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苏雪林与五四新文学 |
沈晖
|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
1999 |
7
|
|
2
|
基督教文化的皈依 儒家文化的回归——评台湾作家苏雪林的小说《棘心》 |
杨剑龙
|
《嘉应大学学报》
|
1998 |
4
|
|
3
|
悖离·逃离·回归——苏雪林20年代作品论 |
苏琼
|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3
|
|
4
|
旧社会中一位女性知识分子内在的超越与困境——以《棘心》及《浮生九四——苏雪林回忆录》做主题分析 |
吴雅文
|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
1999 |
2
|
|
5
|
苏雪林论 |
王宗法
|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
2000 |
3
|
|
6
|
苏雪林属于“闺秀派”吗?──苏雪林《棘心》重评 |
李玲
|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CSSCI
|
1996 |
6
|
|
7
|
非常“另类”的苏雪林《日记卷》 |
唐亦男
|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
1999 |
3
|
|
8
|
对一个被文学史回避的作家的研究——苏雪林研究述评 |
李志孝
|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1
|
|
9
|
“五四”女作家笔下的母女亲情 |
李玲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9 |
2
|
|
10
|
挣扎与苦闷后的消极皈依——论苏雪林小说《棘心》主人公杜醒秋的心路历程 |
赵前宁
|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
2009 |
1
|
|
11
|
在生成与融汇之中——1929-2009年《棘心》的传播与接受研究 |
陈思广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12
|
苏雪林《棘心》之伤感主义研究 |
黄敏
|
《哈尔滨学院学报》
|
2010 |
1
|
|
13
|
说三道四论《棘心》——苏雪林《棘心》研究批评及新探 |
黄敏
|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1
|
|
14
|
苏雪林论(上) |
王宗法
|
《华文文学》
|
2000 |
1
|
|
15
|
温柔的陷阱 紫色的灵魂——析《棘心》中杜醒秋的爱情悲剧 |
缪启昆
|
《职大学报》
|
2002 |
0 |
|
16
|
苏雪林小说《棘心》中女性的爱的生命形象探究 |
马玉红
秦磊毅
|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2 |
0 |
|
17
|
从原型理论看《棘心》的宗教意识 |
陈由歆
|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
2009 |
0 |
|
18
|
凯风 |
|
《少儿国学》
|
2017 |
0 |
|
19
|
独辟蹊径 不同凡响——序《山外青山天外天》 |
陆士清
|
《华文文学》
|
2007 |
0 |
|
20
|
苏雪林小说《棘心》的个性特征和时代共同性 |
杨春
周玉英
|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