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注脑分水岭梗死 被引量:13
1
作者 聂志余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2008年第2期129-133,共5页
  脑分水岭梗死(Cerebral Watershed Infarction, CWI)也称脑交接区梗死(Cerebral Borderzone Infarction,CBI),是指发生在2条或3条脑主要动脉末梢交接区的脑梗死.过去仅能在患者死后通过病理解剖方可诊断,自从CT和MRI应用于临床后才...   脑分水岭梗死(Cerebral Watershed Infarction, CWI)也称脑交接区梗死(Cerebral Borderzone Infarction,CBI),是指发生在2条或3条脑主要动脉末梢交接区的脑梗死.过去仅能在患者死后通过病理解剖方可诊断,自从CT和MRI应用于临床后才有了临床诊断.其发病率大约占缺血性卒中的1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水岭梗死 缺血性卒中 微栓子信号 局部低灌注 交界区梗死 栓子栓塞 分水岭区 大脑中动脉狭窄 梗死病灶 颈动脉狭窄
原文传递
MRI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价值及梗死病灶ADC值的变化 被引量:13
2
作者 林靖复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9年第6期693-696,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柳州市中医医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2例,均给予CT、MRI检查,同时测量梗死病灶和对侧正常脑组织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结果:MRI脑梗死检出率为9...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柳州市中医医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2例,均给予CT、MRI检查,同时测量梗死病灶和对侧正常脑组织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结果:MRI脑梗死检出率为96.74%,明显高于CT检查(P<0.05);发病至入院时间<24 h、24~72 h患者MRI检出率分别为93.10%和97.06%,明显高于CT检查(P<0.05);发病至入院时间>72 h患者MRI和CT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至入院时间<24 h、24~72 h、>72 h患者梗死病灶ADC值分别为(4.47±1.23)×10^-4、(4.68±1.30)×10^-4、(6.02±1.53)×10^-4mm^2/s,明显低于对侧脑组织(P<0.05)。结论:MRI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其中ADC值可为判断梗死病灶部位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磁共振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梗死病灶
下载PDF
MRI与CT影像检查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的比较 被引量:6
3
作者 邢文强 佟丹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2期66-68,共3页
目的对比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应用MRI与CT影像检查价值。方法研究分析对象为医院确诊收治的88例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均分为两组,分别在入院后经MRI(观察组44例)与CT影像(对照组44例)检查并进行对比。结果 MRI总检出率、发病24 h内... 目的对比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应用MRI与CT影像检查价值。方法研究分析对象为医院确诊收治的88例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均分为两组,分别在入院后经MRI(观察组44例)与CT影像(对照组44例)检查并进行对比。结果 MRI总检出率、发病24 h内、24~72 h的检出率、各项病灶指标(病灶数量、病灶大小、检查时间)以及梗死病灶异常(小脑、顶叶、颞叶、额叶)的检出率与CT检查方法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与CT影像检查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价值对比,MRI诊断准确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多发性脑梗死 MRI CT影像 梗死病灶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基于多头自注意力机制与U-Net的脑卒中DWI图像梗死病灶分割方法研究
4
作者 陆小妍 张华伟 +3 位作者 郭静丽 郭群 蒋红兵 张媛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24年第12期9-13,共5页
目的:为解决脑卒中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图像中梗死病灶边界模糊、病灶区域小、分割难度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头自注意力机制(multi-head self-attention,MHSA)与U-Net的分割方法。方法:以U-Net作为基础分... 目的:为解决脑卒中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图像中梗死病灶边界模糊、病灶区域小、分割难度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头自注意力机制(multi-head self-attention,MHSA)与U-Net的分割方法。方法:以U-Net作为基础分割模型,在其编码器最后一次卷积操作后加入MHSA模块,建立MHSA-UNet分割模型。为了验证MHSA-UNet分割模型的有效性,在自建的数据集上进行训练和验证,并与U-Net模型、Attention U-Net模型对脑卒中DWI图像中梗死病灶的分割效果进行比较。结果:MHSA-UNet分割模型的Dice相似系数、交并比、95%豪斯多夫距离分别为0.790、0.571、9.982,在总体上优于U-Net模型、Attention U-Net模型。结论:提出的方法能有效分割脑卒中DWI图像中梗死病灶,可以辅助临床医生进行疾病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头自注意力机制 U-Net 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 梗死病灶 DWI图像 病灶分割
下载PDF
87例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5
作者 郎军梅 徐改萍 《临床医药实践》 2007年第S1期525-526,共2页
关键词 进展型脑梗死 临床分析 出血性梗死 脑干梗死 瘫痪肢体肌力 梗死急性期 心功能不全 梗死病灶 脱水治疗 脑血管病
下载PDF
提升血压治疗脑梗死 被引量:2
6
作者 雷垣生 邬冬梅 卫好国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42-43,共2页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且致死率、致残率极高的疾病。截至2010年,我国脑卒中的年发病率超过336/10万,位列全球第一。每年因脑卒中死亡人数达170万,高居全国居民死因首位。脑卒中正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和逐年增长的费用对我国造...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且致死率、致残率极高的疾病。截至2010年,我国脑卒中的年发病率超过336/10万,位列全球第一。每年因脑卒中死亡人数达170万,高居全国居民死因首位。脑卒中正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和逐年增长的费用对我国造成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是严重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而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是脑卒中最常见类型,约占脑卒中的70%~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死因 公共卫生 梗死病灶 大脑中动脉闭塞 INTRACRANIAL 神经介入 脑血流量 心源性脑栓塞 病灶体积 缺血性卒中
下载PDF
血清ZO-1、aβ2-GP水平与脑梗死患者梗死病灶范围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盼 康丽娟 刘芳芳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4期3037-3040,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闭锁小带蛋白1(ZO-1)、抗β2糖蛋白1抗体(aβ2-GP1)水平与脑梗死患者梗死病灶范围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于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进行治疗的脑梗死患者103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该院... 目的探讨血清闭锁小带蛋白1(ZO-1)、抗β2糖蛋白1抗体(aβ2-GP1)水平与脑梗死患者梗死病灶范围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于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进行治疗的脑梗死患者103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该院的体检健康者51例作为对照组。依据梗死病灶范围将脑梗死患者分为大梗死组(梗死病灶>50 cm 2),中梗死组(梗死病灶在10~50 cm 2),小梗死组(梗死病灶<10 cm 2)。依据颈动脉彩超结果将脑梗死患者分为斑块期组、增厚期组、管壁正常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ZO-1、aβ2-GP1水平,并比较各组ZO-1、aβ2-GP1水平变化;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脑梗死患者血清ZO-1、aβ2-GP1水平与梗死病灶范围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血清ZO-1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aβ2-GP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在103例脑梗死患者中,大梗死组有32例,中梗死组有34例,小梗死组有37例,其中小梗死组ZO-1水平高于中梗死组和大梗死组,aβ2-GP1水平低于中梗死组和大梗死组(P<0.05);中梗死组ZO-1水平高于大梗死组,aβ2-GP1水平低于大梗死组(P<0.05)。在103例脑梗死患者中,斑块期组有29例,增厚期组有38例,管壁正常组有36例,其中斑块期组血清ZO-1水平低于增厚期组和管壁正常组,aβ2-GP1水平高于增厚期组和管壁正常组(P<0.05);增厚期组血清ZO-1水平低于管壁正常组,aβ2-GP1水平高于管壁正常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脑梗死患者血清ZO-1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梗死病灶范围呈负相关(P<0.05),aβ2-GP1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梗死病灶范围呈正相关(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清ZO-1和aβ2-GP1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梗死病灶范围有着明显的相关性,在脑梗死患者的病情诊断、治疗和预后中具有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死 闭锁小带蛋白1 抗Β2糖蛋白1抗体 梗死病灶 颈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睡眠质量对青年缺血性卒中发病及短期预后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司艳艳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23期2807-2810,共4页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与多种因素相关,例如,高血压、高血脂症、吸烟史、睡眠质量、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糖尿病、饮酒、心脏病等因素。有研究表示睡眠质量与青年缺血性卒中有重要的相关性。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睡眠质量 缺血性脑卒中 卒中危险因素 高血糖 神经功能缺损 脑血管病 影像学检查 梗死病灶 磁共振血管成像
下载PDF
腔梗到底要不要紧
9
作者 杨晓波 《家庭用药》 2023年第6期22-23,共2页
很多中老年人在体检时,又或因头痛、头晕去做头颅CT时,在CT报告上看见“腔隙性脑梗死”,会被吓得不轻——一部分人会被医生告知“这是有脑部梗死病灶了”,另一部分人会被医生告知“没关系,不用太担心的”。那么,腔隙性脑梗死是咋回事?... 很多中老年人在体检时,又或因头痛、头晕去做头颅CT时,在CT报告上看见“腔隙性脑梗死”,会被吓得不轻——一部分人会被医生告知“这是有脑部梗死病灶了”,另一部分人会被医生告知“没关系,不用太担心的”。那么,腔隙性脑梗死是咋回事?到底要不要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隙性脑梗死 头颅CT 梗死病灶 CT报告 体检 中老年人 头晕 医生
原文传递
急性基底节区脑梗死治疗前后的波普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佘君慧 林达伟 《北京医学》 CAS 2016年第5期490-491,共2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缺血性脑梗死的发生率随之增加,脑梗死成为目前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都很高的疾病之一,早期了解卒中时脑细胞的病理生理变化,从而对脑梗死治疗方案的正确性及其预后进行更好的判断十分重要。磁共振波谱(magne... 随着人口老龄化,缺血性脑梗死的发生率随之增加,脑梗死成为目前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都很高的疾病之一,早期了解卒中时脑细胞的病理生理变化,从而对脑梗死治疗方案的正确性及其预后进行更好的判断十分重要。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分析技术是一种可用来观察活体细胞代谢的无创伤性检测手段,能对脑部疾病的病理生理变化,即神经生物化学的改变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生理 磁共振波谱 神经生物化学 脑部疾病 梗死病灶 活体细胞 分析技术 弥散加权成像 NIHSS 波普
下载PDF
一个被误诊为脑梗死的病例
11
作者 王儒行 《当代医药论丛》 2013年第11期22-23,共2页
2004年6月的一天,我刚上班就接到了院里的通知,让各科室主任马上去神经内科会诊.听到这个消息,我立刻意识到神经内科遇到了棘手的患者.因为通常情况下,神经内科只会找心血管内科的医生进行会诊,像这样需要多个科室的主任同时会诊的情况... 2004年6月的一天,我刚上班就接到了院里的通知,让各科室主任马上去神经内科会诊.听到这个消息,我立刻意识到神经内科遇到了棘手的患者.因为通常情况下,神经内科只会找心血管内科的医生进行会诊,像这样需要多个科室的主任同时会诊的情况以前从未出现过.我匆匆地赶到神经内科后惊讶地发现,已经很少过问临床工作的院长也在神经内科,正与其他科的主任讨论着什么.等所有科室的主任都赶到后,院长就让神经内科的主任介绍一下会诊患者的具体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科主任 下肢瘫痪 梗死 颈椎椎体 临床医生 乡卫生院 咽喉发痒 颈椎病 梗死病灶 颈椎间盘 大小便失禁 溶栓治疗
下载PDF
表现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2例报告
12
作者 王岩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88-289,共2页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大多起病缓慢,症状轻微隐匿,常只有发热等非特异性症状,少数还以并发症形式起病,容易被误诊。现报道表现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2例如下。1病例1.1例1女性,57岁,因“头昏、头痛5 d”于2014年11月21...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大多起病缓慢,症状轻微隐匿,常只有发热等非特异性症状,少数还以并发症形式起病,容易被误诊。现报道表现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2例如下。1病例1.1例1女性,57岁,因“头昏、头痛5 d”于2014年11月21日入院。患者5 d前出现头昏、头痛,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酗酒史。查体:神志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心脏听诊 感染性心内膜炎 半卵圆中心梗死 右侧顶叶 颈部血管彩超 双侧枕叶梗死 非特异性症状 稳定斑块 梗死病灶
下载PDF
无症状脑梗死102例临床分析
13
作者 王晓丽 李萍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07年第z1期46-47,共2页
关键词 梗死 SBI MRI CT 梗死病灶 无症状
下载PDF
继续教育思考题
14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388-388,396,共2页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狭窄 注意缺陷 多动障碍 脑微出血 思考题 梗死病灶 癫痫儿童 哌甲酯 阿托西汀 重症肌无力 神经肌肉疾病 继续教育 继续工程教育
下载PDF
缺血性卒中患者ACA、ANCA与病灶及再发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祝玲 屈继波 王文敏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526-529,共4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患者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 antibody,ACA)、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utoantibodies,ANCA)阳性及阴性对梗死病灶数量大小及再发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首次发病的急性脑梗死(acute c...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患者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 antibody,ACA)、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utoantibodies,ANCA)阳性及阴性对梗死病灶数量大小及再发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首次发病的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250例,前循环梗死130例、后循环梗死12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定性检测患者清晨空腹血清中ACA,间接免疫荧光法定性检测ANCA。将所有入选患者分为ACA阳性组53例、ANCA阳性组35例、ANCA和ACA均为阳性者8例、阴性对照组170例(ACA和ANCA均为阴性)。并行头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相同治疗方案治疗1周后,复查头颅MRI。比较3组的梗死病灶数量及大小以及1周脑梗死再发率。结果缺血性卒中ACA阳性组和ANCA阳性组多发病灶率均高于阴性对照组(64.15%;65.71%,P<0.001);最大截面直径大于阴性对照组(22.35±5.16;21.39±4.63,P<0.001);再发率均高于阴性对照组(22.64%;20.00%,P<0.001)。结论ACA、ANCA与多发病灶率、脑梗死最大截面直径、再发率相关,ACA、ANCA可作为评价脑梗死严重程度、预后的生化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心磷脂抗体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梗死病灶
下载PDF
腔隙性脑梗死病情进展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兰兰 张娴娴 +3 位作者 叶青 李晓波 朱艳 徐林根 《中国临床医学》 2012年第6期689-691,694,共4页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ion,LI)病情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8月—2012年6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诊治的258例急性LI患者(MRI弥散加权成像序列中急性梗死病灶的直径≤15 mm)临床资料。患者运动功能按照美国国...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ion,LI)病情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8月—2012年6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诊治的258例急性LI患者(MRI弥散加权成像序列中急性梗死病灶的直径≤15 mm)临床资料。患者运动功能按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评价,入院14 d内加重≥1分者纳入进展组(n=38),余为非进展组(n=220)。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LI病情进展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各因素预测的临界值。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梗死病灶直径、血小板计数及收缩压(SB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这3个因素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两组患者脑梗死病灶直径及SB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脑梗死病灶直径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0.619,S=0.052,95%CI 0.566~0.678,临界值>10 mm;SBP的AUC=0.586,S=0.058,95%CI 0.523~0.646,临界值>165 mmHg;脑梗死病灶直径和SBP是急性LI患者病情进展的危险因素。结论:脑梗死病灶直径>10 mm及SBP>165 mmHg可作为急性LI病情进展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隙性脑梗死 进展 梗死病灶直径 收缩压
下载PDF
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病灶层面数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性分析
17
作者 刘影利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110-113,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Acute Isolated Pontine Infarction, AIPI)患者中梗死病灶层面数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 END)之间的相关性,评估其对疾病进展的预测价值,以便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 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Acute Isolated Pontine Infarction, AIPI)患者中梗死病灶层面数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 END)之间的相关性,评估其对疾病进展的预测价值,以便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的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53例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患者。根据患者在急性期内是否出现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将其分为非END组(N=44)和非END组(n=9)。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数据及实验室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梗死病灶层面数、最大梗死层面长径、宽径、面积、体积、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和饮酒等因素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吸烟和梗死病灶层面数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存在显著相关性。吸烟患者发生END的风险显著增加(OR=6.647,95%CI:1.197-34.937,P=0.031)。此外,梗死病灶层面数的增加同样显著增加了END的发生风险(OR=6.670,95%CI:1.254-35.480,P=0.026)。在END组患者中,梗死病灶层面数明显高于非END组[2(1-2)vs 1(1-1),P=0.010)]。其他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未显示出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本研究发现,梗死病灶层面数的增加和吸烟是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应加强对这类高危患者的监测和干预,特别是控制吸烟行为和及时评估梗死层面数,以降低疾病进展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梗死病灶层面数 相关性 预测因素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LncRNA-NEAT1,miR-93-5p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聂晓慧 薛茜 +1 位作者 寇文辉 张烨君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94-98,共5页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核富集转录体1(long non-coding RNA paraspeckle assembly transcript 1,LncRNA-NEAT1)和微小RNA(micro RNA,miR)-93-5p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核富集转录体1(long non-coding RNA paraspeckle assembly transcript 1,LncRNA-NEAT1)和微小RNA(micro RNA,miR)-93-5p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脑梗死组,收集其临床资料,根据梗死病灶面积分为小面积梗死组、中面积梗死组和大面积梗死组;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根据预后结局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同期健康体检者84例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LncRNA-NEAT1和miR-93-5p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LncRNANEAT1和miR-93-5p表达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脑梗死组血清LncRNANEAT1(2.46±0.38 vs 1.01±0.20)表达水平显著升高,miR-93-5p(0.42±0.16 vs 1.02±0.22)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0.948,33.796,均P<0.05)。血清LncRNA-NEAT1表达水平随梗死病灶面积(2.21±0.36,2.45±0.39,2.75±0.45)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2.24±0.34,2.46±0.40,2.70±0.45)增加而升高(F=11.434,8.674,均P<0.05),miR-93-5p表达水平(0.68±0.20,0.43±0.17,0.12±0.04)随梗死病灶面积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0.63±0.19,0.41±0.16,0.21±0.08)增加而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79.777,49.316,均P<0.05)。与生存组相比,死亡组血清LncRNA-NEAT1(2.78±0.43 vs 2.39±0.40)表达水平显著升高,miR-93-5p(0.28±0.09 vs 0.45±0.18)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378,3.550,均P<0.05)。血清LncRNA-NEAT1,miR-93-5p单独及联合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3(95%CI:0.591~0.876),0.784(95%CI:0.669~0.898)和0.849(95%CI:0.752~0.946),敏感度分别为53.3%,73.3%和86.7%,特异度分别为76.8%,75.4%和73.9%。结论LncRNANEAT1与miR-93-5p联合检测对急性脑梗死有一定预后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长链非编码RNA核富集转录体1 微小RNA-93-5p 梗死病灶面积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下载PDF
首次脑梗死患者卒中后淡漠与梗死病灶部位关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凝瑶 孙伟 《黑龙江科学》 2015年第14期11-11,17,共2页
为了探讨卒中后淡漠(post stroke apathy,PSA)与梗死病灶部位的关系。通过记录219例首次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的病史资料并进行MAES评分。根据MAES评分结果分为淡漠组和非淡漠组,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发现PSA的发生与梗死病灶部位、左右半球... 为了探讨卒中后淡漠(post stroke apathy,PSA)与梗死病灶部位的关系。通过记录219例首次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的病史资料并进行MAES评分。根据MAES评分结果分为淡漠组和非淡漠组,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发现PSA的发生与梗死病灶部位、左右半球无明显相关性(P>0.05)。证明在脑梗死急性期PSA的发生与梗死病灶部位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次脑梗死 梗死病灶部位 卒中后淡漠
下载PDF
磁共振灌注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万昆明 林进添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第12期83-85,共3页
目的:探究磁共振灌注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选2017年4月至2021年3月间广东医科大学东莞第一医院收治的42例疑似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治疗前均给予磁共振灌注成像检查,比较患者健侧脑区与梗死病灶区的脑灌... 目的:探究磁共振灌注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选2017年4月至2021年3月间广东医科大学东莞第一医院收治的42例疑似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治疗前均给予磁共振灌注成像检查,比较患者健侧脑区与梗死病灶区的脑灌注、强化峰值、达峰时间、脑血容量、扩散系数值,并以此推算患者梗死病灶区的相对灌注值、相对脑血容量(CBV)值以及强化峰值差值、达峰时间差值、相对扩散系数值。参考颅脑磁共振平扫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结合临床诊断、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以此为金标准,计算磁共振灌注成像诊断急性脑梗死的灵敏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误诊率、漏诊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患者健侧脑区的脑灌注、强化峰值、脑血容量、扩散系数值均高于梗死病灶区,而达峰时间短于梗死病灶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梗死病灶区的相对灌注值、相对CBV值以及强化峰值差值、达峰时间差值、相对扩散系数值分别为0.33±0.05、0.53±0.04、(-2.58±0.39)HU、(3.59±0.62)s、(-3.71±0.50)×10~(-4) mm·s~(-1)。磁共振灌注成像诊断急性脑梗死的灵敏度为97.50 %、特异度为100.00 %、诊断符合率为97.62 %、误诊率为0.00 %、漏诊率为2.50 %、阳性预测值100.00 %、阴性预测值97.50 %。结论:采用磁共振灌注成像检查急性脑梗死,可以及时获取患者的梗死病灶区的相关数据,为临床诊治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磁共振灌注成像 梗死病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