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0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玄奘译著中的梵汉对音和唐初中原方音 被引量:77
1
作者 施向东 《语言研究》 1983年第1期27-48,共22页
引言本文的目的,是想通过玄奘译著中的梵汉对音来考察公元七世纪时汉语的一支影响极大的方言——中原方言的语音系统,对这一音系的若干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并且拿它来同历来被称为中古汉语语音的代表的切韵音系作一点比较。玄奘(公元600... 引言本文的目的,是想通过玄奘译著中的梵汉对音来考察公元七世纪时汉语的一支影响极大的方言——中原方言的语音系统,对这一音系的若干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并且拿它来同历来被称为中古汉语语音的代表的切韵音系作一点比较。玄奘(公元600—664年)出生在洛阳附近的缑氏,形成自己的语音习惯的时代是在洛阳度过的。因此,他所操的方音当为中原方音。玄奘游五天竺十七年,在佛学和语言学上造诣极深。他一生翻译梵文经论七十五部,开创了译经史上的新时期,所以世称"新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梵汉对音 方音 元音 切韵 语音系统 中原方言 例外字 中古汉语 开音节 梵语
下载PDF
新疆尼雅发现的佉卢文契约考释 被引量:15
2
作者 林梅村 《考古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21-136,161-162,共18页
自1901年英国考古学家斯坦因(Aurel Stein)首次闯入尼雅遗址以来,这里不断有大批佉卢文书被发现。经编号、解读并刊出者已达七二八件。其中包括国王敕谕、官府文书、契约、公私往来书信和佛教文学作品等等。1986年夏,我赴南疆考察时,有... 自1901年英国考古学家斯坦因(Aurel Stein)首次闯入尼雅遗址以来,这里不断有大批佉卢文书被发现。经编号、解读并刊出者已达七二八件。其中包括国王敕谕、官府文书、契约、公私往来书信和佛教文学作品等等。1986年夏,我赴南疆考察时,有幸见到一件写在木牍上的佉卢文契约。该木牍原来一直存放在民丰县文化馆,现已转交和田地区文管所收藏。我在该所文物陈列室见到它时,尚未及编号。据介绍,这件木牍是新疆民丰县委宣传部的李学华同志,于1981年在民丰北部沙漠深处的尼雅遗址发现的,出土的确切地点不详。承蒙和田文管所所长热吉甫和阿得力·买木提同志介绍上述情况,协助拍摄照片,并委托解读文书内容。现将研究结果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府文书 梵语 尼雅遗址 契约文书 参阅 新疆 新发现 第三人称 连系动词 斯坦因
原文传递
《水浒》一百零八将绰号绎释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葆嘉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1991年第3期37-50,共14页
绰号在中国起源极早。据赵翼《陔余丛考》卷三十八:“世俗轻薄子,互相品目,辄有混号。《吕氏春秋·简选篇》夏桀号‘移大牺’,谓其多力能推牛倒也,此为混号之始。”在明清长篇小说中,以绰号作为揭示人物特征、刻划人物性格、丰满人... 绰号在中国起源极早。据赵翼《陔余丛考》卷三十八:“世俗轻薄子,互相品目,辄有混号。《吕氏春秋·简选篇》夏桀号‘移大牺’,谓其多力能推牛倒也,此为混号之始。”在明清长篇小说中,以绰号作为揭示人物特征、刻划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的工具,为《水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源 明清 绰号 借喻 天象 梵语 狮子 二郎神 水浒 人物性格
下载PDF
西域语言接触概说 被引量:11
4
作者 牛汝极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4期122-125,共4页
本文根据敦煌藏经等考古资料 ,比较系统地整理了公元 2 - 11世纪西域语言相互接触和相互影响的历史 ,对于揭示语言的演变规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西域语言 历史演变 接触史 梵语 吐火罗语
下载PDF
中古盂兰盆节的民族化衍变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弓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36-146,共11页
中古时期(这里指东晋至两宋)的汉传佛教寺院以及官廷、民间,每年孟秋望日(七月十五日)有盂兰盆斋会,又称盂兰盆节。“盂兰盆”三字取自西晋竺法护译《佛说盂兰盆经》,它是梵语Vllambana(“乌蓝婆挚”,意为“倒悬”)的音译①... 中古时期(这里指东晋至两宋)的汉传佛教寺院以及官廷、民间,每年孟秋望日(七月十五日)有盂兰盆斋会,又称盂兰盆节。“盂兰盆”三字取自西晋竺法护译《佛说盂兰盆经》,它是梵语Vllambana(“乌蓝婆挚”,意为“倒悬”)的音译①。竺法护当初将bans译为“盆”,不只取字音近似,而且取其作为容器的字义②。后世人们将盛放盂兰盆斋会供养的容器称作“佛盆”,将斋会结束时供给僧众的食物统称“破盆”,使用了“盆”字的汉语本意,是符合竺法护的初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盂兰盆节 中古时期 民族化 衍变 竺法护 佛教寺院 容器 梵语
原文传递
印度传统医学阿育吠陀词汇的梵语-汉语对照翻译及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邝婷婷 曾勇 +7 位作者 王张 程树华 贾敏如 张艺 黄婧 江道峰 陈彦 祝晓起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6年第6期1062-1087,共2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制作《阿育吠陀梵语汉语词汇表》。方法:提取The Ayurvedic Pharmacopoeia of India(API,《印度阿育吠陀药典》)和The Ayurvedic Formulary of India(AFI,《印度阿育吠陀处方集》)中阿育吠陀梵语词汇及其英文或拉丁学名... 目的:本研究旨在制作《阿育吠陀梵语汉语词汇表》。方法:提取The Ayurvedic Pharmacopoeia of India(API,《印度阿育吠陀药典》)和The Ayurvedic Formulary of India(AFI,《印度阿育吠陀处方集》)中阿育吠陀梵语词汇及其英文或拉丁学名的对照翻译,并翻译成汉语,制作《阿育吠陀梵语汉语词汇表》。结果:完成《阿育吠陀梵语汉语词汇表》,以梵语字母为序;收载阿育吠陀词汇1 743条,其中医学词汇913条,药学词汇791条,医学和药学共用词汇12条,其它词汇27个。词条均由拉丁体梵语、英语或拉丁学名和汉语三部分组成,其中病名附英文对照,生物种药物名附拉丁学名对照。罗列了阿育吠陀三病素、三果药材、药物的特性和作用的梵语和汉语,总结了阿育吠陀梵语词根;阿育吠陀病名的英译体现了传统医学特色和现代研究水平,但专业性和规范性有待提高。结论:《阿育吠陀梵语汉语词汇表》的素材来源可靠,可为我国学者研究阿育吠陀理论和破解处方组成搭建基础和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传统医学 阿育吠陀 词汇 梵语 汉语 翻译
下载PDF
藏传佛教呼图克图职衔考释 被引量:8
7
作者 贺其叶勒图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7-44,共8页
l6世纪黄教(藏传佛教格鲁派)开始传人蒙古地区。长期以来,黄教在与蒙古族传统文化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过程中,逐渐产生出被蒙藏民族佛教界所共同采用的新的佛教名词术语。这些新的名词术语既有梵语、藏语,也有蒙语和汉语,有些名词... l6世纪黄教(藏传佛教格鲁派)开始传人蒙古地区。长期以来,黄教在与蒙古族传统文化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过程中,逐渐产生出被蒙藏民族佛教界所共同采用的新的佛教名词术语。这些新的名词术语既有梵语、藏语,也有蒙语和汉语,有些名词甚至由两种乃至三种民族语言混合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梵语 考释 藏语 名词术语 民族语言 构成 黄教 藏传佛教 格鲁派
下载PDF
《召树屯》《朗退罕》渊源新证 被引量:8
8
作者 东方既晓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11-114,共4页
王子召树屯与雀女朗玛诺拉的美丽故事数百年来在西双版纳的土地上流传,被编成韵文(叙事诗)《召树屯》(tsau<sup>13</sup>su:<sup>55</sup>thun<sup>51</sup>)到处传唱。在云南省德宏和保山、临... 王子召树屯与雀女朗玛诺拉的美丽故事数百年来在西双版纳的土地上流传,被编成韵文(叙事诗)《召树屯》(tsau<sup>13</sup>su:<sup>55</sup>thun<sup>51</sup>)到处传唱。在云南省德宏和保山、临沧地区,叙事诗《朗退罕》(la:η<sup>53</sup>thoi<sup>53</sup>xam<sup>53</sup>)也象醉人的薰风经久不息地吹遍辽阔的傣乡。《召树屯》和《朗退罕》唱的是同一个故事。毫无疑问,这两部诗歌出自傣族诗人和歌手的手笔。需要探究的是这个故事的源流所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召树屯》 药事 王子 新证 梵语 傣族 朗玛 《六度集经》 天乐 渊源
下载PDF
高昌至西州寺院三纲制度的演变 被引量:8
9
作者 王素 《敦煌学辑刊》 1985年第2期79-83,共5页
如所周知,佛教寺院首长,向有“三纲”之目。所谓“三纲”,《僧史略》卷中“杂任职员”条云:“梵语摩摩帝、悉替那、羯磨陀那,华言言寺主、上座、悦众也。”其中“悦众”的正式名称是“维那”。然而,寺院三纲制度究竟建立于何时?后来如... 如所周知,佛教寺院首长,向有“三纲”之目。所谓“三纲”,《僧史略》卷中“杂任职员”条云:“梵语摩摩帝、悉替那、羯磨陀那,华言言寺主、上座、悦众也。”其中“悦众”的正式名称是“维那”。然而,寺院三纲制度究竟建立于何时?后来如何演变?分职何时确定?等等问题,佛教典籍却没有明确的解答。我们只知道,佛教自东汉传入我国,经历曹魏、西晋,才逐渐兴盛。在佛教兴盛之前这一时期,寺院规摸不过同于我国的祠堂,形制狭小,事务简单,僧侣也不多。因此,可以推测,分职明确的寺院三纲制度的建立,是佛教寺院在我国定型并且扩大规模以后的事。但是,推测不等于史实。兹根据新出吐鲁番文书,对上述问题作一些解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纲 佛教寺院 高昌国 佛教典籍 高僧传 吐鲁番文书 唐太宗 梵语 僧侣 寺主
下载PDF
梵汉对音中的一个特殊现象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珊珊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4-19,共6页
本文在时贤研究的基础上,对梵汉对音中的一个特殊现象进行了新的论证,文章利用汉语的同源字、联绵词、方言材 料、梵汉对音材料、汉藏同源词以及越南汉字音材料去探讨古汉语塞音声母与鼻音声母的密切关系,以说明中唐以后这种特殊的对音... 本文在时贤研究的基础上,对梵汉对音中的一个特殊现象进行了新的论证,文章利用汉语的同源字、联绵词、方言材 料、梵汉对音材料、汉藏同源词以及越南汉字音材料去探讨古汉语塞音声母与鼻音声母的密切关系,以说明中唐以后这种特殊的对音现 象乃反映鼻塞复辅音声母简化的过渡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辅音 鼻音 浊塞音 梵语 古汉语 同源字 联绵词 方言材料 对音材料 对音现象
下载PDF
梵汉文化的合璧——试析汉语佛教成语的一个构成特征 被引量:6
11
作者 蒋栋元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24-127,共4页
佛教传入中国后,佛教用语与汉语进行了有机结合,产生了众多新词汇,包括成语。汉语佛教成语有多种来源,如佛教词语与汉语传统词汇的结合、梵文音译为主的佛教词语、汉地僧人的禅语等,其中佛教词语与汉语传统词汇的结合是主要的构成方式,... 佛教传入中国后,佛教用语与汉语进行了有机结合,产生了众多新词汇,包括成语。汉语佛教成语有多种来源,如佛教词语与汉语传统词汇的结合、梵文音译为主的佛教词语、汉地僧人的禅语等,其中佛教词语与汉语传统词汇的结合是主要的构成方式,包括:佛教用语与汉语传统用语直接结合;汉语传统用语被赋予与佛教相关的新的意义;汉语固有词汇意译佛教梵语;汉语与佛教共有相同词汇相结合。梵语与汉语的融合,反映了佛教文化对中国文化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梵语 汉语 佛教成语 结合
下载PDF
元明清时期蒙古人的摩诃葛剌神崇拜及相关文学作品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那木吉拉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2-96,共15页
一、元代蒙古上层的摩诃葛剌神崇拜及其文学作品研究 摩诃葛剌,梵语Mahakala的音译,意为大黑天,藏语称mgon-po-nag-po-chenpo.汉文献音译为马哈葛剌、麻曷葛剌、马哈剌、嘛哈噶剌、摩诃伽罗和摩睺罗等等,又意译为大黑天或大黑.在慧琳<... 一、元代蒙古上层的摩诃葛剌神崇拜及其文学作品研究 摩诃葛剌,梵语Mahakala的音译,意为大黑天,藏语称mgon-po-nag-po-chenpo.汉文献音译为马哈葛剌、麻曷葛剌、马哈剌、嘛哈噶剌、摩诃伽罗和摩睺罗等等,又意译为大黑天或大黑.在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十中说:"摩诃伽罗梵语也,唐云大黑天神也".摩诃葛剌为藏传佛教密宗护法神之一,是萨迦派高僧顶礼膜拜的"内属神".元代蒙古统治阶层笃信藏传佛教,极力崇奉萨迦派,蒙古诸皇帝皆以萨迦派高僧喇嘛为"国师"或"帝师",摩诃葛剌神便成为他们的保护神.他们在全国各地,尤其在京城周围和江南地区广建寺庙、雕塑,供养该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译 梵语 《一切经音义》 慧琳 意译 藏语 高僧 萨迦派 藏传佛教 帝师
下载PDF
梵语《法华经》及其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永增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17-124,共8页
梵语《法华经》及其研究[日]岩本裕著刘永增译一、关于《法华经》的原典《法华经》的原典,依古代印度的标准语,亦即书面语梵语(Sanskrit)所书写。梵语题名为《Saddharmapundarika》,其意思是“如白莲... 梵语《法华经》及其研究[日]岩本裕著刘永增译一、关于《法华经》的原典《法华经》的原典,依古代印度的标准语,亦即书面语梵语(Sanskrit)所书写。梵语题名为《Saddharmapundarika》,其意思是“如白莲之圣教”,更明确地说则为“如泥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乘佛教 鸠摩罗什 小乘佛教 梵语 原典 佛陀 印度 上座部佛教 龟兹 相互关系
下载PDF
关于“支那”名称的来源 被引量:7
14
作者 方汉文 《寻根》 2003年第3期51-57,共7页
关键词 “支那” 名称来源 中国 契丹人 China 中国秦朝说 “赛里斯” 梵文 梵语 丝绸
原文传递
《本草纲目》中梵语香药及其民间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云 刘邦强 陈旗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25-726,共2页
《本草纲目》吸收了佛教历史梵语文化,有明确梵文香药释名的记载。考证《本草纲目》释名与敦煌出土梵药三十二品;有前后渊源的历史见证,广泛流传于敦煌民间,渗透于人们的衣、食、住、行之中。梵语香药的合理应用,体现了中医药的特色,具... 《本草纲目》吸收了佛教历史梵语文化,有明确梵文香药释名的记载。考证《本草纲目》释名与敦煌出土梵药三十二品;有前后渊源的历史见证,广泛流传于敦煌民间,渗透于人们的衣、食、住、行之中。梵语香药的合理应用,体现了中医药的特色,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草纲目》 梵语 香药
下载PDF
梵语《悉昙章》与等韵学的形成 被引量:7
16
作者 周广荣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0-24,共5页
通过对等韵图中相关概念的起源、《悉昙章》传本的流变两个方面的讨论,指出等韵图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及等韵图的形式都是直接或间接受了《悉昙章》的影响而产生的,等韵图的的初步形成约在晚唐至北宋时期。
关键词 韵图 等韵学 梵语 对等 形式 间接 相关概念 北宋 晚唐 起源
下载PDF
雍和宫御容佛窝考
17
作者 李冀洁 《法音》 2024年第6期65-70,共6页
佛窝又称佛阁、嘎乌(“嘎乌”系藏语音译,梵语称“噶乌惹哇”,意为“小盒”),是佛教信徒们随身携带或系于颈部并用以装置佛像的用具,[1]通俗地讲即小型佛,清宫旧档中也叫“佛锅”或“佛呙”。由于佛窝携带方便,非常适用于蒙、藏等游牧民... 佛窝又称佛阁、嘎乌(“嘎乌”系藏语音译,梵语称“噶乌惹哇”,意为“小盒”),是佛教信徒们随身携带或系于颈部并用以装置佛像的用具,[1]通俗地讲即小型佛,清宫旧档中也叫“佛锅”或“佛呙”。由于佛窝携带方便,非常适用于蒙、藏等游牧民族,他们认为携带于身可驱除邪崇,得到所供圣物的护佑和加持,也是这些地区传统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被佩戴者称作“随身的庙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信徒 传统服饰 游牧民族 梵语 佩戴者 嘎乌
原文传递
回鹘文《玄奘传》中的音译型佛教术语考释举隅
18
作者 崔焱 《吐鲁番学研究》 2024年第1期100-107,142,共9页
回鹘文《玄奘传》对于研究中古时期回鹘佛教文献语言的面貌有很大的价值。以汉文本《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为底本,与回鹘文译文相对照,从翻译方法的角度,遴选出一些音译型佛教术语,尝试分析这些术语的汉语原文、回鹘文拉丁字母转写... 回鹘文《玄奘传》对于研究中古时期回鹘佛教文献语言的面貌有很大的价值。以汉文本《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为底本,与回鹘文译文相对照,从翻译方法的角度,遴选出一些音译型佛教术语,尝试分析这些术语的汉语原文、回鹘文拉丁字母转写、词源、释义及语音对应情况,借助这些语料尝试分析回鹘语梵语借词的对音规律。从语言接触的角度看,音译型佛教术语是回鹘与周围各民族以语言为载体进行文化交流、交融的重要体现,是回鹘多元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见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鹘文 玄奘传 音译型佛教术语 梵语
下载PDF
论梵汉合璧造新词 被引量:4
19
作者 梁晓虹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4期65-70,共6页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不断发展,新事物不断出现,语言也相应发生新的发展变化。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以后,对汉族人民的语言文化影响很大。其中词汇这一对于社会发展最敏感,几乎处于不断变动中的语言组织的基本...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不断发展,新事物不断出现,语言也相应发生新的发展变化。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以后,对汉族人民的语言文化影响很大。其中词汇这一对于社会发展最敏感,几乎处于不断变动中的语言组织的基本单位,自然成为这种变化的关键因素。反映佛教思想、文化以及文物制度的印度古典语言(以梵语为主)成为汉语词汇中外来词部分的重要来源之一,为汉语词汇补充了大量新鲜血液。这已为语言学界所共认,并逐步有人在开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影响 梵语 汉族人 佛教思想 佛教内容 音译 印度佛教 意译 译经 古印度
下载PDF
瑜伽平衡,从体式到身心的稳定
20
作者 韩俊 《健与美》 2024年第7期70-71,共2页
“瑜伽”这个词源自梵语的音译,除了作为哲学流派和练习方法名称的名词性质,还有相应、连接、方法等含义(黄宝生《梵语佛经读本》)。比如,哈他瑜伽的含义即为阴阳相应。“相应”按词典中的意思是两者符合、两两一致。当相应的事物为二元... “瑜伽”这个词源自梵语的音译,除了作为哲学流派和练习方法名称的名词性质,还有相应、连接、方法等含义(黄宝生《梵语佛经读本》)。比如,哈他瑜伽的含义即为阴阳相应。“相应”按词典中的意思是两者符合、两两一致。当相应的事物为二元性,即有平衡之意。所以当我们向更深处探求瑜伽就会发现,瑜伽之道通往平衡与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他瑜伽 哲学流派 练习方法 黄宝生 二元性 梵语 平衡与和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