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椿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45
1
作者 罗晓东 吴少华 +1 位作者 马云保 吴大刚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90-391,共2页
目的 寻找楝科中的杀虫及药用活性成分。方法 分离鉴定香椿 Toona sinensis叶的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合物。结果 从香椿叶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 6个化合物 ,经过波谱分析分别被鉴定为 6 ,7,8,2′-四甲氧基 - 5 ,6′-二羟基黄酮 ( ) ,5 ... 目的 寻找楝科中的杀虫及药用活性成分。方法 分离鉴定香椿 Toona sinensis叶的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合物。结果 从香椿叶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 6个化合物 ,经过波谱分析分别被鉴定为 6 ,7,8,2′-四甲氧基 - 5 ,6′-二羟基黄酮 ( ) ,5 ,7-二羟基 - 8-甲氧基黄酮 ( ) ,山柰酚 ( ) ,3-羟基 - 5 ,6 -环氧 - 7- m egastigmen- 9-酮 ( ) ,没食子酸乙酯 ( ) ,东莨菪素 ( )。结论 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椿叶 黄酮 化学 成分 中药
下载PDF
楝科植物叶抽提物对中华稻蝗的活性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李晓东 赵善欢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7-51,共5页
用大叶桃花心木等11种楝科植物叶的甲醇粗提物测试对中华稻蝗若虫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大叶桃花心木与毛麻楝的拒食率最高,分别为87.4%与86.9%。毒杀活性较高的有大叶桃花心木与红果米仔兰,施药后9d,触杀处理死亡率... 用大叶桃花心木等11种楝科植物叶的甲醇粗提物测试对中华稻蝗若虫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大叶桃花心木与毛麻楝的拒食率最高,分别为87.4%与86.9%。毒杀活性较高的有大叶桃花心木与红果米仔兰,施药后9d,触杀处理死亡率分别为90%与83.3%,而胃毒处理的均为94.4%,并且试虫受处理后,体重增长显著低于对照,生长发育受到严重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提物 中华稻蝗 杀虫活性
下载PDF
苦楝的提取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马玉翔 赵淑英 +2 位作者 王梦媛 姜润田 马梅青 《山东科学》 CAS 2004年第1期32-35,共4页
采用超声波技术提取苦楝的有效成分;琼脂稀释法测得苦楝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30mg/mL,7.5mg/mL,7.5mg/mL,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30mg/mL,15mg/mL,15mg/mL;用抑菌圈和抑菌百分率分别对... 采用超声波技术提取苦楝的有效成分;琼脂稀释法测得苦楝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30mg/mL,7.5mg/mL,7.5mg/mL,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30mg/mL,15mg/mL,15mg/mL;用抑菌圈和抑菌百分率分别对不同浓度的苦楝对受试菌的抑制作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苦楝是一种理想的抑菌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菌活性 最小抑菌浓度 超声波提取 中药
下载PDF
柠檬苦素类化合物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4
4
作者 李福兴 王建江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2000年第3期131-135,147,共6页
介绍了柠檬苦素类化合物的化学、生物活性的近期研究状况。柠檬苦素类化合物主要存在芸香科和楝科植物中,具有抗肿瘤、抗病毒、镇痛、抗炎、催眠、杀虫等生物活性。
关键词 柠檬苦素类化合物 芸香料 生物活性
原文传递
川楝子化学成分的研究(Ⅰ) 被引量:22
5
作者 周英 王慧娟 +4 位作者 郭东贵 王正林 朱训 胡芳 李宙阳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421-1423,共3页
目的研究川楝Melia toosendan的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色谱法对氯仿层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学数据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色谱结构鉴定。结果从川楝子氯仿层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三十烷-15-醇(1)、豆甾醇(2... 目的研究川楝Melia toosendan的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色谱法对氯仿层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学数据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色谱结构鉴定。结果从川楝子氯仿层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三十烷-15-醇(1)、豆甾醇(2)、β-谷甾醇(3)、Δ5,6-异川楝素(4)、壬酸十五醇酯(5)、己酸十三烷-(12-甲基)-2-醇酯(6)。结论化合物4为新化合物,命名为Δ5,6-异川楝素(Δ5,6-isotoosendanin),化合物1、2、5和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Δ5 6-异川
原文传递
大蒜果树的化学成分( 英文) 被引量:14
6
作者 罗晓东 吴少华 +1 位作者 马云保 吴大刚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68-372,共5页
从大蒜果树 (DysoxylumhainanenseMerr.)树皮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 10个化合物 ,通过波谱方法鉴定它们分别是 (+ )evofolinB (1) ,2 0S ,2 4 -epoxy - 2 4 ,2 5 -dihydroxy - 3,4-secodammar- 4 (2 8) -en - 3-oicacid (2 ) ,4 (14) -... 从大蒜果树 (DysoxylumhainanenseMerr.)树皮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 10个化合物 ,通过波谱方法鉴定它们分别是 (+ )evofolinB (1) ,2 0S ,2 4 -epoxy - 2 4 ,2 5 -dihydroxy - 3,4-secodammar- 4 (2 8) -en - 3-oicacid (2 ) ,4 (14) -eudesmene - 6 ?,11-diol (3) ,stigmast -5 -ene - 3β ,7α -diol (4) ,stigmast- 5 -en - 3β -ollinoleate (5 ) ,sitoindosideI (6 ) ,methyl 3,4 -dihydroxy -benzoate (7) ,scopoletin (8) ,β -谷甾醇和胡萝卜甙。其中 1为新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果树 evofolinB 化学成分
下载PDF
香椿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7
作者 王旭波 顾芹英 +3 位作者 沈玉萍 秦冬 杨欢 贾晓斌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96-400,共5页
香椿是我国特有的珍贵速生药材树种,通过SciFinder等工具或数据库检索、查阅近期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的相关论文,系统地综述了香椿化学成分的研究情况,为其进一步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到目前为止,共计报道了从香椿中分离得到的100个化... 香椿是我国特有的珍贵速生药材树种,通过SciFinder等工具或数据库检索、查阅近期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的相关论文,系统地综述了香椿化学成分的研究情况,为其进一步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到目前为止,共计报道了从香椿中分离得到的100个化合物,包括黄酮类19个、萜类44个、苯丙素类7个、酚类14个和16个其它类别化合物。香椿的化学成分研究以黄酮类和三萜类化合物为主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椿 化学成分 黄酮 三萜 苯丙素
下载PDF
印楝种子及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尹锋 雷心心 +1 位作者 成亮 楼凤昌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 :对植物印楝种子及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波谱和化学方法对印楝种子及叶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 :从印楝种子及叶中分离得到 9个化合物 ,其结构分别确定为印楝素 (1) ,11 表印苦楝素H(2 ) ,Salannolide(3) ,槲皮素 3... 目的 :对植物印楝种子及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波谱和化学方法对印楝种子及叶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 :从印楝种子及叶中分离得到 9个化合物 ,其结构分别确定为印楝素 (1) ,11 表印苦楝素H(2 ) ,Salannolide(3) ,槲皮素 3 -O- β- D- 木糖苷 (4) ,槲皮素 - 3 -O -β- D -葡萄糖苷 (5 ) ,山柰酚 3 O ( D 葡萄糖苷(6 ) ,芦丁 (7) ,硬脂酸 1 甘油单脂 (8)和硬脂酸 1,3 甘油二脂 (9)。结论 :化合物 3~化合物 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成分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Two New Phenylpropanetriol Glycosides in the Fruits of Melia toosendan 被引量:17
9
作者 昌军 宣利江 徐亚明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9年第11期1245-1248,共4页
Two new phenylpropanetriol glycosides, named as meliadanoside A (3 - methoxy- 5 - hydroxy-9- (1' - O-β-D-glucopyranosyl) - threo - phenylpropanetriol ) and meliadanoside B (4- hydroxy-7, 8- (2', 1' - O- ... Two new phenylpropanetriol glycosides, named as meliadanoside A (3 - methoxy- 5 - hydroxy-9- (1' - O-β-D-glucopyranosyl) - threo - phenylpropanetriol ) and meliadanoside B (4- hydroxy-7, 8- (2', 1' - O- β- D -glucopyranosyl) - phenylpropanetriol), were isolated from the water-soluble extract of the fruits of Meliatoosendan Sieb. et Zucc., along with threo-guaiacylglycerol. Their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by spectroscopic and chendcal an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lia toosendan MELIACEAE phenylpropanetriol glycosides meliadanoside A meliadanoside B threo-guaiacylglycerol
下载PDF
印楝提取物的杀虫活性及其中四降三萜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罗晓东 吴少华 +1 位作者 马云保 吴大刚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1年第1期9-13,共5页
从印楝 (Azadirachta indica)种仁的提取物中分离得到 10个四降三萜化合物 ,通过波谱方法鉴定 ,它们分别是 nimbin(1) ,deacetylnim bin(2 ) ,salannolide(3) ,azadirachtin(4 ) ,vepaol(5 ) ,isovepaol(6 ) ,3- tigloyl- azadirachtol(... 从印楝 (Azadirachta indica)种仁的提取物中分离得到 10个四降三萜化合物 ,通过波谱方法鉴定 ,它们分别是 nimbin(1) ,deacetylnim bin(2 ) ,salannolide(3) ,azadirachtin(4 ) ,vepaol(5 ) ,isovepaol(6 ) ,3- tigloyl- azadirachtol(7) ,1- tigloyl- 3- acetyl- azadirachtinin(8) ,3- tigloyl- azadirachtinin(9) ,1- tigloyl- 3-acetyl- 11- hydroxymeliacarpinin(10 )。此外 ,还得到 β-谷甾醇、豆甾醇、胡萝卜甙和硬脂酸。含印楝素(azadirachtin)为 0 .5 %的印楝提取物在稀释 15 0~ 80 0倍时对小菜蛾和菜粉蝶有较强的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降三萜 杀虫作用
下载PDF
楝科(Meliaceae)的地理分布 被引量:12
11
作者 陈邦余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3期12-22,共11页
楝科为泛热带分布科,全世界有51属,约550—600种,分布于旧世界热带地区有46属,热带美洲有8属.热带亚洲和热带非洲为楝科两大现代分布中心.中国楝科共15属,61种,占世界属总数的29%,种总数的10%。中国楝科... 楝科为泛热带分布科,全世界有51属,约550—600种,分布于旧世界热带地区有46属,热带美洲有8属.热带亚洲和热带非洲为楝科两大现代分布中心.中国楝科共15属,61种,占世界属总数的29%,种总数的10%。中国楝科的分布是在全球楝科分布区的边缘,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南部及南部诸省,种类由西南向东南递减。中国楝科属的分布区类型可归为5类:1.热带亚洲、非洲和中南美洲间断分布(1属);2.旧世界热带分布(3属);3,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2属);4.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1属);5.热带亚洲分布(8属)。中国楝科种的分布区类型仅有2类:1.热带亚洲分布(31种);2.中国特有分布(30种)。楝科植物的起源推断在早白垩纪。中国楝科植物由印度—马来西亚成分及特有成分组成。热带亚洲的楝科植物主要是通过中南半岛和中国云南。广西和海南等地发生联系,而菲律宾和台湾之间可有直接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分布
下载PDF
提取自楝科Khaya ivorensis的柠檬苦素类似物的杀菌活性 被引量:13
12
作者 乔依 《世界农药》 CAS 2005年第4期38-41,共4页
人们对于将次级代谢产物应用于害物治理的兴趣正日益增长,而且研究内容正朝着寻找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等新来源的方向发展。要求这些天然产物中的化合物没有神经毒性的作用机制、哺乳动物毒性低、在环境中的残效短.具有生物可降解... 人们对于将次级代谢产物应用于害物治理的兴趣正日益增长,而且研究内容正朝着寻找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等新来源的方向发展。要求这些天然产物中的化合物没有神经毒性的作用机制、哺乳动物毒性低、在环境中的残效短.具有生物可降解性,这样同时还可避免害物的抗性发展。曾有大量文献报道了高等植物作为杀菌活性化合物筛选来源的研究成果,并证实了它们在防治不同植物病原菌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且作用方式各不相同。三萜系化合物即是其中一组重要的防御物质.达到足够浓度时可阻止潜在的植物病原菌的侵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菌活性 柠檬苦素类似物 化合物筛选 植物病原菌 提取 次级代谢产物 生物可降解性 三萜系化合物
下载PDF
香椿子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侯丽 付艳辉 +3 位作者 唐贵华 郝小江 赵庆 何红平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21-23,27,共4页
目的:研究香椿子(Toona sinensis var.schensiana)的化学成分,寻找具有杀虫及药用的活性成分。方法:利用硅胶、RP-18、凝胶Sephadex LH-20、HPLC等色谱方法对香椿子95%乙醇提取部分进行分离纯化,运用MS和NMR来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目的:研究香椿子(Toona sinensis var.schensiana)的化学成分,寻找具有杀虫及药用的活性成分。方法:利用硅胶、RP-18、凝胶Sephadex LH-20、HPLC等色谱方法对香椿子95%乙醇提取部分进行分离纯化,运用MS和NMR来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香椿子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3,5-二羟基苯乙醚(I),山萘酚-3-O-α-L-吡喃鼠李糖苷(II),(2E,6E,10E)-3,7,11,15-tetramethylhexadeca-2,6,10-triene-1,14,15-triol(Ⅲ),eudesm-4(15)-ene-1β,6α-diol(Ⅳ),ficusesquilignans A(Ⅴ),ficusesquilignansB(Ⅵ)。结论:化合物Ⅲ,Ⅳ,Ⅴ,Ⅵ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椿 化学成分
下载PDF
楝科植物次生化合物及其构效关系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晓东 赵善欢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9-32,共4页
楝科植物次生代谢物质柠檬素类化合物按其4个环开裂的不同情况可分为10个组类。
关键词 次生化合物 构次关系 植物性杀虫剂
下载PDF
红树林植物木果楝细胞毒活性和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戴好富 梅文莉 +2 位作者 曾艳波 洪葵 庄令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7年第1期74-76,共3页
本研究采用MTT法对红树林植物木果楝(Xylocarpus grantum)正己烷提取物进行细胞毒活性筛选,结果显示对宫颈癌Hela细胞有较强的生长抑制活性。为了确定其中的活性成分,利用GC/MS法对正己烷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共鉴定了17种成分,大... 本研究采用MTT法对红树林植物木果楝(Xylocarpus grantum)正己烷提取物进行细胞毒活性筛选,结果显示对宫颈癌Hela细胞有较强的生长抑制活性。为了确定其中的活性成分,利用GC/MS法对正己烷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共鉴定了17种成分,大部分为有机酸类化合物。其中油酸(Oleic acid,24.89%)、棕榈酸(Palmitic acid,24.82%)和亚油酸(Linoleic acid,16.86%)为主要成分,据文献报道亚油酸具有肺腺癌细胞生长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果 细胞毒活性 化学成分 亚油酸
下载PDF
广西野生楝科植物提取物对萝卜蚜的杀虫作用初步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曾宪儒 陈海珊 +1 位作者 刘演 曾涛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94-496,共3页
针对广西12种野生楝科植物提取物进行了对萝卜蚜的触杀活性筛选。结果显示:红楝子(树皮)、香椿(树皮)、地黄连(全株)和老虎楝(枝叶)的提取物在10mg/mL的浓度下有较高的杀虫活性,24h校正死亡率分别达到73.89%、79.47%、74.55%和72.19%,... 针对广西12种野生楝科植物提取物进行了对萝卜蚜的触杀活性筛选。结果显示:红楝子(树皮)、香椿(树皮)、地黄连(全株)和老虎楝(枝叶)的提取物在10mg/mL的浓度下有较高的杀虫活性,24h校正死亡率分别达到73.89%、79.47%、74.55%和72.19%,与其它的相比差异性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源杀虫剂 植物提取物 萝卜蚜 杀虫作用
下载PDF
苦楝内生真菌的初步分离和筛选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琪 傅育红 +3 位作者 高锦明 王雅琴 李小明 张鞍灵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24-227,共4页
从苦楝(Melia azedarach L.)的根、茎、叶、果实中分离得到99株14个属的内生真菌(33株因不产孢子未鉴定)。其中7月分离得到7个属,10月得到14个属的内生真菌。由分离结果可知,根、茎中内生真菌的属多于叶和果实,且曲霉属的灰绿曲霉组、... 从苦楝(Melia azedarach L.)的根、茎、叶、果实中分离得到99株14个属的内生真菌(33株因不产孢子未鉴定)。其中7月分离得到7个属,10月得到14个属的内生真菌。由分离结果可知,根、茎中内生真菌的属多于叶和果实,且曲霉属的灰绿曲霉组、链格孢属和未见孢子Ⅰ在全株均有分布。对各菌株次生代谢物进行检测,可知O-L-5、O-SCⅡ-4和O-RC-3能产生较多的苦楝素,为目的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真菌 分离
下载PDF
总序葱臭木茎干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唐霆 左来福 +1 位作者 纳智 许又凯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37-1240,共4页
从总序葱臭木Dysoxylum laxiracemosum茎干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化合物结构分别鉴定为sho-reic acid(1),cabraleahydroxylactone(2),cabralealactone(3),cinchonain(4),aurantiamide acetate(5),儿茶素(6),莨菪亭(7),香草酸... 从总序葱臭木Dysoxylum laxiracemosum茎干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化合物结构分别鉴定为sho-reic acid(1),cabraleahydroxylactone(2),cabralealactone(3),cinchonain(4),aurantiamide acetate(5),儿茶素(6),莨菪亭(7),香草酸(8),对羟基苯甲酸(9),1-二十二醇(10),β-谷甾醇(11),胡萝卜苷(12)。其中,化合物1~6,8~12首次从总序葱臭木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6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序葱臭木 cinchonain aurantiamide ACETATE
原文传递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Amoora yunnanensis 被引量:8
19
作者 罗晓东 吴少华 +1 位作者 马云保 吴大刚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1年第4期426-430,共5页
Two new sterols, 3 beta, 7 alpha, 16 beta -trihydroxy-stigmast-5,22-diene (1), 3 beta, 7 alpha, 16 beta -trihydroxy-stigmast-5-ene (2), were isolated together with six known compounds, ergosta-5, 24(28)-dien-3 beta, 7... Two new sterols, 3 beta, 7 alpha, 16 beta -trihydroxy-stigmast-5,22-diene (1), 3 beta, 7 alpha, 16 beta -trihydroxy-stigmast-5-ene (2), were isolated together with six known compounds, ergosta-5, 24(28)-dien-3 beta, 7 alpha -diol (3), ergosta-5,24(28)-dien-3 beta, 7 beta, 16 beta -triol (4), beta -amyrone (5), beta -amyrin (6), 11 alpha, 12 alpha -epoxy-14-taraxeren-3-one (7), and 6-guaiene-4 alpha, 10 alpha -diol (8) from the EtOH extract of the bark of Amoora yunnanensis (H. L. Li) C. Y. Wu. Their structures were deduced on the basis of spectral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oora yunnanensis meliaceae 3 beta 7 alpha 16 beta-trihydroxy-stigmast-5 22-diene 3 alpha 7 alpha 16 beta-trihydroxy-stigmast-5-ene
下载PDF
浆果楝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罗晓东 吴少华 +1 位作者 马云保 吴大刚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778-780,共3页
目的 寻找楝科植物中的杀虫及药用活性成分。方法 分离鉴定浆果楝 Cipadessa baccifera的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合物。结果 从浆果楝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 6个化合物 ,它们分别是香橙烷 - 4β,7α-二醇 ( ) ,4(14) -桉烯 - 8α,11-二... 目的 寻找楝科植物中的杀虫及药用活性成分。方法 分离鉴定浆果楝 Cipadessa baccifera的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合物。结果 从浆果楝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 6个化合物 ,它们分别是香橙烷 - 4β,7α-二醇 ( ) ,4(14) -桉烯 - 8α,11-二醇 ( ) ,4,(14) -桉烯 - 3α,11-二醇 ( ) ,东莨菪素 ( ) ,3β-羟基 - 5α,8α-过环氧麦角甾 - 6 ,2 2 -二烯 ( )和豆甾 - 4烯 - 6 β-醇 - 3-酮 ( )。结论 它们都是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果 化学成分 中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