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归补血汤联合西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术后贫血/低蛋白血症(血虚) 被引量:11
1
作者 穆冠桥 孙波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7年第4期72-73,共2页
血虚乃生化不足、耗损过多。当归补血汤为补气生血基础方,乃李东垣"甘温除热"代表方,联合西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术后贫血/低蛋白血症,辨治28d检测血红蛋白120g/L,贫血貌消失,乏力、短气等症状均有所改善;低蛋白血症(白蛋白39.6... 血虚乃生化不足、耗损过多。当归补血汤为补气生血基础方,乃李东垣"甘温除热"代表方,联合西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术后贫血/低蛋白血症,辨治28d检测血红蛋白120g/L,贫血貌消失,乏力、短气等症状均有所改善;低蛋白血症(白蛋白39.6g/L,球蛋白21.1g/L,总蛋白58.0g/L)尽快消退,并可自行下地活动减少患者卧床时间,尽早行功能锻炼。辨治过程:腰椎管狭窄症全麻下行腰3椎体骨水泥注射术、腰3-5全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cage融合术等,术中出血300mL,术后第一夜引流出血性液体400 mL,出现面色苍白、乏力,颜面部、双手、双足浮肿,白蛋白27.6g/L,球蛋白17.6g/L,总蛋白45.2g/L,血红蛋白89g/L;使用当归补血汤(黄芪30g,当归6g,人参、白术、白茯苓、川芎、白芍药各15g,熟地黄20g,炙甘草6g,杜仲、牛膝各10g,鹿角胶、阿胶各6g),根据体征、舌苔、脉象,调整方剂配伍及含量,彰显中西医治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低蛋白血症 血虚 管狭窄症 腰痹 腰腿痛 当归补血汤 体骨水泥注射术 板减压 弓根螺钉固定 cage融合 白蛋白 球蛋白 总蛋白 血红蛋白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下载PDF
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朱贤 张兴祥 +2 位作者 葛建飞 沙卫平 张金坤 《交通医学》 2011年第5期495-496,共2页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方法和效果。方法:神经根型颈椎病52例采用前路减压融合术,常规颈前路显露椎体间隙和后纵韧带,行椎体后缘、椎体侧方钩椎关节减压,自体髂骨或椎间融合器植入暴露椎间隙,Orion钢板内...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方法和效果。方法:神经根型颈椎病52例采用前路减压融合术,常规颈前路显露椎体间隙和后纵韧带,行椎体后缘、椎体侧方钩椎关节减压,自体髂骨或椎间融合器植入暴露椎间隙,Orion钢板内固定。结果:获随访6~36个月,平均24.3个月。随访3年未见相邻节段出现继发性改变22例。颈肩部及上肢放射痛者术后症状立即缓解37例,术后1~3个月内缓解15例。按JOA17分评分法评价疗效,术前评分12。15分,平均13.4分,术后评分14~17分,平均15.7分,52例手术前后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32例,良13例,可7例,优良率为86.5%;术后随访时x线片复查,植骨均获得融合,无内固定松动、脱出等并发症。结论: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创伤较小、操作安全、减压满意、固定可靠,是神经根型颈椎病有效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 颈前路减压融合 cage融合 Orion钢板内固定术
下载PDF
单边内固定联合椎间cage植骨融合治疗单侧相邻两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19
3
作者 李少辉 王平均 +3 位作者 李斌 欧华西 孙宇 连文文 《临床骨科杂志》 2017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单侧相邻两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单边钉棒系统内固定联合椎间cage植骨融合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应用单边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间cage植骨融合治疗26例单侧相邻两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植骨... 目的探讨单侧相邻两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单边钉棒系统内固定联合椎间cage植骨融合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应用单边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间cage植骨融合治疗26例单侧相邻两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植骨融合及并发症的情况。采用疼痛VAS评分和JOA腰腿痛评分评定疗效。结果手术时间60~120 min,术中失血量150~350 ml。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8~24个月。椎间植骨融合率95%。VAS评分:术前为6~9(7.5±1.4)分,末次随访时为1~5(2.6±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JOA评分:术前为8~15(11.8±2.9)分,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为18~27(22.6±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椎弓根螺钉松动、断裂及融合器后移、沉降等并发症。结论应用单边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间cage植骨融合治疗单侧相邻两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满意,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腰椎功能恢复好等优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内固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相邻两节段 盘突出症 单边内固定 cage融合
下载PDF
后路减压固定加椎间cage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影像学疗效 被引量:6
4
作者 杨志坚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年第7期141-143,共3页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固定加椎间cage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X线、CT及MRI影像学疗效,为腰椎滑脱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2013年6月-2014年1月收治的腰椎滑脱患者86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临床试验数字随机的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固定加椎间cage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X线、CT及MRI影像学疗效,为腰椎滑脱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2013年6月-2014年1月收治的腰椎滑脱患者86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临床试验数字随机的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后路减压固定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椎间cage融合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随访1年后的临床效果和X线、CT及MRI影像学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治疗后的12个月的随访,术后随访12个月后,两组患者治疗后腰部疼痛症状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活动受限明显减轻,但观察组治疗后的优良率为93.02%,与对照组的90.70%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X线、CT及MRI检查术后两组患者椎体高度恢复正常,其恢复程度两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经CT检查发现,观察组椎体高度与术后相似,但观察组较术后有所降低,差异显著,P<0.05;以CT复查植骨与椎体间有连续的小骨梁判断为融合良好,观察组43例患者中术后40例融合良好,融合良好率为93.02%,对照组43例患者术后39例融合良好,融合良好率为90.70%,两组患者术后融合良好率相比,P>0.05。结论后路减压固定加椎间cage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临床效果显著,尤其在椎间隙高度恢复方面要显著优于单纯后路减压固定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脱 后路减压 cage融合
下载PDF
后路减压固定联合椎间cage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疗效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徐德兴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3期84-86,共3页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固定联合椎间cage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160例腰椎滑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后路减压固定治疗...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固定联合椎间cage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160例腰椎滑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后路减压固定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采用后外侧植骨融合术,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椎间cage融合术。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治疗有效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8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椎间隙高度变化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椎间隙高度均有所恢复,并且观察组恢复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为88.8%,对照组为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减压固定联合椎间cage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显著,整体治疗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脱症 后路减压固定 cage融合
下载PDF
MIS-TLIF椎间Cage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术后切口深部感染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刘伦 吴聪 +1 位作者 贾全忠 贾志刚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2年第6期30-34,共5页
目的:分析MIS-TLIF椎间Cage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和影响患者术后切口深部感染发生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0月绵阳四0四医院收治的206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目的:分析MIS-TLIF椎间Cage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和影响患者术后切口深部感染发生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0月绵阳四0四医院收治的206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3例。两组患者均采用MIS-TLIF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Cage融合,对照组单纯椎间植骨融合。比较两组手术效果、术后腰椎功能恢复情况、腰腿痛改善效果、椎间融合状况,分析术后切口深部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和术后切口深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ODI、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12个月,观察组椎间隙高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融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切口深部感染患者与无切口深部感染患者手术时间和切口长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是影响患者切口深部感染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MIS-TLIF椎间Cage融合术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是影响患者切口深部感染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S-TLIFcage融合 单节段腰盘突出症 切口深部感染
下载PDF
腰椎后路椎间Cage融合术后切口内应用氨甲环酸对术后失血及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徐建杰 董志辉 +3 位作者 徐巧民 毕伟东 商永伟 武建忠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1年第7期745-747,758,共4页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椎间Cage融合术后在手术切口内局部使用氨甲环酸对于患者术后失血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9年4月石家庄市人民医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或腰椎管狭窄症等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80例,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椎间Cage融合术后在手术切口内局部使用氨甲环酸对于患者术后失血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9年4月石家庄市人民医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或腰椎管狭窄症等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80例,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2组均行腰椎后路椎间Cage融合手术治疗,观察组在椎板切开后将1 g氨甲环酸用100 mL生理盐水稀释注射至筋膜后向切口内,对照组术后静脉滴注1 g氨甲环酸,观察2组患者失血输血情况,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与D-二聚体(D-D)]水平与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组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失血量与输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1 d、3 d、7 d观察组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术前与术后3 h的PT、APTT及FIB、D-D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均无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观察组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与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对接受腰椎后路椎间Cage融合术治疗患者,在术后切口内使用氨甲环酸可有效减少术后失血量与输血量,避免血红蛋白水平过度降低,且不影响凝血指标,有利于患者早期进行康复锻炼,加速康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cage融合 切口内 氨甲环酸 术后失血 功能恢复
下载PDF
RMAST微创通道下减压单边椎弓根钉棒内固定联合椎间Cage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晨阳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0年第12期1752-1754,共3页
目的:探讨RMAST微创通道下减压单边椎弓根钉棒内固定联合椎间Cage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某院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4例,按照手术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42例。参照组行双侧椎弓根内固定... 目的:探讨RMAST微创通道下减压单边椎弓根钉棒内固定联合椎间Cage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某院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4例,按照手术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42例。参照组行双侧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椎间Cage植骨融合术,研究组行RMAST微创通道下减压单边椎弓根钉棒内固定联合椎间Cage植骨融合术。术前、术后1月、术后3个月以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估腰痛、腿痛情况,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VAS评分。结果:与参照组相比,研究组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短(P<0.05);术后1个月,研究组腿痛VAS评分、腰痛VAS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行RMAST微创通道下减压单边椎弓根钉棒内固定联合椎间Cage植骨融合术治疗,能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减轻术后腰腿痛,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通道 单边弓根钉棒内固定 cage植骨融合 盘突出症
下载PDF
后路椎间盘摘除联合椎间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效果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涛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年第31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患者实施后路椎间盘摘除联合椎间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本科室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实施后路椎间盘摘除联合椎间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患者实施后路椎间盘摘除联合椎间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本科室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实施后路椎间盘摘除联合椎间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术后实施康复训练,随访12~18个月。分析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情况、术后疼痛情况、院内及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椎间隙高度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45.2±11.8)min,术中出血量(354.2±54.8)mL,术后引流量(132.2±8.7)mL。院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7%,术后1年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1年,患者的植骨融合率为90.0%;患者的JOA评分及椎间隙高度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患者实施后路椎间盘摘除联合椎间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效果显著,患者术后恢复良好,远期预后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不稳 后路盘摘除 cage植骨融合 内固定
下载PDF
单边钉棒系统内固定联合椎间cage植骨融合治疗单侧相邻两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鞠海庆 《黑龙江医学》 2023年第3期287-289,293,共4页
目的:探讨单侧相邻两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单边钉棒系统内固定联合椎间cage植骨融合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21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三医院收治的60例单侧相邻两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 目的:探讨单侧相邻两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单边钉棒系统内固定联合椎间cage植骨融合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21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三医院收治的60例单侧相邻两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双侧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椎间cage植骨融合术,观察组采用单边钉棒系统内固定联合椎间cage植骨融合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疼痛程度、睡眠质量、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临床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04、14.203、5.018,P<0.05);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观察组腿疼、腰痛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65、17.842;t=2.439、3.935,P<0.05);术后,观察组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02、 3.436、 2.320、 2.360、 2.281、 2.573、4.219,P<0.05);术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17、2.618、2.113、2.176、2.716、2.413、2.133、3.749,P<0.05)。结论:单侧相邻两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单边钉棒系统内固定联合椎间cage植骨融合术,手术时间较短,效率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相邻两节段腰盘突出症 单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 cage植骨融合
下载PDF
后路椎间盘摘除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间cage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海都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3年第9期2063-2064,共2页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入住我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6例,并经腰椎X线、CT以及MRI检查确诊。所有患者均行后路椎间盘摘除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间cage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随访两年,所有患者腰背部以及下肢放射性疼痛基本消失,均能参...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入住我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6例,并经腰椎X线、CT以及MRI检查确诊。所有患者均行后路椎间盘摘除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间cage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随访两年,所有患者腰背部以及下肢放射性疼痛基本消失,均能参与轻度体力劳动,无断钉、断棒、cage移位发生,手术优良率为81.25%,并发症发病率为6.25%。后路椎间盘摘除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间cage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与远期疗效均比较显著,并发症发病率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弓根钉内固定 后路cage植骨融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