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媒介/环境视域下的“楚原+古龙”电影布景研究
1
作者 陆丹琦 《电影艺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0-107,共8页
楚原于20世纪70年代拍摄了一系列古龙小说改编的电影,其布景、美术别具“邵氏”片场特色。片中印有书画诗词的屏面高频复现,其对空间似隔非隔、似断非断的重构及半透明屏面所产生的引导观看模式的效果,显示出“影中屏”在视觉建构、意... 楚原于20世纪70年代拍摄了一系列古龙小说改编的电影,其布景、美术别具“邵氏”片场特色。片中印有书画诗词的屏面高频复现,其对空间似隔非隔、似断非断的重构及半透明屏面所产生的引导观看模式的效果,显示出“影中屏”在视觉建构、意境营造与“情动力”塑造等多方面的潜能。此类布景装置不仅服务于香港地区影像“武托邦”的呈现,也为在“媒介/环境”视域中重新理解布景团队配合、设计思维及影像视觉表达提供了重要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龙 邵氏 布景美术 片场制 香港电影
原文传递
言志、抒情与风格塑造:楚原的跨界创作与香港电影变革 被引量:1
2
作者 苏涛 张岚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6-73,共8页
楚原是香港电影史上的重要导演,在20世纪50—70年代,他跨越国语片、粤语片的界限,执导了众多不同类型的影片。楚原早期作品具有社会写实的倾向,以朴素的手法表现小市民的疾苦。进入60年代之后,楚原在创作中淡化现实,转而以喜剧片、文艺... 楚原是香港电影史上的重要导演,在20世纪50—70年代,他跨越国语片、粤语片的界限,执导了众多不同类型的影片。楚原早期作品具有社会写实的倾向,以朴素的手法表现小市民的疾苦。进入60年代之后,楚原在创作中淡化现实,转而以喜剧片、文艺片讽刺社会,反思人情、人性。在对侦探片、青春片、武侠片等类型进行创新和探索的过程中,楚原顺应香港社会及电影工业的转变,建立了自身独特的风格,多次引领风潮,但又在片场制度下沦为一名电影工匠,最终走向作者和创新的反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电影 粤语片 电影作者
原文传递
《茶花女》与香港文艺片的基调 被引量:2
3
作者 蒲锋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3-23,共11页
本文尝试追溯《茶花女》对香港文艺片深远而广泛的影响。1899年小仲马的小说出版了第一个中译《巴黎茶花女遗事》,立即受到中国读者欢迎。其舞台剧本亦于1926年翻译成中文,长期成为中国不同剧团的剧目。香港在1934年已把《茶花女》改编... 本文尝试追溯《茶花女》对香港文艺片深远而广泛的影响。1899年小仲马的小说出版了第一个中译《巴黎茶花女遗事》,立即受到中国读者欢迎。其舞台剧本亦于1926年翻译成中文,长期成为中国不同剧团的剧目。香港在1934年已把《茶花女》改编成粤语片《半开玫瑰》。战后香港的文艺片,无论国粤语片,都大量套用了《茶花女》的情节。其中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名导演楚原,从其对依达小说《冬恋》的改编,尤其看到其如何深受《茶花女》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花女 香港电影 文艺片 粤语片
原文传递
武侠影像书写中的古典主义情结——论楚原奇情武侠片中的古典词作化用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凡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66-71,共6页
香港著名武侠电影导演楚原在其所拍摄的一系列"奇情"武侠片中,通过悬疑奇诡的情节叙事、唯美诗意的画面场景及江湖哲理的含蓄阐发体现出其独特的武侠影像观念。与此同时,楚原有意将古典词作融注于影片中,这一影像构思不仅有... 香港著名武侠电影导演楚原在其所拍摄的一系列"奇情"武侠片中,通过悬疑奇诡的情节叙事、唯美诗意的画面场景及江湖哲理的含蓄阐发体现出其独特的武侠影像观念。与此同时,楚原有意将古典词作融注于影片中,这一影像构思不仅有助于揭示片中人物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塑造出更具人性化的艺术形象,更与楚原自身的武侠情节建构与影像语言体系完美交融,并在客观上对观众生发出一种间离效应,从而在强化影片诗意唯美、浪漫写意的影像风格之际,投射出楚原独特的电影作者气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侠片 古典词作 间离效应 电影作者
下载PDF
楚原新派武侠电影诗学:历史、身体与气质 被引量:2
5
作者 段善策 《电影新作》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4-96,共3页
身体性是武侠电影的内核。楚原敏锐捕捉到传统武侠电影在身体逻辑上的裂隙——阳刚的脆弱性和千人一面的谎言,以奇幻绚丽的想象与强烈的主观情感解构阳刚肉体/理性意志的神话,并借人物之口,道出肉身的局限性和心无所依的虚无感这一人类... 身体性是武侠电影的内核。楚原敏锐捕捉到传统武侠电影在身体逻辑上的裂隙——阳刚的脆弱性和千人一面的谎言,以奇幻绚丽的想象与强烈的主观情感解构阳刚肉体/理性意志的神话,并借人物之口,道出肉身的局限性和心无所依的虚无感这一人类的终极困境,以诗性的身体和感性的气质探寻了新派武侠电影可能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侠电影 诗性 身体
原文传递
民间“笑谑文化”的电影创新——论楚原《七十二家房客》的导演艺术
6
作者 赵晶晶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4-78,共5页
楚原导演的《七十二家房客》是20世纪70年代香港粤语片复兴的重要作品。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香港在殖民统治下社会矛盾加剧、反抗的浪潮此起彼伏。受到微妙的政治局势和邵氏电影工业化追求的影响,楚原导演对1963年王为一执导的《七十二... 楚原导演的《七十二家房客》是20世纪70年代香港粤语片复兴的重要作品。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香港在殖民统治下社会矛盾加剧、反抗的浪潮此起彼伏。受到微妙的政治局势和邵氏电影工业化追求的影响,楚原导演对1963年王为一执导的《七十二家房客》进行了“笑谑文化”的创造性改造,将彼时种种社会矛盾和弊端用笑谑的方式呈现出来,这其中隐喻了深刻的嘲讽和来自民间的集体智慧,以及老百姓的互助精神。因此,民间“笑谑文化”是了解楚原《七十二家房客》的一把钥匙。在这一基础上,楚原通过电影艺术和技术的风格化手法展现出一幅暗黑世界中民间狂欢的浮世绘,其艺术表达隽永且深远,显示出极为高超的导演功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笑谑文化 狂欢 导演艺术
原文传递
论楚原武侠电影的现代性特征 被引量:1
7
作者 段全林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42-43,共2页
楚原是目前仍在幕前耕耘的香港著名电影导演。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他与武侠小说家古龙合作,在编剧时精确提炼了小说中人物的风骨,着重于情感的冲突,人性的矛盾,别具匠心地挖掘出了武侠电影现代性特征,从而使中国武侠电影提升至一个新的艺... 楚原是目前仍在幕前耕耘的香港著名电影导演。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他与武侠小说家古龙合作,在编剧时精确提炼了小说中人物的风骨,着重于情感的冲突,人性的矛盾,别具匠心地挖掘出了武侠电影现代性特征,从而使中国武侠电影提升至一个新的艺术高度。楚原武侠电影的现代性特征表现为:情感与情节的离奇迭变;自由与浪漫人生的升华;大道正义的弘扬与彰显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侠电影 现代性
下载PDF
楚原:他就是电影
8
作者 耳朵 《环球银幕》 2022年第4期142-143,共2页
在楚原导演去世的时候,几乎所有讣闻都用了“邵氏四大导演”的名号,把他和李翰祥、张彻、胡金列在一起。我不知道这个称号是从何而来,但如果真的是邵氏影迷,多少都会挑剔这个说法不够严谨。
关键词 李翰祥 张彻 邵氏 导演
原文传递
海派・广味・港产:看《七十二家房客》的改写、转译与流变
9
作者 黄望莉 胡玉清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4-160,I0005,共8页
《七十二家房客》作为一个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喜剧作品,其创作始发于上海,成熟于大陆“十七年”时期,后流转于沪、港、穗三地,历经半个多世纪几度诠释,在不同时期、不同创作者的改写(re-make)与转译中将型构了一个能够跨越媒介,超越... 《七十二家房客》作为一个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喜剧作品,其创作始发于上海,成熟于大陆“十七年”时期,后流转于沪、港、穗三地,历经半个多世纪几度诠释,在不同时期、不同创作者的改写(re-make)与转译中将型构了一个能够跨越媒介,超越时空的华语电影中所特有的人文空间形态。影片将市民文化中永恒不变的“住房”的叙事母题融入到底层市民的群像描摹中,其“主楼”的空间呈现不断地被模仿、复制和在地化书写。今天《七十二家房客》作为一种“模因”在今天的华语新媒介和新故事的书写中还在继续发挥着新的文化凝聚力的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十二家房客》 模因 王为一
下载PDF
主体身份的反击:楚原对古龙小说恶女形象的影像重塑
10
作者 刘玲莉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8-93,共6页
武侠电影,是中国电影创作的特有类型,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邵氏大力发展武侠片,由此诞生了张彻、胡金铨、楚原等武侠大家。不同于张彻的阳刚气概,胡金铨的禅意行者,楚原的武侠电影创作自有一股奇情之风。在改编古龙小说进行武侠片创作前... 武侠电影,是中国电影创作的特有类型,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邵氏大力发展武侠片,由此诞生了张彻、胡金铨、楚原等武侠大家。不同于张彻的阳刚气概,胡金铨的禅意行者,楚原的武侠电影创作自有一股奇情之风。在改编古龙小说进行武侠片创作前,楚原便是香江有名的商业片导演,各种商业类型他亦游刃有余,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便是,他多产,但也烂拍。在1976年第一次改编古龙小说之后,楚原"终于找到他可以充分自由发挥的悬疑浪漫武侠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创作 胡金铨 张彻 商业片 武侠电影 武侠片 主体身份
下载PDF
楚原电影中古龙小说的新派武侠文本转化
11
作者 尹聚祥 《艺术科技》 2020年第1期76-78,共3页
楚原的"新派奇情"武侠电影与"一代鬼才"古龙的新派武侠小说相结合,作品充满了离奇诡异的风格、散文诗性的气质、爱情与情爱的二元对立、意象与隐喻的文化符号、孤独与自由的精神追求、重江湖情义的侠者风范、人生... 楚原的"新派奇情"武侠电影与"一代鬼才"古龙的新派武侠小说相结合,作品充满了离奇诡异的风格、散文诗性的气质、爱情与情爱的二元对立、意象与隐喻的文化符号、孤独与自由的精神追求、重江湖情义的侠者风范、人生哲理的对白阐述等,将中国武侠片推上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奇情风格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龙 新派武侠
下载PDF
古龙武侠小说的港式改编研究——以楚原导演作品为例
12
作者 张燕 张亿 《电影新作》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7-56,共10页
与金庸并称武侠创作双子星的古龙,作品在华人世界影响斐然,影视化改编亦体量巨大,其中最能把握原著精髓、获得认可度最高、艺术性最强的就是楚原的系列改编电影。楚原在创作实践中,融汇与古龙高度契合的审美观念和精神气质,从电影的视... 与金庸并称武侠创作双子星的古龙,作品在华人世界影响斐然,影视化改编亦体量巨大,其中最能把握原著精髓、获得认可度最高、艺术性最强的就是楚原的系列改编电影。楚原在创作实践中,融汇与古龙高度契合的审美观念和精神气质,从电影的视听时空四维出发,以风格鲜明的布景美学建构古龙笔下的江湖时空,以悬念奇情凝练剧情塑造人物,以多元的文化主题延展原著的侠义内涵,成为新派武侠电影的重要旗手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龙 武侠小说 电影改编
原文传递
楚原生平及电影创作年表
13
作者 张臣(整理)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9-79,共1页
楚原,1934年生于广州,原名张宝坚,父亲张活游是粤剧及粤语片著名演员。受父亲影响,对电影产生兴趣。1956年,从广州中山大学化学系肄业,正式进入香港电影界。作为吴回的助理导演参与《勾魂使者》(1956)、《七重天》(1956)等影片的创作。1... 楚原,1934年生于广州,原名张宝坚,父亲张活游是粤剧及粤语片著名演员。受父亲影响,对电影产生兴趣。1956年,从广州中山大学化学系肄业,正式进入香港电影界。作为吴回的助理导演参与《勾魂使者》(1956)、《七重天》(1956)等影片的创作。1957年,加入光艺制片公司,担任秦剑的副导演,参与《血染相思谷》(1957)、《椰林月》(1957)、《紫薇园的秋天》(1958)等片的拍摄。1959年,首部独立执导的影片《湖畔草》上映。1960年,《可怜天下父母心》上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片公司 可怜天下父母心 广州中山大学 粤语片 粤剧 七重天
原文传递
楚原的演讲
14
作者 石保青 《做人与处世》 2021年第14期31-31,共1页
大导演楚原是粤语武侠电影的开山鼻祖,曾执导《楚留香》《流星蝴蝶剑》《天涯明月刀》《三少爷的剑》《孔雀王朝》《英雄无泪》等电影。在第3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上,84岁的楚原荣获“终身成就奖”,他拄着拐杖上台发表获奖感言道。
关键词 香港电影 金像奖 终身成就奖 孔雀王朝 武侠电影 《三少爷的剑》 留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