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限尺度效应对森林火灾模型自组织临界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宋卫国 范维澄 汪秉宏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1期1841-1845,共5页
以经典森林火灾模型为基础,研究了有限尺度效应(finite-size effects)对平均火灾面积、火灾发生频率以及临界状态时的森林密度、森林形态等的影响.在森林尺度远大于森林相关长度的前提下,保持森林尺度L,点火概率f和种树概率p等参数不... 以经典森林火灾模型为基础,研究了有限尺度效应(finite-size effects)对平均火灾面积、火灾发生频率以及临界状态时的森林密度、森林形态等的影响.在森林尺度远大于森林相关长度的前提下,保持森林尺度L,点火概率f和种树概率p等参数不变,将森林等分成N×N个尺度为L/N的子块.通过将N的值从1逐渐增加、森林子块的尺度逐渐减小,模拟和分析了有限尺度效应.在森林子块尺度小于森林相关长度的条件下,发现了一类新的现象:单峰的有限尺度效应.提出“隔离性能” 的概念,用以表示火灾通过子块边界的难易程度,分析了隔离性能对有限尺度效应的抑制作用.研究“有限尺度效应”和“隔离性能”及两者间的定量关系可以对真实森林中防火隔离带的设置和森林火灾的防治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火灾模型 自组织临界性 元胞自动机 有限尺度效应 火灾面积 火灾发生频率 森林密度
原文传递
特大干旱对树木死亡的影响——以美国德克萨斯州东部森林为例 被引量:6
2
作者 闫明 刘志萍 +2 位作者 Mukti Ram Subedi 梁林峰 奚为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34-1046,共13页
美国德克萨斯州在2011年经历了史上最严重的干旱,这一事件造成约3亿多株树木死亡。在大时空尺度上(面积约9×10^(6)hm^(2),时间跨度近20年),基于近1800个森林样地,4次周期性调查中的约209663株树木,使用主成份分析(PCA)和广义线性... 美国德克萨斯州在2011年经历了史上最严重的干旱,这一事件造成约3亿多株树木死亡。在大时空尺度上(面积约9×10^(6)hm^(2),时间跨度近20年),基于近1800个森林样地,4次周期性调查中的约209663株树木,使用主成份分析(PCA)和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GLM)回归,对树木死亡的时空差异及其干旱强度与长度对树木死亡造成的中长期复杂影响进行了研究。采用树木密度、树木基面积、林地年龄、样地调查时间间隔作为树木间的竞争指标,分析了造成大旱前后周期水平和年度水平上的样地树木死亡差异的原因。综合分析了不同地理区域、树木种组、胸径大小和林地起源的4个划分标准下树木死亡对死亡率的相对贡献。结果表明:松属树木的死亡率最低(7.92%);高度低、胸径小的树木的死亡率较大,分别为29.79%和26.00%。人工林的树木死亡率(10.26%)低于天然林(13.47%);西海湾平原生态区树木的死亡率在干旱后达到最大(22.27%);西南区的树木死亡率在干旱后也达到最大(13.78%);海拔和纬度对树木死亡率影响不明显。德州东部森林整体死亡格局形成原因较为复杂,各地理区域、林地起源、树木大小和不同树种,对森林死亡的贡献率各不相同。四个区域中死亡贡献率较大的为天然林;无论是天然林还是人工林,其死亡贡献率最大的为小树;干旱对天然林的影响比人工林更显著;天然林和人工林中死亡贡献率情况各不相同,在天然林中松属和枫香属树种死亡贡献率低于人工林,其他种则是人工林高于天然林。林地密度和树木死亡的回归分析表明二者之间无显著关系。PCA结果显示干旱对树木死亡影响大于树木竞争和其它自然干扰的影响,干旱强度和干旱长度对树木死亡的影响基本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强度 干旱长度 东德州森林 树木死亡率 森林密度
下载PDF
基于机载LiDAR和Mean Shift算法提取森林密度 被引量:3
3
作者 陈伟 杨敏华 +1 位作者 洪奕丰 李飞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56-1163,共8页
为获取森林密度信息,利用Mean Shift算法对森林点云进行单木分割提取森林密度信息.首先,以点云三维坐标和法向量作为特征向量,利用统计分析方法选择合适带宽及阈值,采用Mean Shift算法对点云进行初始分割;其次,对分割后的点云进行分析,... 为获取森林密度信息,利用Mean Shift算法对森林点云进行单木分割提取森林密度信息.首先,以点云三维坐标和法向量作为特征向量,利用统计分析方法选择合适带宽及阈值,采用Mean Shift算法对点云进行初始分割;其次,对分割后的点云进行分析,加入灌木、杂草等过滤条件,得到树冠点云;然后,对树冠点云再次进行Mean Shift分割,并对每类树冠点云进行统计,以稳态点为粗略位置标记计算森林密度;最后,与地面实测数据进行验证.地面数据验证结果表明,平均计算精度达到90.0%以上,可满足林业应用需求;通过与分水岭法进行对比发现,Mean Shift方法获得的精度为92.5%,比分水岭方法 70.0%高出22.5%,且避免了分水岭方法导致的过分割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密度 Mean SHIFT算法 LIDAR 分水岭法 特征向量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模型的森林高度极化干涉SAR反演不确定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庭苇 张王菲 +1 位作者 张永鑫 黄国然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431-2444,共14页
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PolInSAR(Polarimetric Interferometry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已被广泛用于森林高度的反演,正确评估模型输入参数、模型假设、林分结构、立地条件等引起的不确定性是提高基于PolInSAR技术森林高度反演精度及... 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PolInSAR(Polarimetric Interferometry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已被广泛用于森林高度的反演,正确评估模型输入参数、模型假设、林分结构、立地条件等引起的不确定性是提高基于PolInSAR技术森林高度反演精度及准确性的关键之一。本文以贝叶斯模型为基础,以模拟的L波段PolInSAR数据为数据源,首先基于贝叶斯模型确定了随机体散射RVoG(Random Volume over Ground)模型输入参数引起的不确定性,在此基础上使用先验知识(成像中森林高度的值)对RVoG模型的消光系数进行“固定”,并反演了森林高度;然后基于RVoG模型反演结果及贝叶斯后验采样分析,讨论了树种、森林密度、地面粗糙度及土壤含水量四个因子变化引起的森林高度反演结果的不确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对于L波段的PolInSAR模拟数据,采用RVoG模型进行森林高度反演时,使用先验知识对消光值进行固定可大大降低森林高度反演的不确定性;四个因子中,树种和森林密度引起的不确定性较显著,然后为地面粗糙度,最后为土壤含水量。阔叶林反演结果的不确定性明显高于针叶林;森林密度从150株/hm2增至1200株/hm2时,其标准误最高可下降67.5%;在针叶林纯林和阔叶林纯林中,地面粗糙度与反演结果的标准误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土壤含水量引起的不确定性最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INSAR RVoG 森林高度 树种 森林密度 地面粗糙度 土壤含水量
原文传递
基于森林密度的相位与幅度联合反演算法 被引量:1
5
作者 姜友谊 程甲州 +1 位作者 黎晓 曾致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13,共6页
森林树高的反演是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polarimetric SAR interferometry,PolInSAR)领域研究的热点。已有研究表明森林密度会对树高反演精度产生较大影响,但传统算法没有考虑森林密度的影响。针对这一现象,首先利用模拟数据分析森林密... 森林树高的反演是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polarimetric SAR interferometry,PolInSAR)领域研究的热点。已有研究表明森林密度会对树高反演精度产生较大影响,但传统算法没有考虑森林密度的影响。针对这一现象,首先利用模拟数据分析森林密度对传统森林树高反演算法的影响;然后根据影响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森林密度的相位与幅度联合反演算法;最后采用德国宇航局与瑞典国防研究局机载E-SAR系统获取的PolInSAR数据对文中所用算法进行了实验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比传统算法反演精度更高,验证了算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由此可见,森林密度是森林重要的森林物理参数,通过引入森林密度,明显提升了树高反演的效果,说明引入密度参数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干涉 合成孔径雷达 森林密度 相位与幅度联合反演法 森林树高反演
下载PDF
长白山野猪资源保护过程中的问题及建议 被引量:1
6
作者 冷茂资 张原翊 +1 位作者 于艳玲 孙家英 《中国畜禽种业》 2006年第4期14-16,共3页
关键词 资源保护 长白山 野生动物 野猪 保护政策 动物数量 森林密度 禁猎
下载PDF
非线性森林系统的稳定性
7
作者 黄堃 卓黎明 《天中学刊》 1998年第5期13-16,共4页
考虑一类具有密度制约作用的森林系统,研究了该系统均稳定性.
关键词 森林系统 平衡解 稳定性 非线性 森林密度
下载PDF
热带雨林的鸟类守护者
8
《生物进化》 2009年第3期9-10,共2页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热带雨林正在逐渐消失和瓦解。在非洲,雨林消失的主要原因有:森林火灾、与草原的竞争、放牧和低量的树苗补充,在东非的坦桑尼亚,沿河分布的雨林自1950开始已消失了近80%。科学家对这里的森林密度、鸟类密...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热带雨林正在逐渐消失和瓦解。在非洲,雨林消失的主要原因有:森林火灾、与草原的竞争、放牧和低量的树苗补充,在东非的坦桑尼亚,沿河分布的雨林自1950开始已消失了近80%。科学家对这里的森林密度、鸟类密度、食种子昆虫、种子萌发率和小树成活率进行了统计,发现鸟类对于热带雨林的生态保护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雨林 鸟类 种子萌发率 森林密度 人类社会 森林火灾 坦桑尼亚 生态保护
原文传递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碳贮量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277
9
作者 赵敏 周广胜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0-54,共5页
利用中国第四次 (1989~ 1993年 )森林资源清查资料 ,指出中国森林植被的总碳贮量和碳密度分别为3778.1Tg(1Tg =10 12 g)和 4 1.32 1Mg/hm2 (1Mg =10 6g) ,其分布很不均衡 ,东北和西南各省的碳贮量和碳密度较大。中国森林碳贮量约占世界... 利用中国第四次 (1989~ 1993年 )森林资源清查资料 ,指出中国森林植被的总碳贮量和碳密度分别为3778.1Tg(1Tg =10 12 g)和 4 1.32 1Mg/hm2 (1Mg =10 6g) ,其分布很不均衡 ,东北和西南各省的碳贮量和碳密度较大。中国森林碳贮量约占世界的 1.1% ,森林碳密度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但中国森林以中、幼龄林为主 ,占 80 %以上 ,表明中国森林植被具有巨大的固碳潜力 ,对全球碳循环具有重要作用。同时 ,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标准系数法定量分析了气候因子对森林植被碳贮量的影响程度 ,指出气温对森林植被碳贮量的贡献大于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清查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标准系数法 因子分析法 森林植被碳密度
下载PDF
四川省森林植被碳储量的空间分异特征 被引量:56
10
作者 黄从德 张健 +2 位作者 杨万勤 唐宵 张国庆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5115-5121,共7页
森林植被碳储量的空间分异特征研究可为以减排增汇为目标的森林生态系统碳库管理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根据实测的林分含碳量和区域生物量-蓄积量回归模型计算了四川省森林植被碳储量,使用ArcGIS软件绘制和分析了四川森林植被碳储量的空... 森林植被碳储量的空间分异特征研究可为以减排增汇为目标的森林生态系统碳库管理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根据实测的林分含碳量和区域生物量-蓄积量回归模型计算了四川省森林植被碳储量,使用ArcGIS软件绘制和分析了四川森林植被碳储量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四川省森林植被的平均碳密度为38.04MgC·hm-2(12.15~59.51MgC·hm-2)。受青藏高原隆升和人类活动干扰及其叠加效应的影响,四川森林植被碳密度空间分异明显,总体上表现出随纬度、海拔高度和坡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经度的增加而减小,高海拔地区和陡坡地带具有较高的碳密度。减少人类活动对森林的破坏及采取森林分区经营管理是稳定和增强四川森林碳汇功能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植被碳储量 森林植被碳密度 空间分异特征 森林碳库管理 四川省
下载PDF
基于地统计学和CFI样地的浙江省森林碳空间分布研究 被引量:22
11
作者 张峰 杜群 +3 位作者 葛宏立 刘安兴 傅伟军 季碧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5275-5286,共12页
基于浙江省2009年CFI固定样地数据、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林相图,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对浙江省森林碳空间分布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CFI固定样地数据用于省域范围的森林碳汇空间特征研究是合适的。数据显示,浙江森林植被平均碳密度为22... 基于浙江省2009年CFI固定样地数据、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林相图,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对浙江省森林碳空间分布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CFI固定样地数据用于省域范围的森林碳汇空间特征研究是合适的。数据显示,浙江森林植被平均碳密度为22.07Mg/hm2;与四川、福建、海南等地相比,平均碳密度较低。受人类活动、自然环境等因素影响,浙江省森林碳分布主要表现为:总体上森林碳密度空间变化趋势自西向东逐渐降低,与自然空间(海拔、地势等)趋势一致。基于地统计学和CFI固定样地,对省域范围的森林资源空间分布的研究,可以为省域森林碳汇管理提供依据,为我国特别是亚热带南方集体林区利用国家CFI数据进行大区域同类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密度 空间分布 地统计学
下载PDF
辽宁省森林植被碳储量和固碳速率变化 被引量:21
12
作者 甄伟 黄玫 +2 位作者 翟印礼 陈珂 龚亚珍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59-1265,共7页
利用CBM-CFS3模型,结合森林资源相关数据,研究辽宁省森林植被碳储量和固碳速率;并基于是否造林的两种假设情境,预测了未来辽宁省森林植被碳储量、碳密度和固碳速率的时空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05年辽宁省森林植被碳储量为133.94 Tg,碳密... 利用CBM-CFS3模型,结合森林资源相关数据,研究辽宁省森林植被碳储量和固碳速率;并基于是否造林的两种假设情境,预测了未来辽宁省森林植被碳储量、碳密度和固碳速率的时空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05年辽宁省森林植被碳储量为133.94 Tg,碳密度为25.08 t·hm-2,其中,栎类的碳储量最大,刺槐碳储量最小;落叶松和阔叶林碳密度较大,油松、栎类和刺槐碳密度基本相当.全省森林植被碳密度呈东高西低的分布规律,辽东地区由于森林多为成熟林和过熟林,未来植被碳密度增加潜力不大,辽宁南部和北部的中幼龄林未来将成为植被碳密度增长的高值区.在假设未来不造林的情景下,辽宁省森林植被碳储量上升缓慢,固碳速率下降较快;在无林地造林情景下,全省森林植被碳储量、固碳速率将明显提高.说明造林在增加森林植被碳储量和碳密度、提高森林的固碳速率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省 碳收支模型CBM-CFS3 森林植被碳储量 固碳速率 森林植被碳密度
原文传递
祁连山国家公园森林地上碳密度遥感估算 被引量:15
13
作者 宋洁 刘学录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45-1057,共13页
准确、及时地绘制森林地上碳密度图是了解全球碳循环的必要条件。虽然星载激光雷达(如ICESat/GLAS)数据已被广泛用于估算大尺度的森林地上碳密度分布,但地形坡度对GLAS提取冠层高度精度的影响往往限制了其在山区森林的应用。通过以祁连... 准确、及时地绘制森林地上碳密度图是了解全球碳循环的必要条件。虽然星载激光雷达(如ICESat/GLAS)数据已被广泛用于估算大尺度的森林地上碳密度分布,但地形坡度对GLAS提取冠层高度精度的影响往往限制了其在山区森林的应用。通过以祁连山国家公园为研究区域,结合GLAS数据、Landsat OLI(Operational land imagery)数据、样地调查数据,对祁连山地区进行区域性的森林地上碳密度估算。首先通过改进后的地形校正模型减小坡度对GLAS数据提取森林冠层高度精度的影响,使得更多的GLAS数据可用于后续的研究;其次将所建立的不同类型森林地上生物量估算模型与相关碳含量转换系数结合,得到GLAS激光光斑(脚印点)的森林地上碳密度;最后利用非参数化算法最大熵(MaxEnt)模型得到祁连山国家公园2018年森林地上碳密度分布图。结果表明:祁连山国家公园2018年平均森林地上碳密度为40.72±6.72 t·hm^(-2),总蓄积量为28.58±4.72 Tg,海拔2770~3770 m区域的森林植被碳储量最大,且阴坡的碳储量明显高于阳坡。采用森林资源清查数据独立验证估算结果的准确性,模型估测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为18.946 t·hm^(-2)。本研究结果可以为监测区域乃至国家尺度的森林碳储量变化以及制定可持续的森林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此外,本文所采用的方法在山区森林碳储量估算方面也具有较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载激光雷达 Landsat OLI 森林地上碳密度 非参数化算法 祁连山
下载PDF
浙江省森林碳分布与地形的相关性 被引量:8
14
作者 杜群 徐军 +2 位作者 王剑武 张峰 季碧勇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30-335,共6页
浙江森林资源的空间分布与地形关系密切。研究森林碳分布与地形的关系,可以进一步认识浙江省森林碳分布的空间特征。利用基于浙江省2009年森林资源连续清查(CFI)固定样地数据和地统计学方法获得的全省森林碳空间分布信息,对森林碳分... 浙江森林资源的空间分布与地形关系密切。研究森林碳分布与地形的关系,可以进一步认识浙江省森林碳分布的空间特征。利用基于浙江省2009年森林资源连续清查(CFI)固定样地数据和地统计学方法获得的全省森林碳空间分布信息,对森林碳分布与地形相关性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显示:全省森林碳密度与地形主要因子海拔、坡度的二元二次多项式的复相关系数为0.71左右,说明森林碳分布与地形密切相关,即与地形的分布基本一致,随着海拔的升高和坡度的增大森林碳密度增大,尤其在海拔0~200 m到200~400 m,坡度从平坡到缓坡,碳密度上升最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森林碳空间分布 地统计学 海拔 坡度 森林密度
下载PDF
新疆森林植被碳储量预测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治中 昝梅 +1 位作者 杨雪峰 董煜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6-234,共9页
森林在固碳与应对气候变化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区域空间尺度上,如何准确预测森林碳储量仍是热点与难点。以新疆主要森林类型常绿针叶林、落叶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综合激光雷达树高数据与森林调查数据,采用幂函... 森林在固碳与应对气候变化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区域空间尺度上,如何准确预测森林碳储量仍是热点与难点。以新疆主要森林类型常绿针叶林、落叶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综合激光雷达树高数据与森林调查数据,采用幂函数模型估算新疆森林植被生物量并转换为碳密度,基于森林植被生物量利用Logistic模型与Gompertz模型估算新疆森林年龄获得新疆森林年龄空间分布图。在构建适合新疆主要森林类型的年龄与碳密度模型的基础上,预测2030年和2060年新疆森林植被碳储量与碳汇速率。结果表明,(1)构建的适合新疆主要森林类型生物量和森林年龄的估算模型以及森林年龄与碳密度的生长模型拟合度和显著性水平都较高,通过验证确定了对应的最优模型及参数。其中新疆森林生长模型表现出随林龄增加碳密度逐渐增加,到达成熟林后碳密度逐渐趋于稳定的特征。(2)2019年新疆森林年龄与碳密度空间分布大致呈现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格局,与不同森林类型的环境适应能力及生长速率有关。2019年新疆森林的平均生物量、平均碳密度和年龄分别为147.84 Mg·hm^(-2)、73.92 Mg·hm^(-2)和68 a,其中约占新疆森林面积56%的森林为中龄林。(3)在排除自然和人为干扰的情景下,2030年和2060年新疆森林植被碳储量的预测值分别为(219.76±3.53)Tg和(334.99±5.56)Tg。相比2019年,2030年和2060年的新疆森林植被碳储量呈增加趋势,常绿针叶林与针阔混交林碳汇速率呈减少趋势。总之,未来新疆森林具有巨大的碳汇潜力,但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以上研究结果可以为新疆森林碳储量现状及预测评估提供数据参考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碳储量 森林年龄 森林密度 激光雷达森林冠层高度 新疆
下载PDF
基于地统计学和多源遥感数据的森林碳密度估算 被引量:6
16
作者 严恩萍 赵运林 +2 位作者 林辉 莫登奎 王广兴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2-84,共13页
【目的】基于遥感影像空间分辨率和地面样地大小不一致的现象,采用地统计学和多源遥感数据进行森林碳密度估算,为MODIS数据在区域森林碳密度估算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湖南省攸县为试验区,首先利用基于块的序列高斯协同模拟算... 【目的】基于遥感影像空间分辨率和地面样地大小不一致的现象,采用地统计学和多源遥感数据进行森林碳密度估算,为MODIS数据在区域森林碳密度估算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湖南省攸县为试验区,首先利用基于块的序列高斯协同模拟算法,将25.8 m×25.8 m的样地数据分别上推到250 m×250 m、500 m×500 m和1 000 m×1 000 m;然后将上推后的样地数据分别与MOD13Q1、MOD09A1、MOD15A2数据结合,利用序列高斯协同模拟算法开展区域森林碳密度估算研究;最后将最优结果用于湖南省森林碳密度估算。【结果】Landsat5和MODIS数据与森林碳密度的敏感因子具有高度相似性,排在前3位的分别为1/TM3、1/TM2、1/TM1和1/Band1、1/Band4、1/Band3;与植被指数产品MOD13Q1和MOD15A2相比,多光谱数据Landsat5和MOD09A1在攸县森林碳密度估算方面显示出巨大潜力,估算精度分别为82.02%和75.64%;基于MOD09A1的序列高斯协同模拟算法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可用于湖南省森林碳密度的空间模拟,估算精度为74.07%。【结论】采用基于块的序列高斯协同模拟算法,可以实现由地面样地到不同空间分辨率MODIS像元之间的转换;由于空间分辨率的限制,MOD09A1数据在刻画空间细节方面不如Landsat5精细。该研究方法适用于地面调查样地大小和遥感影像空间分辨率不一致的区域森林碳密度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遥感 森林资源清查 多源遥感 基于块的序列高斯协同模拟 森林密度
下载PDF
基于MODIS混合像元分解的湖南省森林碳密度反演 被引量:6
17
作者 严恩萍 林辉 +1 位作者 王广兴 陈振雄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433-3442,共10页
随着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遥感影像和地面样地的方法成为目前森林碳密度估算的常用手段.然而由于混合像元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区域森林碳密度反演精度的提高,特别是MODIS这种低空间分辨率影像.本研究以MODIS影像和固定样地为数据源,开... 随着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遥感影像和地面样地的方法成为目前森林碳密度估算的常用手段.然而由于混合像元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区域森林碳密度反演精度的提高,特别是MODIS这种低空间分辨率影像.本研究以MODIS影像和固定样地为数据源,开展森林碳密度的反演研究.首先利用不带约束、带约束的线性分解和非线性分解3种方法进行混合像元分解,导出不同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的丰度图;然后采用结合和未结合丰度图的序列高斯协同模拟算法对湖南省森林碳密度进行反演.结果表明:3种混合像元分解模型中,带约束线性分解估计的地物丰度精度最高(平均均方根误差0.002),明显优于不带约束线性分解和非线性分解模型;通过将混合像元分解模型和序列高斯协同模拟算法结合,森林碳密度反演精度从74.1%提高到81.5%,均方根误差从7.26减小到5.18;2009年湖南省森林碳密度的平均值为30.06 t·hm^-2,变化范围介于0.00-67.35 t·hm^-2之间.这表明混合像元分解在提高区域和全球尺度森林碳密度反演精度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遥感 混合像元分解 序列高斯协同模拟 森林密度 湖南省
原文传递
造林后表层土壤有机碳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艺杰 于丽君 +1 位作者 张稳 孙文娟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3-111,共9页
为探究造林后表层(0~20 cm)土壤有机碳变化的影响因素,收集并筛选出全球390组造林后表层土壤有机碳变化的文献数据,利用逐步线性回归和随机森林模型分析造林后土壤有机碳指标变化及土壤、气候和土地利用因素对土壤固碳的影响,在此基础... 为探究造林后表层(0~20 cm)土壤有机碳变化的影响因素,收集并筛选出全球390组造林后表层土壤有机碳变化的文献数据,利用逐步线性回归和随机森林模型分析造林后土壤有机碳指标变化及土壤、气候和土地利用因素对土壤固碳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随机森林模型估算中国8个气候区退耕还林情景下表层土壤有机碳指标变化。结果表明:1)造林后土壤有机碳密度占生态系统有机碳密度比例主要受土壤初始有机碳密度和乔木地上、地下有机碳密度影响,土壤有机碳密度变化量主要受土壤质地和土壤初始有机碳密度影响。树种根冠比越大、土壤黏粒与粉粒含量越高、土壤初始有机碳密度越低,越有利于表层土壤有机碳累积。2)我国不同气候区退耕还林40年后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平均增加2.68~12.88 Mg C hm^(-2),土壤有机碳密度占生态系统有机碳密度比例从造林5年后的61.21%~92.87%降至造林40年后的25.67%~61.09%,暖湿气候条件比冷干气候条件的下降速率更大,表明冷干气候区土壤固碳速率与植被固碳速率相关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林 森林有机碳密度 土壤有机碳密度 土地利用变化
下载PDF
鸡公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生物量及活碳蓄积量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严茂超 杨柳春 +4 位作者 李海涛 胡聃 张照喜 杜化堂 哈德龙 《河南林业科技》 2004年第4期1-4,6,共5页
运用鸡公山科学考察资料及1999年森林资源清查资料,采用森林材积源生物量推算方法研究了鸡公山森林植被生物量及其活碳蓄积量。结果表明:鸡公山森林植被生物量总值为309 202t,平均森林植被生物量为111.7t/hm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7.4t/... 运用鸡公山科学考察资料及1999年森林资源清查资料,采用森林材积源生物量推算方法研究了鸡公山森林植被生物量及其活碳蓄积量。结果表明:鸡公山森林植被生物量总值为309 202t,平均森林植被生物量为111.7t/hm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7.4t/hm2);鸡公山森林植被的总活碳蓄积量为154 601t,平均活碳密度为56MgC/hm2,高于中国森林植被活碳密度的平均水平(38.7 MgC/hm2),但低于全球平均碳密度(86MgC/hm2)。不同林型活碳蓄积密度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杉木和栎类林木的活碳蓄积密度分别为30MgC/hm2,39 MgC/hm2和70MgC/hm2,均高于全国同类型森林植物的活碳蓄积密度的平均值,而次生阔叶混交林的碳蓄积密度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鸡公山自然保护区67%的森林为中龄林,27%的森林为幼龄林,在增加碳蓄积方面还有巨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公山森林 森林植被生物量 碳蓄积量 森林活碳密度
下载PDF
大兴安岭地区落叶松林碳密度空间分布 被引量:5
20
作者 赵文洁 李凤日 +1 位作者 庄宸 王树芳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共5页
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落叶松天然林为研究对象,利用65株生物量样木的含碳率测定数据.以及2005—2010年复测的285块固定样地数据,采用克里格(Kriging)插值法,基于AreGIS平台分析了该地区落叶松林碳密度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 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落叶松天然林为研究对象,利用65株生物量样木的含碳率测定数据.以及2005—2010年复测的285块固定样地数据,采用克里格(Kriging)插值法,基于AreGIS平台分析了该地区落叶松林碳密度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落叶松林碳密度的变化范围为1.2~101.1t/hm2.平均值为37.0t/hm2。落叶松林乔木(全树)、地上(干、枝、叶)和地下(根)部分碳密度在海拔901~1100m内最大:落叶松林碳密度在不同坡位上的分布规律从大到小顺序为:上坡、脊、中坡、下坡、谷、平地。落叶松林各部分碳密度在斜坡(坡度15°~24°)最大,乔木和地上部分在平坡(坡度〈5。)最小。而地下部分在陡坡(坡度25°~34°)时最小:落叶松林碳密度在不同坡向上的分布规律从大到小顺序为:阳坡、无坡向、半阴坡、半阳坡、阴坡。大兴安岭地区落叶松林年平均固碳量为1.05t·hm-2·a-1,其中地上部分年平均固碳量为0.81t·hm-2·a-1.地下部分年平均固碳量为O.24t·hm-2·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落叶松天然林 森林密度 空间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