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78篇文章
< 1 2 10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的盐生植物 被引量:194
1
作者 赵可夫 李法曾 +1 位作者 樊守金 冯立田 《植物学通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01-207,共7页
本文主要讨论了有关中国盐生植物的五个方面的问题:(1)中国盐生植物的种类;(2)中国盐生植物的类型;(3)中国盐生植物的植被类型;(4)世界盐生植物名录中漏录的中国盐生植物;(5)中国盐生植物的经济潜势。最后还讨论了... 本文主要讨论了有关中国盐生植物的五个方面的问题:(1)中国盐生植物的种类;(2)中国盐生植物的类型;(3)中国盐生植物的植被类型;(4)世界盐生植物名录中漏录的中国盐生植物;(5)中国盐生植物的经济潜势。最后还讨论了我国今后盐生植物研究方向和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生植物 中国 种类 植被类型 经济潜势
下载PDF
中国典型植被类型NDVI动态变化与气温、降水变化的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209
2
作者 李晓兵 史培军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79-382,共4页
利用 198 3~ 1992年覆盖全国范围的、多时相的、NOAA/AVHRR的 NDVI数字影像 ,结合我国 16 0个基本标准气象站逐月的气温、降水资料 ,对 10年来中国主要植被类型的遥感特征参数 NDVI的动态变化与同期气温、降水变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利用 198 3~ 1992年覆盖全国范围的、多时相的、NOAA/AVHRR的 NDVI数字影像 ,结合我国 16 0个基本标准气象站逐月的气温、降水资料 ,对 10年来中国主要植被类型的遥感特征参数 NDVI的动态变化与同期气温、降水变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就全国而言 ,从北到南 ,NDVI的变化与气候条件变化的相关系数逐渐降低 ;从东南到西北 ,NDVI的变化与气候条件变化的相关系数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类型 NDVI 气温 降水 敏感性 全球变化
下载PDF
1982~1999年青藏高原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及其时空变化 被引量:155
3
作者 朴世龙 方精云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73-380,共8页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生态学过程模型,利用1982~1999年间NOAA-AVHRR数据(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及其相匹配的温度、降水和太阳辐射等气象数据,结合植被和土壤质地等资料,研究了青藏高原植被的净第一性生产力(NPP)及其动态变化。结果表...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生态学过程模型,利用1982~1999年间NOAA-AVHRR数据(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及其相匹配的温度、降水和太阳辐射等气象数据,结合植被和土壤质地等资料,研究了青藏高原植被的净第一性生产力(NPP)及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青藏高原植被的总NPP为0.21PgC·a-1(1Pg=1015g),约占全国植被NPP总量的12.43%。NPP的总体分布趋势是,自东南至西北递减,这与水热条件的分布趋势一致。18年来,青藏高原植被的NPP在波动中呈上升趋势,从1982年的0.19PgC增加到1999年的0.24PgC,年平均增加速率约为1%;其中,青海省的东南部、西宁地区和西南部的部分地区,以及西藏东部的横断山区和雅鲁藏布江南部的部分地区的NPP增加显著。除10月和12月的月平均生产力呈减少趋势外,大部分植被类型的其它月份大都呈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82-1999年 青藏高原 时空变化 CASA模型 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 NDVI 植被类型 归一化植初指数
下载PDF
基于NOAA/AVHRR数据的中国主要植被类型NDVI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30
4
作者 李晓兵 史培军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9年第3期314-324,共11页
在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3S支持下,利用连续时间序列的1km×1km分辨率的NOAAAVHRR数字影像,通过主分量分析和非监督分类,对中国植被进行了宏观分类。在多种基... 在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3S支持下,利用连续时间序列的1km×1km分辨率的NOAAAVHRR数字影像,通过主分量分析和非监督分类,对中国植被进行了宏观分类。在多种基础图件的支持下,结合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年内季节变化规律,分出35个植被类型,9个植被型组。通过重建不同植被类型NDVI特征值10年的时间变化序列,划分出4个内部各类型NDVI变化过程具有相对一致性的区域(二级区域),明显的呈现从东南到西北的带状分布。再逐级归并,产生两个变化的一级区域。区域的界线基本与我国三大自然区域的东部季风区西北部的界线相吻合。进而从NDVI动态变化的角度进行了区划,包括2个一级区域,9个二级区域,进一步阐明了中国植被NDVI动态变化的区域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AA/AVHRR 植被类型 变化规律
下载PDF
宝华山主要植被类型土壤种子库初探 被引量:144
5
作者 安村青 林向阳 洪必恭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41-50,共10页
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林的土壤种子库分别有49种和33种植物,其中,前者有草本42种,灌木3种,乔木4种,密度为255粒/m2;后者有草本29种,灌木1种,乔木3种,密度为145粒/m2。两植被类型的土壤种子库... 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林的土壤种子库分别有49种和33种植物,其中,前者有草本42种,灌木3种,乔木4种,密度为255粒/m2;后者有草本29种,灌木1种,乔木3种,密度为145粒/m2。两植被类型的土壤种子库组成与其现存地上植被的组成相似性极小。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林窗的土壤种子库有33个种,密度为413粒/m2,与非林窗区域的土壤种子库组成仅有53.1%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植被 植被类型 土壤种子库
下载PDF
海南琼北地区不同植被类型物种多样性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被引量:115
6
作者 杨小波 张桃林 吴庆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90-196,共7页
研究海南岛琼北弃荒坡耕地不同植被类型植物多样性与土壤肥力演变的相互关系的结果表明 ,不同植被类型的 α-多样性指数的增加和土壤肥力 (有机质含量和氮含量 )的增加正相关明显 ,β-多样性指数在草本植物群落与灌丛的过渡区变化较强... 研究海南岛琼北弃荒坡耕地不同植被类型植物多样性与土壤肥力演变的相互关系的结果表明 ,不同植被类型的 α-多样性指数的增加和土壤肥力 (有机质含量和氮含量 )的增加正相关明显 ,β-多样性指数在草本植物群落与灌丛的过渡区变化较强烈 ,而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较大的地方则是在疏灌丛与密灌丛之间 ,表现出在植被恢复的同时 ,土壤有机质含量也会有所增加 ,但后者一般稍滞后一段时间。在对土壤肥力与植被性状的关系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后发现 ,土壤有机质含量主要与演替后期植物种类的发展有关 ;而土壤全氮则与群落覆盖度、木本植物种数和演替后期植物种数等多个因素有关 ;全磷稍与物种多样性有关。土壤全钾和 p H值的变化比较复杂 ,与植物组成性状的关系没有选择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琼北地区 植被类型 物种多样性 土壤肥力 弃荒坡耕地
下载PDF
不同植被对土壤侵蚀和氮素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97
7
作者 张兴昌 邵明安 +1 位作者 黄占斌 卢宗凡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1038-1044,共7页
利用 5~ 6a野外径流小区试验资料 ,研究 1 7种植被覆盖对土壤侵蚀和氮素流失的影响 ,结果表明 :1 9种作物、4种草地和 4种草灌间作小区年平均径流量为 2 7773、1 80 2 8和 1 31 4 9m3/ km2 · a,比相应裸地减少 2 7.5%、51 .1 %和6... 利用 5~ 6a野外径流小区试验资料 ,研究 1 7种植被覆盖对土壤侵蚀和氮素流失的影响 ,结果表明 :1 9种作物、4种草地和 4种草灌间作小区年平均径流量为 2 7773、1 80 2 8和 1 31 4 9m3/ km2 · a,比相应裸地减少 2 7.5%、51 .1 %和64.3% ;侵蚀模数为 1 71 6、1 0 2 1和 81 2 t/ km2 · a,减少 73.0 %、92 .8%和 94 .3% ;全氮富集率为 1 .65、2 .4 8和 2 .59,比裸地增加 1 3.8%~ 1 1 4 % ;年平均土壤氮素流失量为 1 4 58、1 2 52、382 9和 966kg/ km2· a。 2植被通过调节径流流速来间接影响泥沙全氮富集 ,土壤侵蚀模数愈大 ,泥沙全氮富集率愈小。 3土壤氮素流失方程 SN=( 55.56-4 .87ln SL)· SL·TN ,可定量预测土壤氮素的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类型 土壤侵蚀 氮素流失
下载PDF
利用气象卫星植被指数进行我国植被的宏观分类 被引量:80
8
作者 盛永伟 陈维英 +1 位作者 肖乾广 郭亮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68-71,共4页
在全球变化研究中,植被被认为是一个反映生态环境变化的敏感指示器,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其中植被类型又是进行植被研究的基础.我国地域广阔、植被类型复杂,利用常规方法进行全国植被调查是一项耗资费时的艰辛工作.近年来日益成熟的遥感... 在全球变化研究中,植被被认为是一个反映生态环境变化的敏感指示器,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其中植被类型又是进行植被研究的基础.我国地域广阔、植被类型复杂,利用常规方法进行全国植被调查是一项耗资费时的艰辛工作.近年来日益成熟的遥感技术为植被的空间分类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我国已多次利用多光谱的Landsat/TM,MSS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 植被类型 气象卫星 植被指数 中国
原文传递
子午岭北部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特征研究 被引量:112
9
作者 赵世伟 周印东 吴金水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19-122,共4页
研究了子午岭北部黄土区次生植被演替过程中形成的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水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吸力之间关系符合幂函数θ=aSb,且相关系数达极显著。参数a值也随着植被类型的不同,呈现出有规律的变化,辽东栎群落>... 研究了子午岭北部黄土区次生植被演替过程中形成的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水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吸力之间关系符合幂函数θ=aSb,且相关系数达极显著。参数a值也随着植被类型的不同,呈现出有规律的变化,辽东栎群落>白桦林群落>山杨林群落>狼牙刺群落>虎榛子群落>铁杆蒿群落。在同一吸力段范围内,土壤含水量由高到低的次序为:辽东栎林群落、山杨林群落、白桦林群落、虎榛子群落、狼牙刺群落、白羊草群落、铁杆蒿群落、撂荒地。在低吸力段,不同群落0~20cm土壤平均含水量的差异明显,乔木林土壤的含水量最高,灌木林高于草地土壤,撂荒地土壤最低。在20~50cm土层中,随着土壤吸力的增高,各植被类型之间土壤含水量差异逐渐缩小。在中吸力段,乔木林地0~20cm土壤含水量最高,但草地土壤含水量超过了灌木林地。20~50cm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趋势与上层土壤相似。植被类型主要是通过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降低土壤容重和增加土壤毛管孔隙度等土壤物理特性对土壤的蓄水和持水性能产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午岭北部 植被类型 土壤水分特征
下载PDF
太白山不同海拔土壤碳、氮、磷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120
10
作者 李丹维 王紫泉 +2 位作者 田海霞 和文祥 耿增超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0-170,共11页
为探究太白山土壤碳(C)、氮(N)、磷(P)含量垂直分布特征,阐明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对海拔梯度的响应规律,在秦岭太白山1 700~3 500 m区域以100 m海拔间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海拔高度下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变化范围... 为探究太白山土壤碳(C)、氮(N)、磷(P)含量垂直分布特征,阐明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对海拔梯度的响应规律,在秦岭太白山1 700~3 500 m区域以100 m海拔间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海拔高度下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变化范围分别是23.56~83.59g kg-1、2.00~5.77 g kg-1、0.32~0.47 g kg-1。土壤有机碳与全氮含量随海拔梯度升高先增后降,土壤全磷含量空间变异较小;(2)土壤C∶N、C∶P、N∶P范围分别为7.17~18.41、60.61~190.4、5.81~12.26。随海拔增加,土壤C∶N在阔叶林带呈降低趋势,针叶林带时转变为增加趋势。土壤C∶P随海拔梯度的变化趋势与土壤C∶N类似,N∶P随海拔梯度增加先升后降,至3 200 m有所升高;(3)两个阔叶林带(辽东栎林带和桦木林带)与高山草甸的土壤C、N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比高。冷杉林带C、N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最小;(4)温度、含水量、海拔和植被对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冗余分析揭示每个因素分别可解释系统变异信息的25.0%、24.3%、11.1%和6.9%,合计为67.3%。可见这些环境因素直接决定了土壤养分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结果可为探明森林土壤养分供应状况和限制因素及太白山生态系统的保护、森林土壤质量评价等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拔高度 太白山 土壤养分 化学计量特征 植被类型
下载PDF
应用遥感数据研究中国植被生态系统与气候的关系 被引量:100
11
作者 赵茂盛 符淙斌 +1 位作者 延晓冬 温刚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87-296,共10页
应用 1 982~ 1 994年 NOAA/ AVHRR的归一化植被指数 (NDVI)资料和 587个气象台站的数据对我国不同类型植被生态系统和气候的关系进行研究。首先将我国的植被类型划分为2 1类 ,在此基础上分别研究了不同时间尺度下我国不同区域、不同植... 应用 1 982~ 1 994年 NOAA/ AVHRR的归一化植被指数 (NDVI)资料和 587个气象台站的数据对我国不同类型植被生态系统和气候的关系进行研究。首先将我国的植被类型划分为2 1类 ,在此基础上分别研究了不同时间尺度下我国不同区域、不同植被类型和气候的关系。结果表明 :在多年平均状态下 ,植被生态系统 NDVI水平主要受水分条件的影响 ;年内变化上 ,温度对植被生态系统季相变化起着比降水略大的作用 ,年降水量造成了植被季相响应的差异。在年际变化上 ,分别研究了 4个季节和整个生长期尺度上的关系 ,一般情形为温度和降水对植被的年际波动起着大致相反的作用 ,不同植被类型在不同的生长时期 (季节 )对气候的变化响应方式也不同。发现在植被的生长期 ,我国南方和北方的植被生态系统对温度和降水的响应方式相反 ;同时存在 2个植被 -气候敏感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归一化植被指数 遥感数据 气候 中国 植被类型
下载PDF
野外模拟降雨条件下坡面降雨入渗、产流试验研究 被引量:99
12
作者 陈洪松 邵明安 +1 位作者 张兴昌 王克林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8,共4页
利用野外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植被类型、降雨强度、地表结皮、覆盖杂草等对荒草地和裸地降雨入渗、产流的影响。结果表明:裸地因降雨易产生地表结皮,产流时间主要取决于降雨强度,两者的关系可用幂函数描述,达显著水平;荒草地由于植被覆... 利用野外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植被类型、降雨强度、地表结皮、覆盖杂草等对荒草地和裸地降雨入渗、产流的影响。结果表明:裸地因降雨易产生地表结皮,产流时间主要取决于降雨强度,两者的关系可用幂函数描述,达显著水平;荒草地由于植被覆盖度较高,产流时间主要取决于土壤初始含水量,两者的关系可用线性公式描述,达极显著水平;与裸地相比,荒草地能延缓产流,并有效拦蓄径流;裸地形成地表结皮后,产流提前,平均入渗率降低,但坡面覆盖杂草(尤其是坡中下部覆盖杂草)能有效拦蓄径流、延缓产流、增加入渗,并促进土壤水分向深层的运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入渗 野外模拟 产流 降雨条件 试验研究 坡面 降雨强度 显著水平 植被覆盖度 初始含水量 降雨试验 植被类型 结皮 地表 裸地 杂草 幂函数 入渗率 草地 时间 土壤 延缓 径流 拦蓄 水分
下载PDF
太行山主要植被枯枝落叶层的水文作用 被引量:57
13
作者 杨立文 石清峰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83-288,共6页
采用实地测定和人工模拟蒸渗器(Lysimeter)相结合的方法,对太行山主要植被枯枝落叶层的水文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森林涵养水源过程中,枯枝落叶层不仅可以调蓄2~5mm的降雨,更重要的是可使土壤增加下渗21.... 采用实地测定和人工模拟蒸渗器(Lysimeter)相结合的方法,对太行山主要植被枯枝落叶层的水文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森林涵养水源过程中,枯枝落叶层不仅可以调蓄2~5mm的降雨,更重要的是可使土壤增加下渗21.3%~50.3%,减少地表蒸发222.0%,减少地表径流含沙量11.5k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 植被类型 枯枝落叶层 水文作用
下载PDF
北京八达岭地区土壤酶活性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被引量:77
14
作者 耿玉清 白翠霞 +2 位作者 赵铁蕊 王树森 陈峻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11,共5页
为探讨土壤健康的生物学指标,该文对北京八达岭地区不同植被类型0~5cm土层的土壤酶活性及其与土壤肥力状况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酶活性有显著的区别,其中除过氧化物酶外,糠椴林的土壤酶活性均属最高水... 为探讨土壤健康的生物学指标,该文对北京八达岭地区不同植被类型0~5cm土层的土壤酶活性及其与土壤肥力状况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酶活性有显著的区别,其中除过氧化物酶外,糠椴林的土壤酶活性均属最高水平,而灌草丛所有酶活性都属最低水平;灌木丛中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杂木林;华北落叶松林的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高于油松林.相关分析表明,脲酶、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与土壤肥力状况的相关性较好;总磷酸酶活性与土壤肥力状况的相关性高于单项磷酸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与土壤肥力状况的相关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类型 土壤酶活性 土壤肥力 相关性
下载PDF
近22年来西北不同类型植被NDVI变化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91
15
作者 郭铌 朱燕君 +1 位作者 王介民 邓朝平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19-327,共9页
为了研究气候变化对西北地区不同类型植被的影响,利用NASA GIMMS 1982~2003年逐月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数据集和西北地区138个气象站点同期的气温和降水资料,计算了各站22年月平均气温和... 为了研究气候变化对西北地区不同类型植被的影响,利用NASA GIMMS 1982~2003年逐月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数据集和西北地区138个气象站点同期的气温和降水资料,计算了各站22年月平均气温和降水与NDVI的相关系数。同时,选西北地区森林、草原、绿洲和雨养农业4类有代表性的植被类型为研究区,对各类植被NDVI与气温和降水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除无植被的戈壁沙漠地区外,西北地区NDVI与气温和降水均有较好的相关性。除祁连山中部地区外,西北地区NDVI与气温的相关系数大于降水。天山、阿尔泰山和秦岭的NDVI与气温相关系数最高,而青海东北部NDVI与降水相关系数最高。西北地区各种类型植被对气候变化反映敏感。其敏感度因植被类型不同和同类植被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而有差异;纬度较高的新疆林区与温度相关性最高,高寒草甸次之。在植被生长最旺盛的夏季(6—8月),22年来西北地区各林区的NDVI均呈下降趋势。其中西北东部林区下降趋势显著,与这些地区的降水减少和气温增加有关。草原区植被以上升趋势为主,高寒草甸和盐生草甸上升趋势最为显著,气温升高是这些地区植被生长加速的原因之一。西北绿洲是NDVI增加极为显著的地区,以新疆绿洲NDVI上升趋势最大。气候变暖是近年绿洲NDVI增加的主要驱动力之一,绿洲面积扩大、种植结构调整和种植品种变化等人为因素对绿洲NDVI增加的作用不可忽视,这种作用在新疆表现的尤为突出。雨养农业区NDVI年际间波动较大,各区域间变化不太一致。NDVI的波动与降水变化有很好的正相关,与气温变化有很好的负相关,近年来西北东部气温升高和降水的减少是雨养农业区NDVI下降的原因,农业措施的实施也改变了植被生长对气候条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植被类型 气温 降水 气候变化 相关分析 西北地区
下载PDF
中国东北地区主要植被类型NDVI变化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79
16
作者 张军 葛剑平 国庆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22-527,共6页
利用 1 982~ 1 992年时间序列的 NOAA/ AVHRR8km× 8km分辨率的归一化植被指数 (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 ,将东经 1 2 0°~ 1 35°、北纬 4 0°~ 55°区域的土地覆盖类型分为 1 0类。... 利用 1 982~ 1 992年时间序列的 NOAA/ AVHRR8km× 8km分辨率的归一化植被指数 (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 ,将东经 1 2 0°~ 1 35°、北纬 4 0°~ 55°区域的土地覆盖类型分为 1 0类。然后研究了各类型的 NDVI年平均值的变化规律。结合该地区的 1 9个气象站 1 982~ 1 992年的年平均气温、年最高温度、年最低温度、年降水量和年相对湿度研究了各类型 NDVI年平均值的变化与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 ,进一步阐明了气候因子是 NDVI动态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AA/AVHRR 植被类型 气候因子 东北地区 卫星遥感
下载PDF
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 被引量:91
17
作者 吴则焰 林文雄 +5 位作者 陈志芳 方长旬 张志兴 吴林坤 周明明 沈荔花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301-2309,共9页
运用BIOLOG微平板技术,对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代谢功能多样性进行研究,探讨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论是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还是反映土壤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平均颜色... 运用BIOLOG微平板技术,对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代谢功能多样性进行研究,探讨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论是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还是反映土壤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青冈林和米槠林代表的天然林均明显优于马尾松林和杉木林代表的人工林,荒地最差.AWCD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但不同植被类型土壤AWCD值具有较大差异.碳水化合物和羧酸类碳源是各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的主要碳源,其次为氨基酸类、酚酸类和聚合物类,胺类碳源的利用率最小.土壤微生物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丰富度指数和McIntosh指数也呈现天然林高于人工林的趋势.主成分分析表明,从31个因素中提取的与碳源利用相关的主成分1、主成分2分别能解释变量方差的56.3%和30.2%,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特征出现分异,在主成分分离中起主要贡献作用的是胺类和氨基酸类碳源.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探讨植被多样性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山 土壤微生物 群落多样性 植被类型 BIOLOG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主要植被类型生物生产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1
18
作者 罗天祥 李文华 +1 位作者 罗辑 王启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823-831,共9页
以18种群落类型的实测数据和1013块森林测树样地的估算数据为基础,首次系统地分析和比较了青藏高原主要植被类型生物生产量的构成规律及分布格局。亚高山暗针叶林的生物量一般在300t/hm 2以上,最高可达约1600t/h... 以18种群落类型的实测数据和1013块森林测树样地的估算数据为基础,首次系统地分析和比较了青藏高原主要植被类型生物生产量的构成规律及分布格局。亚高山暗针叶林的生物量一般在300t/hm 2以上,最高可达约1600t/hm 2,叶生物量8~39t/hm 2,根茎比0.1~0.2,生产量8~13t/hm 2.a;高山灌丛类型生物量20~40t/hm 2,叶生物量3~6t/hm 2,根茎比0.4~0.8,生产量4~7t/hm 2.a;高寒草甸生物量一般为20~60t/hm 2,沼泽草甸高达100t/hm 2以上,叶生物量2.5~5.5t/hm 2,根茎比8~20,生产量4~9t/hm 2.a;高原冬小麦和春小麦年生物产量高达26~30t/hm 2,叶生物量12~16t/hm 2,根茎比约0.06。在垂直分异方面,随着海拔升高,生物量呈递增,在一定海拔高度达最大,海拔继续升高生物量则迅速下降;而生产量随海拔升高一般呈递减趋势,反映出热量条件随海拔升高而递减的限制作用。与全国相比,青藏高原同一森林植被类型的生物量均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而其生产量基本持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植被类型 生物量 生产量
下载PDF
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及土壤呼吸的影响 被引量:69
19
作者 杨刚 何寻阳 +4 位作者 王克林 黄继山 陈志辉 李有志 艾美荣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89-191,共3页
对四种植被类型下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土壤呼吸速率以及代谢熵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以及土壤呼吸在四种植被类型间差异显著,而土壤微生物代谢熵之间差异不明显。且不同植被演替阶段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从初级阶段到次生... 对四种植被类型下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土壤呼吸速率以及代谢熵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以及土壤呼吸在四种植被类型间差异显著,而土壤微生物代谢熵之间差异不明显。且不同植被演替阶段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从初级阶段到次生林阶段逐步增大,从次生林到成熟林阶段明显减小;土壤呼吸随着植被的正向演替,呼吸速率逐渐增强;四种植被类型间土壤微生物代谢熵在次生林中最低,为0.44mgg-1h-1,万熟林地中最高,为1.01mgg-1h-1,表明土壤微生物对土壤碳的利用效率次生林较高,成熟林地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类型 微生物量碳 土壤呼吸 代谢熵
原文传递
黄土丘陵半干旱区不同类型植被水保生态效益研究 被引量:60
20
作者 陈云明 侯喜禄 刘文兆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57-61,共5页
通过研究表明 ,不同类型植被减少径流和泥沙的功效不同 ,东坡不同类型植被小区径流深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荒坡 >沙棘 (平茬 ) >沙棘 +小叶杨 >农地 ,北坡为油松 >油松 +沙棘 >沙棘林 ;东坡产沙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农地 >... 通过研究表明 ,不同类型植被减少径流和泥沙的功效不同 ,东坡不同类型植被小区径流深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荒坡 >沙棘 (平茬 ) >沙棘 +小叶杨 >农地 ,北坡为油松 >油松 +沙棘 >沙棘林 ;东坡产沙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农地 >荒坡 >沙棘 (平茬 ) >沙棘 +小叶杨 ,北坡为油松 >油松 +沙棘 >沙棘。不同类型植被在生长季的土壤水分平均值均很低 ,其变化范围在6 .33%~ 9.6 0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植被类型 水土保持 生态效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