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椎椎板下棘的影像学表现及其形成机制的探讨
1
作者 李选 郁万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9期1553-1555,1560,共4页
目的探讨腰椎椎板下棘的影像学表现及其形成机制。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5月于我院对脊椎进行CT检查的患者400例,比较不同年龄段稳定性脊柱(对照组)与不稳定性脊柱(观察组)椎板下棘的发生率,比较不同脊柱节段椎板下棘的发生率。观察... 目的探讨腰椎椎板下棘的影像学表现及其形成机制。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5月于我院对脊椎进行CT检查的患者400例,比较不同年龄段稳定性脊柱(对照组)与不稳定性脊柱(观察组)椎板下棘的发生率,比较不同脊柱节段椎板下棘的发生率。观察椎板下棘的形态及其与椎间黄韧带的毗邻关系。结果椎板下棘主要发生于中老年患者,年龄越大,椎板下棘的发生率越大(P<0.05);椎板下棘均出现于T11~L5,出现率较高段为T 11、T12、L1及L5处;脊柱不稳定组椎板下棘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脊柱稳定组(P<0.05);椎板下棘的边缘位置与椎间黄韧带外侧缘相一致。结论通过对脊椎进行CT冠状位、矢状位及斜位重建及三维图像重组,可以清楚的观察到椎板下棘的形态及其与椎间黄韧带的毗邻关系;椎板下棘的形成可能与脊椎的退行性变、脊柱的应力作用以及韧带骨化及受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下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黄韧带 脊柱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侧隐窝狭窄的诊断治疗
2
作者 洪云飞 康智 +1 位作者 杜志军 王琦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05年第5期14-15,共2页
目的:通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侧隐窝狭窄的诊断治疗及手术方式的改进,尽可能减少中远期并发症.方法:手术采用棘旁入路,避免损伤棘上韧带,切除椎间黄韧带后,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之后,同时行侧隐窝扩大术.结果:本组106例随访1~7... 目的:通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侧隐窝狭窄的诊断治疗及手术方式的改进,尽可能减少中远期并发症.方法:手术采用棘旁入路,避免损伤棘上韧带,切除椎间黄韧带后,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之后,同时行侧隐窝扩大术.结果:本组106例随访1~7年,平均3年.优75例(50%),腰腿痛消失,恢复正常工作.良22例(34%),偶感腰及腿部酸痛不适,症状较术前明显减轻.可9例(13%),仍感腰腿轻痛,较术前有进步.优良率91.5%.结论:在处理突出的椎间盘同时,积极地行侧隐窝扩大术,对预防日后继发性侧隐窝狭窄对神经根的卡压,提高手术远期疗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侧隐窝狭窄 手术方式 黄韧带
下载PDF
后路椎板间减压黄韧带切除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3
作者 李展振 龙亨国 +4 位作者 祝海炳 危立军 刘志安 洪文跃 明文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47-248,共2页
目的:探讨椎板间隙减压黄韧带切除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对16例以黄韧带退变增生为主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后路椎板间开窗黄韧带切除减压术,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全组病例随访时间6个月~3年,优7例,良6例,优良率为81.4%... 目的:探讨椎板间隙减压黄韧带切除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对16例以黄韧带退变增生为主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后路椎板间开窗黄韧带切除减压术,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全组病例随访时间6个月~3年,优7例,良6例,优良率为81.4%,未出现脊髓损伤、颈椎不稳及术后鹅颈畸形等并发症.结论:后路椎板间减压黄韧带切除术是治疗以黄韧带退变增生为主要病变的脊髓型颈椎病的一种有效方法,其创伤小、操作简单,术后颈椎稳定性好,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治疗 脊髓型颈 后路开窗黄韧带切除减压术 影像学检查 手术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