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术式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对比及术后残留腰背部疼痛相关因素分析
1
作者 杨友刚 刘辉 汪家雷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2期176-180,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螺钉固定术与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对胸腰椎骨折患者治疗效果及术后残留腰背部疼痛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在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其中采...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螺钉固定术与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对胸腰椎骨折患者治疗效果及术后残留腰背部疼痛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在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其中采用经皮椎弓螺钉固定术治疗的29例患者为Sextant组,另选择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的31例患者为Wiltse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影像学指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术后残留腰背部疼痛发生情况。依据是否发生术后残留腰背部疼痛分成发生组(n=18)与未发生组(n=42),探讨术后残留腰背部疼痛的危险因素。结果Wiltse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Sextant组,手术切口长度长于Sextant组,术中出血量多于Sextant组,术中C形臂机透视次数少于Sextan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椎体前缘高度比、Cobb角及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两组椎体前缘高度比、Cobb角水平及ODI指数均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iltse组术后残留腰背部疼痛发生率高于Sextan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残留腰背部疼痛发生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患者年龄、性别、AO分型、25-羟基维生素D及骨折节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密度水平、腰背部筋膜损伤及手术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骨密度水平、腰背部筋膜损伤及手术方式为发生术后残留腰背部疼痛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经皮椎弓螺钉固定术与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对胸腰椎骨折均具有较好治疗疗效,但较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经皮椎弓螺钉固定术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术后残留腰背部疼痛发生率,同时,骨密度水平、腰背部筋膜损伤及手术方式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弓螺钉固定术 间隙椎弓螺钉固定术 胸腰骨折 残留腰背部疼痛
下载PDF
和营止痛汤辅助用于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康复治疗临床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邱春华 周晓祥 夏志华 《中国药业》 CAS 2023年第24期121-124,共4页
目的探讨和营止痛汤辅助用于行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骨伤科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拟行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 目的探讨和营止痛汤辅助用于行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骨伤科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拟行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加服和营止痛汤。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出院后随访6个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均显著降低,日本骨科协会主观症状、日常活动、临床体征等项的胸腰椎功能评分,以及骨钙素、碱性磷酸酶、转化生长因子-β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水平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00%(P<0.05)。结论和营止痛汤辅助用于胸腰椎骨折患者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术后康复治疗,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胸腰椎功能,促进骨代谢和骨生长因子表达,加快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营止痛汤 胸腰骨折 间隙椎弓螺钉固定术 康复治疗 疼痛程度 胸腰功能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