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国林业政策对减排温室气体的贡献
被引量:12
- 1
-
-
作者
李海涛
袁家祖
-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北京林业大学
-
出处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5期656-660,共5页
-
基金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知识创新工程主干科学计划专题CX10G-E01-02-01
CX10G-E01-03-05资助。
-
文摘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林业政策、林业发展战略、林业行动计划和保护措施,对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起到了重要作用。根据第五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资料,对中国森林碳汇功能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到1998年,中国森林除了吸收森林采伐利用所释放的CO2外,还从大气中净吸收并贮存4519×103tC,相当于吸收了1998年全国能源消耗释放7.4×108tC的6.11%,占北半球森林年平均吸收5×108tC的9.04%,对于只占世界森林面积4.62%的中国森林对维护全球生态平衡作出了重要贡献。
-
关键词
中国
林业政策
温室气体
森林碳汇功能
-
Keywords
forestry policy
green house gas emission
carbon sink
-
分类号
F326.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S718.5
[农业科学—林学]
-
-
题名阔叶红松林功能多样性与森林碳汇功能关系
被引量:11
- 2
-
-
作者
郝珉辉
代莹
岳庆敏
范春雨
张春雨
-
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经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长春市绿化管理中心
-
出处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68-76,共9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971650)。
-
文摘
【目的】阐明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及其作用机制,不仅具有重要的生态理论价值,同时能够为以“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同步提升”为目标的森林多功能经营提供科学理论支撑。然而阔叶红松林中生物多样性如何影响森林碳汇功能目前并不十分清楚,本研究旨在揭示功能多样性和功能组成对森林碳汇功能的影响机制,为促进阔叶红松林“固碳增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吉林蛟河30 hm^(2)阔叶红松林固定样地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植物功能性状计算功能多样性和功能组成用于表征生物多样性,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了生态位互补效应、生物量比率效应以及植被数量效应对生物多样性−森林碳储量和碳增量的影响。【结果】(1)生物多样性是森林碳汇功能的重要影响因素,提高功能多样性有助于提高森林碳增量,提高缓生−保守型性状的组成比例有助于提高森林碳储量,而保持一定的林分密度同样有利于充分地利用资源、提高森林固碳能力。(2)研究结果同时验证了生态位互补效应、生物量比率效应和植被数量效应假说,解释变量共同解释了13%的森林碳储量的变化以及36%的森林碳增量的变化。【结论】碳储量和碳增量是森林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的重要反映和直接体现,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生物多样性与森林碳汇功能关系的作用机制,表明阔叶红松林中生物多样性与碳汇功能的关系格局是多种生态学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结果能够为实现阔叶红松林“固碳增汇”以及“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同步提升”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功能多样性
功能组成
森林碳储量
森林碳汇功能
-
Keywords
biodiversity
functional diversity
functional composition
forest carbon stock
forest carbon sink function
-
分类号
S791.247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
-
题名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提升森林碳汇功能的策略研究
- 3
-
-
作者
王艳蓉
-
机构
天津八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服务中心
-
出处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4年第12期084-086,共3页
-
文摘
提升森林碳汇功能,发挥森林碳汇作用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要工作路径之一,对国家2060年前碳中和愿景目标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气候突变是导致生态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生产发展过程中碳排放量相对较大,为更好地加强国际的合作以及推动经济结构的升级转型,我国提出了力争到2030年实现碳达峰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在生态系统中,森林生态系统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要路径,森林生态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对提升自身的碳汇能力有着很大帮助。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在碳中和碳达峰背景下提出了提升森林碳汇能力的措施,希望通过研究对广大同行有所借鉴和帮助。
-
关键词
碳达峰和碳中和
森林碳汇功能
工作措施
-
分类号
F718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海南白沙县主要森林类型碳汇功能及其经济价值评价
被引量:1
- 4
-
-
作者
林声洪
余雪标
王旭
李意德
-
机构
海南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海南尖峰岭热带林生态系统定位站
-
出处
《热带林业》
2013年第1期4-7,共4页
-
基金
海南大学"211工程"建设项目资助
海南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研究生创新平台项目资助
-
文摘
根据海南省白沙县2010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报告数据,通过生物量与蓄积量间回归方程推算主要森林类型的生物量和碳贮量,分析不同林龄结构的碳密度,并估算主要森林类型经济价值。结果表明:白沙县主要森林类型的总碳贮量为513.514万t,碳汇总经济价值为616217万元,其中阔叶混交林的碳汇能力最强,其次是橡胶树;人工林面积大于天然林,但碳贮量与天然林相差不大,天然林和人工林的平均碳密度高于我国的平均水平;不同龄组碳密度排序是:过熟林>成熟林>近熟林>中龄林>幼龄林,而中龄级的碳贮量最多,幼龄林最少。
-
关键词
白沙县
森林碳汇功能
碳汇价值
-
Keywords
Baisha County,Forest Carbon Sink Function,Value of Carbon Sink
-
分类号
S718.5
[农业科学—林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