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5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周、隋长安方音初探 被引量:47
1
作者 尉迟治平 《语言研究》 1982年第2期18-33,共16页
一汉魏以降,历代翻译的佛经浩如烟海。汉译佛经中保存的梵汉对音,不仅材料十分丰富,而且译经师生活的地域和时间在各朝经录中都有确切记载,因此是研究汉语语音历史的最有价值的资料之一。但是,梵汉对音这一宝贵语音资料到现在并没有得... 一汉魏以降,历代翻译的佛经浩如烟海。汉译佛经中保存的梵汉对音,不仅材料十分丰富,而且译经师生活的地域和时间在各朝经录中都有确切记载,因此是研究汉语语音历史的最有价值的资料之一。但是,梵汉对音这一宝贵语音资料到现在并没有得到全面整理和利用,这是非常可惜的。前人研究梵汉对音,多是运用一些零碎的材料证明一些个别问题。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应该探索和运用新的研究方法,即全面整理能反映某一个时代的某地方音的梵汉对音资料,研究这个时代的汉语这种方言的语音系统的面貌。隋唐是中国佛教的鼎盛时期,译经事业异常发达。隋升皇元年(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登基,北齐沙门宝暹等十一人西游赍梵经二百六十部膺期而至,被认为是应运吉兆,即下诏立大兴善寺译场,并"勒旨付司,访人令翻"。一时高僧云集长安,盛况空前,总计隋"一朝两代三十七年道俗二十余人所出经论传法等合九十部五百一十五卷"。其中主要译经师阇那崛多早年也曾在北朝宇文周长安译经,所以本文将北周时长安所出译经也一并收入,然后从中剔出能够反映长安方音的部分,整理分析其中保存的语音资料,以求对公元六、七世纪之交的长安方音进行探索。本文所用梵汉对音资料,采自北周及隋代阇那崛多、阇那耶舍、耶舍崛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梵汉对音 对译 方音 长安 梵文 半元音 译经 经师 汉译佛经 音节
下载PDF
唐代八世纪长安音声纽 被引量:42
2
作者 刘广和 《语文研究》 1984年第3期45-50,共6页
本文对照梵文原本整理出不空的汉译梵咒材料,适当参证汉藏对音、日译汉音和现代关中方音材料,讨论唐代八世纪长安音声纽。一声纽对音情况1.唇音帮组补(帮)pu 普(滂)phu 伴(並)bhan 弥(明)mi、bi 非组废(非)Vi 发(非)pha 奉(奉) van 尾(... 本文对照梵文原本整理出不空的汉译梵咒材料,适当参证汉藏对音、日译汉音和现代关中方音材料,讨论唐代八世纪长安音声纽。一声纽对音情况1.唇音帮组补(帮)pu 普(滂)phu 伴(並)bhan 弥(明)mi、bi 非组废(非)Vi 发(非)pha 奉(奉) van 尾(微)v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梵汉对音 唐长安 全浊声母 浊塞音 鼻辅音 关中方音 唐代长安 汉字 鼻音 梵文
原文传递
文化传播和术语翻译 被引量:27
3
作者 周有光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64-73,共10页
中国历史上有三次文化高潮。第一次是2200年前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第二次是1100年前唐朝学习印度的佛学;第三次是100年前开始而方兴未艾的引进西洋的科学和技术。大致每隔一千年有一次文化高潮。术语和文化如影之随形,须臾不离。不... 中国历史上有三次文化高潮。第一次是2200年前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第二次是1100年前唐朝学习印度的佛学;第三次是100年前开始而方兴未艾的引进西洋的科学和技术。大致每隔一千年有一次文化高潮。术语和文化如影之随形,须臾不离。不同的文化要用不同的术语来说明。吸收外来文化,同时必须吸收外来术语。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正名”就是术语的规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传播 意译 外来文化 音译 佛教 佛学 中国历史 梵文 华夏文化 印度
下载PDF
西安沣西出土的唐印本梵文陀罗尼经咒 被引量:22
4
作者 安家瑶 冯孝堂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86-92,104,共8页
1967年8月15日,位于沣西的西安造纸网厂(原名西安铜网厂)在基建过程中,推土机破坏了一座古墓。施工工人在现场捡到一个长约4、直径约1厘米的小铜管,撬开封口后,发现铜管内塞满东西。工人将铜管交给了正在沣西进行考古发掘的中国科学院... 1967年8月15日,位于沣西的西安造纸网厂(原名西安铜网厂)在基建过程中,推土机破坏了一座古墓。施工工人在现场捡到一个长约4、直径约1厘米的小铜管,撬开封口后,发现铜管内塞满东西。工人将铜管交给了正在沣西进行考古发掘的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冯孝堂同志。他从铜管中取出一个纸卷,展开后发现是一件保存较好的陀罗尼经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陀罗尼 金刚力士 西安 雕版印刷 画面 造纸 印刷术 考古研究 梵文 出土
原文传递
唐代八世纪长安音的韵系和声调 被引量:18
5
作者 刘广和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3期32-39,共8页
天竺和尚不空(公元705—774年)在中国生活了近半个世纪,时值盛唐.他在京都长安一带从事译经40来年,“善唐梵之言”,梵咒汉译采取了严密的对音体系,形成“不空学派”(H·Maspero语).用他的梵汉对音材料可以考察李白、杜甫、白居易时... 天竺和尚不空(公元705—774年)在中国生活了近半个世纪,时值盛唐.他在京都长安一带从事译经40来年,“善唐梵之言”,梵咒汉译采取了严密的对音体系,形成“不空学派”(H·Maspero语).用他的梵汉对音材料可以考察李白、杜甫、白居易时代的长安音.声母的讨论已经发表,本文只谈韵母和声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音 韵系 元音 去声 i介音 梵文 长安 八世 韵尾 入声
下载PDF
藏文翻译史上的重要文献——《语合》——附《语合》序与跋的汉译 被引量:18
6
作者 罗秉芬 周季文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5期50-53,共4页
《语合》是一份有关藏文佛经翻译的文献。全文收在藏文《大藏经·丹珠尔》中,敦煌藏文手写本(残卷)Pt.845号是该书的一部分。 《语合》的全文包括序言、正文和跋三部分。正文是佛教的词语集,全部词目和一部分注释是梵藏对照的(梵文... 《语合》是一份有关藏文佛经翻译的文献。全文收在藏文《大藏经·丹珠尔》中,敦煌藏文手写本(残卷)Pt.845号是该书的一部分。 《语合》的全文包括序言、正文和跋三部分。正文是佛教的词语集,全部词目和一部分注释是梵藏对照的(梵文是用藏文字母转写的)。词目从内容上看,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有关神佛名号的词语,第二部分是有关佛教教义、学说的词语。全书分为两卷,第一卷包括序言和词语的第一部分;第二卷包括词语的第二部分和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史 词语 藏文佛经 佛教教义 大藏经 敦煌 汉译 梵文 文献 残卷
下载PDF
再谈浮屠与佛 被引量:17
7
作者 季羡林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3-11,共9页
1947年,我写过一篇文章:《浮屠与佛》,主要是论证中国最古佛典翻译中的"佛"字,不是直接从梵文Buddba,而是间接通过吐火罗文A(焉耆文)的p(?)t和B(龟兹文)的pud,p(?)d译过来的。一个字的音译,看来是小事一端,无关宏旨,实则与佛... 1947年,我写过一篇文章:《浮屠与佛》,主要是论证中国最古佛典翻译中的"佛"字,不是直接从梵文Buddba,而是间接通过吐火罗文A(焉耆文)的p(?)t和B(龟兹文)的pud,p(?)d译过来的。一个字的音译,看来是小事一端,无关宏旨,实则与佛教传入中国的途径和时间有关,不可等闲视之。文章中有一个问题颇感棘手,这就是,吐火罗文的p(?)t,pud和p(?)d都是清音,而"佛"字的古音则是浊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十二章经 吐火罗文 传入中国 佛教 浮屠 梵文 大月氏 粟特文 再谈 新材料
原文传递
日本悉昙家所传古汉语调值 被引量:17
8
作者 尉迟治平 《语言研究》 1986年第2期17-35,共19页
汉语语音史中,调值史几乎尚是空白。当前首要的任务,是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料,探寻古汉语四声调值的真象。在这方面,日本悉昙著作中的有关记载,最早受到人们的注意,但至今未得到充分的研究。悉昙,是梵文Siddham的音译,意译为"成就... 汉语语音史中,调值史几乎尚是空白。当前首要的任务,是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料,探寻古汉语四声调值的真象。在这方面,日本悉昙著作中的有关记载,最早受到人们的注意,但至今未得到充分的研究。悉昙,是梵文Siddham的音译,意译为"成就"。在印度,悉昙章本是梵文字母表,为儿童发蒙的教本,排比十四摩多(Mata,元音)和三十二体文(Vyanjanam,辅音),依次相配成十八章,因文前首列Siddham字样而得名。在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声 上声 古汉语 汉语声调 四声系统 调值 安然 元音 平声字 梵文
下载PDF
回鹘文《圣救度佛母二十一种礼赞经》残卷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耿世民 《民族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26-32,共7页
由于现今存世的回鹘文文献比较稀少,所以这方面每件新发现的材料都弥足珍贵。回鹘文《圣救度佛母二十一种礼赞经》属佛典秘宗文献,在元代从藏文译成回鹘文。译者似为回鹘著名学者安藏。此残经为折子形式,现存部分共长93.3厘米,折成9页,... 由于现今存世的回鹘文文献比较稀少,所以这方面每件新发现的材料都弥足珍贵。回鹘文《圣救度佛母二十一种礼赞经》属佛典秘宗文献,在元代从藏文译成回鹘文。译者似为回鹘著名学者安藏。此残经为折子形式,现存部分共长93.3厘米,折成9页,每页分三栏。第一栏为图像,第二栏为梵文和藏文,第三栏为回鹘文。本文对回鹘文部分进行了拉丁字母转写、汉译和注释,文末并附有词汇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鹘文文献 新发现 梵文 藏文 拉丁字母 残卷 维吾尔族 词汇表 注释 元代
原文传递
梵汉对音概说 被引量:14
10
作者 储泰松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4-13,共10页
梵汉对音概说储泰松一、引言1.0对音(Transcription亦译Transliteration)是指用汉语音译外语名词术语或成段语料,或用外语音泽汉语名词术语或成段语料,借此考订各个时期的汉语语音系统。就材料可利... 梵汉对音概说储泰松一、引言1.0对音(Transcription亦译Transliteration)是指用汉语音译外语名词术语或成段语料,或用外语音泽汉语名词术语或成段语料,借此考订各个时期的汉语语音系统。就材料可利用的现状而言,对音主要是指汉译外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梵汉对音 梵文 汉字 元音 音节 复辅音 译经 鸠摩罗什 入声字 汉语
下载PDF
试说“数+大+名”格式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杨露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8-21,共4页
“大”在汉语中是个无人不识的基本词,人们在使用时不用查字典也知道它的意义。但有两种常见而又特殊的用法,却没有被现行工具书收入:一是用于固定格式“数+大+名”,二是作为新词前缀用于“大+名”(大农业、大粮食)或“大+动... “大”在汉语中是个无人不识的基本词,人们在使用时不用查字典也知道它的意义。但有两种常见而又特殊的用法,却没有被现行工具书收入:一是用于固定格式“数+大+名”,二是作为新词前缀用于“大+名”(大农业、大粮食)或“大+动”(大放送、大流行)。从对“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 形容词 应用写作 杰出青年 名词性成分 《新唐书·礼乐志》 外来词 意译 四大奇书 梵文
下载PDF
上古于阗的塞种居民 被引量:12
12
作者 张广达 荣新江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72-183,共12页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新疆的塔里木盆地边缘地区和甘肃敦煌,随同多种古代语言文字的文书和文献之发现,也找到了属于中期伊朗语东支的塞语文书和文献。根据出土情况,塞语文书和文献可分为四群,即:今和田地区以及东至安得悦(Endere)诸...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新疆的塔里木盆地边缘地区和甘肃敦煌,随同多种古代语言文字的文书和文献之发现,也找到了属于中期伊朗语东支的塞语文书和文献。根据出土情况,塞语文书和文献可分为四群,即:今和田地区以及东至安得悦(Endere)诸遗址出土者,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者,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末到本世纪初由驻喀什的英国总领事马继业(C.Macartney)、俄国总领事彼得罗夫斯基(Petrovsky)等人在当地通过购买等途径多方搜求的收集品,塔里木盆地其他地点的少量出土品。这些文书和文献在年代上绝大多数属于七至十世纪,在内容上绝大多数属于佛教典籍。这些塞语文书和文献的出土及其以后解读的成功揭示了如下已被湮没的史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种 阿育王 佛教 于阗 西域 和田地区 伊朗语 乌孙 梵文 太子
原文传递
回鹘文《八十华严》残经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耿世民 《民族语文》 1986年第3期59-65,共7页
回鹘文为我国维吾尔族在公元八、九至十四、十五世纪左右使用的一种文字。它来源于古代中亚流行的粟特(sogdian)文。新疆塔里木盆地各绿洲(古称西域)从公元前后起就盛行佛教。公元九到十三世纪是佛教在维吾尔族中的鼎盛时期。这期间进... 回鹘文为我国维吾尔族在公元八、九至十四、十五世纪左右使用的一种文字。它来源于古代中亚流行的粟特(sogdian)文。新疆塔里木盆地各绿洲(古称西域)从公元前后起就盛行佛教。公元九到十三世纪是佛教在维吾尔族中的鼎盛时期。这期间进行了颇具规模的佛教典籍的翻译工作,《大藏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吾尔族 华严经 佛教典籍 十五世纪 回鹘文 突厥语 古代 新疆 翻译工作 梵文
原文传递
北宋佛教史年表(960-1127) 被引量:11
14
作者 童玮 《佛学研究》 1997年第0期322-344,共23页
关键词 沙门 天竺 笔受 翰林学士 陀罗尼 译经 小乘 大藏经 梵文 参知政事
下载PDF
简论佛教对汉语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梁晓虹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33-38,共6页
自东汉起,佛教作为一个完全不同质素的语言、文化系统,由热诚的传教者,传到了我国。佛教对我国产生的影响是很大的,无论是思想观念,还是民俗礼仪;无论是绘画雕刻,还是音乐舞蹈;无论是文学,还是哲学,都有佛教的巨大影子。 语言作为一种... 自东汉起,佛教作为一个完全不同质素的语言、文化系统,由热诚的传教者,传到了我国。佛教对我国产生的影响是很大的,无论是思想观念,还是民俗礼仪;无论是绘画雕刻,还是音乐舞蹈;无论是文学,还是哲学,都有佛教的巨大影子。 语言作为一种最普遍、最直接的文化因素,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不断发展,自然促使语言的发展,使语言变得更加丰富。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简而论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佛经 汉语口语 梵文 汉语词汇 译经 反切 文法 双音化 语言
下载PDF
回鹘文《增壹阿含经》残卷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张铁山 《民族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8-33,共6页
本文研究、刊布的回鹘文《增壹阿含经》残卷,出自敦煌,现藏北京图书馆。原件为写本,梵英式,存一叶两面,作者在对此叶回鹘文残卷的原文进行拉丁字母转写、汉译和注释的基础上,通过与国外收藏的同经残卷的比较,认为:(1)该叶回... 本文研究、刊布的回鹘文《增壹阿含经》残卷,出自敦煌,现藏北京图书馆。原件为写本,梵英式,存一叶两面,作者在对此叶回鹘文残卷的原文进行拉丁字母转写、汉译和注释的基础上,通过与国外收藏的同经残卷的比较,认为:(1)该叶回鹘文残卷系译自汉文本,译者似为tisimtubaxsi:(2)回鹘文《增壹阿含经》曾有不同的译本和版本;(3)《增壹阿含经》的成书年代应在13-14世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鹘文 《别译杂阿含经》 图书馆 《杂阿含经》 残卷 《中阿含经》 《阿含经》 附加成分 回鹘语 梵文
原文传递
普寧藏本《密咒圓因往生集》的八思巴字注音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孫伯君 《中华文史论丛》 CSSCI 2009年第3期163-198,共36页
普宁藏本《密咒圆因往生集》存有各种密咒标题汉字的八思巴字标音和梵文的八思巴字音写,不仅是记录元代北方汉语的口语资料,而且是目前存世的八思巴字音写梵文的最长的纯文献材料。借助标题汉字的八思巴宇标音与《蒙古字韵》的比较,... 普宁藏本《密咒圆因往生集》存有各种密咒标题汉字的八思巴字标音和梵文的八思巴字音写,不仅是记录元代北方汉语的口语资料,而且是目前存世的八思巴字音写梵文的最长的纯文献材料。借助标题汉字的八思巴宇标音与《蒙古字韵》的比较,可以进一步深化我们基於八思巴宇材料所做的有关北方汉语语音的研究。同时,通过八思巴字与梵文的对比,我们不仅可以考知八思巴字音写梵文的规律.还可以获知对音汉字的读音范围,为研究宋代末年汉语河西方音的语音实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思巴字 梵文 元代北方汉语 宋代河西方音
下载PDF
古汉语“风”字确实有过象“孛缆”的音 被引量:11
18
作者 俞敏 《民族语文》 1982年第5期40-42,共3页
本刊82年2期上登了黄有福、崔虎城两位同志合写的《“孛缆”语源考》。里头引用了“十八世纪朝鲜音韵学家黄胤锡……在其文集《颐斋遗稿》……”里的话,说:“指出‘孛缆’一词来源于梵语:‘风曰波岚,古曰勃岚。
关键词 古汉语 十八世纪 朝鲜语 音韵学 梵文 复辅音 遗稿 语言史 方言 英国人
原文传递
新疆的甘蔗种植和沙糖应用 被引量:10
19
作者 季羡林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39-45,63,共8页
这是拙著《糖史》第二编,国际编的“附章”。新疆是中国地方,本应列入第一编·国内编。但是由于本章一开头时所说的原因,所以列入国际编。可它究竟不属于国际,所以又特标名为“附章”。《糖史》名称像是科技史,其中也确实谈到科技问... 这是拙著《糖史》第二编,国际编的“附章”。新疆是中国地方,本应列入第一编·国内编。但是由于本章一开头时所说的原因,所以列入国际编。可它究竟不属于国际,所以又特标名为“附章”。《糖史》名称像是科技史,其中也确实谈到科技问题;但是我的重点是谈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这一点在这一篇“附章”中更为明显。本章共谈了中印两国三种古代文字的医药残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火罗文 新疆 药方 梵文 本草纲目 甘蔗种植 大蒜 残卷 科技问题 文字
原文传递
八种《诗镜》藏文译本考略 被引量:10
20
作者 赵康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92-97,共6页
关键词 藏文 译文 印度诗学 修辞论 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 梵文 藏族 双面印刷 西藏 五世达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