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形式、编码与赋意:论多模态隐喻的具身表征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小平 王军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1期122-128,共7页
具身认知本质上是大脑对多模态信息的加工过程,因而图像等异质模态与语言一样,可直接参与隐喻的认知表征。重新检视隐喻的表征过程,发现多模态隐喻的具身表征涉及形式表达、概念及认知情境三个不同的维度,因此"身体"在认知中... 具身认知本质上是大脑对多模态信息的加工过程,因而图像等异质模态与语言一样,可直接参与隐喻的认知表征。重新检视隐喻的表征过程,发现多模态隐喻的具身表征涉及形式表达、概念及认知情境三个不同的维度,因此"身体"在认知中的作用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感官"体验可在形式表达层产生知觉仿拟效果,影响多模态隐喻的识解方向;依托多样化的形式表达,"身体结构"通过"取象赋形"的认知操作偏离其原有意义而成为另有所指的表征符号;"场景"则在与身体的互动中形成认知语境,进而赋予符号新的所指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隐喻 具身性 知觉仿拟 概念 符号编码 认知场景
下载PDF
唐诗英译的意象图式概念识解运作——以《送孟浩然之广陵》英译本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徐静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48-50,共3页
意象图式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分析意象图式的形成过程以及对意象图式进行概念化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及应用认知语言学。本文试讨论意象图式的概念识解操作,并通过对李白诗作《送孟浩然之广陵》及其英译本的对比分析... 意象图式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分析意象图式的形成过程以及对意象图式进行概念化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及应用认知语言学。本文试讨论意象图式的概念识解操作,并通过对李白诗作《送孟浩然之广陵》及其英译本的对比分析来探讨这一理论对汉诗英译的解释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图式 概念 汉诗英译
下载PDF
法语语言异化现象的构式压制解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吴小锋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123-125,共3页
构式作为形义结合的象征结构,对人类认知事物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构式压制能够消解语言中的一些异化或者看似典型的语法现象。压制由解决语义冲突的需要触发,当词汇义与构式义不兼容时,构式会对词汇义产生强制性影响,人们通过概念识解... 构式作为形义结合的象征结构,对人类认知事物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构式压制能够消解语言中的一些异化或者看似典型的语法现象。压制由解决语义冲突的需要触发,当词汇义与构式义不兼容时,构式会对词汇义产生强制性影响,人们通过概念识解使之相互适应或协同。语言的非常规用法正是构式和词汇义互相妥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95构式 构式压制 语义冲突 概念
下载PDF
基于意象图式的古诗词翻译探究——以杜甫的《登高》翻译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谢娇 《英语教师》 2016年第23期150-153,共4页
简要介绍意象图式的概念、类型和特征,指出意象图式有助于译者更好地解析、阐释古诗词中的意象,从而更好地传达古诗词中蕴含的情感。以唐代诗人杜甫的著作《登高》翻译译本为例,从认知语言学的意象图式视角,分析、探讨和验证这一理论对... 简要介绍意象图式的概念、类型和特征,指出意象图式有助于译者更好地解析、阐释古诗词中的意象,从而更好地传达古诗词中蕴含的情感。以唐代诗人杜甫的著作《登高》翻译译本为例,从认知语言学的意象图式视角,分析、探讨和验证这一理论对汉诗英译赏析的解释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图式 概念 古诗词
下载PDF
汉语伪修饰关系复合词的意义构造和概念识解
5
作者 李强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0-90,共11页
与典型的偏正式复合词不同,诸如"假枪、玩具车、雪花"等复合词的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并不完全是一种修饰与被修饰的语义关系,它们也无法用"XY是一种Y"的语义模式加以概括,本文称这类复合词为"伪修饰关系复合词&qu... 与典型的偏正式复合词不同,诸如"假枪、玩具车、雪花"等复合词的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并不完全是一种修饰与被修饰的语义关系,它们也无法用"XY是一种Y"的语义模式加以概括,本文称这类复合词为"伪修饰关系复合词"。伪修饰关系复合词的语义构造比较复杂,语义组合性原理无法说明其意义的生成过程。在物性角色的背景下,本文区分了伪修饰关系复合词意义构造的几种途径。在语义组合过程中,中心名词的四种物性角色都有可能会被消解,而其形式角色和功用角色则会被加以利用。此外,伪修饰关系复合词的意义生成和识解过程可以通过中心名词的核心特征和诊断特征的消除和保留来加以精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修饰关系复合词 语义组合性原理 物性角色 意义构造 概念
原文传递
新概念识解的可供性路径——以“学术裁缝”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周凌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21,145,共11页
新概念的产生与社会因素息息相关,新发事件往往是新概念产生的直接诱因。本研究应用生态心理科学“可供性”理论,以“学术裁缝”为例,通过设计认知判断的离线实验,探究语言系统可供性和社会认知可供性在新概念识解中的作用。具体探究语... 新概念的产生与社会因素息息相关,新发事件往往是新概念产生的直接诱因。本研究应用生态心理科学“可供性”理论,以“学术裁缝”为例,通过设计认知判断的离线实验,探究语言系统可供性和社会认知可供性在新概念识解中的作用。具体探究语言系统和社会认知如何相互作用为新概念的识解提供可供性。研究发现:语言规约性因素和非规约性环境因素及其互动的社会认知机制能够为新概念的识解提供可供性。本研究进一步证明,可供性理论的应用可为新概念识解提供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 可供性 语言系统可供性 社会认知可供性
原文传递
中国哲学本体思想下翻译本体和认知视阈下翻译客体探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杨伟丽 王占斌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第5期60-62,共3页
翻译是什么和翻译什么是翻译理论面临的两个问题,前者是翻译本体论问题,后者则涉及到翻译的客体问题。以前的翻译本体和客体的理论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翻译的本体和客体奠定了基础,但只是抓住了翻译本体或客体的某个方面进行研究。本文试... 翻译是什么和翻译什么是翻译理论面临的两个问题,前者是翻译本体论问题,后者则涉及到翻译的客体问题。以前的翻译本体和客体的理论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翻译的本体和客体奠定了基础,但只是抓住了翻译本体或客体的某个方面进行研究。本文试图从中国哲学本体论思想与中国传统译论中的化境思想探寻翻译的本体;从翻译的认知取向探讨翻译的客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的本体 翻译的客体 化境 概念内容和维度
下载PDF
识解与韵味下翻译目标的探讨
8
作者 杨伟丽 王占斌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年第1期68-69,共2页
自从翻译活动产生以来,翻译要达到什么样的翻译效果一直是翻译理论研究的焦点之一。受兰盖克认知语法影响,认知取向的翻译理论家提出了翻译要传达原文的概念内容和识解方式。中国翻译实践和理论家刘士聪提出了文学翻译要实现韵味。然而... 自从翻译活动产生以来,翻译要达到什么样的翻译效果一直是翻译理论研究的焦点之一。受兰盖克认知语法影响,认知取向的翻译理论家提出了翻译要传达原文的概念内容和识解方式。中国翻译实践和理论家刘士聪提出了文学翻译要实现韵味。然而不仅仅是文学翻译,所有的翻译都要实现其韵味。而传达了概念内容和识解方式就是实现了原文的韵味。翻译韵味说给我们提出一个很好的翻译目标,而如何实现韵味,可以从识解维度找到一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的目标 概念内容和方式 韵味 维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