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61篇文章
< 1 2 20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333
1
作者 信忠保 许炯心 郑伟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504-1514,共11页
利用GIMMS和SPOTVGT两种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对黄土高原地区1981~2006年期间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进行了研究,并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角度分析了植被覆盖变化的原因.黄土高原地区植被覆盖经历了以下4个阶段:①1981~1989年植被覆... 利用GIMMS和SPOTVGT两种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对黄土高原地区1981~2006年期间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进行了研究,并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角度分析了植被覆盖变化的原因.黄土高原地区植被覆盖经历了以下4个阶段:①1981~1989年植被覆盖持续增加时期②1990~1998年以小幅波动为特征的相对稳定时期;③1999~2001年植被覆盖迅速下降时期④2002~2006年植被覆盖进入迅速上升时期.黄土高原地区植被覆盖变化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内蒙古和宁夏沿黄农业灌溉区和鄂尔多斯退耕还林还草生态恢复区的植被覆盖明显提高,而黄土丘陵沟壑区和六盘山、秦岭北坡等山地森林区的植被覆盖明显退化.从不同的植被类型来看沙地、草地和耕地的NDVI上升趋势显著,而森林植被的NDVI呈明显的下降趋势.研究表明:植被覆盖变化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黄土高原地区气候变暖在加剧土壤干燥化抑制夏季植被生长的同时,提高了春、秋季节植被生长活性,延长了植被生长期.黄土高原地区植被覆盖和降水关系密切,降水变化是植被覆盖变化的重要原因.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致使农业区NDVI在不断上升,同时,正在黄土高原大规模进行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建设,其生态效应也正在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植被覆盖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GIMSS
原文传递
最近18年来中国植被覆盖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253
2
作者 朴世龙 方精云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94-302,共9页
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利用NOAA-AVHRR数据对我国最近18年(1982~1999)来的植被覆盖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植被覆盖的动态变化受气候波动的影响十分显著,并且这种变化的区域性差异明显。... 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利用NOAA-AVHRR数据对我国最近18年(1982~1999)来的植被覆盖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植被覆盖的动态变化受气候波动的影响十分显著,并且这种变化的区域性差异明显。18年来,NDVI减小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而NDVI增加的地区主要发生在东部地区;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NDVI变化趋势之间存在较大差异;90年代NDVI减小的区域明显地比80年代增加,特别是西北干旱地区NDVI的下降趋势明显。我国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是18年来植被覆盖下降趋势最明显的地区,表明快速城市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降水 气温 植被覆盖 中国 气候 城市化 遥感数据 土地利用
下载PDF
2000-2014年秦巴山区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归因 被引量:197
3
作者 刘宪锋 潘耀忠 +1 位作者 朱秀芳 李双双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05-716,共12页
利用MODIS-NDVI数据,辅以趋势分析、Hurst指数及偏相关分析等方法,本文探讨了2000-2014年秦巴山区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及未来趋势,并对其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近15年秦巴山区植被覆盖呈显著增加趋势,增速为2.8%/10a,其中2010... 利用MODIS-NDVI数据,辅以趋势分析、Hurst指数及偏相关分析等方法,本文探讨了2000-2014年秦巴山区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及未来趋势,并对其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近15年秦巴山区植被覆盖呈显著增加趋势,增速为2.8%/10a,其中2010年之前植被覆盖呈持续增加趋势,增速为4.32%/10a,而2010年之后呈连续下降态势,降速为-6.59%/10a;2空间上,植被覆盖格局呈现"中间高、四周低"的分布特征,高值区主要分布在陕西境内的秦岭山地和大巴山山地;3秦巴山区植被覆盖呈增加和减少趋势的面积分别占81.32%和18.68%;然而,分段结果表明,2010-2014年有71.61%的区域植被覆盖呈下降趋势;4秦巴山区植被覆盖变化的反向特征强于同向特征,其中46.89%的区域将由改善转为退化,而持续改善地区仅占34.44%;5植被覆盖变化主要归因于降水的减少,同时拉尼娜年的植被覆盖整体好于厄尔尼诺年;6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造成双重影响,是植被覆盖变化的另一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 时空变化 归因分析 ENSO 秦巴山区
原文传递
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变化与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被引量:178
4
作者 易浪 任志远 +1 位作者 张翀 刘雯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6-174,共9页
利用黄土高原的SPOT VGT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和气象数据,采用Sen+Mann-Kendall分析法、相关分析和残差分析法,对黄土高原1999-2010年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在过去的1... 利用黄土高原的SPOT VGT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和气象数据,采用Sen+Mann-Kendall分析法、相关分析和残差分析法,对黄土高原1999-2010年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在过去的12年中黄土高原生长季植被NDVI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其增加速率为0.1497/a,但各区域之间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黄土高原东部地区植被NDVI生长情况要明显好于西部地区;同时黄土高原植被覆盖与降水有很好的相关性,降水变化是影响植被覆盖变化的主要因素。此外,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变化的建设和破坏作用同时并存,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促进了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的增加,而地区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速,草原区的超载放牧、乱采乱伐和过度开垦以及能源区的开采开发等现象导致植被NDVI的减少,但正影响要大于负影响,当前在黄土高原进行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开始慢慢凸显出它的生态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植被覆盖 Sen+Mann—Kendall 残差分析 人类活动
原文传递
三峡库区紫色土养分流失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23
5
作者 黄丽 丁树文 +2 位作者 董舟 蔡强国 张光远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8-13,21,共7页
采用人工模拟降雨方法,对三峡库区紫色土坡地的养分流失特点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初步认为,降雨导致坡地养分含量降低,这绝大部分是由泥沙流失引起的。泥沙中<002mm的微团聚体和<0002mm的粘粒是养分流失的主... 采用人工模拟降雨方法,对三峡库区紫色土坡地的养分流失特点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初步认为,降雨导致坡地养分含量降低,这绝大部分是由泥沙流失引起的。泥沙中<002mm的微团聚体和<0002mm的粘粒是养分流失的主要载体。紫色土坡地的养分流失受土壤性质、降雨强度、坡度、植被覆盖等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 养分流失 混沙 土壤颗粒 坡度 降雨强度 植被覆盖
下载PDF
近10年陕甘宁黄土高原区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60
6
作者 李双双 延军平 万佳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60-970,共11页
基于2000-2009年MODIS-NDVI植被覆盖指数,采用线性趋势分析、Hurst指数和偏相关系数等数理分析方法,对陕甘宁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实施10a来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影响因素及其未来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2000-2009年... 基于2000-2009年MODIS-NDVI植被覆盖指数,采用线性趋势分析、Hurst指数和偏相关系数等数理分析方法,对陕甘宁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实施10a来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影响因素及其未来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2000-2009年陕甘宁地区植被覆盖呈现明显增加趋势0.032/10a,远快于三北防护林工程区1982-2006年植被覆盖平均增速0.007/10a;②陕甘宁地区植被恢复具有阶段性,整体呈"S"型增长,具有两次明显的植被高恢复期;③陕甘宁地区植被恢复以轻微改善为主,中度改善次之,呈退化趋势区域比重较小(2.38%),零星分布于宁南八县、定边东部、甘肃陇东的环县和镇原;④陕甘宁地区植被覆盖度逐年提高、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是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共同驱动,其中人类经济活动作用明显;⑤陕甘宁地区植被恢复具有一定的持续性,未来大部分区域将持续改善,退化区集中分布于陕北中东部、"彭阳—镇原"南部以及盐池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 退耕还林还草 植被时空格局 气候变化 陕甘宁地区
原文传递
2000-2011年三江源区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55
7
作者 刘宪锋 任志远 +2 位作者 林志慧 刘焱序 张东海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97-908,共12页
基于MODIS-NDVI数据,辅以线性趋势分析、Hurst指数及偏相关系数等方法,本文从三个尺度分析了近12年三江源区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未来趋势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近12年三江源区植被覆盖呈现增加趋势,增速为1.2%/10a,其中长江源... 基于MODIS-NDVI数据,辅以线性趋势分析、Hurst指数及偏相关系数等方法,本文从三个尺度分析了近12年三江源区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未来趋势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近12年三江源区植被覆盖呈现增加趋势,增速为1.2%/10a,其中长江源区、黄河源区植被均呈增加趋势,而澜沧江源区植被呈下降趋势。(2)三江源区植被覆盖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且NDVI频度呈现"双峰"结构。(3)近12年三江源区植被覆盖呈增加趋势和减少趋势的面积分别占64.06%和35.94%,且表现为源区北部增加、南部减少的空间格局。(4)三江源区植被变化的反向特征显著,植被变化由改善趋势转为退化趋势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长江源区和黄河源区的北部,而由退化趋势转为改善趋势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澜沧江源区。(5)三江源区植被对降水和潜在蒸散的响应存在时滞现象,而对气温的响应不存在时滞现象。(6)三江源区植被覆盖的增加主要归因于气候暖湿化以及生态保护工程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 时空变化 未来趋势 影响因素 三江源区
原文传递
植被覆盖率的遥感研究进展 被引量:115
8
作者 田静 阎雨 陈圣波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04年第1期1-5,共5页
综述了应用遥感技术估算植被覆盖率的方法,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探讨了植被覆盖率估算中的几个影响因素,给出了未来研究植被覆盖率的新方向。
关键词 植被覆盖 遥感 混合模型 植被指数 角度影响
下载PDF
近20年来黄河流域植被覆盖变化分析 被引量:122
9
作者 杨胜天 刘昌明 孙睿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79-684,共6页
利用1982~1999年AVHRR-NDVI数据和对应年份黄河流域气象观测数据,通过计算、分析春季、夏汛及伏秋黄河流域NDVI距平值和湿润指数距平值的年际变化,得出了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黄河流域气候相对湿润,90年代中后期相对干旱,植被覆盖状... 利用1982~1999年AVHRR-NDVI数据和对应年份黄河流域气象观测数据,通过计算、分析春季、夏汛及伏秋黄河流域NDVI距平值和湿润指数距平值的年际变化,得出了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黄河流域气候相对湿润,90年代中后期相对干旱,植被覆盖状况总体一直处于上升趋势的结论,并评估了黄河流域近20年来生态保护和建设虎作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植被覆盖 湿润指数 遥感 生态环境 遥感
下载PDF
1982—2012年中国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37
10
作者 刘宪锋 朱秀芳 +2 位作者 潘耀忠 李宜展 赵安周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5331-5342,共12页
利用GIMMS NDVI、MODIS NDVI和气象数据,辅以趋势分析、分段回归以及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1982—2012年我国植被NDVI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近30年我国植被NDVI呈缓慢增加趋势,增速为0.2%/10a;植被覆盖变化阶段性特征... 利用GIMMS NDVI、MODIS NDVI和气象数据,辅以趋势分析、分段回归以及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1982—2012年我国植被NDVI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近30年我国植被NDVI呈缓慢增加趋势,增速为0.2%/10a;植被覆盖变化阶段性特征明显:即1982—1997年和1997—2012年植被覆盖均呈显著增加趋势,增速分别为1.2%/10a和0.6%/10a,均通过显著水平0.05的检验。(2)空间上,我国陕北黄土高原、西藏中西部以及新疆准格尔盆地等地区植被NDVI呈显著增加趋势;而东北地区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新疆北部的天山和阿尔泰山以及黄河源和秦巴山区等地区植被NDVI呈显著下降趋势,其中东北地区和新疆北部山区下降尤为显著,说明近年来我国中高纬度山区植被活动呈下降趋势。(3)不同区域植被对气温和降水的响应存在差异,我国北方地区植被对气温具有较长的响应持续时间;而除云南外,南方地区植被对降水的响应时间存在1—3个月的响应时间,且随着滞后时间的延长,相关性逐渐增大。(4)我国植被覆盖增加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驱动的结果,尤其是1999年之后人类活动影响逐渐加强。而我国东北地区和新疆北部山区植被覆盖的下降可能是由于该区降水减少所致,东南沿海地区植被退化则受城市化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 时空变化 气候变化 时滞分析 中国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植被覆盖率与风蚀输沙率定量关系 被引量:107
11
作者 黄富祥 牛海山 +2 位作者 王明星 王跃思 丁国栋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00-710,共11页
基于毛乌素沙地不同植被覆盖条件下的风蚀输沙率实地观测数据,借鉴国外最新的建模思想,采用Matlab5.3软件对数据进行非线性回归,建立毛乌素沙地植被覆盖率与风蚀输沙率之间的定量关系模型,比较系统地考察了植被覆盖对沙粒... 基于毛乌素沙地不同植被覆盖条件下的风蚀输沙率实地观测数据,借鉴国外最新的建模思想,采用Matlab5.3软件对数据进行非线性回归,建立毛乌素沙地植被覆盖率与风蚀输沙率之间的定量关系模型,比较系统地考察了植被覆盖对沙粒起动风速和风蚀输沙率的影响,确定了不同风速下的有效植被覆盖率。结果表明,在毛乌素沙地要有效减少和防治风蚀,植被覆盖率必须达到40~50%的水平,而要保证在最高风速下风蚀输沙得到有效控制,植被覆盖率必须达到60~70%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风蚀 沙粒起动风速 输沙率 植被覆盖 有效植被覆盖
下载PDF
土壤侵蚀预报模型中的植被覆盖与管理因子研究进展 被引量:97
12
作者 张岩 袁建平 刘宝元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8期1033-1036,共4页
植被覆盖和土地管理措施是土壤侵蚀的主要抑制因素之一 .通用土壤流失方程 (USLE)中的植被覆盖与田间管理因子 (C)是评价这种抑制作用的有效指标 ,并被广泛采用和深入研究 .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不能满足土壤侵蚀预报和水土保持规划的要... 植被覆盖和土地管理措施是土壤侵蚀的主要抑制因素之一 .通用土壤流失方程 (USLE)中的植被覆盖与田间管理因子 (C)是评价这种抑制作用的有效指标 ,并被广泛采用和深入研究 .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不能满足土壤侵蚀预报和水土保持规划的要求 .在系统回顾该因子的研究历史的基础上 ,介绍了USLE和RUSLE中C因子估计方法及其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 ,并概述了中国的覆盖与田间管理因子的研究进展 .此外 ,总结国内在 (C)因子估计值以及植被覆盖度、地面覆盖物和植被根系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等方面研究成果 ,分析了目前我国覆盖与田间管理因子研究中存在的 3个方面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预报模型 植被覆盖 管理因子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近30a黄土高原植被覆盖时空演变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120
13
作者 张宝庆 吴普特 赵西宁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87-293,I0009,共8页
为监测黄土高原植被建设成效,采用GIMMS和SPOT VGT2种数据集的归一化植被指数作为植被覆盖评价指标,分析了近30a黄土高原植被覆盖时空演变趋势。结果表明,大规模植被建设开始前,黄土高原植被覆盖以小幅波动为主,个别地区有所好转,但大... 为监测黄土高原植被建设成效,采用GIMMS和SPOT VGT2种数据集的归一化植被指数作为植被覆盖评价指标,分析了近30a黄土高原植被覆盖时空演变趋势。结果表明,大规模植被建设开始前,黄土高原植被覆盖以小幅波动为主,个别地区有所好转,但大部分区域无显著变化。1999年以后研究区归一化植被指数年度平均值增加显著,并以夏、秋两季增长贡献最大。植被覆盖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增加趋势,其中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增加趋势最为明显,植被恢复成效显著。研究区15°~25°和6°~15°坡地植被覆盖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对控制水土流失可产生积极影响。大规模植被建设促进了该区植被恢复,但截止2009年,黄土高原处于较低植被覆盖水平的区域面积依然占较大比重,生态环境建设仍须进一步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差异测量 植被 地理信息系统 黄土高原 植被覆盖 NDVI
下载PDF
西北植被覆盖对我国区域气候变化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04
14
作者 吕世华 陈玉春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416-424,共9页
使用美国 N C A R 区域气候模式 Reg C M2 研究了西北植被覆盖面积变化对我国区域气候变化的影响。共设计了三组试验,即西北植被面积扩大试验( A) 、控制试验( B) 和植被面积缩小试验( C) 。通过对比分析发现,西... 使用美国 N C A R 区域气候模式 Reg C M2 研究了西北植被覆盖面积变化对我国区域气候变化的影响。共设计了三组试验,即西北植被面积扩大试验( A) 、控制试验( B) 和植被面积缩小试验( C) 。通过对比分析发现,西北植被扩展和退化都能影响地表温度、高度场和流场、我国夏季风的强度以及季风降水的分布,还能影响到土壤湿度和径流量。植被扩展,季风加强,有利于高原及我国北方地区降水增强。植被退化,荒漠化加剧,季风减弱,则使北方地区降水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 区域气候 气候变化 中国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植被对土壤风蚀影响的风洞实验研究 被引量:86
15
作者 张春来 邹学勇 +1 位作者 董光荣 刘玉璋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1-33,共3页
利用风洞模拟实验,系统研究了植被覆盖对土壤风蚀的影响。结果表明,临界侵蚀风速与植被盖度之间、风速与土壤风蚀发生的临界植被盖度之间均为非线性正相关关系;植被盖度与空气动力学粗糙度、摩阻速率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植被覆盖条件... 利用风洞模拟实验,系统研究了植被覆盖对土壤风蚀的影响。结果表明,临界侵蚀风速与植被盖度之间、风速与土壤风蚀发生的临界植被盖度之间均为非线性正相关关系;植被盖度与空气动力学粗糙度、摩阻速率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植被覆盖条件下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和摩阻速率的增大对土壤风蚀具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 土壤侵蚀 风蚀 风洞实验 植被盖度 空气动力学粗糙度 摩阻速率
下载PDF
城市地域地表温度-植被覆盖定量关系分析——以深圳市为例 被引量:99
16
作者 张小飞 王仰麟 +2 位作者 吴健生 李卫锋 李正国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69-377,i0001,共10页
地表温度-植被覆盖间的关系一直是城市热岛研究的热点之一,两者均为描述生态系统特征的重要参数。本文利用深圳市2004年的ETM+影像,基于遥感技术提取相关的下垫面类型、地表温度和植被覆盖等信息,探讨不同下垫面类型对地表温度-植被覆... 地表温度-植被覆盖间的关系一直是城市热岛研究的热点之一,两者均为描述生态系统特征的重要参数。本文利用深圳市2004年的ETM+影像,基于遥感技术提取相关的下垫面类型、地表温度和植被覆盖等信息,探讨不同下垫面类型对地表温度-植被覆盖关系的影响,并结合分形维度计算方法,比较不同分辨率下地表温度、植被覆盖及其相关关系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植被覆盖程度与地表温度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并且在不同的植被覆盖程度下,地表温度-植被覆盖关系呈现分段线性关系。下垫面类型及其组合主要通过植被覆盖的分布对地表温度产生影响。而在不同空间分辨率下(30m至960m),地表温度和植被覆盖的空间变异程度均表现为先升后降,在120m的分辨率下,两者的相关程度达到最高。结果证实区域植被覆盖状况可直接影响辐射、热动力以及土壤水分等多种地表特征,从而导致地表温度分异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温度 植被覆盖 深圳
下载PDF
植被覆盖对风蚀地表保护作用研究的某些新进展 被引量:80
17
作者 黄富祥 王明星 王跃思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27-633,共7页
植被覆盖在风蚀过程中可通过多种途径保护地表土壤 ,减少风蚀输沙 ,对此人们早已有所认识。然而 ,在植被覆盖防护效应的定量研究方面 ,却长期存在着严重不足。近年来 ,国外学术界在植被覆盖保护作用的机理和定量研究等多个方面取得了突... 植被覆盖在风蚀过程中可通过多种途径保护地表土壤 ,减少风蚀输沙 ,对此人们早已有所认识。然而 ,在植被覆盖防护效应的定量研究方面 ,却长期存在着严重不足。近年来 ,国外学术界在植被覆盖保护作用的机理和定量研究等多个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国内却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大量总结国内外最新文献基础上 ,从理论研究、观测实验和定量模型 3个方面 ,就植被覆盖对风蚀地表保护作用研究的新进展进行了系统介绍和评述 ,并结合当前国内的研究状况和现实需要 ,提出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 风蚀地表 保护作用 粗糙度 风速廓线方程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中国植被覆盖对夏季气候影响的新证据 被引量:74
18
作者 张井勇 董文杰 +1 位作者 叶笃正 符淙斌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1-95,共5页
利用1981~1994年NOAA/AVHRR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资料和中国160个标准气象台站的气温、降水资料,对我国不同区域植被对气候的影响敞了滞后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多数地区前期NDVI与后期降水存在正的相关,同时这种滞后相关存在明显的... 利用1981~1994年NOAA/AVHRR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资料和中国160个标准气象台站的气温、降水资料,对我国不同区域植被对气候的影响敞了滞后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多数地区前期NDVI与后期降水存在正的相关,同时这种滞后相关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上年冬季NDVI与夏季降水以华中和青藏高原地区的相关最明显,而春季NDVI与夏季降水则以东部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原的相关更明显.在这3个地区植被的变化对气候有更敏感的作用,NDVI与降水的滞后相关也表明植被覆盖在年际尺度上对后期降水有一定的影响.前期NDVI与温度的相关比较复杂,同时温度较之降水对植被的滞后响应更弱一些,可能与温室气体造成的全球变暖部分地掩盖了这种相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植被覆盖 夏季 气候影响 气候响应 植被变化 归一化植被指数 降水 气候变化
原文传递
近21年青藏高原植被覆盖变化规律 被引量:85
19
作者 梁四海 陈江 +2 位作者 金晓媚 万力 龚斌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3-40,共8页
利用GIMMS-NDVI遥感数据和GIS技术,结合多种统计、计算方法,定量分析了1982—2002年青藏高原植被覆盖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律,评定了植被变化的自然和人类的影响。结果表明,21年来,青藏高原植被覆盖呈总体增加的变化趋势,平均增长率为3 ... 利用GIMMS-NDVI遥感数据和GIS技术,结合多种统计、计算方法,定量分析了1982—2002年青藏高原植被覆盖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律,评定了植被变化的自然和人类的影响。结果表明,21年来,青藏高原植被覆盖呈总体增加的变化趋势,平均增长率为3 961.9 km2/年,仅局部出现退化现象,人类对高原植被覆盖未造成破坏性影响。1982—1991年,高原植被呈现良好增加趋势,增加幅度从东部南部向西部北部逐渐减弱,表明由东南向西北逐步减弱的有利气候条件具有经向和纬向的变化规律。1992—2002年,高原中部和西北地区植被呈现退化趋势,强烈退化的地区集中在长江、黄河、澜沧江和怒江的源头地区,显示了高原中部和西北地区的气候条件向不利于植被生长方向转变,高原中部和西北地区植被是响应气候变化的最敏感区。高原植被变化具有7年、3.5年两个显著周期,均为温度所致,表现对温度的变化敏感性。21年期间,高原的8种主要植被类型中有7种类型表现为波动上升的趋势,且寒区旱区植被表现出脆弱性和难恢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植被覆盖 遥感 GIMMS
下载PDF
贵州六盘水石漠化的特点、成因与防治 被引量:81
20
作者 王瑞江 姚长宏 +1 位作者 蒋忠诚 裴建国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11-216,共6页
贵州六盘水市石漠化面积 2 5 75 km2 ,约占国土总面积的 2 6 % ,是贵州乃至整个西南岩溶区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六盘水石漠化的特点在西南岩溶区很有代表性 :一是岩石裸露、植被覆盖率低 ;二是坡度大、岩溶裂隙发育 ;三是土地质量... 贵州六盘水市石漠化面积 2 5 75 km2 ,约占国土总面积的 2 6 % ,是贵州乃至整个西南岩溶区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六盘水石漠化的特点在西南岩溶区很有代表性 :一是岩石裸露、植被覆盖率低 ;二是坡度大、岩溶裂隙发育 ;三是土地质量差、环境容量小 ;四是旱涝灾害频繁。石漠化的产生与发展既有自然方面的原因 ,如 :强烈的岩溶化过程 ,陡峻、封闭的地形 ,地表、地下双层岩溶结构 ,缓慢的土壤形成过程 ,植物的生态效率低等 ;又有人为的原因 :大规模砍伐森林 ,烧山 ,不合理利用土地 ,过度放牧等。六盘水石漠化主要防治措施应包括 :(1)是开发和调蓄表层岩溶水资源 ;(2 )是通过土地整治 ,改善土地利用结构 ;(3)是以因地制宜培植当地名特优植物资源为主体 ,发展生态农业 ;(4 )是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 ;(5 )开展扶贫和生态恢复示范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石漠化 六盘水 贵州 防治 植被覆盖 成因 旱涝灾害 土地利用 生态农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