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Quadrant通道下椎间融合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2
1
作者 陈少华 蓝梅妍 郑延华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949-1951,共3页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Quadrant通道下椎间融合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收治的62例腰椎滑脱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应用快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护理理念,对照组采取常规围手术期...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Quadrant通道下椎间融合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收治的62例腰椎滑脱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应用快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护理理念,对照组采取常规围手术期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垫枕头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患者满意度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垫枕头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无发生并发症。结论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在Quadrant通道下椎间融合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能更好地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明显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ADRANT通道 融合手术 滑脱症 快速康复外科 护理干预
下载PDF
椎体终板在椎间融合中的作用和意义 被引量:6
2
作者 陈佳 李超英 马信龙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2166-2168,共3页
脊柱融合是脊柱外科应用最广泛的技术。Mercer于1936年提出脊柱融合的理想方法是椎体间融合,该观点逐渐被越来越多的脊柱外科医师所接受。
关键词 体终板 融合手术 生物力学 综述
原文传递
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3
作者 戴春美 徐卫星 +2 位作者 俞雷钧 丁伟国 王健 《浙江医学》 CAS 2020年第6期575-579,共5页
目的探讨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取双侧椎弓根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对照组)和单侧椎弓根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研究组)各53例。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取双侧椎弓根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对照组)和单侧椎弓根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研究组)各53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情况,术前及术后第1天、1个月、2个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前及术后6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评分(JOA),术前及术后6个月腰椎前后凸角,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长、卧床时间、住院时长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第1天、1个月、2个月两组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研究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两组ODI均较术前降低,JOA评分均较术前升高,腰椎前凸角均较术前增大,后凸角均较术前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66%,低于对照组的18.8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融合术中应用单侧和双侧椎弓根固定,均可改善患者腰椎前后凸角,恢复其腰椎功能,但单侧椎弓根固定在减少手术创伤方面更具优势,患者术后疼痛感减轻,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根固定 融合手术 双节段腰盘突出症 前后凸角
下载PDF
回收式自体输血在脊柱退变性疾病椎间融合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涛 陈灵芝 +2 位作者 顾学红 王雪春 邱红美 《现代实用医学》 2022年第1期87-89,共3页
目的探讨回收式自体输血在脊柱退变性疾病患者行椎间融合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脊柱退变性疾病并择期行椎间融合手术的患者70例,依照术中输血方式的不同分为回收式自体输血组(观察组)和异体输血组(对照组),各35例。比较两组手术指... 目的探讨回收式自体输血在脊柱退变性疾病患者行椎间融合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脊柱退变性疾病并择期行椎间融合手术的患者70例,依照术中输血方式的不同分为回收式自体输血组(观察组)和异体输血组(对照组),各35例。比较两组手术指标、血常规、凝血功能、术后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液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术前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及血小板(PL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术后RBC、Hb、PLT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 <0.05)。两组术前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术后APTT、PT、TT显著长于对照组,FI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自体输血有利于提高脊柱退变性疾病椎间融合手术患者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水平,对于患者凝血功能无不良影响,适用于大量输血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退变性疾病 融合手术 自体输血 异体输血 凝血功能
下载PDF
单、双侧椎弓根固定在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融合手术中的作用比较
5
作者 董雪刚 《大医生》 2019年第21期8-13,共6页
目的 探讨单、双侧椎弓根固定在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融合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贵州省安顺市中医院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3例.对照组采取... 目的 探讨单、双侧椎弓根固定在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融合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贵州省安顺市中医院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3例.对照组采取双侧椎弓根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手术,研究组采取单侧椎弓根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手术.统计2组围术期状况、术前及术后第1?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疼痛程度(VAS)分值、术前及术后6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及日本骨科协会治疗评分(JOA)、腰椎前凸角及后凸角、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长、卧床时间、住院时长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2组VAS分值较术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2组ODI分值较术前降低,JOA分值较术前增高(P<0.05),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腰椎前后凸角:术后6个月2组腰椎前凸角较术前增大、后凸角较术前减小(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5.66%,显著低于对照组(18.87%,P<0.05).结论 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融合手术中应用单、双侧椎弓根固定,均可改善患者腰椎前后凸角,恢复其腰椎功能.但单侧椎弓根固定在减少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创伤方面更具显著优势,利于减轻术后疼痛感,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根固定 融合手术 双节段腰盘突出症 前后凸角
下载PDF
脊柱后方肌群肌力对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手术疗效的影响
6
作者 宋亮亮 孟园园 +3 位作者 郭尔斐 张帅 张立兴 武建忠 《颈腰痛杂志》 2018年第6期797-799,共3页
目的探讨脊柱后方肌群肌力对退行性脊柱侧凸(degenerative scoliosis,DS)患者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纳入2014-06-2016-06于行长节段固定融合手术治疗的64例DS患者,术前测试腰背力量,根据能否完成"小飞燕"动作设为观察组与对照... 目的探讨脊柱后方肌群肌力对退行性脊柱侧凸(degenerative scoliosis,DS)患者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纳入2014-06-2016-06于行长节段固定融合手术治疗的64例DS患者,术前测试腰背力量,根据能否完成"小飞燕"动作设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34例、3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腰椎前凸角(LL)、胸腰段后凸角(TLK)、胸椎后凸角(TK)、近端交界区后凸角(PJA)、矢状位垂直偏距(SVA)等矢状位影像学指标,记录治疗前后腰背疼痛VAS评分、JOA评分、ODI指数等疗效指标。结果两组手术前后LL、TLK、TK、PJA、SVA等矢状位影像学指标差异显著,且术后观察组TLK、TK、PJA、SVA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后腰背疼痛VAS评分、JOA评分、ODI指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VAS评分、ODI指数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脊柱后方肌群肌力对此类患者手术疗效有明显影响,肌力较好者的术后矢状位纠正效果更优,交界性后凸改善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脊柱侧凸 脊柱后方肌群 肌力 融合手术
下载PDF
开放与微创TLIF手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旁肌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库瓦提·绕线 杜曼·吐鲁木汗 《颈腰痛杂志》 2019年第4期566-567,共2页
目前,已有较多临床报道及文献荟萃分析证实,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手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与开放TLIF在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无明显差异[1]。但关于这两种手术对椎旁肌的影响,则少见相关报道。本研究通... 目前,已有较多临床报道及文献荟萃分析证实,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手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与开放TLIF在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无明显差异[1]。但关于这两种手术对椎旁肌的影响,则少见相关报道。本研究通过手术前后MRI量化比较,比较开放与微创TLIF手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多裂肌和椎旁肌的影响,以期为同道们提供参考。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孔腰融合手术 微创手术 多裂肌 最长肌
下载PDF
单侧与双侧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比较 被引量:5
8
作者 周炳康 郭庆功 +4 位作者 杨广杰 肖亮 陈有 刘爱国 王永胜 《颈腰痛杂志》 2017年第5期435-438,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过程中,应用单侧椎弓根钉固定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8-2014-08采用MIS-TLIF技术治疗的腰...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过程中,应用单侧椎弓根钉固定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8-2014-08采用MIS-TLIF技术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疾病70例,其中单侧椎弓根钉固定38例,双侧固定32例,术后随访23-41个月,平均28.6个月。对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前后VAS、ODI评分和并发症、椎间融合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单侧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双侧组,且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双侧组(P<0.05);两组术后的VAS、ODI评分改善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椎间融合率均较为相近(P>0.05)。结论在MIS-TLIF术中联合单侧与双侧椎弓根钉固定的疗效相近,但单侧固定的手术创伤更小,术中出血量更少,可优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疾病 微创经孔入路腰融合手术 单侧弓根钉内固定
下载PDF
开放TLIF与微创TLIF手术的创伤定量对比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吴红富 张斌 +1 位作者 叶俊星 徐瑞生 《颈腰痛杂志》 2017年第6期559-563,共5页
目的对开放TLIF与微创TLIF手术进行生化指标与影像学指标的创伤定量对比分析。方法自2014-01-2015-10,共纳入61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其中27例采用开放TLIF手术,另34例行微创TLIF手术,对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VAS评分和ODI指数... 目的对开放TLIF与微创TLIF手术进行生化指标与影像学指标的创伤定量对比分析。方法自2014-01-2015-10,共纳入61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其中27例采用开放TLIF手术,另34例行微创TLIF手术,对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VAS评分和ODI指数,以及CK、IL-6、多裂肌横断面积(Mcsa)等创伤定量指标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较为相近(P>0.05),但与开放TLIF组相比,微创TLIF组的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术后下地时间也明显缩短(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VAS评分和ODI指数均有显著下降(P<0.05),组间对比,两组的改善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IL-6和CK水平均在两组术后1 d达到高峰,并于术后3-5 d逐步下降;组间对比,开放TLIF组术后1 d的CK指标及术后1、3 d的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微创TLIF组(P<0.05)。结论微创与开放TLIF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均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但微创TLIF术式的出血量更少,对椎旁肌肉的损伤程度更低,术后康复更快,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疾病 微创经孔腰融合手术 创伤定量对比
下载PDF
羟乙基淀粉200/0.5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脊柱椎间融合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朱泽敏 周友龙 陈星 《浙江医学》 CAS 2017年第24期2270-2272,共3页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下羟乙基淀粉200/0.5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骨科脊柱椎间融合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全身麻醉下行骨科脊柱椎间融合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采用羟乙基淀粉200/0.5,输...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下羟乙基淀粉200/0.5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骨科脊柱椎间融合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全身麻醉下行骨科脊柱椎间融合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采用羟乙基淀粉200/0.5,输注速率50ml/min进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照组进行常规输液。术中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中心静脉压(CVP)。分别于稀释前即刻(T0)、稀释后5min(T_1)、稀释后120min(T_2)抽取桡动脉血进行乳酸(Lac)、尿素氮(BUN)、红细胞压积(Hct)及血红蛋白(Hb)测定。结果研究组血液稀释后的MAP和CVP均比稀释前升高,并且研究组的CV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液稀释后的T_1和T_2的Hct及Hb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Lac、BUN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全身麻醉下羟乙基淀粉200/0.5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可以有效改善脊柱椎间融合手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乙基淀粉200/0.5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 脊柱融合手术 血液动力学
下载PDF
非椎间融合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的一种新型器械 被引量:2
11
作者 金根洋 汪建良 +3 位作者 于晓华 赵杰 连小峰 陈志明 《颈腰痛杂志》 2008年第6期526-528,525,共4页
目的研制一种既能使滑脱椎体复位,又能保留椎体间的活动度的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的新型内固定器械。方法根据腰椎生物力学特点:生理载荷下椎弓峡部为重力的前移剪切力与抵抗力集中的部位,设计一种加强椎弓峡部强度的椎弓成形复位固定... 目的研制一种既能使滑脱椎体复位,又能保留椎体间的活动度的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的新型内固定器械。方法根据腰椎生物力学特点:生理载荷下椎弓峡部为重力的前移剪切力与抵抗力集中的部位,设计一种加强椎弓峡部强度的椎弓成形复位固定器(pedicular forming reduction fixation systemPFRF),通过生物力学测试[1]后应用于临床,治疗17例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患者(Ⅰ-Ⅱ°),并长期跟踪随访。结果17例患者中,术后临床评价优14例,良2例,可1例,术前JOA评分平均19.2分,术后JOA评分平均25.3分,症状缓解率98%,随访病例未见断钉和再次滑脱现象。结论应用PFRF内固定系统非融合性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Ⅰ-Ⅱ°)疗效显著,可以保留腰椎的活动度,椎弓峡部可以骨性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峡部裂型腰滑脱症 弓成形复位固定器(PFRF) 融合手术 体复位内固定
下载PDF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的临床效果对比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伟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第14期162-163,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采集2015年4月18日-2018年3月16日收治的60例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随机数字表分组,对照组进行传统的腰椎间孔椎间融合手术,改良组进行改良的腰椎间孔椎间融合...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采集2015年4月18日-2018年3月16日收治的60例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随机数字表分组,对照组进行传统的腰椎间孔椎间融合手术,改良组进行改良的腰椎间孔椎间融合手术方式。分析手术效果;手术治疗的出血总量、腰椎间孔椎间融合手术后引流量、腰椎间孔椎间融合手术时间;施术前后患者腰椎疼痛程度、腰椎JOA功能评分、独立生活能力评分;感染、硬膜囊破裂及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结果:改良组手术效果、腰椎疼痛程度、腰椎JOA功能评分、独立生活能力评分、手术治疗的出血总量、腰椎间孔椎间融合手术后引流量、腰椎间孔椎间融合手术时间、感染、硬膜囊破裂及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和对照组比较有优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行改良的腰椎间孔椎间融合手术方式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脱 管狭窄 融合手术
下载PDF
极外侧椎间融合手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凸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何鑫东 董永强 +1 位作者 张伟伟 吕炳 《浙江创伤外科》 2018年第4期689-690,共2页
目的分析极外侧椎间融合手术(XLIF)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凸(DS)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9月本院收治的DS患者90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选择性经椎间孔融合联合后路融合术治疗,观察组... 目的分析极外侧椎间融合手术(XLIF)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凸(DS)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9月本院收治的DS患者90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选择性经椎间孔融合联合后路融合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XLIF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影像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及ODI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Cobb角、胸腰后凸角、侧方移位、Nash-Moe分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腰椎前凸角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XLIF可明显缩短DS患者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患者VAS、JOA评分、ODI指数及影像学指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脊柱侧凸 极外侧融合手术 融合 影像学指标
下载PDF
前路与后路椎间融合手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效果观察
14
作者 刘俊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3年第11期2572-2573,共2页
选取2007年9月~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确诊为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36例,随机分为前路组和后路组,各18例,分别行前路融合手术治疗和后路融合手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术中情况及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前路组术中... 选取2007年9月~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确诊为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36例,随机分为前路组和后路组,各18例,分别行前路融合手术治疗和后路融合手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术中情况及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前路组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后路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和1年VAS评分均较手术前显著改善(P<0.05),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后1年腰椎融合率无显著差异(P>0.05)。应用前路或后路椎间融合手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均疗效确切,应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手术方案,前路手术中更应注意术中出血的预防和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融合手术 后路融合手术 盘源性腰痛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后路椎间融合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郑炎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24期526-527,共2页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融合(P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2年5月经后路椎间融合手术治疗的32例腰椎滑脱症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32例患者完全复位26例,不完全复位6例,未达完全复位者均为Ⅱ度滑脱患...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融合(P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2年5月经后路椎间融合手术治疗的32例腰椎滑脱症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32例患者完全复位26例,不完全复位6例,未达完全复位者均为Ⅱ度滑脱患者,残留滑脱≤Ⅰ度;融合率96.9%;优11例,良12例,可8例,差1例,优良率71.8%。结论后路椎间融合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效果确切,术中对滑脱椎体不必强求解剖复位,是否应用椎间融合器依滑脱严重程度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脱症 后路融合手术 疗效
下载PDF
改良侧方腰椎椎间融合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椎管狭窄症的效果
16
作者 张俊 《临床医学》 CAS 2022年第9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侧方腰椎椎间融合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并发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椎管狭窄症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研... 目的探讨改良侧方腰椎椎间融合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并发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椎管狭窄症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研究组给予改良侧方腰椎融合手术,对照组给予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TLIF)。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疼痛程度、腰腿功能、滑脱角、滑脱率、并发症发生率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研究组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少,且术后活动时间、住院天数短(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研究组疼痛程度、腰腿功能分值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研究组滑脱角、滑脱率数值低(P<0.05)。治疗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4.65%,2/43)较对照组(20.93%,9/43)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08,P<0.05)。结论改良侧方腰椎融合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椎管狭窄症患者,能够降低术中出血,减少术后引流量,并能减轻疼痛度,避免滑脱、改善腰腿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滑脱 管狭窄症 改良侧方腰融合手术 疼痛程度 并发症发生率
原文传递
腰椎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伤口感染的VSD治疗 被引量:9
17
作者 商卫林 卜国云 +2 位作者 任东风 吴叶 侯树勋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0年第12期154-156,共3页
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手术目前在临床广泛用于治疗各种腰椎疾病,包括椎间盘突出、腰椎滑脱、椎管狭窄、退变性侧弯等。由于患者个体情况不一,手术后容易出现伤口深部感染,如患者年龄大、合并多种内科疾病(特别是糖尿病)、过度肥胖... 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手术目前在临床广泛用于治疗各种腰椎疾病,包括椎间盘突出、腰椎滑脱、椎管狭窄、退变性侧弯等。由于患者个体情况不一,手术后容易出现伤口深部感染,如患者年龄大、合并多种内科疾病(特别是糖尿病)、过度肥胖、神经功能损害状态、多节段手术、手术时间长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骨融合手术 术后伤口感染 疾病 融合内固定 后路减压 治疗 VSD 神经功能损害
原文传递
2D透视引导机器人辅助腰椎间盘摘除椎间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18
作者 赵晓余 罗婷予 +1 位作者 丁浩斌 刘华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4年第5期796-802,共7页
目的:分析2D透视引导机器人辅助腰椎间盘摘除椎间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西安大兴医院收治的8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 目的:分析2D透视引导机器人辅助腰椎间盘摘除椎间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西安大兴医院收治的8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腰椎间盘摘除椎间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2D透视引导机器人辅助腰椎间盘摘除椎间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情况、疼痛程度、腰椎功能、腰椎稳定性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指标优于对照组。两组术后3个月疼痛程度评分均低于术前1 d,但两组间疼痛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3个月腰椎功能评分均低于术前1 d,且观察组术后3个月腰椎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术后3个月腰椎稳定性优于术前1 d,但两组间腰椎稳定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2D透视引导机器人辅助腰椎间盘摘除椎间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恢复患者腰椎功能,增加腰椎稳定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D透视引导机器人 盘摘除融合内固定手术 盘突出症 功能 稳定性
下载PDF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手术对单节段腰椎滑脱症患者VAS、ODI等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何健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31-31,共1页
目的分析对单节段腰椎滑脱症患者采取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19年1月~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68例单节段腰椎滑脱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疼痛程度、腰椎功能评分... 目的分析对单节段腰椎滑脱症患者采取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19年1月~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68例单节段腰椎滑脱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疼痛程度、腰椎功能评分、腰椎功能障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指标均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腰椎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腰椎功能障碍情况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手术有显著疗效,可以考虑积极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经孔腰融合手术 单节段腰滑脱症 VAS ODI 疗效
下载PDF
Steffee椎弓根钢板加椎间植骨融合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远期疗效(附36例报告)
20
作者 常军英 张国平 《世界今日医学杂志》 2002年第6期492-493,共2页
目的 观察Steffee椎弓根钢板加椎间植骨融合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远期疗效并分析术前,术后影像特征。方法 对36例腰椎不稳症患者全部实施Steffee手术全椎板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并进行影像观察。包括椎间隙高度,移位值,滑脱角... 目的 观察Steffee椎弓根钢板加椎间植骨融合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远期疗效并分析术前,术后影像特征。方法 对36例腰椎不稳症患者全部实施Steffee手术全椎板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并进行影像观察。包括椎间隙高度,移位值,滑脱角度改变,以及融合率和主,客观评价。结果 Steffee手术加椎间植骨融合方法术后滑脱复位,椎间隙高度增加,滑脱角改善,脊柱稳定性增加,随访2-2.5a,平均2.25a,矫正度无明显丢失,融合率100%,断钉率1.0%。结论 退变性腰椎不稳症应充分彻底减压,最大限度复位,同时行椎间植骨融合,可获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ffee弓根钢板 植骨融合手术 治疗 退变性腰不稳症 远期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