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概念建筑的演进及其实践类型研究 |
曹凯中
鞠鹤宁
|
《建筑师》
|
2019 |
6
|
|
2
|
一种本土概念建筑的产生 评王欣《如画观法》 |
吴洪德
|
《时代建筑》
|
2016 |
5
|
|
3
|
走向物本身——论许燎源 |
吴兴明
|
《雕塑》
|
2017 |
3
|
|
4
|
概念建筑(下)——埃森曼建筑理论研究 |
曾引
|
《建筑师》
|
2012 |
3
|
|
5
|
空间观的流动--对爱因斯坦之墓和牛顿纪念堂设计的建筑学解读 |
衡寒宵
原璐
|
《新建筑》
|
2020 |
2
|
|
6
|
概念建筑(上)——埃森曼建筑理论研究 |
曾引
|
《建筑师》
|
2012 |
2
|
|
7
|
概念建筑:"身体"与"机械"的主题探索 |
韩娱婷
|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
2017 |
1
|
|
8
|
概念建筑与建筑教育 |
刘涛
|
《高教研究(西南科技大学)》
|
2004 |
0 |
|
9
|
深层模糊性:卡纸板2号住宅中的“二价”策略 |
刘焱
沈宇驰
|
《华中建筑》
|
2022 |
0 |
|
10
|
论未来概念建筑的人性化设计 |
杜慧
|
《科技风》
|
2016 |
1
|
|
11
|
“情绪三部曲”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2009概念建筑 |
刘畅
|
《时代建筑》
|
2011 |
1
|
|
12
|
结构主义时期彼得·埃森曼的形式语言理论发展研究 |
刘锷东
|
《建筑与文化》
|
2014 |
0 |
|
13
|
彼得·埃森曼概念建筑的形式语言理论研究 |
刘和琴
|
《艺术教育》
|
2019 |
0 |
|
14
|
“白天和黑夜/白天/黑夜” 记东南大学建筑学院2010概念建筑 |
高勤
刘畅
|
《时代建筑》
|
2011 |
0 |
|
15
|
图像叙事与空间操作:概念建筑的语义变迁及其研究 |
曹凯中
|
《住区》
|
2019 |
0 |
|
16
|
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 |
王文君
|
《低碳世界》
|
2017 |
4
|
|
17
|
链接·服务:“互联网+”概念性建筑设计教学的思考 |
赖文波
蒋璐
张斌
|
《住区》
|
2017 |
2
|
|
18
|
传统民居的奇葩——环保节能的天井洞房院 |
苗健
陈建萍
|
《中外建筑》
|
2006 |
1
|
|
19
|
节能建筑的有益尝试——南方某新概念节能示范楼的建筑创作 |
赖波
王烽
胡萍
|
《中外建筑》
|
2010 |
0 |
|
20
|
新设计 |
杨晋
|
《装饰》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