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161
1
作者 董洪玲 王中鲁 +2 位作者 张亮 石宇杰 张健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7年第2期246-248,共3页
心力衰竭(心衰)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由于各种原因的初始心肌损伤,引起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最后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低下。临床上主要以血流动力学改变为主,表现为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以及组织血液灌注不足。现今心衰的... 心力衰竭(心衰)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由于各种原因的初始心肌损伤,引起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最后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低下。临床上主要以血流动力学改变为主,表现为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以及组织血液灌注不足。现今心衰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与当今人口老龄化密切相关,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心衰的治疗亦呈多样化趋势,在优化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及器械治疗如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植入型心脏转复除颤器、心室辅助装置等,使心衰患者的预后得到进一步改善,提高了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药物治疗 植入心脏除颤器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 临床综合征 心脏泵血功能 心室辅助装置
下载PDF
9例植入型心脏转复除颤器电风暴的急诊诊治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海鹰 黄伟剑 +3 位作者 林捷 吴高俊 张怀勤 崔丽丽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57-659,共3页
预防室性心律失常后心源性猝死唯一有效的方法是植入心脏转复除颤器(ICD)减少心源性猝死。ICD电风暴是指24h内出现3次或3次以上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发作导致ICD放电(电复律和超速起搏)。ICD电风暴是临床急症,需要紧急的诊断和治疗... 预防室性心律失常后心源性猝死唯一有效的方法是植入心脏转复除颤器(ICD)减少心源性猝死。ICD电风暴是指24h内出现3次或3次以上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发作导致ICD放电(电复律和超速起搏)。ICD电风暴是临床急症,需要紧急的诊断和治疗。本文回顾分析了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ICD风暴临床诊断和治疗的过程,拟对ICD电风暴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心脏除颤器 电风暴 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心源性猝死 诊治 急诊 临床诊断
原文传递
植入型心脏转复除颤器患者发生电风暴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3
3
作者 丁恒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年第2期127-128,132,共3页
关键词 植入心脏除颤器 电风暴 室性心律失常 护理
下载PDF
心脏转复除颤器植入术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3
4
作者 李燕林 丁莉 陈琴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11年第6期17-19,共3页
目的总结植入型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植入术的护理要点和常见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方法对收治的心源性猝死抢救成功的7例患者行ICD植入术,术前加强心电监护及病情观察;术后持续心电、血压监测,尤其注意观察心率、心律的变化,做好休息与... 目的总结植入型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植入术的护理要点和常见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方法对收治的心源性猝死抢救成功的7例患者行ICD植入术,术前加强心电监护及病情观察;术后持续心电、血压监测,尤其注意观察心率、心律的变化,做好休息与饮食、疼痛及生命体征护理和健康教育,及时处理常见并发症和意外。结果 7例患者住院14-30 d,出院时的心功能NHYA分级Ⅱ-Ⅲ级。随访2-52个月,1例患者术后14个月因肺部感染、泵衰竭死亡。其余6例存活患者共记录到4次放电过程,3次室性心动过速和1次室上性心动过速,放电后均成功转复窦律;1例并发电击幻觉,1例囊袋渗液,经对症处理均好转。结论加强ICD植入术患者生命体征的观察,完善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采取针对性防护措施,能降低并发症及意外的发生,延长ICD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源性猝死 心肺 植入心脏除颤器 并发症 电击幻觉 囊袋感染 护理
下载PDF
心脏植入电子装置与放射治疗 被引量:2
5
作者 蔡英 周晓茜 李莹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0-192,共3页
自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心脏起搏器问世以来,发展到植入型心脏转复除颤器(ICD)和心脏再同步治疗装置(CRT),迄今为止全世界累计有超过500万患者接受心脏植入电子装置(CIED)治疗;同时,人口老龄化面临着肿瘤发病率逐年升高,作为肿瘤治... 自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心脏起搏器问世以来,发展到植入型心脏转复除颤器(ICD)和心脏再同步治疗装置(CRT),迄今为止全世界累计有超过500万患者接受心脏植入电子装置(CIED)治疗;同时,人口老龄化面临着肿瘤发病率逐年升高,作为肿瘤治疗中第二大手段,放射治疗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对于植入起搏器、CRT、ICD的肿瘤患者,放射治疗过程中可能会损害这些心脏植入电子装置.国外已有由于放疗引起体内植入心脏起搏器故障的病例报道,而国内相关报道较少.本文就放射治疗对CIED植入患者的影响以及可能机制加以综述,同时,对CIED患者接受放射治疗的风险管理进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治疗 心脏植入 电子装置 植入心脏除颤器 肿瘤患者 心脏起搏 人口老龄化 植入起搏
原文传递
心脏性猝死与植入型心脏转复除颤器 被引量:2
6
作者 易甫 吴宾 +1 位作者 郭兰燕 刘兵 《心脏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470-473,495,共5页
心脏性猝死(SCD)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杀手,植入型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是其预防治疗的有效手段,成为SCDⅠ级预防和Ⅱ级预防的标准治疗方法。近年来ICD在临床应用取得了不少的发展与进步,本文在此对其进行简述。
关键词 心脏性猝死 植入心脏除颤器 治疗
下载PDF
植入带除颤功能的心脏再同步起搏器的护理 被引量:1
7
作者 林丽跃 廖旭怡 +1 位作者 王美兰 陈秀清 《护理与康复》 2008年第10期757-759,共3页
总结6例植入带除颤功能的心脏再同步起搏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存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护理体会。认为护理要点是植入术前重视心理护理,完善各项检查;植入术后重视创口护理,防止感染,加强心电监护,严防起搏电极脱位,做好出院指导。除1例因... 总结6例植入带除颤功能的心脏再同步起搏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存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护理体会。认为护理要点是植入术前重视心理护理,完善各项检查;植入术后重视创口护理,防止感染,加强心电监护,严防起搏电极脱位,做好出院指导。除1例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而死亡外,其余5例恢复良好,体外起搏器测试功能良好,阈值正常范围,无误感知、误放电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 心脏再同步治疗 植入心脏除颤器 护理
下载PDF
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患者的生活质量调查及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孙红娟 单银娣 《护理与康复》 2008年第9期661-662,共2页
目的调查及分析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应用SF-36健康调查表对18例患者植入前1周及术后6月进行调查及分析。结果18例患者在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前后健康状况评分分别为(3.67±1.03)分、(8.11±1.39)分,经比较P&l... 目的调查及分析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应用SF-36健康调查表对18例患者植入前1周及术后6月进行调查及分析。结果18例患者在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前后健康状况评分分别为(3.67±1.03)分、(8.11±1.39)分,经比较P<0.05;健康和日常活动评分分别为(35.78±7.30)分、(48.83±6.30)分,经比较P<0.01;感觉评分分别为(30.72±7.66)分、(43.84±5.35)分,经比较P<0.01。结论尽早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并长期随访及个体化的心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猝死 植入心脏除颤器 生活质量 护理
下载PDF
Brugada综合征1例
9
作者 邢玉娥 蒋凤萍 《疑难病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376-377,共2页
关键词 BMGADA综合征 室性快速心律失常 植入心脏除颤器
下载PDF
心脏同步化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及临床经验总结 被引量:6
10
作者 高鹏 范静波 +3 位作者 程康安 陈太波 程中伟 方全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1年第2期100-103,106,共5页
目的总结心脏同步化起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再同步化治疗的26例慢性心力衰竭伴心室内传导延迟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再同步化治疗的方法和疗效。结果患者均接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年龄(57.0±11... 目的总结心脏同步化起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再同步化治疗的26例慢性心力衰竭伴心室内传导延迟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再同步化治疗的方法和疗效。结果患者均接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年龄(57.0±11.6)岁,男22例(84.6%,22/26),其中再同步化转复除颤器16例(62%,16/26),非缺血性心肌病22例(85%,22/26),9例(35%,9/26)有慢性房性心律失常,2例需外科植入左心室心外膜电极。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后QRS波时限由(161±29)ms缩短为(137±15)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心功能分级比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0.9)级vs.(3.2±0.6)级,P≤0.01];射血分数比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0%±13.3%vs.24.9%±6.8%,P≤0.01)。6分钟步行距离、血清脑钠肽浓度以及左心室舒张或收缩末内径均有显著改善(P≤0.05)。术后随访(2.5±1.7)年,7例(27%,7/26)死亡,其中2例心源性猝死。结论心脏同步化起搏治疗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逆转心肌重构,减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室再同步化治疗 人工心脏起搏 植入心脏除颤器
下载PDF
全皮下植入型心脏转复除颤器联合心房颤动一站式治疗限制型心肌病一例
11
作者 姚娟 优里吐孜·阿地里 +2 位作者 高洁 燕建峰 方舒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3年第4期346-348,共3页
患者女性,31岁,反复心悸、气短并意识丧失一次,诊断为限制型心肌病、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左心耳血栓、心室颤动(心肺复苏后)。针对特殊病例,给予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全皮下植入型心脏转复除颤器(S-ICD)联... 患者女性,31岁,反复心悸、气短并意识丧失一次,诊断为限制型心肌病、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左心耳血栓、心室颤动(心肺复苏后)。针对特殊病例,给予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全皮下植入型心脏转复除颤器(S-ICD)联合房颤一站式(射频消融术+左心耳封堵术)治疗。患者症状明显好转稳定,无房颤发作,随访S-ICD参数正常,左心耳封堵器位置正常,未见血栓及无残余分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限制心肌病 慢性心功能不全 全皮下植入心脏除颤器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 左心耳封堵
原文传递
心脏起搏器和植入式心脏转复除颤器在小儿心脏性猝死防治上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曾少颖 李渝芬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07年第4期291-294,共4页
关键词 心脏性猝死 植入心脏除颤器 心脏起搏 临床应用 小儿 室性快速心律失常 缓慢性心律失常 防治
原文传递
全皮下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仅仅是权宜之举? 被引量:3
13
作者 田颖 刘兴鹏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4年第2期129-132,共4页
植入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是预防心脏性猝死最重要的手段。尽管电极导线设计在不断创新,功能逐渐完善,但静脉植入电极导线仍存在一定的风险和相关并发症,三尖瓣病变有时使得电极导线难以植入,而植入的电极导线亦会发生断裂、脱位和穿... 植入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是预防心脏性猝死最重要的手段。尽管电极导线设计在不断创新,功能逐渐完善,但静脉植入电极导线仍存在一定的风险和相关并发症,三尖瓣病变有时使得电极导线难以植入,而植入的电极导线亦会发生断裂、脱位和穿孔。需要拔除或导线故障需要更换时往往带来额外风险,甚至导致死亡。全皮下植入ICD适合不需要起搏支持的ICD适应证患者,其安全有效性已得到越来越多的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心脏除颤器 皮下 安全性 有效性
下载PDF
植入式心脏转复除颤器高除颤阈值处理一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连苗军 陶谦民 +2 位作者 周冬辰 张必祺 郑良荣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69-270,共2页
患者男性,32岁,因“反复晕厥8年余,植入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植入术后8年”于2013年11月19日入院.患者8年前因无明显诱因下反复晕厥,于我院诊为Brugada综合征,并行ICD植入术,长期服用胺碘酮200 mg/d,期间出现过4次放电,加用比索洛尔... 患者男性,32岁,因“反复晕厥8年余,植入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植入术后8年”于2013年11月19日入院.患者8年前因无明显诱因下反复晕厥,于我院诊为Brugada综合征,并行ICD植入术,长期服用胺碘酮200 mg/d,期间出现过4次放电,加用比索洛尔并逐渐加量至5 mg/d,数年间随访都未出现心室颤动(室颤)和放电的情况.2011年11月患者因起搏电池耗竭行ICD(电池容量30 J)更换术,病情一直稳定,随访均无事件.于2013年11月7日,患者于睡眠中出现放电,并晕厥,持续约30 min,伴四肢抽搐、发绀,就诊于当地医院,病情稳定后转入我院,ICD程控发现有多次复律未成功的记录.既往有乙肝病史10年,有青霉素过敏史.有吸烟史,6支/d×15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心脏除颤器 除颤阈值 BRUGADA综合征 ICD植入 晕厥 青霉素过敏史 电池耗竭 心室颤动
原文传递
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心力衰竭患者植入式心脏转复除颤器治疗事件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晓倩 赵永辉 +2 位作者 臧小彪 王现青 高传玉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1年第6期560-564,共5页
目的比较沙库巴曲缬沙坦(ARNI)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对植入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CRT-D)心力衰竭患者的除颤器治疗事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行ICD/CRT-D植入患者,... 目的比较沙库巴曲缬沙坦(ARNI)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对植入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CRT-D)心力衰竭患者的除颤器治疗事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行ICD/CRT-D植入患者,根据所服用药物分为ARNI组(42例)和ACEI/ARB组(47例),比较6个月后两组患者心功能变化及除颤器记录的快速室性心律失常事件和治疗情况。结果同基线比较,两组分别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和ACEI/ARB类药物6个月后,射血分数均有所改善[ARNI组:(39.7%±6.8%)比(36.8%±8.1%),t=2.771,P=0.004;ACEI/ARB组:(38.8%±7.5%)比(37.4%±7.9%),t=2.881,P=0.003]。两组发生快速室性心律失常事件及治疗的人数虽未显示明显差异(P>0.05),但ARNI组电击治疗次数显著低于ACEI/ARB组(4次比33次,χ^(2)=37.581,P=0.012)。结论 ARNI较ACEI/ARB类药物可以更显著地减少植入ICD/CRT-D心力衰竭患者除颤器的电击治疗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库巴曲缬沙坦 植入心脏除颤器 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
下载PDF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与室性心律失常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费翔 张晨君 葛智儒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4年第6期669-672,共4页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可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耐力及纽约心功能分级,但心脏性猝死发生率在再同步化治疗患者中仍很高。有研究提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左心室起搏可能通过逆转正常激动顺序、延长QT间期和增加全室壁复极离散度引起恶性室性...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可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耐力及纽约心功能分级,但心脏性猝死发生率在再同步化治疗患者中仍很高。有研究提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左心室起搏可能通过逆转正常激动顺序、延长QT间期和增加全室壁复极离散度引起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对适合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患者应评估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风险,明确是否同时植入带除颤功能的心室电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极离散度 室性心律失常 植入心脏除颤器
下载PDF
植入式心脏转复除颤器电风暴后抑郁自残1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斌 夏勇 +1 位作者 裴菱花 马延峰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55-756,共2页
1病例资料患者,女,53岁,因胸闷、憋喘3个月,突发意识丧失8h入院,当地医院心肺复苏后转入我院,急诊科再发心室颤动(VF),给予除颤、心肺复苏。入院体检:血压120/65 mmHg(1 mmHg=0.133kPa,桡动脉有创监测,多巴胺维持),嗜睡,精神差,颈... 1病例资料患者,女,53岁,因胸闷、憋喘3个月,突发意识丧失8h入院,当地医院心肺复苏后转入我院,急诊科再发心室颤动(VF),给予除颤、心肺复苏。入院体检:血压120/65 mmHg(1 mmHg=0.133kPa,桡动脉有创监测,多巴胺维持),嗜睡,精神差,颈静脉充盈,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双下肺湿性啰音,心界大,律不齐,心音低钝,未及病理性杂音及心包摩擦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心脏除颤器 电风暴 抑郁
原文传递
置入植入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的护理经验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淑芬 吴剑胜 方卫华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3年第3期215-215,217,共2页
关键词 植入心脏除颤器 ICD 临床护理 心律失常 室速 室颤 心理护理
下载PDF
现代起搏器的远程监测技术——必要,还是多此一举?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图城 张海峰 王景峰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4年第2期143-145,共3页
近年来,植入起搏器的患者日益增多,而随访负担也随之日益加重。远程监测技术在现代起搏器中的应用应运而生,远程监测技术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随访,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及起搏器功能障碍,及早制定医疗策略,减少随访时间及工作量,降低随访费用,... 近年来,植入起搏器的患者日益增多,而随访负担也随之日益加重。远程监测技术在现代起搏器中的应用应运而生,远程监测技术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随访,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及起搏器功能障碍,及早制定医疗策略,减少随访时间及工作量,降低随访费用,远程监测技术在随访及优化患者管理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不可或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搏 植入心脏除颤器 远程监测 随访
下载PDF
运动员植入ICD的临床管理
20
作者 张其同 刘彤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4期219-220,共2页
植入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于1980年首次应用于临床,多项研究已经将ICD的植入适应症由心脏性猝死的一级及二级预防拓展到缺血性心力衰竭、心肌病乃至离子通道病等患者心脏性猝死的预防。然而,随着ICD植入率的不断增长,临床医生也... 植入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于1980年首次应用于临床,多项研究已经将ICD的植入适应症由心脏性猝死的一级及二级预防拓展到缺血性心力衰竭、心肌病乃至离子通道病等患者心脏性猝死的预防。然而,随着ICD植入率的不断增长,临床医生也将面对更多ICD相关问题。运动员植入ICD的临床管理就是众多问题中的1个。规律的体育锻炼可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1],但另一方面恶性心律失常又多见于具有潜在心血管疾病的运动员,体育锻炼的强度常常与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相关[2]。ICD可以预防具有猝死风险的运动员恶性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然而,ICD的疗效可能受到运动强度的影响,高强度运动可能导致除颤失败、ICD不适当放电甚至ICD本身的损坏。美国和欧洲的指南均不允许植入ICD的运动员参加竞技体育活动[3,4]。另一方面,最近的研究提示运动员植入ICD后进行运动并不影响ICD疗效,对上述限制性措施提出质疑[5,6]。本文主要关注运动员植入ICD对体育活动的影响、运动员植入ICD后相关问题以及在体育活动方面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心脏除颤器 临床管理 ICD 运动员 心脏性猝死 恶性心律失常 缺血性心力衰竭 二级预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