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说生态博物馆社区民族文化的保护——以梭嘎生态博物馆为典型个案 被引量:15
1
作者 周真刚 唐兴萍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3-37,共5页
生态博物馆是在人与社会、自然关系处于某种状态时而出现的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产物。近年来,生态博物馆及生态博物馆事业在我国起步并发展。文章乃以六枝?嘎生态博物馆为个案,对生态博物馆社区的文化保护进行探讨,并提出,应正确认识和... 生态博物馆是在人与社会、自然关系处于某种状态时而出现的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产物。近年来,生态博物馆及生态博物馆事业在我国起步并发展。文章乃以六枝?嘎生态博物馆为个案,对生态博物馆社区的文化保护进行探讨,并提出,应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生态博物馆社区文化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加大扶贫力度,消除贫困,大力发展教育,把民族文化的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的治理紧密结合等几个方面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博物馆 民族文化 保护
原文传递
梭嘎记事:国家与底层的关联与互动——关于中国首座“生态博物馆”的考察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徐新建 《民族艺术》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3-26,共14页
近年来,有关民族文化的研究已由过去关注较为单一的书面文本拓展到更为多样的领域和范围。其中,对博物馆作为民族文化艺术之特殊载体和书写方式的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以被誉为中国首座“生态博物馆”的贵州梭嘎苗族社区为例,探讨... 近年来,有关民族文化的研究已由过去关注较为单一的书面文本拓展到更为多样的领域和范围。其中,对博物馆作为民族文化艺术之特殊载体和书写方式的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以被誉为中国首座“生态博物馆”的贵州梭嘎苗族社区为例,探讨其中与“国家和地方”、“传统和现代”以及“自我与外界”等诸多方面相关的问题,以期引起更多的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族 生态博物馆
原文传递
发现梭嘎长角苗 被引量:3
3
作者 吴东俊 《民族论坛》 2011年第3期28-31,共4页
对往昔历史的回忆和对可能冲突的畏惧造就了梭嘎人对自我的保护,除了将住地修建于人迹罕至的高山密林,他们还顽强地守候着文化的传承与族群的认同。这苗人先民的一支,终于在地理环境的重重阻隔和适应中,完成了对整体特色文化的延续和重... 对往昔历史的回忆和对可能冲突的畏惧造就了梭嘎人对自我的保护,除了将住地修建于人迹罕至的高山密林,他们还顽强地守候着文化的传承与族群的认同。这苗人先民的一支,终于在地理环境的重重阻隔和适应中,完成了对整体特色文化的延续和重塑,从而与其他苗人区别开来。直到有一天,他们被再次重新发现,他们的前世今生亦成为人们探究的奥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文化 地理环境
下载PDF
浅析“六枝原则”对梭嘎生态博物馆建设的指导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宇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69-73,共5页
生态博物馆作为一种新兴的博物馆形式,较之传统博物馆有着很大差异。在梭嘎生态博物馆建设的过程中,没有经验可循,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必然也就存在诸多问题。而"六枝原则"作为一个关于生态博物馆建设的国际共识,对生态... 生态博物馆作为一种新兴的博物馆形式,较之传统博物馆有着很大差异。在梭嘎生态博物馆建设的过程中,没有经验可循,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必然也就存在诸多问题。而"六枝原则"作为一个关于生态博物馆建设的国际共识,对生态博物馆的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博物馆 六枝原则 指导意义
下载PDF
梭嘎生态博物馆 被引量:1
5
作者 牛志男 《中国民族》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12-113,共2页
1995年,中国第一座生态博物馆落户贵州六枝特区梭嘎乡,这也是亚洲第一座生态博物馆。它的建立,是我国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的新尝试。不过,这个从欧洲空降过来的新事物,从一开始,便处在两种相反观点的争论中。
关键词 生态博物馆 少数民族文化 六枝特区
原文传递
做一只猪为什么这样难
6
作者 殷国明 《粤海风》 2007年第2期75-76,共2页
接触到玉猪是若干年前的事了。那是被考古界定名为“红山文化”遗址中出土最多、也最为典型的一件玉器,其耳朵肥大,眼睛圆圆,加上扇形眼眶和突出的吻部,真是十分惹人喜爱。
关键词 玉猪龙 红山文化 赤峰第一期文化 贵州苗族 文化价值 文化功能 生态博物馆 龙崇拜 青铜器 历史文物 图腾崇拜 玉器 玉雕 意象 遗址 服装
下载PDF
一个人的遭遇——梭嘎苗寨人类学考察日志节选
7
作者 方李莉 《艺术评论》 2007年第1期11-15,共5页
关键词 人类学 日志 苗寨 个人 日子
原文传递
生态博物馆
8
《中国民族》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50-51,共2页
1995年,我国著名的博物馆学家苏东海和挪威的生态博物馆学家杰斯特龙在共同努力了几年后,在贵州的梭嘎,以中挪合作的形式,兴建了中国的第一座生态博物馆——梭嘎生态博物馆。1998年10月31日,博物馆正式开馆,并对外开放。梭嘎生态... 1995年,我国著名的博物馆学家苏东海和挪威的生态博物馆学家杰斯特龙在共同努力了几年后,在贵州的梭嘎,以中挪合作的形式,兴建了中国的第一座生态博物馆——梭嘎生态博物馆。1998年10月31日,博物馆正式开馆,并对外开放。梭嘎生态博物馆由12个民族村组成,居民是一支古老的以长牛角头饰为特征的苗族,居住的村寨有方圆120多平方公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博物馆 博物馆学 对外开放 民族村
原文传递
大山深处的“长角苗”
9
作者 严焕英 《中国少年文摘》 2009年第24期48-48,F0003,共2页
有幸来到六盘水,六枝梭嘎苗寨的姑娘们可热情呢!六枝梭嘎苗寨为苗族体系中的“长角苗”,有自己的语言和服饰。她们为我们这远道而来的客人送上热烈而精彩的表演。
关键词 大山 六盘水 苗寨
原文传递
求变与保护:中国首座民族生态博物馆的处境与对策 被引量:16
10
作者 黄萍 游建西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23-26,共4页
贵州梭嘎苗族生态博物馆是中国和挪威两国的国际合作文化项目,作为亚洲和中国的第一座生态博物馆,其实践的意义重大。原本想通过建设生态博物馆保护和传播梭嘎苗族的文化遗产,发展当地经济,可是随着苗寨与外地的交往频繁,苗寨生态文化... 贵州梭嘎苗族生态博物馆是中国和挪威两国的国际合作文化项目,作为亚洲和中国的第一座生态博物馆,其实践的意义重大。原本想通过建设生态博物馆保护和传播梭嘎苗族的文化遗产,发展当地经济,可是随着苗寨与外地的交往频繁,苗寨生态文化正在发生一些现代性的变化,这些变化同博物馆举办的初衷有悖,博物馆进退两难。著者认为在理论上讨论清楚这件事,是博物馆可以长期存在的基础,否则生态博物馆将自身处在一种自生自灭的尴尬境况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博物馆 苗族文化 市场机制
原文传递
对近年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几个重要问题的看法 被引量:17
11
作者 吴效群 《文化遗产》 CSSCI 2011年第1期17-22,157,共6页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至今没有形成清晰的学术发展脉络,积累有价值的理论认识。作者通过广泛阅读,选取文化生态保护区、民俗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公共文化建设三个当前重要的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了自己的...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至今没有形成清晰的学术发展脉络,积累有价值的理论认识。作者通过广泛阅读,选取文化生态保护区、民俗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公共文化建设三个当前重要的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文化生态保护区 生态博物馆 民俗学 公共文化建设
下载PDF
西南少数民族村寨景观的低碳性研究——以梭嘎生态博物馆为例 被引量:11
12
作者 余压芳 邓健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0-74,共5页
以贵州六枝梭嘎生态博物馆为例,全面剖析了低碳景观在西南少数民族村寨中的要素构成、成因与发展趋势。结果表明低碳型景观的分布与少数民族村寨中的文化遗产关系紧密。深入探讨了通过科学保持低碳性而推进低碳与传统并行发展的文化保... 以贵州六枝梭嘎生态博物馆为例,全面剖析了低碳景观在西南少数民族村寨中的要素构成、成因与发展趋势。结果表明低碳型景观的分布与少数民族村寨中的文化遗产关系紧密。深入探讨了通过科学保持低碳性而推进低碳与传统并行发展的文化保护模式:1)对于低碳性显著且景观价值独特的景观,应该严格保护;2)对于低碳性显著但限制村民生活质量提升的景观,应该实施基础设施改造项目;3)对于那些低碳性不太显著的景观,则需要通过发展经济的方法进行科学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村寨 低碳景观 文化遗产 生态博物馆 箐苗
原文传递
试论生态博物馆的不同“命运走向”
13
作者 杨婷 《国学(汉斯)》 2023年第4期574-578,共5页
生态博物馆在“中国化”实践建设中,形成了第一、二、三代生态博物馆。成功的生态博物馆为我们提供了案例参考,同时,那些经营惨淡的生态博物馆也给我们提供了经验教训。梭嘎生态博物馆作为中国的首座生态博物馆,其发展定位和建设经验,... 生态博物馆在“中国化”实践建设中,形成了第一、二、三代生态博物馆。成功的生态博物馆为我们提供了案例参考,同时,那些经营惨淡的生态博物馆也给我们提供了经验教训。梭嘎生态博物馆作为中国的首座生态博物馆,其发展定位和建设经验,一定程度上对安吉生态博物馆的建设实践提供了参考价值。两座生态博物馆所处地理位置、建设背景存在差异,其“命运”也有所不同。文章以梭嘎生态博物馆和安吉生态博物馆作为案例,论述两座生态博物馆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不同走向,以期为中国生态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博物馆中国化 生态博物馆 安吉生态博物馆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生态本底与生命美学探微——基于贵州六枝梭嘎长角苗的文化色彩韵意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家燕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12-15,共4页
深居中国乌蒙山区的六枝梭嘎长角苗,原始、古朴、独特的文化习俗通过生态博物馆建设得到了有效的传承与保护。脆弱生态本底里,世居民族生产生活中形成的自然、社会、生命三个维度的生态美学价值,在长角苗活态的原生文化中充分彰显。文... 深居中国乌蒙山区的六枝梭嘎长角苗,原始、古朴、独特的文化习俗通过生态博物馆建设得到了有效的传承与保护。脆弱生态本底里,世居民族生产生活中形成的自然、社会、生命三个维度的生态美学价值,在长角苗活态的原生文化中充分彰显。文章以长角苗的文化色彩为研究载体,探寻蕴藏于生态、生存、身体中生命美学的价值韵意,实现民族文化科学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角苗 生存状况 生命美学 价值探索
下载PDF
诗意栖居·阡陌人生·诗画生存——一个世居民族的丧礼文化仪式考察
15
作者 陈家燕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7年第8期179-181,共3页
古老而现代的六枝梭嘎长角苗是一个对生命充满敬畏之情、对死亡超凡脱俗而具有独特丧礼文化的族群。通过田野考查发现:对于一个诗意栖居、诗画生存的世居民族而言,其特有的丧礼文化呈现出一道明亮的生命色彩。梭嘎长角苗人认为,通过&qu... 古老而现代的六枝梭嘎长角苗是一个对生命充满敬畏之情、对死亡超凡脱俗而具有独特丧礼文化的族群。通过田野考查发现:对于一个诗意栖居、诗画生存的世居民族而言,其特有的丧礼文化呈现出一道明亮的生命色彩。梭嘎长角苗人认为,通过"打嘎"仪式可以为亡灵超度并实现与已故先民沟通,使灵魂得以永生,生命在另一个世界得以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角苗 丧礼文化 生命色彩
下载PDF
箐苗“祭山”仪式的现象与思考——六枝县梭嘎乡补空寨个案调查
16
作者 徐小明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63-66,共4页
贵州省西北部的六枝、织金、纳雍三县交界的大山深处,生活着苗族的一个支系,这一苗族支系的妇女用一支木制长角以及亡故祖先的头发拌之以黑麻毛线束成巨大发髻,装束极为奇特,又被称为"长角苗"。由于梭嗄乡与外界联系较少,原... 贵州省西北部的六枝、织金、纳雍三县交界的大山深处,生活着苗族的一个支系,这一苗族支系的妇女用一支木制长角以及亡故祖先的头发拌之以黑麻毛线束成巨大发髻,装束极为奇特,又被称为"长角苗"。由于梭嗄乡与外界联系较少,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得以保存至今,通过记录六枝县梭嘎乡补空寨菁苗"祭山"的全过程,提出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祭山” 苗族
下载PDF
打开秘境
17
《中国西部》 2006年第10期20-29,共10页
这里的每一座大山都有一个灵魂,每个灵魂都有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是一部历史。这里的人们仍沿着祖先的脚印,缓缓行进在独异的文化旅途中。他们平凡而质朴的生活后面,隐藏着丰厚而博大的心灵世界。蕴含着千百年的历史和鲜为人知的故事。
关键词 苗族 地理位置 民俗风情 旅游资源 人文生态 贵州
下载PDF
六枝梭嘎长角苗
18
作者 陈雪芳 罗懿丹 《贵阳市委党校学报》 2015年第6期F0003-F0003,共1页
在六枝特区梭嘎乡境内,居住着一支几乎被人遗忘、与现代世界隔绝的苗族分支——长角苗。 长角苗少女的头饰特别奇特,头上绑扎1.5尺到2尺的木制长角和3—6公斤的黑发套与白毛线,成人字形硕大头饬。整个头饰巨大而沉重,高约15厘米,... 在六枝特区梭嘎乡境内,居住着一支几乎被人遗忘、与现代世界隔绝的苗族分支——长角苗。 长角苗少女的头饰特别奇特,头上绑扎1.5尺到2尺的木制长角和3—6公斤的黑发套与白毛线,成人字形硕大头饬。整个头饰巨大而沉重,高约15厘米,两头垂于耳下到两肩上方。长角代表着该支系对自然的崇拜及寄托,是长角苗的标志。 全国长角苗仅有6000多人,是我国人口最少的民族支系之一。长角苗同胞至今仍过着简单、古朴的生活,保存着古老优秀的传统文化,有跳花坡、祭树节、祭山节、耗子粑节等节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枝特区 传统文化 头饰 支系
下载PDF
梭嘎女:我们世世代代都把祖先敬奉在头顶
19
作者 曾丽 《中国民族》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梭嘎是中国第一座生态博物馆,位于贵州省六枝境内与纳雍、织金两县的交界附近。梭嘎苗族女子头上顶着巨大高耸的发髻,重约10多公斤,全部是用真人的头发盘结而成的。
关键词 祖先 世代 生态博物馆 贵州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