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4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被对土壤特性及土壤侵蚀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11
1
作者 查轩 唐克丽 +2 位作者 张科利 白红英 蒋集华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52-58,共7页
通过试验和调查,研究了子午岭林区植被对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以及土壤侵蚀过程的演变。结果表明,地面林草植被遭到破坏和耕垦后,土壤理化性状严重恶化,抗冲抗蚀性能明显减弱,侵蚀由轻微突变为强烈,一旦停垦,自然植被很快恢复,土壤侵蚀迅... 通过试验和调查,研究了子午岭林区植被对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以及土壤侵蚀过程的演变。结果表明,地面林草植被遭到破坏和耕垦后,土壤理化性状严重恶化,抗冲抗蚀性能明显减弱,侵蚀由轻微突变为强烈,一旦停垦,自然植被很快恢复,土壤侵蚀迅速减弱,其土壤剖面发育和侵蚀的强弱取决于天然植被的恢复状况。沟谷和坡面浅沟自然植被恢复最好,土壤剖面发育深厚。黄土高原的降雨、地形、土壤等自然因素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植被因素,特别是人为活动对植被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破坏 土壤 土壤侵蚀
下载PDF
黄土高原植被破坏前后土壤团粒结构分形特征 被引量:96
2
作者 丁文峰 丁登山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00-706,共7页
应用分形理论的相关模型对黄土高原子午岭地区林地及不同开垦年限的农地土壤团粒结构分形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林地和不同开垦年限的农地土壤团粒结构分形维在 2 .32~ 2 .91之间 ,表现为 >0 .2 5mm的团聚体含量越低 ,其结构... 应用分形理论的相关模型对黄土高原子午岭地区林地及不同开垦年限的农地土壤团粒结构分形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林地和不同开垦年限的农地土壤团粒结构分形维在 2 .32~ 2 .91之间 ,表现为 >0 .2 5mm的团聚体含量越低 ,其结构的分形维越高。分形维与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之间呈显著线性关系。林地和不同开垦年限农地表层土壤的物理性质随土壤团聚体的分形维变化而变化 ,即分形维越小 ,>0 .2 5mm的团粒含量越高 ,土壤容重也越小 ,土壤疏松 ,土壤通气度大 ,土壤涵蓄水分与供应作物生长所需水分的能力越好 ;分形维越大 ,>0 .2 5mm的团粒含量低 ,土壤容重也越大 ,土壤紧实 ,土壤通气度小 ,则土壤涵蓄水分与供应作物所需水分的能力越差。上述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表明 ,植被遭到破坏、不合理的人为开垦 ,是土壤退化和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恢复和重建植被 ,增加地面覆盖 ,应为加速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基本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植被破坏 团粒结构 分形特征 土壤容重 林地
下载PDF
退化山地植被恢复和重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被引量:55
3
作者 包维楷 陈庆恒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CD 1998年第4期370-377,共8页
退化植被恢复和重建已成为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环境持续发展面临的迫切任务。提出了人工恢复和重建退化山地植被的基本方法论。退化山地植被恢复和重建必需以兼顾退化环境的治理和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生态经济型植被为目标,阐述了在恢复和... 退化植被恢复和重建已成为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环境持续发展面临的迫切任务。提出了人工恢复和重建退化山地植被的基本方法论。退化山地植被恢复和重建必需以兼顾退化环境的治理和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生态经济型植被为目标,阐述了在恢复和重建过程中,应遵循的九项生态学原理,介绍了和诊断—决策和方案—物种选择—各种植物群落的设计及其组合与实施—监测和进一步优化调控等基本的人工恢复和重建退化山地植被的步骤和七项技术方法。该方法论已在岷江上游的大沟流域退化山地植被恢复和重建中应用并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山地 植被恢复 农业生态 植被复建 植被破坏
下载PDF
岩溶山区植被破坏前后土壤团聚体分形特征研究 被引量:38
4
作者 李阳兵 魏朝富 +1 位作者 谢德体 高明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1-55,共5页
土壤结构性是影响土壤肥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运用分形模型对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稳性团聚体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分形维数与土壤肥力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的分形维数与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之间存在呈显著线性回归关系,林地... 土壤结构性是影响土壤肥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运用分形模型对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稳性团聚体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分形维数与土壤肥力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的分形维数与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之间存在呈显著线性回归关系,林地和不同开垦年限农地土壤的物理性质随土壤团聚体的分形维数变化而变化,即分形维数越小,>0.2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越高,土壤容重越小,总孔度大,毛管孔隙和通气孔隙占总孔隙的比例大,自然含水量和田间持水量相应较高;有机质、全N、碱解N与分形维数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分形模型为土壤肥力研究提供新方法。上述结果在一定程度表明,植被遭到破坏、不合理的人为开垦,是土壤退化和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破坏 团粒结构 分形特征
原文传递
子午岭林区植被破坏与恢复对土壤演变的影响 被引量:32
5
作者 郑粉莉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41-44,共4页
子午岭次生林区的植被曾经历了人为破坏过程与自然恢复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次生林恢复前该区土壤类似现在的黄绵土;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发育程度逐渐增强,具有一定的腐殖化过程和淋溶过程,土壤向褐色森林型土壤演变;林地被人为... 子午岭次生林区的植被曾经历了人为破坏过程与自然恢复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次生林恢复前该区土壤类似现在的黄绵土;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发育程度逐渐增强,具有一定的腐殖化过程和淋溶过程,土壤向褐色森林型土壤演变;林地被人为开垦破坏后,加速侵蚀迅速发展导致土壤剖面迅速遭到破坏,土壤向黄绵土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午岭林区 植被破坏 土壤演变
下载PDF
植被破坏对黄土高原加速侵蚀及土壤退化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35
6
作者 查轩 黄少燕 《山地学报》 CSCD 2001年第2期109-114,共6页
如何评价黄土高原自然侵蚀与人为加速侵蚀作用 ,恢复与重建植被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等是近年来治理黄河的热点问题。通过定位试验和野外调查 ,研究了黄土高原子午岭林区植被破坏对土壤理化特性以及土壤侵蚀过程演变的影响 ;分析了人为破坏... 如何评价黄土高原自然侵蚀与人为加速侵蚀作用 ,恢复与重建植被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等是近年来治理黄河的热点问题。通过定位试验和野外调查 ,研究了黄土高原子午岭林区植被破坏对土壤理化特性以及土壤侵蚀过程演变的影响 ;分析了人为破坏植被耕垦后坡面土壤侵蚀特征与土壤退化过程。表明 :植被是影响土壤侵蚀最敏感的因子 ;人为破坏植被造成的加速侵蚀 ,是导致土壤退化和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恢复和重建植被 ,应为黄土高原加速治理和减少入黄泥沙的根本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破坏 耕垦 加速侵蚀 土壤退化
下载PDF
森林退化、森林管理、植被破坏和恢复的定义与碳计量问题 被引量:29
7
作者 张小全 侯振宏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40-144,共5页
森林退化、森林管理、植被破坏和恢复是涉及《京都议定书》第 3条第 4款 (3.4条款 )中几个主要的附加人为活动 ,这些活动的定义与碳计量方法、碳源或汇的大小密切相关 ,是目前IPCC和国际气候变化战略谈判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森林有关... 森林退化、森林管理、植被破坏和恢复是涉及《京都议定书》第 3条第 4款 (3.4条款 )中几个主要的附加人为活动 ,这些活动的定义与碳计量方法、碳源或汇的大小密切相关 ,是目前IPCC和国际气候变化战略谈判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森林有关定义国际研讨会以及IPCC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 (LULUCF)温室气体计量方法学指南的研讨和交流 ,通过大量资料收集和信息查询 ,调研了森林退化、森林管理、植被破坏和恢复的国际定义 ,分析讨论了不同定义对LULUCF碳计量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退化 森林管理 植被破坏 植被恢复 名词定义 碳计量
下载PDF
岩溶山区植被破坏前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7
8
作者 李阳兵 魏朝富 +1 位作者 谢德体 高明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10期232-234,共3页
用C-D试剂浸提和浸泡振荡处理两种方法分析了岩溶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植被类型土壤的水稳性团聚体变化情况。利用方式和植被类型对土壤团聚体的形成有较大影响,不仅影响到土壤表层团聚体的组成和质量,而且对表层以下不同深度的土壤... 用C-D试剂浸提和浸泡振荡处理两种方法分析了岩溶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植被类型土壤的水稳性团聚体变化情况。利用方式和植被类型对土壤团聚体的形成有较大影响,不仅影响到土壤表层团聚体的组成和质量,而且对表层以下不同深度的土壤团聚体特征均有较大影响。土壤中游离氧化铁铝对提高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影响也表现显著,但浸泡振荡处理后水稳性团聚体含量的下降大于C-D试剂浸提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破坏 团聚体稳定性 土壤有机碳 土壤团聚体 稳定性研究 植被破坏 岩溶山区 土地利用方式 水稳性团聚体 植被类型 土壤表层 稳定性影响
下载PDF
黄土高原历史时期植被变化 被引量:22
9
作者 桑广书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4-58,共5页
研究黄土高原历史时期植被变化是认识其环境演变的基础。文章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黄土高原历史时期的植被变化。得出:西周以前及西周战国时期黄土高原植被保持着天然状态;秦汉时期天然植被仍占较大比重,人类活动尚没有改变黄土高... 研究黄土高原历史时期植被变化是认识其环境演变的基础。文章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黄土高原历史时期的植被变化。得出:西周以前及西周战国时期黄土高原植被保持着天然状态;秦汉时期天然植被仍占较大比重,人类活动尚没有改变黄土高原的植被面貌;唐宋时期河谷、平原地区已无天然森林,丘陵、山地植被也遭到破坏,北部沙漠开始扩张,自然环境处在恶化之中;明清时期植被遭到毁灭性破坏。造成黄土高原历史时期植被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人为开垦土地,采伐森林和过度放牧。据推算春秋战国时期黄河中游森林覆盖率为53%;秦汉时期下降为42%;唐宋时期下降至32%;明清时期下降至4%。黄土高原濯濯童山主要是近600多年来人类活动对植被破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植被变化 历史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 秦汉时期 人类活动 唐宋时期 明清时期 森林覆盖率 环境演变 文献研究 天然状态 高原植被 天然植被 天然森林 平原地区 自然环境 过度放牧 黄河中游 植被破坏 下降 600 基础 西周
下载PDF
明清福建植被的破坏与水土流失 被引量:16
10
作者 林汀水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2002年第3期33-39,共7页
明清蕃薯传入福建 ,为救粮荒 ,人们到处开山种薯 ;时值商品经济发展 ,茶与木材的需求量大 ,人们又都上山植茶 ,并伐森林贩卖。由是山地丘陵的植被残遭破坏 ,水土流失严重 ,而使许多农田水利被毁、江河淤塞。生态环境变坏 ,恶果不堪设想 。
关键词 水土流失 明代 清代 福建 植被破坏
下载PDF
近100年植被破坏侵蚀环境下土壤质量退化过程的定量评价 被引量:19
11
作者 郑粉莉 张锋 王彬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6044-6051,共8页
以黄土高原子午岭地区近100a不同开垦年限位于墚坡的农地为研究对象,通过相关分析并结合所选指标的有效性、全面性和敏感性分析,从6个土壤物理指标、6个土壤化学指标、8个土壤生物指标,共20个土壤性质指标中,筛选出有机碳、真菌数量、... 以黄土高原子午岭地区近100a不同开垦年限位于墚坡的农地为研究对象,通过相关分析并结合所选指标的有效性、全面性和敏感性分析,从6个土壤物理指标、6个土壤化学指标、8个土壤生物指标,共20个土壤性质指标中,筛选出有机碳、真菌数量、碱性磷酸酶活性、蔗糖酶活性、毛管孔隙度、物理性粘粒、粗粉粒和水稳性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等8个土壤性质指标,作为土壤质量退化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主成分分析,计算土壤质量综合指数(SQI),定量评价近100a植被破坏侵蚀环境下的土壤质量退化过程。结果表明,林地SQI在0—20和20—40cm土层分别为0.909和0.427;林地开垦耕种100a期间,SQI随开垦年限的增加呈快速下降的趋势,尤其是在开垦耕种初期4a内,SQI年均下降速率在0—20和20—40cm土层分别达0.073和0.028;同林地相比,SQI分别下降了32.3%和26.2%。此后随着开垦耕种年限的增加下降速率逐渐减小。开垦耕种12a后,0—20和20—40cm土层的SQI分别为0.549和0.235,分别下降39.6%和45.0%;4—12a期间的SQI下降速率分别为开垦初期的10.9%和35.7%。开垦耕种43a后,SQI在0—20和20—40cm土层分别为0.333和0.144,分别较林地下降64.4%和66.3%,12—43a期间的SQI下降速率分别为开垦初期的9.6%和10.7%;开垦耕种100a期间,SQI在0—20和20—40cm土层分别为0.140和0.068,分别下降84.6%和84.1%;43—100a期间的SQI下降速率分别为开垦初期的4.1%和3.6%。同时,SQI年均下降幅度在0—20cm土层高于在20—40cm土层;且随开垦耕种年限的增加,SQI在0—20cm和20—40cm上下两土层之间的差异趋于减少,说明加速侵蚀是研究区土壤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破坏 侵蚀环境 土壤质量 评价指标 定量评价
下载PDF
岷江上游干温河谷成因及生态恢复初探 被引量:17
12
作者 吴勇 苏智先 方精云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第3期276-281,共6页
岷江上游地区是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高山峡谷区,山高坡陡,降水稀少,气候温凉干燥,土壤贫瘠,加上人为因素的影响,河谷地带性植被大量破坏,形成典型的干温河谷,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当地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 岷江上游地区是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高山峡谷区,山高坡陡,降水稀少,气候温凉干燥,土壤贫瘠,加上人为因素的影响,河谷地带性植被大量破坏,形成典型的干温河谷,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当地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当务之急应发展耐旱的灌丛和草类,增加地表覆盖度,稳固表土后再进行人工造林.生态恢复中应重点做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加大科学技术投入,建立流域补偿机制等工作;要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生态旅游、中药材种植和水电事业,进一步建立健全生态保护相关法律和法规,使生态保护和生态恢复既有经济基础又有制度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上游 干温河谷 形成原因 生态恢复 生态保护 植被破坏 流域补偿机制
下载PDF
废弃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技术研究——以唐山市玉田县为例 被引量:17
13
作者 刘德成 李玉倩 +3 位作者 刘学贤 张永雷 李慧 高雪媛 《四川地质学报》 2021年第1期98-102,共5页
以玉田县26个废弃矿山为例,通过调查和测绘手段,对废弃矿山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综合研究,提出了废弃矿山生态系统功能修复的工程技术措施,进行了修复效益预期分析。研究表明:玉田县地处京津冀协同发展腹地,由于历史上矿产开采、选矿等活... 以玉田县26个废弃矿山为例,通过调查和测绘手段,对废弃矿山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综合研究,提出了废弃矿山生态系统功能修复的工程技术措施,进行了修复效益预期分析。研究表明:玉田县地处京津冀协同发展腹地,由于历史上矿产开采、选矿等活动集中,导致地形地貌景观(含植被)改变、压占与损毁土地资源、大气及水土污染、等矿山生态环境问题突出。采用依山势重塑地形、导疏导水流、柔性防护稳定边坡、喷播挂网坡面绿化等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技术措施,达到废弃矿山生态景观恢复目的。以期与开展类似废弃矿山生态环境系统修复的同志分享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生态修复 景观破坏 土地资源压占 水土污染 植被破坏
下载PDF
我国南方亚热带丘陵山地土地退化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卢金发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0-15,共6页
我国南方土地退化的形成是由其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决定的。土地退化不仅表现为土壤退化,还表现为植被退化和土地状况恶化,具有明显的坡面分带性。从50 年代到80 年代,不同人类活动地区土地退化变化的特点不同。土地退化的动态变化主要是... 我国南方土地退化的形成是由其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决定的。土地退化不仅表现为土壤退化,还表现为植被退化和土地状况恶化,具有明显的坡面分带性。从50 年代到80 年代,不同人类活动地区土地退化变化的特点不同。土地退化的动态变化主要是由于土地的开垦及人类活动对植被的破坏。土地退化严重的地区既不是人口较少和经济落后的基岩山区,也不是人口较密、经济发达的低丘岗地区,而是人口增长较快、经济较落后的低山丘陵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山地 植被破坏 人类活动 土地退化 中国 生态环境 水土流失
下载PDF
废弃采石场植被快速恢复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鲁统春 高德武 +2 位作者 王创争 宁方文 谷金锋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10-212,共3页
采石对植被破坏是毁灭性的,废弃采石场没有植被保护,极易产生水土流失。通过人工快速恢复植被是最有效防治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的途径。通过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的不同整地方式和不同的植物组合形式试验,对比植物的成活率、盖度、年生长... 采石对植被破坏是毁灭性的,废弃采石场没有植被保护,极易产生水土流失。通过人工快速恢复植被是最有效防治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的途径。通过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的不同整地方式和不同的植物组合形式试验,对比植物的成活率、盖度、年生长量和植株冠幅,确定出客土种植草木犀和苜蓿和客土30 cm栽植乔木能有效提高乔木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石场 植被破坏 植被恢复
下载PDF
子午岭地区林地破坏加速侵蚀对土壤养分流失和微生物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锋 郑粉莉 +1 位作者 安韶山 李渝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26-833,共8页
以浅沟集水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子午岭地区林地被开垦破坏15年后裸露地在不同侵蚀强度和侵蚀方式下的土壤养分流失和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林地开垦破坏后,土壤侵蚀加剧发展,侵蚀强度达159.7t/(hm^2·a),是林地... 以浅沟集水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子午岭地区林地被开垦破坏15年后裸露地在不同侵蚀强度和侵蚀方式下的土壤养分流失和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林地开垦破坏后,土壤侵蚀加剧发展,侵蚀强度达159.7t/(hm^2·a),是林地土壤侵蚀量的上千倍。开垦破坏15年后,裸露地浅沟集水区不同地形部位表层土壤全氮、有机碳、速效磷和土壤微生物总数显著减少,同林地相比,依次分别减少37.9%~82.6%、42.7%~86.4%、24.2%~80.3%和31.8%~92.0%。在裸露地浅沟集水区梁坡随坡长的增加,表层土壤有机碳、全氮和速效磷含量及微生物总数呈显著的下降趋势,且沟槽的土壤各养分含量及微生物总数明显低于沟间。裸露地浅沟集水区土壤养分流失强度及微生物数量减少幅度在浅沟集水区的空间分布与土壤侵蚀方式和侵蚀强度相对应。林地开垦破坏15年后,土壤养分以有机碳流失最严重,其次分别为速效磷、全氮;微生物中的真菌减少幅度最大,细菌次之,放线菌减少幅度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破坏 加速土壤侵蚀 土壤养分 土壤微生物数量 子午岭地区
下载PDF
煤矿开采沉陷地裂缝对植被覆盖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李海欣 雷少刚 申艳琴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5-199,共5页
浅埋煤层开采引起地表出现大量地裂缝,部分地裂缝自我修复后闭合程度较好,但大部分地裂缝难以闭合而发展成为永久裂缝。在进行生态重建工作时,地裂缝及其周边植被状况关系到矿区生态重建的效果。以大柳塔矿区2003、2004和2005年开采的... 浅埋煤层开采引起地表出现大量地裂缝,部分地裂缝自我修复后闭合程度较好,但大部分地裂缝难以闭合而发展成为永久裂缝。在进行生态重建工作时,地裂缝及其周边植被状况关系到矿区生态重建的效果。以大柳塔矿区2003、2004和2005年开采的工作面为例,利用现场勘测和内业统计分析方法,首先结合井下开采布置图对地裂缝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然后利用Arc GIS 10.0软件提取地裂缝及其周边植被信息,统计分析地裂缝周边植被指数均值变化情况。研究发现,地裂缝主要分布在开切眼、停采线、工作面相邻处以及巷道交叉处,且地裂缝数随地形起伏增大而增多;通过对192条地裂缝的统计回归分析发现,距地裂缝2 m范围内的植被与地裂缝显著相关(R2≥0.96,P<0.05),而>2 m范围的植被与地裂缝相关性未达显著水平(P>0.05),表明受到其他因子的影响较大;随机选取7条地裂缝,分析距地裂缝不同距离处植被指数均值变化情况,发现地裂缝对距其4 m范围内植被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开采 地裂缝 植被破坏
下载PDF
青海省天峻县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草原生态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石明章 肖莲桂 《北京农业(下旬刊)》 2014年第12期277-278,共2页
青海省天峻县属于气候变化敏感和生态系统脆弱的典型区域,基于此,主要从气候变暖和降水量的变化特征两方面对天峻县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特殊的气候变化对草原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导致草原植被种类减少,土质沙化、干旱等不利于植... 青海省天峻县属于气候变化敏感和生态系统脆弱的典型区域,基于此,主要从气候变暖和降水量的变化特征两方面对天峻县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特殊的气候变化对草原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导致草原植被种类减少,土质沙化、干旱等不利于植被的生长,制约了我县农牧业经济的发展,其中气温是主要的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特征 温度升高 植被破坏
原文传递
加速侵蚀对土壤腐殖酸动态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郑粉莉 张成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94-199,共6页
土壤腐殖酸的流失是土壤退化的标志之一。林地被开垦破坏后,土壤腐殖酸的流失程度在坡面上空间分布与侵蚀方式和侵蚀强度相对应,坡面中部和中下部浅沟沟槽处最为严重,细沟侵蚀区次之,梁峁上部片蚀区相对最弱。侵蚀土壤中的腐殖酸总... 土壤腐殖酸的流失是土壤退化的标志之一。林地被开垦破坏后,土壤腐殖酸的流失程度在坡面上空间分布与侵蚀方式和侵蚀强度相对应,坡面中部和中下部浅沟沟槽处最为严重,细沟侵蚀区次之,梁峁上部片蚀区相对最弱。侵蚀土壤中的腐殖酸总碳、胡敏酸碳和富啡酸碳含量随开垦年限的增加呈指数减少,其减少程度受侵包庇中度和侵蚀广度匠影响。腐殖酸的流失与加速侵蚀造在怕土壤剖面破坏密切相关,恢复植被可使土壤腐殖酸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侵蚀 土壤 腐殖酸 土壤退化 植被破坏
下载PDF
How does tree age influence damage and recovery in forests impacted by freezing rain and snow? 被引量:8
20
作者 ZHU LiRong ZHOU Ting +1 位作者 CHEN BaoMing PENG ShaoLin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5期472-479,共8页
The response and recovery mechanisms of forests to damage from freezing rain and snow events are a key topic in forest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Howev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gree of damage and tree age, i.e.... The response and recovery mechanisms of forests to damage from freezing rain and snow events are a key topic in forest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Howev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gree of damage and tree age, i.e., whether seedlings, young trees, or adult trees are most vulnerable, remains unclear and is rarely reported. 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tree age on the degrees of vegetation damage and subsequent recovery in three subtropical forest types-coniferous, mixed, and broad-leaved —in the Tianjing Mountains, South China, after a series of rare icy rain and freezing snow events in 2008.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amage and recovery rates were both dependent on tree age, with the proportion of damaged vegetation increasing with age(estimated by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DBH) in all three forest types and gradually plateauing. Significant variation occurred among forest types. Young trees in the coniferous forest were more vulnerable than those in the broad-leaved forest. The type of damage also varied with tree age in different ways in the three forest types. The proportion of young seedlings that were uprooted(the most severe type of damage) was highest in the coniferous forest. In the mixed forest, young trees were significantly more likely to be uprooted than seedlings and adult trees, while in the broad-leaved forest, the proportion of uprooted adult tree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seedlings and young trees. There were also differences among forest types in how tree age affected damage recovery. In the coniferous forest, the recovery rate of trees with broken trunks or crowns(DBH > 2.5 cm) increased with tree age. However, in the mixed and broad-leaved forests, no obvious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recovery rate of trees with broken trunks or crowns and tree age was observed. Trees with severe root damage did not recover; they were uprooted and died. In these forests, vegetation damage and recovery showed tree age dependencies, which varied with tree shape, forest type, and damage type. Un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eezing rain and snow tree age DAMAGE RESTORATION subtropical fores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