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4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椎间孔镜下选择性减压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91
1
作者 胡德新 郑琦 +2 位作者 朱博 应小樟 汪翼凡 《中国骨伤》 CAS 2014年第3期194-198,共5页
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6年7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60例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72~83岁,平均(66.7±2.5)岁。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传... 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6年7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60例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72~83岁,平均(66.7±2.5)岁。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传统手术组和椎间孔镜组,每组30例。记录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观察指标、手术切口VAS评分(术后12、24、48、72 h),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24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使用镇痛药物例数和住院时间的比较上,椎间孔镜组明显优于传统手术组(P<0.05)。术后椎间孔镜组切口疼痛程度较传统手术组明显降低(P<0.05)。60例患者均获得至少24个月的随访,两组患者于术后1、24个月时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但椎间孔镜组患者ODI评分改善明显优于传统手术组患者(P<0.05)。结论:腰椎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手术切口、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方面具有微创优越性,对脊柱稳定结构破坏小,患者术后恢复快,是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一种新的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管狭窄 老年人 内窥镜 外科手术 微创性
下载PDF
单边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81
2
作者 田大胜 刘建军 +6 位作者 朱斌 陈磊 王其飞 钟华璋 孙一松 王义国 荆珏华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1155-1164,共10页
目的探讨单边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采用单边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60例,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51例患者纳入研究。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 目的探讨单边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采用单边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60例,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51例患者纳入研究。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25例,腰椎椎管狭窄症26例,均采用单边双通道内镜辅助下后路单侧椎板开窗椎管减压术,其中双侧狭窄者经单侧入路潜行减压至对侧;5例伴失稳者同时行内镜下椎体间融合及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记录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切口长度以及并发症情况,根据术前、术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腰痛和下肢痛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改良Macnab评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术中转为开放手术的病例。镜下手术时间(70.29±19.55)min(范围:44~151 min);总切口长度为(1.79±0.34)cm(范围:1.4~3.0 cm)。术后CT示减压充分,对侧椎板、关节突保留完整。所有患者术后1~3 d下床活动,术后住院时间为(3.49±2.76)d(范围:1~14 d)。术后随访时间为(13.59±2.80)个月(范围:10~21个月)。46例患者术后3周内恢复正常生活,5例行椎体间融合的患者术后4周恢复正常生活。26例腰椎椎管狭症患者腰痛VAS评分由术前(6.69±1.44)分,降低至术后1个月(3.27±1.43)分、3个月(2.69±1.57)分、6个月(2.31±1.16)和末次随访时(2.23±1.28)分;下肢痛VAS评分由术前(6.77±1.34)分,降低至术后1个月(3.27±1.37)分、3个月(2.88±1.48)分、6个月(2.85±1.52)分和末次随访时(2.54±1.53)分;ODI由术前64.18%±8.23%,降低至术后1个月37.53%±4.45%、3个月27.51%±3.83%、6个月19.91%±5.27%和末次随访时6.84%±2.74%,手术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8.534,F=146.951,F=783.966,均P<0.005)。2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痛VAS评分由术前(5.60±1.38)分,降低至术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移位 椎管狭窄 关节镜
原文传递
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 被引量:69
3
作者 陈仲强 党耕町 张凤山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2期750-752,共3页
作者诊治了13例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其主要症状为腰腿痛与间歇性跛行,少数发生马尾压迫综合征。13例共有14个腰椎椎体的后缘形成突向椎管内的骨块,8个与椎体相连,6个与椎体分离,与其相对应的椎体后角骨缺损区内为椎间盘髓... 作者诊治了13例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其主要症状为腰腿痛与间歇性跛行,少数发生马尾压迫综合征。13例共有14个腰椎椎体的后缘形成突向椎管内的骨块,8个与椎体相连,6个与椎体分离,与其相对应的椎体后角骨缺损区内为椎间盘髓核组织;8个椎体后角的病损构成7例患者中央管或神经根管狭窄的主要原因,另6个椎体后角病损较小,仅部分参与神经根压迫;病变主要见于L4,5及S1椎体后上缘或下缘。作者认为成人中所见椎体后缘离断的征象很可能是青少年时期椎体后缘环状骨骺变异或陈旧性损伤及其继发改变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管狭窄 椎体后缘离断
原文传递
下腰椎疾患的腰椎小关节角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8
4
作者 陈其昕 陈维善 +1 位作者 徐少文 黄宗坚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5-57,共3页
目的 对116 例下腰椎小关节角进行研究,以确定该角度与下腰椎疾患之间的关系。方法将116 例患者分成四组:对照组20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组61 例,腰椎管狭窄症组28 例,退行性腰椎滑移组7 例。分别对L3 ,4 、L4 ,5 、L5S1 做CT 扫描,并将扫... 目的 对116 例下腰椎小关节角进行研究,以确定该角度与下腰椎疾患之间的关系。方法将116 例患者分成四组:对照组20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组61 例,腰椎管狭窄症组28 例,退行性腰椎滑移组7 例。分别对L3 ,4 、L4 ,5 、L5S1 做CT 扫描,并将扫描图像输入计算机,分别对小关节角进行测定。结果 (1)根据小关节角的大小可将小关节分成三种类型:矢状型、中间型和冠状型;(2)退行性腰椎滑移和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腰椎小关节角明显大于对照组;(3) 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矢状型小关节明显多于对照组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组。结论 下腰椎小关节角的大小与腰椎管狭窄症的发病有密切的关系;同时,腰椎管狭窄症可能具有腰椎矢状面不稳定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管狭窄 椎间盘移位 脊椎前移 关节
原文传递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间孔狭窄的并发症原因分析与处理 被引量:63
5
作者 韩广 汤锋武 +4 位作者 张赛 蒋显锋 云晨 陈旭义 苗翠云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210-215,共6页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间孔狭窄的并发症及其原因和相应处理措施。方法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286例经X线、CT或MRI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症(201例)和腰椎间孔狭窄(85例)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手术前后...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间孔狭窄的并发症及其原因和相应处理措施。方法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286例经X线、CT或MRI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症(201例)和腰椎间孔狭窄(85例)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手术前后疼痛情况、Macnab标准评价手术疗效,记录手术相关并发症并分析原因及相应处理措施。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随访时VAS评分减少[1.00(0.00,1.50)分对8.50(7.75,9.25)分;Z=2.825,P=0.050];Macnab标准优良率达95.45%(273/286)。286患者中神经损伤8例(2.80%)、术区出血和神经根周围血肿形成6例(2.10%)、硬脊膜囊破裂1例(0.35%)、肌肉痉挛3例(1.05%)、感染1例(0.35%)、术后复发4例(1.40%),均予对症治疗后痊愈。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间孔狭窄总体疗效满意,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低,通过术前评估,术中精细操作、仔细止血、缩短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对症处理,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椎管狭窄 柞问鼎切除术 绛皮 内窥镜检查 手术后并发症 外科手术 做创性
下载PDF
174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疗效 被引量:62
6
作者 李稔生 陆裕朴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79-181,共3页
作者报告下腰椎手术并发症 23例,占同期手术的 1.38%。包括椎间隙感染 11例、切口血肿4例、马尾神经损伤2例,颅内硬膜下水肿、脑脊液囊肿、神经根瘢痕压迫、迟发性截瘫、切口水肿压迫马尾神经及切口感染各1例。同时介绍可能发生的其他2... 作者报告下腰椎手术并发症 23例,占同期手术的 1.38%。包括椎间隙感染 11例、切口血肿4例、马尾神经损伤2例,颅内硬膜下水肿、脑脊液囊肿、神经根瘢痕压迫、迟发性截瘫、切口水肿压迫马尾神经及切口感染各1例。同时介绍可能发生的其他23种并发症。概述本组并发症的原因、表现、治疗及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 椎管狭窄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间接减压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早期疗效 被引量:55
7
作者 余将明 马俊 +3 位作者 谢宁 席焱海 陈华江 叶晓健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972-979,共8页
目的探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间接减压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伴或不伴腰椎不稳患者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07月至2015年12月采用OLIF技术治疗15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伴或不... 目的探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间接减压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伴或不伴腰椎不稳患者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07月至2015年12月采用OLIF技术治疗15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伴或不伴腰椎不稳患者的病历资料,男7例,女8例;年龄36~86岁,平均(53.5+15.2)岁。主要症状表现为腰痛伴下肢根性疼痛或间歇性跛行。临床疗效评价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和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测量手术前后椎间隙高度、椎管内径、椎间孔高度、椎间孔面积、椎管面积和盘黄间隙等影像学参数评价影像学疗效。结果术后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21个月,平均12.5个月。术后腰痛、腿痛VAS评分、ODI、JOA评分及SF-36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影像学测量结果显示术后手术节段椎间隙背侧高度增加了3.6mm、椎间隙腹侧高度增加了4.8mm,椎间孔高度增加了5.7mm,椎间孔面积增加了44.2mm^2,椎管内径增加了2.55mm,椎管面积增加了24.8mm^2,盘黄间隙增加了2mm,手术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椎间孔横径增加了0.3mm,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手术节段前凸角和腰椎前凸角均得到部分恢复,分别增加了14.0°与13.6°。术后出现屈髋乏力及大腿前侧麻木各l例,对症处理后于术后3个月症状缓解;1例术后1个月发生腰痛加重,再次行后路固定手术。结论OLIF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椎管狭窄症可以增加椎间隙高度、椎间孔上下径、椎管直径、盘黄间隙距离及恢复腰椎前凸,达到中央管及椎间孔狭窄间接减压的目的,早期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管狭窄 脊柱融合术
原文传递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症 被引量:50
8
作者 顾广飞 张海龙 +5 位作者 贺石生 顾昕 张立国 丁悦 贾建波 周旭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081-1085,共5页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1年1月42例微创通道下行单侧入路双侧减压加MIS—TLIF手术治疗的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18例...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1年1月42例微创通道下行单侧入路双侧减压加MIS—TLIF手术治疗的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18例,女性24例,年龄48~79岁,平均61.7岁。病变节段为L3-4例,L4~5 26例,L5—S1 12例;其中间歇性跛行伴单侧下肢症状24例,伴双侧下肢症状18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的情况。患者术前、术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对腰痛及下肢痛进行评分;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椎功能情况及Bridwell方法评价腰椎融合情况;术后末次随访时采用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手术时间120~170min,平均150.4min;术中出血50-400ml,平均147.1ml,无输血病例;术后住院天数5~18d,平均8.8d;术中1例出现硬膜囊撕裂,1例骨质疏松患者行椎间融合时融合器打入上位椎体中,术后3例发生切口愈合不良。随访6~14个月,平均11个月。术前腰痛VAS评分为7.3±1.0,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分别为2.9±0.8和2.0±0.8,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改善(t=25.319和29.334,P〈0.01);术前下肢痛VAS评分为7.9±0.7,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分别为2.0±0.5和1.0±0.7,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改善(t=49.584和41.885,P〈0.01);ODI评分术前为75%±6%,术后3个月随访时为16%±6%,末次随访时为12%±5%,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675和56.323,P〈0.01)。末次随访时,根据Bridwell椎间融合评价标准,I级和Ⅱ级为40例(95.3%),无螺钉断裂及松动发生;采用MacNab标准评价临床效果,其中优16例,良22例,可4例。结论MIS—TLIF手术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的一种理想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狭窄 外科手术 微创性 腰椎不稳 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
原文传递
安徽省腰椎间盘突出症分级诊疗指南(2015年版) 被引量:49
9
《安徽医学》 2016年第1期14-20,共7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脊柱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引起下腰痛和腰腿痛的常见原因。其发病机制是腰椎间盘髓核突出或退变同时纤维环变性破裂髓核脱出压迫和刺激神经根和马尾神经所引起的一种综合征。多数本病患者经正规保守治疗症状可以得到缓...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脊柱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引起下腰痛和腰腿痛的常见原因。其发病机制是腰椎间盘髓核突出或退变同时纤维环变性破裂髓核脱出压迫和刺激神经根和马尾神经所引起的一种综合征。多数本病患者经正规保守治疗症状可以得到缓解,约有10%~20%的患者最终需要手术治疗。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髓核突出 髓核脱出 下腰痛 医院标准 腰椎不稳 椎管狭窄 手术减压 脊柱外科 腰腿痛
下载PDF
"涵洞塌陷法"360°脊髓环形减压术治疗胸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48
10
作者 刘晓光 刘忠军 +3 位作者 陈仲强 姜亮 韦峰 党耕町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59-1062,共4页
目的 探讨"涵洞塌陷法"360°脊髓环形减压术治疗胸椎管狭窄症(thoracic spinal stenosis,TSS)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2005年10月至2009年10月,手术治疗26例TSS患者,男17例,女9例;年龄43~67岁,平均56岁.19例为上胸椎(T1-4)椎... 目的 探讨"涵洞塌陷法"360°脊髓环形减压术治疗胸椎管狭窄症(thoracic spinal stenosis,TSS)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2005年10月至2009年10月,手术治疗26例TSS患者,男17例,女9例;年龄43~67岁,平均56岁.19例为上胸椎(T1-4)椎管狭窄,其中5例为单纯前方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压迫脊髓,14例为前方OPLL合并脊髓后方黄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OLF)压迫脊髓;7例为中下胸椎(T5~12)椎管狭窄,均为胸脊髓前、后方同时受压,其中5例为胸椎OLF合并OPLL,2例为胸椎OLF合并胸椎间盘突出.术前Frankel分级:B级6例,C级13例,D级7例.采用"涵洞塌陷法"360°脊髓环形减压术:首先从后路应用椎管后壁切除法,去除脊髓后方压迫;然后切除残留的关节突,沿椎弓根斜向内60°至椎体后壁两侧去除椎体后1/3的松质骨,形成一个"涵洞",分离脊髓硬膜前方与椎体后壁和OPLL的粘连后,压塌"涵洞"壁,取出OPLL块,完成脊髓前方的减压.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结果 除2例患者在术后13~27 d有短暂脊髓功能障碍加重外,余24例均恢复.术后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4个月.末次随访时26例患者症状均明显改善,Frankel分级:C级2例,D级15例,E级9例.无一例发生双下肢瘫痪.结论 "涵洞塌陷法"360°脊髓环形减压术从后方一次去除胸脊髓前后方压迫,属于直接减压,术后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椎管狭窄 骨化 后纵韧带骨化
原文传递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颈椎矢状面平衡的变化 被引量:47
11
作者 林圣荣 周非非 +3 位作者 孙宇 陈仲强 张凤山 潘胜发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5期2726-2730,共5页
目的 探索颈后路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颈椎矢状位平衡变化.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7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对90例因脊髓型颈椎病接受C3-C7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日本骨科协会颈髓... 目的 探索颈后路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颈椎矢状位平衡变化.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7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对90例因脊髓型颈椎病接受C3-C7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日本骨科协会颈髓功能评分(JOA)及改善率.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X线侧位片上C2椎体矢状面垂直轴线至C7椎体后上缘的距离(SVA);颅底连线与C2椎体下缘连线的交角(Cobb角);T1椎体上缘连线与水平线的交角(T1-Slope),三者分别反映颈椎前倾程度、上颈椎前凸程度以及颈胸段后凸程度.结果 随访平均16.7(3 ~40)个月.JOA评分由术前(12.2±0.3)分增至术后(14.6±0.2)分,改善率为43.5%±4.2%.C2-C7 SVA、C0-2 Cobb角、T1-Slope各项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2,P<0.001,P=0.002).C2-C7 SVA从术前(20.7 ±1.1)mm增加到(23.0±1.2) mm;C0-2 Cobb角从术前(19.9±0.8)°增加到(23.1±0.8)°;T1-Slope从术前(25.1±0.7)°增加到(26.2±0.7)°.C0-2 Cobb角变化以及T1-Slope变化分别与C2-C7 SVA的变化呈正相关(Pearson=0.469,P<0.001)、(Pearson=0.303,P=0.004).术后C2-C7 SVA、C0-2 Cobb角、T1-Slopes的变化与轴性疼痛程度均无显著相关性(P=0.838,P=0.554,P=0.629).与术前T1-Slope较低的患者相比,术前T1-Slope较高的患者手术后JOA改善率较低(31.5%比53.7%,P=0.019).结论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颈椎矢状面平衡出现显著变化,表现为颈椎向前倾斜,机体只能通过上颈椎肌肉持续强力收缩、保持上颈椎过度前凸来代偿.术前较高的T1-Slope将影响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狭窄 颈椎病 颈椎 矢状面平衡
原文传递
经皮内镜下椎板减压术与开放半椎板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6
12
作者 孙凤龙 梁庆晨 +6 位作者 王宏庆 刘祖耀 李富 董婕 刁文博 闫明 胡永成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755-765,共11页
目的比较经皮内镜下椎板减压术与开放半椎板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共32例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纳入研究,采用经皮内镜下椎板减压术32例(微创组),男13例,女19例;年龄38~76岁,平均(58.47±7.51)岁... 目的比较经皮内镜下椎板减压术与开放半椎板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共32例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纳入研究,采用经皮内镜下椎板减压术32例(微创组),男13例,女19例;年龄38~76岁,平均(58.47±7.51)岁.选取同期匹配的采用开放半椎板减压手术29例作为对照(开放组),男11例,女18例;年龄38~75岁,平均(57.17±9.99)岁.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疗效评价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硬膜囊横断面积(dural sac cross-sectional area,DSCA)、椎间隙腹侧高度(ventral intervertebral space height,VH)、椎间隙背侧高度(dorsal intervertebral space height,DH)和腰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27个月,平均(19.2±2.95)个月.微创组手术时间平均(60.88±6.49)min,开放组为(52.07±9.45)min(t=4.277,P=0.000);微创组术中出血量平均(55.63±10.14)ml,开放组为(78.79±12.58)ml(t=7.952,P=0.000);微创组切口长度平均(23.31±4.56)mm,开放组为(82.59±7.66)mm(t=12.047,P=0.000);微创组卧床时间平均(21.97±6.42)h,开放组为(78.79± 12.58)h(t=12.047,P=0.000);微创组住院时间平均(8.53±2.75)d,开放组为(11.34±3.12)d(t=3.745,P=0.000);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微创组VAS评分平均(1.06±0.56)分,开放组为(1.14±0.74)分(t=0.469,P=0.634);微创组ROM平均5.66°±1.12°,开放组为5.56°±1.13°(t=0.140,P=0.710);微创组VH平均(14.75±2.81)mm,开放组为(14.44± 2.89)mm(t=0.181,P=0.672);微创组DH平均(6.30±0.83)mm,开放组为(6.19±0.90)mm(t=0.282,P=0.597);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微创组ODI平均为13.25%±1.08%,开放组为14.28%±2.10%(t=5.911,P=0.018);微创组DSCA平均为(108.56±8.69)mm^2,开放组为(117.28±11.09)mm^2(t=11.774,P=0.001);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管狭窄 椎板切除术 电视辅助外科手术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原文传递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间接减压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44
13
作者 丁凌志 范顺武 +7 位作者 胡志军 方向前 赵凤东 张建锋 赵兴 周志杰 刘军辉 王燕燕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965-971,共7页
目的探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y fusion,OLIF)间接减压在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中的治疗作用。方法2014年10月至2016年11月应用OLIF技术联合或不联合后路椎弓根钉一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轻中度腰椎管狭窄症患者23... 目的探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y fusion,OLIF)间接减压在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中的治疗作用。方法2014年10月至2016年11月应用OLIF技术联合或不联合后路椎弓根钉一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轻中度腰椎管狭窄症患者23例,男9例,女14例;年龄41-74岁,平均(59.2±11.6)岁。均为单节段,L3.48例,L4.515例。影像学评估采用CT薄层扫描及二维重建片测量椎间孔纵径和面积,正中矢状位MRI测量椎间隙高度和椎管前后径,水平位MRI测量椎管前后径和面积。临床疗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腰痛、下肢疼痛、下肢麻木及腰椎功能。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6个月以上的随访。术后椎间隙高度较术前增加了78.6%±13.4%;左侧椎间孔纵径增加了36.7%±7.8%,左侧椎间孔面积增加了36.6%±8.7%;右侧椎间孔纵径增加了40.7%±9.6%,右侧椎间孔面积增加了40.0%±8.9%;正中矢状位椎管前后径增加了32.6%±5.9%;水平位椎管前后径增加了34.4%±6.8%,椎管面积增加了47.5%±7.2%;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前腰痛VAS评分为(6.2±1.7)分,下肢疼痛VAS评分为(5.6±1.4)分,下肢麻木VAS评分为(6.6±2.0)分,ODI为81.2%±18.2%;术后6个月随访,腰痛VAS评分为(1.1±0.5)分,下肢疼痛VAS评分为(0.8±003)分,下肢麻木VAS评分为(3.4±1.2)分,ODI为6.1%±2.0%;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OLIF技术间接减压治疗轻中度腰椎管狭窄症早期影像学指标改善明确,临床疗效显著;但远期结果仍需多中心、大样本的随访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管狭窄 脊柱融合术
原文传递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CT测量及意义 被引量:40
14
作者 胡有谷 李光宪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93-197,共5页
关键词 腰椎 CT 椎管狭窄
原文传递
PLIF与TLIF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1
15
作者 王鹏飞 谢威 王民洁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259-1261,共3页
目的比较经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与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3年... 目的比较经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与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在该科手术治疗的退行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老年患者37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PLIF组(n=20)与TLIF组(n=17),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损伤,术后植骨融合情况、症状功能改善以及近、远期并发症。结果 3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TLIF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显著低于P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LIF组中未出现神经根损伤、硬膜囊破裂等术中并发症,PLIF组有2例患者出现神经根损伤、硬膜囊破裂;37例患者平均随访(13.51±3.90)个月,影像学检查尚未见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发生。而TLIF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P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视觉疼痛评分(VAS)、Oswestry功能不良指数(ODI)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LIF组与PLIF组植骨融合率分别为88.24%和9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LIF与PLIF治疗老年腰椎滑脱症合并腰椎管狭窄具有相似的临床效果,TLIF较多适用于单节段病变患者,但其具有创伤较小,可保留组织结构,降低术中硬膜囊破裂、神经根性损伤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融合术 经后路椎体间融合术 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 老年人 腰椎滑脱 椎管狭窄
下载PDF
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粘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8
16
作者 黄德清 丁吉元 +2 位作者 曹永成 左金良 张云昌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88-291,共4页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预防硬膜外粘连的有效材料和方法。方法56只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切除L5椎板后造成12mm×5mm硬脊膜裸露区,A组不用任何间置物覆盖,B组充填质量分数为2%的透明质酸钠,C组用酒精保存的异体硬...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预防硬膜外粘连的有效材料和方法。方法56只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切除L5椎板后造成12mm×5mm硬脊膜裸露区,A组不用任何间置物覆盖,B组充填质量分数为2%的透明质酸钠,C组用酒精保存的异体硬脊膜覆盖,D组用透明质酸钠充填后再用硬脊膜覆盖。术后2、4、8、12周进行肉眼及光镜观察,8周还行硬膜外粘连等级评定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A组硬膜外形成致密粘连,B、C组部分粘连,D组无明显粘连。结论保存硬脊膜与透明质酸钠联合应用为预防椎管内粘连最为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板切除术 硬膜外粘连 椎管狭窄 动物实验
原文传递
经皮椎间孔镜与开放减压手术治疗老年腰椎椎管狭窄症疗效对比 被引量:39
17
作者 尹西盟 穆胜凯 +4 位作者 吴岩 孙赫非 宫数一 王景续 邬波 《脊柱外科杂志》 2014年第5期293-297,共5页
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和传统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老年性腰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76例获完整随访的老年性腰... 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和传统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老年性腰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76例获完整随访的老年性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治疗情况。根据手术方法患者分为2组,A组41例行传统开放减压、PLIF,B组35例行PTED。记录2组患者围手术期观察指标、手术切口视觉模拟量表(vicual aneli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与A组相比,B组手术时间、卧床时间、X线照射时间、出血量等指标显著降低(P<0.01)。随访结果显示2组患者术后24个月较术后1个月ODI明显改善,B组改善优于A组(P<0.05)。结论 PTED在术中切口、出血量、术后恢复等方面具有优越性,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管狭窄 减压术 外科 脊柱融合术 外科手术 微创性
下载PDF
椎管狭窄合并巨大椎间盘突出或骨赘的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34
18
作者 孙宇 潘胜发 +4 位作者 张凤山 李迈 王少波 张立 熊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46-350,共5页
目的:探讨存在发育性或退变性颈椎管狭窄合并巨大椎间盘突出或骨赘压迫脊髓前方的脊髓型颈椎病(CSM)的手术方式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将存在脊髓前后受压同时前方压迫明显(MRI上椎管侵占率≥50%)的132例CSM患者分为三组:A组(53例),一期后... 目的:探讨存在发育性或退变性颈椎管狭窄合并巨大椎间盘突出或骨赘压迫脊髓前方的脊髓型颈椎病(CSM)的手术方式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将存在脊髓前后受压同时前方压迫明显(MRI上椎管侵占率≥50%)的132例CSM患者分为三组:A组(53例),一期后路椎管成形术+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B组(48例),后路椎管成形术;C组(31例),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平均随访27个月,比较和分析三组患者术后近期(1年内)疗效及其影响因素。结果:A组在术后3个月和1年时脊髓功能平均改善率分别为75.75%和84.51%,明显高于B组(61.41%和70.3%)和C组(66.49%和72.45%)同期改善率(P<0.05)。术后半年时A、B、C三组的优良率分别为100%、81.25%和80.65%。B组有2例、C组有1例因症状改善不满意或复发分别于1年后再次手术。各组之间疗效差异与患者年龄、病程及术前病情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对于脊髓前、后受压而前方局部压迫特别明显的CSM采用一期前、后路手术减压更加充分,有利于脊髓功能更快、更好地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椎管狭窄 椎间盘突出 手术 巨大椎间盘突出 骨赘 脊髓型颈椎病
下载PDF
腰椎管狭窄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38
19
作者 史少岩 黄研生 郝定均 《中国骨伤》 CAS 2017年第5期484-488,共5页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以退行性改变为主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不断增多。腰椎管狭窄目前没有足够的证据推荐任何特定类型的非手术治疗,手术是治疗腰椎管狭窄的有效方法,腰椎管狭窄患者不经过保守治疗而采用手术改善临床症状具有最强的...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以退行性改变为主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不断增多。腰椎管狭窄目前没有足够的证据推荐任何特定类型的非手术治疗,手术是治疗腰椎管狭窄的有效方法,腰椎管狭窄患者不经过保守治疗而采用手术改善临床症状具有最强的证据基础。单纯减压术后脊柱节段不稳促使融合技术的发展,融合后相邻节段退变加速、症状不缓解导致动态固定技术应运而生。患者在行椎管减压的同时是否需植骨融合至今仍存在较大争议,近年来我国治疗腰椎管狭窄的单纯减压手术明显下降,然而减压加融合手术却持续增加。椎管减压同时辅以腰椎融合,越来越多被应用于腰椎管狭窄来减少脊柱不稳和畸形的潜在风险。虽然减压手术治疗是有一定的临床效果,但目前尚不清楚是否减压附加融合手术的结果要优于单纯减压手术。本文对腰椎管狭窄患者是否需要融合进行综述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腰椎管狭窄手术治疗的最佳选择,专注于以证据为基础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狭窄 减压 脊柱融合术
下载PDF
微创与开放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后中期邻近节段影像学退变的比较 被引量:38
20
作者 贾军 刘新宇 +6 位作者 原所茂 田永昊 阎峻 徐万龙 高兴帅 赵钇伟 刘武博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766-773,共8页
目的比较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minimally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和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术后中期邻近节段影像学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eg)的发生情况.方法收集2009年至2... 目的比较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minimally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和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术后中期邻近节段影像学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eg)的发生情况.方法收集2009年至2013年采用TLIF手术治疗L4,5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且随访时间至少5年的患者病历资料,共115例纳入研究.根据手术方式分为MIS-TLIF组38例和TLIF组77例.影像学评价指标采用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L4, 5融合节段角(fused segment angle,FSA)、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disc height,DH)及邻近节段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术后通过Babu等的标准评估椎弓根螺钉对L3,4关节突关节的侵扰(facet joint violation,FJV).临床疗效评估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结果 115例患者随访时间为60~73个月,平均(64.1±3.5)个月.两组患者术后5年时VAS评分、JOA评分和ODI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术后5年随访共56例(48.7%)发生ASDeg,MIS-TLIF组患者ASDeg的发生率为31.6%,较TLIF组(57.1%)明显降低(χ^2=6.656,P<0.01).32例ASDeg仅发生于上位节段(MIS-TLIF组6例,TLIF组26例),19例仅发生于下位节段(MIS-TLIF组6例,TLIF组13例),5例同时发生于上、下位节段(均为TLIF组).术后两组邻近节段DH较术前均有降低,但MIS-TLIF组DH降低值小于TLIF组,L3,4节段MIS-TLIF组DH丢失率为4.9%±6.4%,TLIF组为8.7%±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61,P<0.01);L5S1节段MIS-TLIF组DH丢失率为4.7%±9.8%,TLIF组为10.5%± 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23,P<0.01).两组患者邻近节段ROM较术前均有增加,但MIS-TLIF组ROM增加值小于TLIF组,L3,4节段(1.1°±1.8°vs 2.3°±2.5°,t=-3.122,P<0.01),L5S1节段(0.9°±1.9°vs 1.8°±1.9°,t=-2.353,P<0.05).MIS-TLIF组中发生ASDeg者FJV的发生率为54.2%,TLIF组中发生ASDeg者FJV的发生率为47.7%,卡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管狭窄 脊柱融合术 外科手术 微创性 手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