扇级导叶角度、低压涡轮导向器面积、喷管喉部面积等几何参数及其不同组合调节方式对变循环发动机模态转换过程的影响,并与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能正确反映变循环发动机在模态转换过程中参数的变化规律.为确保转换过程的顺利进行,在放大(关小)模态选择阀门面积时,应关小(放大)核心驱动风扇级导叶角度.低压涡轮导向器面积和喷管喉部面积的调节可使得转换过程中参数的变化更加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循环发动机 模态转换 几何调节规律 模态选择阀门 核心驱动风扇级导叶角度
原文传递
串联式TBCC发动机风车冲压模态性能模拟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明阳 王占学 +1 位作者 张晓博 周莉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939-2949,共11页
建立了基于部件低转速特性匹配的串联式涡轮基组合循环(TBCC)发动机风车冲压模态性能计算模型,提出了压气机低转速大流量特性扩展方法,由换算扭矩代替等熵效率表示旋转部件特性,解决了低转速部件效率不连续相关问题。分析了冲压外涵面... 建立了基于部件低转速特性匹配的串联式涡轮基组合循环(TBCC)发动机风车冲压模态性能计算模型,提出了压气机低转速大流量特性扩展方法,由换算扭矩代替等熵效率表示旋转部件特性,解决了低转速部件效率不连续相关问题。分析了冲压外涵面积变化和涡轮功率提取对风车冲压模态性能及部件匹配的影响规律,并基于推力、流量连续准则设计了涡轮模态至冲压模态转换过程(含风车冲压模态)的参数调节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在风车冲压模态下,冲压外涵面积变化对风扇工作状态有显著影响,对压气机影响较小;涡轮可提取功率随着风车转速的减小先增加后降低,比冲随提取功率的增加基本呈线性降低趋势,功率提取位置(高、低压涡轮)对部件匹配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基组合循环(TBCC) 风车冲压 低转速特性拓展 功率提取 模态转换
原文传递
复杂动力学系统计算模型的修改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景绘 H.G.Natke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1991年第4期38-47,共10页
本文介绍使用输入或输出残量法的数学模型的修改.应用模态转换来减小被修改模型的自由度数,模态转换矩阵由数学模型的低阶模态组成,高阶模态的静力修改被考虑.对于不同的系统,引进相关模态坐标系和不相关的模态坐标系,前者适合于弱模态... 本文介绍使用输入或输出残量法的数学模型的修改.应用模态转换来减小被修改模型的自由度数,模态转换矩阵由数学模型的低阶模态组成,高阶模态的静力修改被考虑.对于不同的系统,引进相关模态坐标系和不相关的模态坐标系,前者适合于弱模态耦合系统,后者适合于高密度模态系统.在两个模态坐标系中的参数识别过程完全类似于在物理坐标系中的识别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 参数识别 模态转换
下载PDF
变循环发动机模态转换建模及控制规律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郝旺 王占学 +2 位作者 张晓博 周莉 王靖凯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2-81,共10页
为了实现变循环发动机快速可靠的模态转换,发展了变循环发动机模态转换过渡态模型及控制规律设计方法。在变循环发动机动态数值仿真程序的基础上,针对模态选择阀与涵道引射器这两个模态转换过程中的关键变几何部件,建立了高精度的气流... 为了实现变循环发动机快速可靠的模态转换,发展了变循环发动机模态转换过渡态模型及控制规律设计方法。在变循环发动机动态数值仿真程序的基础上,针对模态选择阀与涵道引射器这两个模态转换过程中的关键变几何部件,建立了高精度的气流突扩局部损失模型。首次提出了可考虑模态选择阀堵塞对发动机性能影响的模态选择阀堵塞模型,消除了由于模型不精确造成的模态转换参数波动。在建立的变循环发动机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直接推力控制技术的模态转换控制规律设计方法,考虑了变循环发动机的8个可调参数,采用差分进化算法对模态转换过程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模态转换控制规律设计方法可以实现变循环发动机快速平稳的模态转换,双外涵转单外涵的参数变化规律与单外涵转双外涵的参数变化规律基本类似,推力在0.6s就稳定在目标推力值,其余参数大多在1.4s之后才趋于稳定。本文提出的变循环发动机模态转换控制规律设计方法还可应用于常规航空发动机的加/减速过渡态控制规律设计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循环发动机 模态转换 数学模型 差分进化算法 控制规律设计
下载PDF
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在复合材料加筋曲板压缩试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8
作者 阳奥 陈普会 +2 位作者 孔斌 甘建 杨家勇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439-2451,共13页
对复合材料自动铺丝和手工铺丝两种T型加筋曲板进行了单轴压缩试验,采用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 DIC)的三维光学测量方法对该型加筋曲板的局部屈曲及后屈曲波形进行实时监测,并与传统应变、位移测量结果进行... 对复合材料自动铺丝和手工铺丝两种T型加筋曲板进行了单轴压缩试验,采用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 DIC)的三维光学测量方法对该型加筋曲板的局部屈曲及后屈曲波形进行实时监测,并与传统应变、位移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DIC能够准确捕捉整个试验过程中的位移场,使用DIC设备观测到的屈曲模态与应变片数据反映的波形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不同于传统测量方法,DIC能够准确捕捉蒙皮在后屈曲阶段的屈曲模态转换的全过程;利用DIC技术能够对试验不同时间节点(即不同载荷水平)的屈曲模态进行清晰、直观的观测,因而能够较准确地获得结构的屈曲载荷,该载荷与由应变-载荷曲线确定的屈曲载荷相比,误差小于5%。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试验过程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并通过与试验结果的对比表明了计算结果、DIC测量结果与传统方法测量结果三者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加筋曲板 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C) 屈曲 模态转换 后屈曲 数值仿真
原文传递
基于推力连续准则的小型涡轮冲压组合发动机模态转换过程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黄红超 王占学 蔡元虎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756-2762,共7页
基于数值模拟方法开展了小型涡轮冲压组合发动机性能计算与匹配性分析.给出了详细的性能计算流程、设计点参数确定准则和模态转换过程参数计算方法.根据涡喷发动机压气机进口、涡轮出口的总静压参数沿飞行轨迹的变化规律,确定了涡轮模... 基于数值模拟方法开展了小型涡轮冲压组合发动机性能计算与匹配性分析.给出了详细的性能计算流程、设计点参数确定准则和模态转换过程参数计算方法.根据涡喷发动机压气机进口、涡轮出口的总静压参数沿飞行轨迹的变化规律,确定了涡轮模态向冲压模态转换的合理区间.根据冲压燃烧室进口参数和静压平衡等约束条件,确定了小型涡轮冲压组合发动机关键截面几何参数.分析了不同的流量调节阀开度对模态转换过程参数变化的影响.按照推力连续的准则,确定了模态转换过程流量调节阀开度随马赫数的变化规律.最后给出了沿飞行轨迹的涡轮冲压组合发动机推力、比冲和喷管喉道面积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冲压组合发动机 模态转换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FLADE变循环发动机模态转换过程特性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晓博 王占学 周红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22,共9页
为对带FLADE(Fan on Blade)的变循环发动机总体性能进行评估,发展了FLADE部件计算方法以及带FLADE的双外涵变循环发动机稳态性能计算模型,加入反映转子惯性效应和部件容积效应的动力学方程,建立了变循环发动机过渡态性能计算模型。分析... 为对带FLADE(Fan on Blade)的变循环发动机总体性能进行评估,发展了FLADE部件计算方法以及带FLADE的双外涵变循环发动机稳态性能计算模型,加入反映转子惯性效应和部件容积效应的动力学方程,建立了变循环发动机过渡态性能计算模型。分析了FLADE变循环发动机在双外涵与单外涵模式之间的模态转换过渡态特性,重点研究了几何参数调节及其不同组合形式对FLADE变循环发动机模态转换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带FLADE的双外涵变循环发动机的模态转换过程只与FLADE导叶角度和FLADE喷管面积有关,且两者应同时放大或关小;FLADE的开/关对风扇外涵气流及核心机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循环发动机 模态转换 过渡态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