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椎椎基静脉孔的解剖学观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1
作者 马春明 鞠晓华 +4 位作者 王孝文 杜晓东 李进 李国涛 吴雷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05-408,共4页
目的通过对腰椎椎基静脉孔(BVF)的观测,为临床脊柱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学数据。方法(1)测量115块成人腰椎观测BVF的数目、面积、与椎体上下缘距离、与左右椎弓根最短距离。(2)解剖成人尸体13具,观察BVF的形态结构。结果 (1)BVF以椭圆形多见... 目的通过对腰椎椎基静脉孔(BVF)的观测,为临床脊柱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学数据。方法(1)测量115块成人腰椎观测BVF的数目、面积、与椎体上下缘距离、与左右椎弓根最短距离。(2)解剖成人尸体13具,观察BVF的形态结构。结果 (1)BVF以椭圆形多见,不同人体BVF数目有差异(P<0.05),分布集中。(2)BVF与椎体上缘及左右椎弓根最短距离在不同人体间有差异(P<0.05),与椎体上下缘距离、左右椎弓根最短距离在同一人体不同腰椎间有差异(P<0.05)。(3)尸体解剖见血管出入BVF,并有脂肪组织等软组织填充。结论腰椎BVF是腰椎椎体后壁面积较大的骨质缺损区。该区域与左右椎弓根之间以及与椎体上下缘之间有一无血管出入骨质的区域,为临床脊柱外科手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 测量
下载PDF
PKP治疗骨质疏松性爆裂骨折疗效及骨水泥渗漏途径的探讨 被引量:7
2
作者 王永江 王清 姚琦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457-1459,1462,共4页
目的通过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爆裂骨折(OVBF),评估临床疗效及探寻骨水泥向椎管内渗漏的途径。方法根据AO分型,将2005年10月至2013年5月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收治的OVBF患者45例(45个椎体),采用PKP治疗,通过术后CT平扫... 目的通过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爆裂骨折(OVBF),评估临床疗效及探寻骨水泥向椎管内渗漏的途径。方法根据AO分型,将2005年10月至2013年5月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收治的OVBF患者45例(45个椎体),采用PKP治疗,通过术后CT平扫确定骨水泥向椎管内、椎间隙渗漏的途径,测量术前、术后椎体高度、Cobb角、椎管狭窄改善情况。比较术前、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情况。结果骨水泥向椎管内渗漏2例,渗漏途径主要是通过椎基静脉孔,骨水泥向上位椎间隙渗漏高于下位椎间隙。椎体高度恢复、Cobb矫正、VAS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管狭窄率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治疗OVBF不是禁忌证,OVBF经PKP治疗后骨水泥向椎管内渗漏主要途径是椎基静脉孔,向椎间隙渗漏与终板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爆裂骨折 骨水泥渗漏 静脉
下载PDF
椎基静脉孔及椎体静脉解剖在椎体成形术中的意义 被引量:6
3
作者 王素春 施建东 +2 位作者 陆爱清 王志荣 张烽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46-650,共5页
目的:为胸腰椎(T8~L5)椎体成形术减少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40例健康成人胸腰椎螺旋CT薄层扫描和重建,观察每节段正中矢状位和横断位图像上椎基静脉孔(basivertebral foramen, BF)和椎体静脉孔道(vertebral ... 目的:为胸腰椎(T8~L5)椎体成形术减少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40例健康成人胸腰椎螺旋CT薄层扫描和重建,观察每节段正中矢状位和横断位图像上椎基静脉孔(basivertebral foramen, BF)和椎体静脉孔道(vertebral vein, VV)出现的频率;测量椎体正中矢状径(VD)和BF宽(BFW)、深(BFD)高(BFH);测量BF距椎体左右缘距离(VW1和VW2)和距上下终板的距离(VH1和VH2),应用Stata7.0统计学软件包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F及VV出现的频率从T8到L5逐渐增大,BF和VV观察到的频率在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FW、BFH、BFD从T8至L5随椎体增大相应增大。在不同椎体上BFD约为VD的1/3。VW1和VW2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H1和VH2之间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BF更接近椎体上终板。结论熟悉BF和VV在椎体内的分布有助于减少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 静脉 应用解剖 体成形术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基于中老年MRI腰椎椎基静脉孔的影像解剖学研究
4
作者 卓航 周泽霖 +8 位作者 邬裕 龚焱 宋泽峰 颜先伟 沈姿 卢国樑 梁德 江晓兵 余翔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0-144,152,共6页
目的基于中老年腰椎矢状面MRI测量椎基静脉孔(basivertebral foramen,BF)的解剖学参数,为相关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回顾2018年2月至2022年1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3例成年患者,共计172例椎体的腰椎矢状面MRI,使用PACS影像... 目的基于中老年腰椎矢状面MRI测量椎基静脉孔(basivertebral foramen,BF)的解剖学参数,为相关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回顾2018年2月至2022年1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3例成年患者,共计172例椎体的腰椎矢状面MRI,使用PACS影像系统测量L_(1)~L_(4)BF的深(basivertebral foramen depth,BFD)、BF的高(basivertebral foramen height,BFH)、椎体宽(vertebra width,VW)、椎基静脉孔上端至上终板距离(the upper end of BF between the upper boundary and the endplate,VH1)以及椎基静脉孔下端至下终板距离(the lower end of BF between the lower boundary and the endplate,VH2),计算BFD与VW的比值BFD/VW以及BFH与椎体高(vertebra height,VH)的比值BFH/VH。结果在STIR序列中,L_(1)椎体BFD(3.93±1.58)mm低于L_(3)(5.26±2.34)mm与L_(4)(5.82±2.99)mm,有统计学意义(P<0.05);L_(1)椎体BFD/VW(0.12±0.05)与L_(4)(0.17±0.09)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L_(1)~L_(4)的BFD/VW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椎体的BFH/VH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与女性对比,T2WI序列中L_(3)椎体BFH男性(7.95±2.84)mm高于女性(6.30±1.93)mm,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椎体序列的增长,BFD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在STIR序列中更加明显。而BFH随椎体序列增加无明显起伏。结论中老年MRI矢状位STIR序列可作为其BF的临床测量标准,为腰椎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解剖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 MRI 数字化测量 解剖学
下载PDF
椎基静脉孔的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5
作者 李生鋆 赵兴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3-449,共7页
椎基静脉孔是椎体后壁的皮质缺损区域,在人类及常见哺乳动物中均有存在,是椎基静脉、腰动脉分支、脊神经返支等结构进出椎体的天然孔道,其存在改变了椎体局部微结构,导致椎体中部区域皮质骨缺损及骨小梁稀疏,进而影响了椎体的生物力学特... 椎基静脉孔是椎体后壁的皮质缺损区域,在人类及常见哺乳动物中均有存在,是椎基静脉、腰动脉分支、脊神经返支等结构进出椎体的天然孔道,其存在改变了椎体局部微结构,导致椎体中部区域皮质骨缺损及骨小梁稀疏,进而影响了椎体的生物力学特征,使椎体中部成为椎体的一个“薄弱”区域。在椎体内,部分特征性损伤的产生与椎基静脉孔有关,如椎体压缩性骨折及骨折不愈合产生的椎体裂隙征、椎体爆裂性骨折及椎体后上缘骨折块,以及治疗过程中产生的骨水泥漏等。本文就椎基静脉孔的解剖学特征、发育生物学特征、椎基静脉孔对生物力学特征的影响、椎基静脉孔相关的椎体疾病及治疗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椎体骨折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 解剖学 生物力学 体疾病 综述
下载PDF
腰椎椎基静脉孔的 CT 多平面重组观测 被引量:5
6
作者 康小燕 薛咏春 +3 位作者 王星 刘路 张少杰 李志军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5年第4期302-305,共4页
目的:探讨 CT 影像观测下腰椎椎基静脉孔(BF)形态及不同椎体间 BF 的差异。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2年9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第二附属医院行腰椎 MSCT 检查的18~55岁健康成人的30例 CT 扫描数据,观察腰椎 BF 的形态,运用 Mimic... 目的:探讨 CT 影像观测下腰椎椎基静脉孔(BF)形态及不同椎体间 BF 的差异。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2年9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第二附属医院行腰椎 MSCT 检查的18~55岁健康成人的30例 CT 扫描数据,观察腰椎 BF 的形态,运用 Mimics 16.0在各节段多平面重组图像上测量 BF 宽(BFW)、深(BFD)、高(BFH)的绝对值。结果在观察的30例150个 L1~ L5椎体中, BF 近似梯形或三角形者占84.6%(127/150),矩形占10.0%(15/150),不规则形占5.4%(8/150);其中 BF 内部出现骨性间隔占8.0%(12/150)。 BFW 值总体随椎序增长呈平缓递增趋势,最小值位于 L1,最大值位于 L4;L1与 L3~ L5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1),其余椎体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 BFD 值总体走势呈递增趋势,最小值位于 L1,最大值在 L4;L1与 L2~ L5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L2与 L3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其余椎体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 BFH 值总体走势呈“波浪型”趋势,最小位于 L5,最大值位于 L4;L1~ L4与 L5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1)。结论人体腰椎均存在BF,主要有三角形、矩形和不规则形3种形态,且腰椎 BFW 总体随椎序增长呈平缓递增趋势,BFD 总体走势呈递增趋势,BFH 总体走势呈“波浪型”趋势。本研究结果为临床手术及影像学检查提供形态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静脉 成像 三维 形态特征
原文传递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腰椎椎基静脉孔的CT影像解剖学研究
7
作者 何艾岭 王清 李广州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83-287,共5页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腰椎椎基静脉孔(basivertebral foramen,BVF)形态学特征。方法选取腰椎OVCF患者107例,在CT三维重建图像上观察BVF数目和形态,测量BVF宽(basivert...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腰椎椎基静脉孔(basivertebral foramen,BVF)形态学特征。方法选取腰椎OVCF患者107例,在CT三维重建图像上观察BVF数目和形态,测量BVF宽(basivertebral foramen width,BFW),深(basivertebral foramen depth,BFD),高(basivertebral foramen height,BFH),宽、深、高相对值(BFWr、BFDr、BFHr),距椎体左、右缘距离(left vertebral body width,VWL;right vertebral body width,VWR),距椎体上、下终板的距离(vertebral body up,VHU;vertebral body below,VHB)。用SPSS25.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腰椎BVF多为单孔型,CT冠状面多呈矩形,横断面多呈三角形或梯形。平均BFW(7.8±1.6)mm,BFD(12.4±2.1)mm,BFH(5.4±1.1)mm。BVF平均宽、深、高分别占椎体同一平面宽、深、高的1/5、2/5、1/4。L_(1)、L_(3)VWL与VWR无统计学差异(P>0.05),L_(2)、L_(4)和L_(5)VWL与VWR有统计学差异(P<0.05)。VHU与VHB有统计学差异(P<0.05),BVF更靠近上终板。结论OVCF患者行骨水泥注射时,根据BVF解剖学特点确定穿刺靶点位置和骨水泥注入量,有利于预防骨水泥椎管内渗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 静脉 CT三维重建
下载PDF
胸腰椎椎基静脉孔的形态特征及与椎体后凸成型术中骨水泥渗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朱刃 柏松 +2 位作者 陈得美 徐卫平 赵兴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1年第11期1020-1022,共3页
椎体后凸成型术(percutaneous kyphosis plasty,PKP)是治疗因骨质疏松、转移性肿瘤等导致的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常用治疗方法。骨水泥渗漏是PKP最常见的手术并发症。据文献报道,其发生率在5%到80%不等,其中将近1%会引起严重的神经损伤并发... 椎体后凸成型术(percutaneous kyphosis plasty,PKP)是治疗因骨质疏松、转移性肿瘤等导致的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常用治疗方法。骨水泥渗漏是PKP最常见的手术并发症。据文献报道,其发生率在5%到80%不等,其中将近1%会引起严重的神经损伤并发症,大约0.4%会引起截瘫[1]。骨水泥可通过多种途径发生渗漏,其中,通过椎基静脉孔(basivertebral foramen,BF)渗漏是最常见的[2]。有研究发现BF与椎体内裂隙相通可能是PKP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3],但并没有进一步从BF的解剖学角度进行分析。本次研究将以BF这个特殊解剖结构为基础,通过CT薄层扫描三维重建获取健康成人BF的解剖数据;同时获取PKP患者术后CT扫描数据,观察骨水泥渗漏与BF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水泥渗漏 体压缩性骨折 体后凸成型术 转移性肿瘤 静脉 胸腰 骨质疏松 三维重建
下载PDF
胸椎椎基静脉孔的CT影像学观测 被引量:2
9
作者 康小燕 李洁 +3 位作者 王星 张少杰 刘路 李志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41-645,共5页
目的:通过对胸椎椎基静脉孔(BF)的数字化观测,明确其解剖位置、形态特点,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40例成人胸椎CT扫描数据,运用Mimics15.0软件重建测量BF宽(BFW)、高(BFH)、深(BFD);BF距椎体上、下终板(VHU、VHB)... 目的:通过对胸椎椎基静脉孔(BF)的数字化观测,明确其解剖位置、形态特点,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40例成人胸椎CT扫描数据,运用Mimics15.0软件重建测量BF宽(BFW)、高(BFH)、深(BFD);BF距椎体上、下终板(VHU、VHB)和左、右缘(VWL、VWR)间距;观察其在椎体中的位置与形态。结果(1)胸椎BFW总体呈V形分布,T6为最小值(3.69±1.29 mm);BFH在T1~3趋于平稳, T4~6渐减,T7~11渐增;BFD在T1~3渐增,T3~10趋于平稳,T10~12渐减。(2)BF距上终板与下终板间距总体呈上升趋势,T1最小:VHU为(7.05±1.27)mm,VHB为(7.21±0.87)mm,T12最大:VHU为(11.00±1.10) mm, VHB为(11.37±1.48) mm;距左、右缘间距在T1~4渐减,T5~12渐增,T4最小:VWL为(10.50±1.40) mm,VWR为(10.81±1.66) mm,T12最大:VWL为(15.74±2.55)mm,VWR为(16.23±2.82)mm。结论胸椎椎体后壁近中央处均存在BF,其形态结构复杂且在不同个体、不同节段中均存在差异。BF在T1~8、T10、T11位于椎体后壁近中央,T9和T12稍偏向左侧。BF在T1~3、T10~12形似棱锥体形,而T4~9形似长方体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 数字化测量 形态学
下载PDF
胸椎椎基静脉孔的解剖学观察及测量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春明 鞠晓华 +4 位作者 杜晓东 李进 李国涛 吴雷 王孝文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87-1090,共4页
目的:通过对胸椎椎基静脉孔(BVF)的观察测量,明确BVF形态及其与周围结构的距离,为临床脊柱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学数据。方法:测量276块成人胸椎BVF的数目、面积、与椎体上下缘距离、与左右椎弓根最短距离。解剖成人尸体13具,观察BV... 目的:通过对胸椎椎基静脉孔(BVF)的观察测量,明确BVF形态及其与周围结构的距离,为临床脊柱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学数据。方法:测量276块成人胸椎BVF的数目、面积、与椎体上下缘距离、与左右椎弓根最短距离。解剖成人尸体13具,观察BVF的形态结构。结果:BVF形态以圆形多见,平均2.2个,不同人体BVF数目差别大,分布集中;面积平均0.3em2,上缘与椎体上缘的平均垂直距离0.75cm,下缘与椎体下缘的平均垂直距离0.76cm,左缘与左侧椎弓根的平均最短距离0.45cm,右缘与右侧椎弓根的平均最短距离0.50cmBVF与椎体上缘距离及与左椎弓根最短距离在不同人体或在同一人体不同胸椎有差异;BVF与椎体下缘距离及与右椎弓根最短距离在同一人体不同胸椎有差异;除第2、9、11胸椎外的BVF与本椎体上下缘距离有差异,第1胸椎的BVF距离椎体下缘较近,第10、12胸椎的BVF距离椎体下缘较远,在第4、8、11胸椎,BVF与同一椎骨左右椎弓根最短距离有差异,BVF偏向左侧;尸体解剖可见血管出入BVF,并有脂肪组织等软组织填充。结论:胸椎BVF是胸椎椎体后壁以圆形为主面积0.3cm。的骨性孔,与椎体上下缘有0.75cm及左右椎弓根0.45cm的无血管出入骨质区域,该区域为临床椎体后壁外科手术提供操作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 测量
下载PDF
椎基静脉孔在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中的意义
11
作者 王真 吕金捍 +1 位作者 万宁军 田丰年 《中国医疗设备》 2016年第B12期296-297,共2页
目的 通过椎体内静脉造影在经皮椎体成形术中的应用.探讨椎基静脉孔是否为骨水泥椎管内渗漏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80例单椎体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行PVP,所有的患者在注入骨水泥前均行椎体内造影,根据术前影像学分为两组:A、骨小梁... 目的 通过椎体内静脉造影在经皮椎体成形术中的应用.探讨椎基静脉孔是否为骨水泥椎管内渗漏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80例单椎体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行PVP,所有的患者在注入骨水泥前均行椎体内造影,根据术前影像学分为两组:A、骨小梁组;B、裂隙组所有患者术中行椎体内静脉造影时均未发生不良反应.骨小梁组骨水泥渗漏的总发生率37??5%,裂隙组46??25%;静脉渗漏方向与静脉造影所示引流静脉方向一致,无肺栓塞及神经等严重并发症发生.裂隙组的渗漏率明显高于骨小梁组(,P<0??05).80例患者术后1个月疼痛明显缓解,疼痛缓解率为95??7%.结论 椎体内静脉造影能够了解静脉引流速度并预测骨水泥渗漏的方向,椎基静脉孔及椎体内裂隙是椎体压缩性骨折骨水泥渗漏中的威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裂隙征 静脉 骨水泥漏 静脉造影
下载PDF
老年骨质疏松椎体骨折PVP术后骨水泥渗漏的相关危险因素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真 吕金捍 +2 位作者 万宁军 马宁 田丰年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5890-5892,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术后骨水泥渗漏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椎基静脉孔形态对PVP术后骨水泥渗漏的影响。方法选取行PVP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骨水泥渗漏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术后骨水泥渗漏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椎基静脉孔形态对PVP术后骨水泥渗漏的影响。方法选取行PVP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骨水泥渗漏分为对照组(未渗漏)和观察组(渗漏)。比较两组临床资料,总结PVP术后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结果 180例患者中共38例(21.11%)发生椎内裂隙征,其中15例(39.47%)椎内裂隙征与椎基静脉孔相通;术后发生65例(36.11%)骨水泥渗漏,其中B型骨水泥渗漏34例(52.31%)最为多见;两组注射时期、骨水泥注入量、脊柱后突Cobb角、椎内裂隙征、椎基静脉孔相通、穿刺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粥状期注射、脊柱后突Cobb角大、椎内裂隙征与椎基静脉孔相通、单侧穿刺及骨水泥注入量大是PVP术后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椎内裂隙征和椎基静脉孔存在通道可能是增加骨水泥渗漏发生率的主要因素,临床应增加对存在椎内裂隙征患者的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其通过椎基静脉孔发生骨水泥渗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形态 经皮体成形术 老年骨质疏松体骨折 骨水泥渗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