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高祖刘邦与西汉世风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强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81-87,共7页
西汉世风的形成与汉高祖刘邦的提倡和支持息息相关,要全面认识西汉世风的文化形态必须从认识刘邦入手。西汉世风主要由楚风、儒风和黄老之风构成,这三种世风的彼消此长在一定程度上是刘邦个人活动的积极成果。三种世风的交织既勾勒着... 西汉世风的形成与汉高祖刘邦的提倡和支持息息相关,要全面认识西汉世风的文化形态必须从认识刘邦入手。西汉世风主要由楚风、儒风和黄老之风构成,这三种世风的彼消此长在一定程度上是刘邦个人活动的积极成果。三种世风的交织既勾勒着西汉初年的社会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邦 西汉世 黄老之
下载PDF
端午为屈原的节俗演变与文化意义 被引量:9
2
作者 蔡靖泉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5-124,共10页
端午节当源自先秦的夏至节。端午节俗本以祈福禳灾为主题,以避瘟驱毒、防疫祛病等系列活动为表现形式。汉王朝确定了端午仪典,乃使端午成为全国的重大节日。至晚在东汉后期,人们过端午"亦因屈原"而致端午节俗与纪念屈原相联... 端午节当源自先秦的夏至节。端午节俗本以祈福禳灾为主题,以避瘟驱毒、防疫祛病等系列活动为表现形式。汉王朝确定了端午仪典,乃使端午成为全国的重大节日。至晚在东汉后期,人们过端午"亦因屈原"而致端午节俗与纪念屈原相联系。历经汉魏至唐代的节俗演变,屈原成为端午节俗祭祀的主角,纪念屈原成为端午节俗活动的主题,龙舟竞渡和吃粽子成为端午节俗的主要内容,同时端午节俗又因承了古老夏至节的祈禳传统,由此构成的端午节俗大概在唐代就大体定型。端午为屈原的节俗演变,是历史的造就和民众的抉择,具有十分重大的文化意义。其意义主要在于,一是丰富了节俗内容及相关设施,使得节日活动繁多精彩,更加能够吸引社会各阶层人士热情参与并传承发展;二是改变了端午节俗的主题,升华了端午节俗的意义,使得端午节俗具有了永恒的生命力;三是促进文化认同和民族团结,有助于国家统一富强,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午 屈原 节俗
下载PDF
《周南》、《召南》之“南”正义——兼论二《南》与“楚风”的关系 被引量:6
3
作者 郑志强 周颖 《中州学刊》 CSSCI 2004年第6期82-87,共6页
自《毛诗序》问世以来,关于《诗经》首篇《周南》、《召南》之“南”的解释,一直以“周公、召公治下的南方地区”一解占主流,但这种解释是错误的。《周南》、《召南》之“南”的正义应释为“南乐”,它首创于夏禹之妻涂山氏,后经夏、商... 自《毛诗序》问世以来,关于《诗经》首篇《周南》、《召南》之“南”的解释,一直以“周公、召公治下的南方地区”一解占主流,但这种解释是错误的。《周南》、《召南》之“南”的正义应释为“南乐”,它首创于夏禹之妻涂山氏,后经夏、商和周初的广泛流传,演化成为一种具有特定曲调、主题和乐舞风格的经典乐歌,在长期的流变过程中,它最终被纳入“楚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二南 南乐 夏声
下载PDF
楚风北袭与北学南渐——简论两汉文风的消长轨迹 被引量:2
4
作者 叶志衡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6-123,共8页
两汉四百余年,楚风、北学此消彼长,至汉末渐趋融合。其轨迹为:一、汉初至武帝朝是楚风北袭时期。其时文人以老庄之道为思想依托,以怨愤抒情为主体风格,受楚风楚辞的影响更大些。代表作品有刘邦《大风歌》、刘彻《秋风辞》等楚声歌,贾谊... 两汉四百余年,楚风、北学此消彼长,至汉末渐趋融合。其轨迹为:一、汉初至武帝朝是楚风北袭时期。其时文人以老庄之道为思想依托,以怨愤抒情为主体风格,受楚风楚辞的影响更大些。代表作品有刘邦《大风歌》、刘彻《秋风辞》等楚声歌,贾谊《吊屈原》、刘安《招隐士》等骚体赋。二、武帝朝至东汉顺帝年间是北学南渐、楚风消减时期。其时,儒学独尊,经学昌盛。释经作文皆面向现实、服务时政,经世致用、言志讽谕是当时文人的追求。代表作品有司马相如和扬雄等人的散体大赋、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王充《论衡》以及刘向等人的奏疏。三、东汉顺帝年间至汉末建安时期,汉祚日衰,儒学根基开始动摇,诸子之学重新抬头,儒道两家呈合流趋势。文人在沿续经世致用、言志讽谕的同时,重拾怨愤抒情的楚骚传统,进而将二者合炉共铸,冶炼出既能直面人生、言志讽谕,又能慷慨悲歌、直抒胸臆的新文学传统。桓、灵之际的“古诗”,张衡、赵壹、蔡邕的抒情小赋,三曹及建安七子的诗文,便是这一新文学传统的开创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学 文学传统 抒情小赋
原文传递
万历文坛“楚风”之崛起及其背景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广宏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2-37,共6页
万历文坛相继出现的文学新变思潮与流派———公安、竟陵派均为楚地作家 ,这是人所共知的。然而 ,这一现象的发生 ,不是一种偶然的巧合 ,因为这些代表作家有意识地以一种对地方文化强烈的自觉体认相号召 ,以“楚风”对抗前后七子所欲建... 万历文坛相继出现的文学新变思潮与流派———公安、竟陵派均为楚地作家 ,这是人所共知的。然而 ,这一现象的发生 ,不是一种偶然的巧合 ,因为这些代表作家有意识地以一种对地方文化强烈的自觉体认相号召 ,以“楚风”对抗前后七子所欲建立的明代诗文正统地位 ,成为当时各地域文学发展中一道独特的风景。他们的共同崛起 ,固然有隆、万以来相当繁盛的楚文学为基础 ,但更为主要的致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历文坛 公安派 竟陵派 李贽
下载PDF
论楚风汉韵——汉水文化与楚汉文化之关系 被引量:5
6
作者 杨洪林 张翎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4年第2期48-52,共5页
楚文化深植于汉水流域文化的沃土之中。汉水文化以其独具特质的流域文化孕育、催生、滋润了楚文化,以其神秘性、自由性、开放性、创造性、兼容性、批判超越性的浪漫主义文化精神予楚文化以决定性的影响,形成了文化发生学、文化史上汉水... 楚文化深植于汉水流域文化的沃土之中。汉水文化以其独具特质的流域文化孕育、催生、滋润了楚文化,以其神秘性、自由性、开放性、创造性、兼容性、批判超越性的浪漫主义文化精神予楚文化以决定性的影响,形成了文化发生学、文化史上汉水文化→楚文化→汉代文化→中华文化之间点、线、面的逻辑关系,使中华民族文化中本然地存在着一种“楚风汉韵”的文化特质。本文旨在揭示汉水文化和楚文化之间本然的内在逻辑联系,显露“楚风”中被“遮蔽”的“汉韵”,以利于我们全面、深入、科学地解读、阐释、弘扬楚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水文化 文化 汉韵
下载PDF
汉赋中的“楚风”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周建江 《肇庆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11-14,18,共5页
“楚风”在汉赋中的大量使用,促进了汉赋生命力的延长,推动了汉赋在文学的生命价值上的辉煌,也增添了汉赋表现形式的多样化。“楚风”在汉赋中的上乘表现,与其皇室文学的地位和其悠久的历史及杰出的表现等众多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 汉赋 文学 生命价值
下载PDF
楚风汉韵新徐州
8
作者 艾新建 《唯实》 2023年第4期85-87,共3页
“两汉文化看徐州”。徐州,古称彭城,素有“彭祖故国、刘邦故里、项羽故都”之称,是两汉文化的桑梓之地,文脉绵长,胜迹浩繁,汉文化遗存总量和规模居全国之首。徐州,自古便是帝王之州、征战之地,内生出刚强雄浑、崇武尚文、重情重义的汉... “两汉文化看徐州”。徐州,古称彭城,素有“彭祖故国、刘邦故里、项羽故都”之称,是两汉文化的桑梓之地,文脉绵长,胜迹浩繁,汉文化遗存总量和规模居全国之首。徐州,自古便是帝王之州、征战之地,内生出刚强雄浑、崇武尚文、重情重义的汉文化特征,建构出江苏“南有吴韵、北有汉风”的鲜明文化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汉文化 重情重义 尚文
下载PDF
“《诗经》没有楚风”论释疑——兼论《诗经》中没有民歌 被引量:2
9
作者 孙丽娟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6-70,共5页
《诗经》中没有楚风,在《诗经》研究史上几近公论。然则对《诗经》没有楚风的深层原因的探讨却众说不一。深究这些说法,都缺乏充足的证据。这里面有一个影响深远的因素在,这就是所谓《诗经》“国风”绝大多数是民歌的观念。其实,楚风带... 《诗经》中没有楚风,在《诗经》研究史上几近公论。然则对《诗经》没有楚风的深层原因的探讨却众说不一。深究这些说法,都缺乏充足的证据。这里面有一个影响深远的因素在,这就是所谓《诗经》“国风”绝大多数是民歌的观念。其实,楚风带有浓厚的民歌特性。而《诗经》多是当时贵族创作的诗歌,反映贵族阶层的兴趣,自然不会收入民歌色彩的楚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民歌
下载PDF
湖北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赟 《艺术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9-142,共4页
一、湖北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风格特征 民间艺术既是艺术之源又是艺术之流,它以自发性而产生,以通俗性而存在,以真情和淳朴而见长。千百年来,形成了丰富而极具特色的湖北民间美术,它是湖北人文、历史、精神的物化和最好体现,传... 一、湖北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风格特征 民间艺术既是艺术之源又是艺术之流,它以自发性而产生,以通俗性而存在,以真情和淳朴而见长。千百年来,形成了丰富而极具特色的湖北民间美术,它是湖北人文、历史、精神的物化和最好体现,传承和创新民间美术是历史的重任。笔者通过对湖北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入调研,对其历史渊源与艺术特征做了如下总结。第一,楚文化的传承,楚风楚韵的浪漫再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类 民间美术 物质文化遗产 审美观念 现代审美 文化心理 民族美术 人民的智慧
原文传递
汉代画像石所见儒风与楚风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新斌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62-66,共5页
以汉代画像石为代表的新的艺术风潮是先前艺术成就的总结和发展,更是以往思想意念于汉王朝大一统格局相适应、变形乃至重新组合后的产物。本文从内容、气势、构图三方面对汉画像石所展示的儒、楚风尚进行一般的揭示,并对汉画像石儒、楚... 以汉代画像石为代表的新的艺术风潮是先前艺术成就的总结和发展,更是以往思想意念于汉王朝大一统格局相适应、变形乃至重新组合后的产物。本文从内容、气势、构图三方面对汉画像石所展示的儒、楚风尚进行一般的揭示,并对汉画像石儒、楚特点产生的哲学背景作粗浅的阐述,以供学术界参考。一、内容:功利和神幻功利主义是儒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周到先生曾指出:“儒学是不作任何玄想的把原始文化纳入实践理性的统辖之下,再把理性贯彻到社会生活、伦常情操、政治生活中,是一种现实功利主义的说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像石 汉代画像石 南阳汉画 原始文化 南阳地区 儒学 汉王朝 南阳区 文化
原文传递
神秘的荆楚艺术世界——评刘恪的长江楚风系列中篇 被引量:2
12
作者 何西来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59-66,共8页
从前年下半年开始,刘恪先后在《长江》、《十月》、《百花洲》等大型文学刊物上陆续发表了他的长江楚风系列中篇。这个系列包括《红帆船》、《山鬼》、《砂金》、《寡妇船》,共四部作品。为了写好这个系列,作者曾到鄂西的荆楚故地,到峡... 从前年下半年开始,刘恪先后在《长江》、《十月》、《百花洲》等大型文学刊物上陆续发表了他的长江楚风系列中篇。这个系列包括《红帆船》、《山鬼》、《砂金》、《寡妇船》,共四部作品。为了写好这个系列,作者曾到鄂西的荆楚故地,到峡江水上深入生活,进行过认真的调查研究。他把所得的材料,放在开阔的文化历史背景下,加以选择和剪裁,并且融进自己对宇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世界 作品 神秘 山鬼 非理性 长江 文化 人物性格 文化传统
下载PDF
《诗经》中楚国歌谣缺失的原因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泽强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12-114,共3页
从现存文献及出土材料来看,楚国有着发达的歌舞艺术,有足够优秀的作品可以入选《诗经》,但是现存《诗经》文本却不见《楚风》,其内在原因是什么?前人对此有种种推断,汉代班固(《汉书·艺文志》)认为《诗经》只录周诗,而《... 从现存文献及出土材料来看,楚国有着发达的歌舞艺术,有足够优秀的作品可以入选《诗经》,但是现存《诗经》文本却不见《楚风》,其内在原因是什么?前人对此有种种推断,汉代班固(《汉书·艺文志》)认为《诗经》只录周诗,而《楚风》不属于周诗;清代谭之纲(《(楚风补)序》)认为楚人“僭王猾夏”而被中原诸国所敌视,故摈弃《楚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原因 歌谣 歌舞艺术 艺文志 文本
原文传递
《诗经》中“二南”即楚风论辩 被引量:3
14
作者 雷莎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3-115,共3页
《诗经》中为何没有"楚风",这在诗经学研究史上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有一种观点认为"二南"即楚风,其中所收录的诗歌基本都是南国楚歌。针对这种解说,本文进行了论辩,并分别从地域归属、名物特征与诗歌风格、历史... 《诗经》中为何没有"楚风",这在诗经学研究史上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有一种观点认为"二南"即楚风,其中所收录的诗歌基本都是南国楚歌。针对这种解说,本文进行了论辩,并分别从地域归属、名物特征与诗歌风格、历史发展轨迹的考证三个方面,对"二南"与楚风的关系进行了辨析。得出的结论是,"二南"虽产生于南国,某些篇章具有楚歌的风情韵味,可以被认定是楚歌的代表,然而不能就此定性其为楚风,因为当时荆楚之地还有众多周之同姓获联姻的诸侯国存在。即使"二南"不是楚风,其风格和特征对后来楚辞的产生却产生了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南” 地域 名物特征与诗歌 历史考证
下载PDF
“炊烟不再,带来的不仅仅是伤感” 被引量:3
15
作者 曾楚风 老藤 《长江文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96-102,共7页
曾楚风(以下简称"曾"):几年前,我的大学同学谢欣还在《中华文学选刊》当主编,每期给我寄杂志,偶尔看到署名老藤的一篇小说,颇长,名字不记得了,印象深刻是他把北方一个小城市小公务员的生活写得有声有色,烟熏火燎的(他的作品... 曾楚风(以下简称"曾"):几年前,我的大学同学谢欣还在《中华文学选刊》当主编,每期给我寄杂志,偶尔看到署名老藤的一篇小说,颇长,名字不记得了,印象深刻是他把北方一个小城市小公务员的生活写得有声有色,烟熏火燎的(他的作品写吃食多,也许是我的注意力比较容易集中到这点上)。而这种声色不是生拉硬拽地展开,细节极其丰富,却张弛有度,令阅读兴趣盎然,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我当时就想:这人是谁?怎么这么能写?老谢告诉我此人是辽宁作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感 文学选刊 阅读兴趣 公务员 小城市 注意力 小说
原文传递
徐州汉画像石乐舞表现与汉文化气质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孔文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27-228,266,共3页
徐州的汉画像石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中国汉画像石领域独树一帜,其中常见的长袖舞与建鼓舞两种乐舞形式更是以其别致的艺术风姿彰显了汉文化的审美气质,而究其乐舞的表现形式和审美成因,对于理解徐州乃至汉代的审美风范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徐州 汉画像石 乐舞 审美 文化特征
下载PDF
齐气、楚风与吴习--明清之际的诗坛格局及清初诗坛走向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丽霞 陶文鹏(评点人)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9-106,共8页
明中叶始,各种诗学观点竞相登场,相互对峙。诗学的多元趋势和激烈论争,使得明中后期诗坛异彩纷呈,主要体现于以地域为阵地、以地域特色为基点的流派论争。众多的诗学流派大致可分别归属于齐、楚、吴三大地域。齐气雄浑博雅,统领诗坛,风... 明中叶始,各种诗学观点竞相登场,相互对峙。诗学的多元趋势和激烈论争,使得明中后期诗坛异彩纷呈,主要体现于以地域为阵地、以地域特色为基点的流派论争。众多的诗学流派大致可分别归属于齐、楚、吴三大地域。齐气雄浑博雅,统领诗坛,风靡几度,后期逐渐演为伪诗;楚风幽情单绪,独舒性灵,给诗坛一副清爽沁脾之剂,后被斥为亡国之音而迅速凋谢;吴习在齐气与楚风的双重夹击下努力固持自己的柔婉本色,在主流话语外坚守自己的生存法则。齐气、楚风与吴习的相互抗争、相互包容,共同装点并打造了生机蓬勃的晚明清初诗坛。这一文学史上的奇特景观,一直持续到康熙中期王士祯以文坛领袖之尊倡导"神韵"诗学之际才基本消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气 吴习 晚明 清初 诗坛
原文传递
《国风》与“楚风”和楚文化关系综论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剑锋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27-29,53,共4页
《诗经·国风》中没有楚风,在《诗经》研究史上几近公论。然而,这种“楚风阙如”现象似乎悖离于《国风·王风》与楚文化的相互渗透关系,实则并非如此,二者只是从两个不同层面对《国风》与楚文化关系的概括,即一是现象层面,一是... 《诗经·国风》中没有楚风,在《诗经》研究史上几近公论。然而,这种“楚风阙如”现象似乎悖离于《国风·王风》与楚文化的相互渗透关系,实则并非如此,二者只是从两个不同层面对《国风》与楚文化关系的概括,即一是现象层面,一是实体层面。本文正是从这个意义出发,通过对《国风》与“楚风”和楚文化关系的综合阐述与深入探讨,进而对《国风》的领域和楚文化的内涵有新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 文化
下载PDF
汉代楚风索源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清淮 范垂娴 《大连大学学报》 1991年第2期39-42,24,共5页
西汉社会是荆楚社会形态的摹写和复现,汉初,奉行“黄老之术”,实行“无为政治”在经济领域获得了巨大成功。在文学界,以汉初政治领袖为先导,大力提倡楚风,至枚、马时期造为大赋,使楚风风行于南北。楚风北渐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意义重... 西汉社会是荆楚社会形态的摹写和复现,汉初,奉行“黄老之术”,实行“无为政治”在经济领域获得了巨大成功。在文学界,以汉初政治领袖为先导,大力提倡楚风,至枚、马时期造为大赋,使楚风风行于南北。楚风北渐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意义重大的“更化“,它的发生底蕴在于楚文化的长期领先地位,而秦汉之际的政治变革也直接推动了这场文化界的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自然 巫文化 黄老政治 虚极静笃
下载PDF
楚风与海气:汉史考察视野中的楚文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子今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56-61,共6页
楚国作为汉帝国的东方封国,在两汉政治史和文化史的若干关键节点,其行政建置与文化风貌都曾经有过醒目的表现。通过对汉帝国历史脉络的梳理来认识楚国的政治形象,是有意义的。在考察汉帝国文化风格的背景下理解楚地的文化表现,也是有意... 楚国作为汉帝国的东方封国,在两汉政治史和文化史的若干关键节点,其行政建置与文化风貌都曾经有过醒目的表现。通过对汉帝国历史脉络的梳理来认识楚国的政治形象,是有意义的。在考察汉帝国文化风格的背景下理解楚地的文化表现,也是有意义的。汉武帝出巡有"会大海气"之说。回顾汉代历史文化进程,关注海洋环境与外来文化元素对于楚文化的影响,也可以获得有积极意义的学术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汉 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