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椎管内阻滞镇痛阴道分娩与剖宫产术对初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对比 被引量:18
1
作者 黄琼燕 幸吉娟 +3 位作者 全伟斌 劳诚毅 林鉴 杨梅 《广西医学》 CAS 2018年第21期2542-2544,共3页
目的比较椎管内阻滞镇痛阴道分娩与剖宫产术对初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 292例初产妇,其中146例采用椎管内阻滞镇痛阴道分娩(阴道分娩组),146例采用椎管内阻滞麻醉行剖宫产术分娩(剖宫产组)。产后3个月,采用PHENIX肌肉刺激治疗仪检测... 目的比较椎管内阻滞镇痛阴道分娩与剖宫产术对初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 292例初产妇,其中146例采用椎管内阻滞镇痛阴道分娩(阴道分娩组),146例采用椎管内阻滞麻醉行剖宫产术分娩(剖宫产组)。产后3个月,采用PHENIX肌肉刺激治疗仪检测两组产妇盆底肌肌力、疲劳度和阴道压力,观察两组产妇盆腔器官脱垂(POP)、压力性尿失禁(SUI)及阴道松弛、腰背酸痛、盆腔疼痛发生率。结果产后3个月,两组产妇盆底肌肉Ⅰ类、Ⅱ类肌纤维肌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盆底肌肉疲劳度、盆底肌肌力、阴道压力异常率及POP、SUI、阴道松弛、腰背酸痛、盆腔疼痛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椎管内阻滞镇痛阴道分娩及剖宫产术均可导致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损伤,剖宫产术并不具有保护盆底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 阴道分娩 盆底功能 椎管阻滞镇痛
下载PDF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风险防范 被引量:15
2
作者 唐宇平 周依露 应豪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69-971,共3页
分娩疼痛严重威胁母婴健康,是我国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的重要原因。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是目前最常用且最有效的分娩镇痛方式,且不会增高剖宫产率,但仍有可能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镇痛不全、发热等并发症。加强对分娩镇痛的流程管理、... 分娩疼痛严重威胁母婴健康,是我国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的重要原因。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是目前最常用且最有效的分娩镇痛方式,且不会增高剖宫产率,但仍有可能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镇痛不全、发热等并发症。加强对分娩镇痛的流程管理、明确职责分工、开展教育培训、制定并发症处理预案是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风险防范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镇痛 椎管阻滞镇痛 风险 剖宫产率
原文传递
探讨导乐陪伴式无痛分娩在产科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3
3
作者 曹庆玲 王建英 李萍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18期2699-2701,共3页
目的探讨全程导乐陪伴联合硬膜外麻醉在分娩镇痛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来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21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117例产妇采取全程导乐陪伴联合硬膜外麻醉为分娩镇痛方式分娩,对照组96例为... 目的探讨全程导乐陪伴联合硬膜外麻醉在分娩镇痛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来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21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117例产妇采取全程导乐陪伴联合硬膜外麻醉为分娩镇痛方式分娩,对照组96例为传统陪伴的方式分娩,分析比较两组产妇产程中的心理状态、满意度、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分娩结局、产后2小时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产妇满意度达97%,分娩过程中疼痛程度明显减轻,分娩镇痛有效率约为9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为9.2%,较对照组的19.56%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宫颈扩张较快,尤其是第一产程,所需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乐陪伴式镇痛分娩能在产程中达到有效的镇痛效果,不影响产妇的生命体征,且可降低剖宫产率,调节产妇临产后的生理及心理状态,缩短产程,对母儿安全无影响,效果满意,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乐陪伴 椎管阻滞镇痛 无痛分娩
下载PDF
初产妇椎管内阻滞镇痛对产妇血清SP、NPY等因子水平及阴道助产率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周泓屹 曹忠 侯振环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年第4期167-169,共3页
目的:分析初产妇椎管内阻滞镇痛对产妇血清疼痛应激因子P物质(SP)、神经肽Y(NPY)、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前列腺素E2(PGE2)及阴道助产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来我院分娩的10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以麻醉药物为依据,分为两... 目的:分析初产妇椎管内阻滞镇痛对产妇血清疼痛应激因子P物质(SP)、神经肽Y(NPY)、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前列腺素E2(PGE2)及阴道助产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来我院分娩的10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以麻醉药物为依据,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单纯罗哌卡因硬膜外镇痛,观察组行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镇痛,对比两组不同时间点血清疼痛应激因子水平、应激激素含量、分娩方式。结果:观察组产妇分娩后6h、分娩后12h以及分娩后24h时的SP、NPY、NGF、PGE2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分娩后6h、分娩后12h以及分娩后24h时的去甲肾上腺素(NE)、血管紧张素I(AngI)、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以及皮质醇(Cor)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初产妇采用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镇痛利于减轻疼痛程度,对应激反应进行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产妇 椎管阻滞镇痛 SP NPY NGF PGE2 阴道助产率
原文传递
无痛分娩的研究与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张巧茹 《中国当代医药》 2010年第20期70-71,共2页
目的:探讨无痛分娩方法。方法:选取150例来本院就诊的孕妇,随机分为3组,各50例,观察组一运用椎管内阻滞镇痛,观察组二运用笑气镇痛,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分娩镇痛方法。结果:观察组宫颈扩张明显加速,产程明显缩短(尤其第一产程),胎儿宫内... 目的:探讨无痛分娩方法。方法:选取150例来本院就诊的孕妇,随机分为3组,各50例,观察组一运用椎管内阻滞镇痛,观察组二运用笑气镇痛,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分娩镇痛方法。结果:观察组宫颈扩张明显加速,产程明显缩短(尤其第一产程),胎儿宫内窘迫率明显降低,镇痛有效率高达96.00%,观察组镇痛有效率为2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第一产程及总产程时间明显缩短,t=2.75;对照组:t=2.05;观察组总体顺产率为79%,剖宫产率为26%,对照组顺产率为66%,剖宫产率为34%。结论:应用硬膜外镇痛分娩和笑气吸入,产妇生命体征稳定,无明显的低血压、心动过缓、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此两种方法均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痛分娩 椎管阻滞镇痛 笑气镇痛
下载PDF
关于无痛分娩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淑芳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19期81-82,共2页
目的探讨临床无痛分娩方法对于产妇分娩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0年7月期间衡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妇产科140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0例。对70例观察组产妇行临床椎管内阻滞镇痛法;对70例对照组产妇采取临... 目的探讨临床无痛分娩方法对于产妇分娩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0年7月期间衡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妇产科140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0例。对70例观察组产妇行临床椎管内阻滞镇痛法;对70例对照组产妇采取临床非药物性常规分娩镇痛方法行分娩镇痛。结果在70例采取椎管内阻滞镇痛法的观察组产妇当中,有67例产妇获得了有效的临床分娩镇痛效果,其临床分娩镇痛有效率约为95.71%;在70例采取临床常规性分娩镇痛方法的对照组产妇当中,有17例产妇获得了有效的临床分娩镇痛效果,其临床分娩镇痛有效率约为24.29%;观察组产妇与对照组产妇分娩过程中有效镇痛比较差异性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产妇相比较,观察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其宫颈的扩张时间明显缩短,产妇的产程特别是第一产程所需时间明显减少,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发生率也相对降低。结论采取椎管内阻滞镇痛法对产妇行分娩镇痛,产妇的临床生命体征平稳,未出现较为明显的低血压、皮肤瘙痒以及心动过缓等临床相关不良症状、体征,对于产妇的分娩有着良好的镇痛效果,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痛分娩 椎管阻滞镇痛
下载PDF
分娩镇痛硬膜外间隙镇痛药液用量对中转剖宫产时硬膜外麻醉效果的影响:前瞻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赵娜 李晓光 +3 位作者 汪愫洁 徐涛 白云波 徐铭军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3期339-345,共7页
目的探讨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硬膜外间隙镇痛药液用量对中转剖宫产时硬膜外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并分析2019年5月至2020年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接受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且中转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以纳入本研究... 目的探讨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硬膜外间隙镇痛药液用量对中转剖宫产时硬膜外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并分析2019年5月至2020年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接受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且中转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以纳入本研究的所有产妇分娩镇痛期间硬膜外间隙镇痛药液用量的算术均值(60 mL)为分界值,将其分为高容量组(硬膜外间隙镇痛药液用量≥60 mL)和低容量组(硬膜外间隙镇痛药液用量<60 mL)。中转剖宫产时,通过原分娩镇痛置入的硬膜外导管给予试验剂量的1.5%利多卡因3 mL及1%利多卡因+0.5%罗哌卡因混合液10~20 mL进行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产妇硬膜外麻醉失败率及麻醉效果。结果共36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产妇入选本研究。其中高容量组17例、低容量组19例。高容量组硬膜外麻醉失败率明显高于低容量组(23.5%比0,P=0.040)。两组产妇剖宫产术中局部麻醉药用量(P=0.057)、给予首次麻醉诱导剂量至切皮时间(P=0.290)、给予首次麻醉诱导剂量至术毕时间(P=0.748)均无显著性差异。36例产妇均顺利完成剖宫产术(4例硬膜外麻醉失败者改行腰硬联合麻醉),均无产妇和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Pearson相关法分析显示,给予首次麻醉诱导剂量后10 min体表感觉阻滞平面与硬膜外间隙镇痛药液用量明显相关(r=0.509,P=0.003),与单位时间镇痛药液用量无线性相关(r=0.272,P=0.125)。高容量组给予首次麻醉诱导剂量后10 min右侧体表感觉阻滞平面[T9(T6,T9)比T6(T4,T7),P=0.048]及术毕右侧运动阻滞分级[1(0,1)比2(1,3),P=0.034]均低于低容量组。高容量组在切皮后分离肌肉时主诉不适(23.1%比0,P=0.058)和回纳子宫并腹腔探查时主诉不适(30.8%比15.8%,P=0.401)的产妇比率与低容量组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接受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且中转剖宫产的产妇,若硬膜外间隙镇痛药液用量增多,不仅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阻滞分娩镇痛 中转剖宫产 硬膜外麻醉
下载PDF
分娩镇痛对初产妇产后尿失禁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唐雨帆 夏红卫 +1 位作者 黄小凤 宋良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2期116-118,共3页
目的探讨分娩镇痛对初产妇产后尿失禁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5年1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足月经阴道分娩的单胎初产妇478例,采用国际尿失禁标准问卷(改良的布里斯托问卷,ICIQ-FLUTS)调查产后尿失禁发生情况。比较镇痛组与... 目的探讨分娩镇痛对初产妇产后尿失禁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5年1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足月经阴道分娩的单胎初产妇478例,采用国际尿失禁标准问卷(改良的布里斯托问卷,ICIQ-FLUTS)调查产后尿失禁发生情况。比较镇痛组与非镇痛组产妇分娩裂伤、早期尿失禁发生率。结果镇痛组分娩裂伤率66.67%(146/219)与非镇痛组61.00%(158/25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44,P>0.05)。镇痛组尿失禁发生率24.66%(54/219),高于非镇痛组12.36%(32/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72,P<0.05)。两组产妇分娩侧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88,P>0.05)。结论分娩镇痛是产后早期尿失禁的可能危险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尿失禁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失禁 分娩镇痛 初产妇 分娩裂伤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椎管阻滞分娩镇痛
原文传递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在改善产妇分娩结局和新生儿结局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9
作者 方楚贞 郭水德 李素群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4年第22期5063-5065,共3页
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9月产科住院部待产孕妇96例,随机数字分组法将产妇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46),观察组采用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对照组采用常规分娩方式,比较两组产妇分娩结局和新生儿结局的差异.观察组无疼痛率明显高于... 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9月产科住院部待产孕妇96例,随机数字分组法将产妇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46),观察组采用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对照组采用常规分娩方式,比较两组产妇分娩结局和新生儿结局的差异.观察组无疼痛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轻度疼痛率、中度疼痛率和重度疼痛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顺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火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2%)低于对照组(6.52%),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但比较具有无显著差异(P>0.05).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有助于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且对新生儿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阻滞分娩镇痛 产妇 分娩结局 新生儿结局
下载PDF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对足月单胎初产妇分娩方式及产程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新颖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15期2810-2811,共2页
目的研究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对足月单胎初产妇分娩方式选择及产程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4月嵩县中医院86例足月单胎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自然分娩,不给予镇痛措施,观察组于活跃期进... 目的研究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对足月单胎初产妇分娩方式选择及产程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4月嵩县中医院86例足月单胎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自然分娩,不给予镇痛措施,观察组于活跃期进行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统计对比两组第一、二产程用时,产后出血量,胎头吸引器助产率,转剖宫率。结果观察组第一、二产程用时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胎头吸引器助产率(6.98%)、转剖宫产率(4.65%)低于对照组(25.58%)、(2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月单胎初产妇于活跃期行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可缩短第一、二产程用时,减轻产妇疼痛,降低剖宫产率、胎头吸引器助产率,减少产后出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阻滞分娩镇痛 初产妇 分娩方式 产程时间
下载PDF
无痛分娩临床应用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祁彦萍 《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 2012年第8期3216-3216,共1页
目的探讨产妇无痛分娩对分娩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0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行椎管内阻滞镇痛法,对照组行非药物性常规分娩镇痛法,比较两组分娩效果。结果观察组分娩镇痛有效率95.71%,对照组分娩镇痛有效率24.29... 目的探讨产妇无痛分娩对分娩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0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行椎管内阻滞镇痛法,对照组行非药物性常规分娩镇痛法,比较两组分娩效果。结果观察组分娩镇痛有效率95.71%,对照组分娩镇痛有效率24.29%。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对产妇行椎管内阻滞镇痛法镇痛分娩,产妇生命体征平稳,镇痛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痛分娩 椎管阻滞镇痛 常规分娩镇痛
下载PDF
椎管内神经阻滞分娩镇痛产妇发热对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黄洁莲 廖艳娉 林美玉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82-83,共2页
目的探讨椎管内神经阻滞分娩镇痛产妇发热对新生儿评分的影响。方法制定病例入选标准,入选进行硬膜外分娩镇痛后681例孕妇按入选病例在实施椎管内神经阻滞镇痛后至产程结束是否出现发热(>37℃)分为发热组(A组)和非发热组(B组)。对两... 目的探讨椎管内神经阻滞分娩镇痛产妇发热对新生儿评分的影响。方法制定病例入选标准,入选进行硬膜外分娩镇痛后681例孕妇按入选病例在实施椎管内神经阻滞镇痛后至产程结束是否出现发热(>37℃)分为发热组(A组)和非发热组(B组)。对两组病例的新生儿Apgar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B两组生产过程中总产程、是否使用催产素、器械助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产妇产出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管内神经阻滞分娩镇痛产妇发热对新生儿评分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神经阻滞分娩镇痛 产妇发热 新生儿评分
下载PDF
潜伏期行椎管内阻滞麻醉分娩镇痛对孕妇妊娠结局与新生儿预后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显富 《中外医疗》 2020年第6期30-32,共3页
目的对潜伏期行椎管内阻滞麻醉分娩镇痛对孕妇妊娠结局与新生儿预后影响进行分析。方法方便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该院进行分娩的产妇100例,根据产妇的入院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在产妇活跃期行椎管内阻滞麻醉分... 目的对潜伏期行椎管内阻滞麻醉分娩镇痛对孕妇妊娠结局与新生儿预后影响进行分析。方法方便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该院进行分娩的产妇100例,根据产妇的入院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在产妇活跃期行椎管内阻滞麻醉分娩镇痛,观察组在产妇潜伏期行椎管内阻滞麻醉分娩镇痛,将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疼痛程度、自然顺产率及新生儿窘迫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产妇中重度疼痛率为36%,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的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52,P=0.005),观察组新生儿窘迫发生率为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31,P=0.001),观察组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的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48,P=0.037),观察组产妇第一、第二产程时间分别为(436.25±100.74)min与(63.92±9.76)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574.96±112.71)min与(78.64±11.0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88、7.053,P=0.001、0.001),且观察组产妇的自然顺产率为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151,P=0.001)。结论在产妇潜伏期时行椎管内阻滞麻醉分娩镇痛,可保障整个分娩过程中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伏期 活跃期 椎管阻滞麻醉分娩镇痛 妊娠结局
下载PDF
潜伏期行椎管内阻滞麻醉分娩镇痛对妊娠结局与新生儿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思华 《吉林医学》 CAS 2023年第7期1863-1865,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分娩孕妇潜行期采取椎管内阻滞麻醉分娩镇痛对妊娠结局、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黄冈市蕲春县人民医院60例分娩孕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原则分成试验组(n=30)、对照组(n=30),两组孕妇均是采取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方式,其... 目的:探讨临床分娩孕妇潜行期采取椎管内阻滞麻醉分娩镇痛对妊娠结局、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黄冈市蕲春县人民医院60例分娩孕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原则分成试验组(n=30)、对照组(n=30),两组孕妇均是采取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方式,其中对照组在活跃期(宫颈口扩张到3 cm)进行镇痛,而试验组在潜伏期(宫颈口扩张到2 cm)进行镇痛,比较两组孕妇产程时间、分娩疼痛(VAS评分)、分娩方式、新生儿预后(1 min、5 min Apgar评分)。结果:试验组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第三产程时间与总产程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镇痛后5 min、30 min、60 min、分娩结束时视觉模拟评分(VAS)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顺产率高于对照组,中转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1 min、5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临床分娩中,潜伏期应用椎管内阻滞麻醉分娩镇痛可取得良好镇痛效果,显著提高顺产率,对新生儿预后改善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伏期 活跃期 椎管阻滞麻醉分娩镇痛 孕妇 妊娠结局 新生儿预后
下载PDF
潜伏期行椎管内阻滞麻醉分娩镇痛对孕妇妊娠结局与新生儿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尹文静 叶娟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9年第A01期0105-0106,共2页
目的:探讨潜伏期行椎管内阻滞麻醉分娩镇痛对孕妇妊娠结局与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4月-2017年10月90例分娩孕妇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宫口开大高于 3 cm的情况下进行椎管内阻滞麻醉分娩镇痛,观察组潜伏期行椎管内阻滞麻醉... 目的:探讨潜伏期行椎管内阻滞麻醉分娩镇痛对孕妇妊娠结局与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4月-2017年10月90例分娩孕妇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宫口开大高于 3 cm的情况下进行椎管内阻滞麻醉分娩镇痛,观察组潜伏期行椎管内阻滞麻醉分娩镇痛。比较结果。结果:观察组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窘迫发生率和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分娩5分钟、半小时和1小时疼痛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潜伏期行椎管内阻滞麻醉分娩镇痛对孕妇妊娠结局有改善作用,可缩短产程,减轻产痛和降低剖宫产率,改善新生儿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伏期行椎管阻滞麻醉分娩镇痛 孕妇妊娠结局 新生儿预后 影响
下载PDF
行椎管内阻滞麻醉分娩镇痛在初产妇阴道分娩中的应用
16
作者 杨瑞华 曹先辉 崔晓庆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1年第9期1080-1082,共3页
目的探讨椎管内分娩镇痛在初产妇阴道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0月行阴道分娩的78例产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分娩,观察组采用椎管内分娩镇痛。比较两组镇痛效果、分娩方式、生... 目的探讨椎管内分娩镇痛在初产妇阴道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0月行阴道分娩的78例产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分娩,观察组采用椎管内分娩镇痛。比较两组镇痛效果、分娩方式、生产时间、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助产率、剖宫产率对比(P>0.05);观察组顺产率(79.49%)高于对照组(56.41%)(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生产时间更短(P<0.05)。结论初产阴道分娩产妇应用椎管内分娩镇痛,可有效提高镇痛效果,缩短生产时间,提高阴道分娩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分娩 初产妇 椎管阻滞麻醉分娩镇痛 疼痛程度
下载PDF
潜伏期行椎管内阻滞麻醉分娩镇痛对孕妇妊娠结局与新生儿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梁丽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16年第8期291-291,共1页
对潜伏期行椎管内阻滞麻醉分娩镇痛对孕妇妊娠结局与新生儿预后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选取 2015 年 1 月到2016 年 1 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 105 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观察者产妇在潜伏期行椎管内阻滞麻醉分娩镇痛... 对潜伏期行椎管内阻滞麻醉分娩镇痛对孕妇妊娠结局与新生儿预后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选取 2015 年 1 月到2016 年 1 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 105 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观察者产妇在潜伏期行椎管内阻滞麻醉分娩镇痛,对照组产妇则在活跃期行椎管内阻滞麻醉分娩镇痛,对比两组产妇妊娠结局与新生儿预后影响。结果:观察组产妇的镇痛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产妇的产程以及出血量进行对比性的研究分析可知,两组产妇的出血量、第一产程、第二产程以及第三产程时间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镇痛后 5 分钟与 90 分钟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镇痛效果显著(P<0.05) 。结论:在潜伏期行椎管内阻滞麻醉分娩镇痛能有效缓解产妇分娩疼痛,提高新生儿预后效果,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镇痛 潜伏期行椎管阻滞麻醉分娩镇痛 镇痛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