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花苜蓿对铜的吸收、积累和耐受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张丽萍 沈亚婷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29-1136,共8页
采用原位微区X射线荧光分析法(In-situ micro-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μ-XRF)和分步提取技术,研究了苜蓿幼苗中Cu原位微区分布特征及其根茎叶中Cu的不同结合形态。结果表明,苜蓿根部富集Cu浓度高达12.06 mg/g,是茎的8倍,叶的... 采用原位微区X射线荧光分析法(In-situ micro-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μ-XRF)和分步提取技术,研究了苜蓿幼苗中Cu原位微区分布特征及其根茎叶中Cu的不同结合形态。结果表明,苜蓿根部富集Cu浓度高达12.06 mg/g,是茎的8倍,叶的4.9倍。微区分布结果表明,过量Cu暴露下的苜蓿根部是富集Cu的主要部位,且在根茎交界处存在Cu的阻隔屏障,以减轻过量Cu对地上部分的毒害作用。过量Cu(大于50μmol/L时)还抑制了苜蓿对Zn和Ca的向上吸收,增强了苜蓿对Fe的吸收,但对K和Mn的吸收影响不明显。亚细胞分步提取结果表明,根细胞中主要通过形成难溶的残渣态(41%)和细胞壁螯合态(20%)实现对过量Cu的固定;而在茎中则以疏水蛋白质结合态、细胞壁结合态、残渣态、水溶态等4种形式存在,以进一步减少过量Cu向叶中输送;在叶中,进入叶细胞的过量Cu主要以液泡区隔和难溶残渣态形式存在,以实现对Cu的耐受和解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植物分步提取 原位微区X射线荧光分析法 形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