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槽道式平板热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明 刘中良 马国远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18-820,共3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槽道式平板热管均热器.这种新型结构能使平板热管均热器具有较强的轴向和径向导热能力。并且能在反重力条件下工作.通过实验验证了其良好的性能,得到了最佳充液量.通过比较平板热管与铜板扩散热阻计算值,得到了平板热管... 提出了一种新型槽道式平板热管均热器.这种新型结构能使平板热管均热器具有较强的轴向和径向导热能力。并且能在反重力条件下工作.通过实验验证了其良好的性能,得到了最佳充液量.通过比较平板热管与铜板扩散热阻计算值,得到了平板热管的适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板热管 电子冷却 结构
下载PDF
毛细结构对平板热管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晨 李艳霞 +2 位作者 刘中良 张广孟 张明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359-363,共5页
详细研究了毛细结构对于平板热管性能的影响,对3种具有同样外形尺寸的深微槽道、交错孔道和双微槽道毛细结构的铜-水平板热管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双微槽道热管的热阻最小,深微槽道热管的热阻最大。在轴向导热能... 详细研究了毛细结构对于平板热管性能的影响,对3种具有同样外形尺寸的深微槽道、交错孔道和双微槽道毛细结构的铜-水平板热管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双微槽道热管的热阻最小,深微槽道热管的热阻最大。在轴向导热能力方面,双微槽道热管的性能最好,其次为交错孔道热管,深微槽道热管最差。在径向均热能力方面,双微槽道热管最好,而深微槽道热管与交错孔道热管的均热能力相近。可见,双微槽道热管是最佳毛细结构,其热阻最小,具有最好的轴向导热性能与径向均热性能,原因是蒸发面和冷凝面上的微槽道结构强化了相变换热,降低了相变热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管 结构 轴向导热 径向均热
下载PDF
平板热管相变传热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明 刘中良 马国远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23-825,共3页
平板热管具有很好的均热性,能够避免电子器件散热时热点的产生,使热沉具有更好的散热效果。为了研究平板热管的相变传热特性,制作了可视化平板热管,通过实验研究了加热功率、冷却风速、不同工质对平板热管性能的影响。同时,还研究了槽... 平板热管具有很好的均热性,能够避免电子器件散热时热点的产生,使热沉具有更好的散热效果。为了研究平板热管的相变传热特性,制作了可视化平板热管,通过实验研究了加热功率、冷却风速、不同工质对平板热管性能的影响。同时,还研究了槽道结构对平板热管内部沸腾换热的强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板热管 电子冷却 结构 沸腾传热
下载PDF
非均匀槽道平板热管的传热性能实验 被引量:4
4
作者 侯跃攀 崔文智 +1 位作者 聂秀 谢振文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3-20,共8页
设计加工了2种具有非均匀槽道结构的平板热管并进行实验,分析了充液率和加热功率对平板热管传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平板热管的充液率越高时,其启动所需的时间越长。在同样的加热功率和充液率下,鱼骨形槽道平板热管启动性能更优;充... 设计加工了2种具有非均匀槽道结构的平板热管并进行实验,分析了充液率和加热功率对平板热管传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平板热管的充液率越高时,其启动所需的时间越长。在同样的加热功率和充液率下,鱼骨形槽道平板热管启动性能更优;充液率一定时(如60%),在较低功率范围内(60~170 W)鱼骨形槽道平板热管传热性能更好,最小总热阻为0.14℃/W;而交叉槽道平板热管在实验功率范围内(60~350 W)热阻持续降低,其最小总热阻为0.10℃/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板热管 结构 热阻 传热强化
下载PDF
3D打印槽道结构槽宽对池沸腾传热特性的影响
5
作者 刘厚励 顾中浩 +1 位作者 阳康 张莉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282-2288,共7页
表面微结构化是强化沸腾传热的重要手段,研究微结构尺寸对沸腾传热特性的影响规律意义重大。本文采用选择性激光熔化技术(SLM)制备了不同宽度的槽道结构试样,并对其进行了常压下池沸腾传热特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光滑铜面,槽长2.... 表面微结构化是强化沸腾传热的重要手段,研究微结构尺寸对沸腾传热特性的影响规律意义重大。本文采用选择性激光熔化技术(SLM)制备了不同宽度的槽道结构试样,并对其进行了常压下池沸腾传热特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光滑铜面,槽长2.3mm,槽宽0.5~2.3mm槽道结构的传热系数(HTC)与临界热通量(CHF)均有显著提升。槽道结构的CHF随着槽道宽度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小,HTC随着槽道宽度的增大而减小。槽道宽度为0.9mm时CHF达到最大值331.5W/cm^(2),为光滑铜面的3倍,同时HTC为光滑表面的1.7倍。较小的槽道宽度增加了试样的传热面积,限制了气泡脱离直径进而增加气泡的脱离频率,是HTC提升的关键因素;而槽道内气液流动阻力限制与水动力不稳定性,是槽道结构CHF提升的关键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热 池沸腾 相变 3D打印 气液两相流 结构
下载PDF
平板微热管三种槽道结构的传热性能分析
6
作者 李小凤 潘中良 《电子与封装》 2022年第4期21-26,共6页
为了探究平板微热管槽道横截面的形状和工质对平板微热管工作性能的影响,运用多物理场有限元仿真软件Comsol对矩形槽、梯形槽和正六边形槽三种平板微热管的热性能进行了有限元仿真。通过比较水和乙醇两种工质的平板热管在加热功率分别为... 为了探究平板微热管槽道横截面的形状和工质对平板微热管工作性能的影响,运用多物理场有限元仿真软件Comsol对矩形槽、梯形槽和正六边形槽三种平板微热管的热性能进行了有限元仿真。通过比较水和乙醇两种工质的平板热管在加热功率分别为30 W、40 W和50 W时热管下表面中心点的温度,得出正六边形槽道结构相比于矩形槽道和梯形槽道具有更好的传热性能,而且当平板微热管槽道结构相同时,采用水作工质比乙醇更有利于导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板微热管 传热性能 结构 工质 有限元仿真
下载PDF
烧结多孔槽道吸液芯超薄平板热管的传热性能 被引量:8
7
作者 朱明汉 白鹏飞 +1 位作者 胡艳鑫 黄金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49-1357,共9页
设计并制作了总厚度为0.85 mm的超薄平板热管,热管的毛细芯采用烧结多孔槽道结构,实现了槽道和多孔结构的结合,根据该结构制作了一个铝制模具。该热管设计结合了超薄化和易制作的特点,对热管性能测试搭建了实验平台,分析了加热功率、铜... 设计并制作了总厚度为0.85 mm的超薄平板热管,热管的毛细芯采用烧结多孔槽道结构,实现了槽道和多孔结构的结合,根据该结构制作了一个铝制模具。该热管设计结合了超薄化和易制作的特点,对热管性能测试搭建了实验平台,分析了加热功率、铜粉粒径、槽道数目对热管热性能的影响,热阻和最大传热能力用来表征热管的性能。结果表明在加热功率为14 W时,放置铜板和热管的加热铜块温度分别是102℃和66℃,热管有效降低了热源温度;当铜粉粒径较大时热管的热阻和传热极限也较大,粒径减少时出现相反现象。相比单槽道结构,双槽道结构出现了更低热阻,两者最小差异为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薄平板热管 烧结 多孔结构 传热 铜粉粒径 热性能 实验验证
下载PDF
毛细芯蒸汽槽道孔径对环路热管(LHP)传热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胡卓焕 罗婷许 +1 位作者 佳寅 杨茉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6-92,共7页
设计并通过3D打印制备了3种毛细芯结构:无嵌入式槽道(蒸汽槽道)毛细芯、嵌入式槽道毛细芯(同孔径槽和异孔径组合槽)。通过实验研究了毛细芯蒸汽槽道对环路热管(Loop Heat Pipe,LHP)传热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低热负荷启动时,3种... 设计并通过3D打印制备了3种毛细芯结构:无嵌入式槽道(蒸汽槽道)毛细芯、嵌入式槽道毛细芯(同孔径槽和异孔径组合槽)。通过实验研究了毛细芯蒸汽槽道对环路热管(Loop Heat Pipe,LHP)传热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低热负荷启动时,3种毛细芯均能成功启动且蒸发器出口(t_(e-out))及冷凝器进口(t_(c-in))由于气液两相流的存在出现周期性温度振荡;嵌入式槽道毛细芯启动响应快(76 s)、温度振荡(t_(c-in))幅度小(±1.0 ℃),同孔径槽毛细芯稳定温度低(36.8 ℃),异孔径组合槽毛细芯由于大孔径(500 μm)不利于低热负荷下的蒸发,启动稳定温度高(38.7 ℃);在变热负荷运行过程中,嵌入式槽道毛细芯有效蒸汽排出面积更大、蒸汽干度更高,在中、高热负荷,温度振荡(t_(c-in))得到明显改善;异孔径组合槽设计更有利于内部产生蒸汽高效排出,在高热负荷工况下,异孔径组合槽毛细芯壁面温度为85.0 ℃,比无嵌入式槽道毛细芯低了8.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结构 3D打印 毛细芯 LHP 相变传热
原文传递
结构和几何参数对碟式太阳能甲烷接收反应器性能的影响研究
9
作者 刘赟 叶闻杰 李永华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19-1331,共13页
与传统以定壁温或定热流作为边界条件不同,为更精确分析结构与扰流参数对碟式太阳能甲烷接收反应器性能的影响,本文考虑实际辐照,以高斯分布模型(Guassian distribution model)作为热流边界条件,提出树形分叉和旋流槽道型两种新型反应... 与传统以定壁温或定热流作为边界条件不同,为更精确分析结构与扰流参数对碟式太阳能甲烷接收反应器性能的影响,本文考虑实际辐照,以高斯分布模型(Guassian distribution model)作为热流边界条件,提出树形分叉和旋流槽道型两种新型反应器结构,并对其内部传热传质进行了数值分析。文中分析了结构类型、隔板个数及层数、旋流槽道弧度及数量对接收反应器径向温度分布和甲烷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接收反应器结构对径向温差和转化效率影响很大。当入口流速一定时,旋流槽道型结构的甲烷转化率最高,树形分叉结构次之,而传统的圆锥型接收反应器最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树形分叉结构和旋流槽道型结构的结构参数对反应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树形结构的层数、排数对于优化反应器内温度场并无显著效果,甲烷的转化率提升受限。增大旋流槽道的弧度和数量对于改善反应器内温度场,降低截面径向温差并无显著效果,甲烷的转化率提升受限。这也表明了接收反应器结构是影响其内部温度场和反应性能最重要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碟式太阳能接收反应器 甲烷重整制氢 树形分叉结构 旋流结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