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个由干湿交替极端气候事件主导的内陆湖盆:来自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露头剖面的沉积学证据 被引量:3
1
作者 李相博 刘化清 +7 位作者 杨伟伟 张艳 Carlos Zavala 吉利民 杨占龙 郝彬 黄军平 王菁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93-316,共24页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陆上最主要的油气盆地之一,三叠系延长组是该盆地的主要含油层位.通过对延长组典型露头的考察与研究,结合古生物及岩性岩相资料,取得了3点新认识:(1)恢复了延长组沉积时期的古气候环境,认为其具有三分性,其中早期拉...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陆上最主要的油气盆地之一,三叠系延长组是该盆地的主要含油层位.通过对延长组典型露头的考察与研究,结合古生物及岩性岩相资料,取得了3点新认识:(1)恢复了延长组沉积时期的古气候环境,认为其具有三分性,其中早期拉丁期为干旱环境;中期受卡尼期梅雨事件(CPE)影响气候发生突变,转变为温暖潮湿气候环境;晚期诺利-瑞替期再次转变为半干旱-半湿润气候环境.(2)CPE事件改变了延长组沉积物搬运与沉积方式,其中CPE事件之前与事件之后的干旱环境时期,主要发育暴雨洪水引发的季节性河流、决口扇、决口河道沉积;CPE事件当中及卡尼中期,陆源碎屑物质主要通过异重流、浊流及砂质碎屑流等多种途径搬运至水下环境,形成富砂质重力流事件沉积,同时受CPE事件控制,在深水环境还发育了黑色富有机质页岩事件沉积.(3)建立了延长组干旱与潮湿两种环境沉积模式,干旱环境湖泊水域面积较小,主要沉积单元为洪泛平原、季节性河道及决口扇,主要沉积方式为填平补齐、加积式沉积,不发育前积沉积现象;潮湿环境湖泊水域面积较大,发育完整的陆相河流-三角洲-湖泊-重力流沉积体系,由于具有稳定的长流水,河道相对固定,加之受湖平面变化控制,其沉积方式以前积作用为主.该认识不仅对于深入探讨鄂尔多斯延长组大型坳陷湖盆形成演化机理、沉积层序充填演化及指导油气勘探实践有积极意义,而且对揭示晚三叠世全球极端气候事件在内陆湖盆的沉积学记录有积极意义,可以填补CPE事件在古特提斯东缘泛大陆内部沉积响应研究的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湿气候交替 洪水事件 梅雨事件 沉积模式 延长组 晚三叠世 鄂尔多斯盆地 石油地质学
原文传递
晚三叠世卡尼期梅雨事件(CPE)在陆相盆地中的沉积学响应——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李相博 朱如凯 +10 位作者 惠潇 苏明军 邱振 黄军平 张艳 王菁 刘化清 李士祥 李树同 杨占龙 郭精义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11-526,共16页
卡尼期梅雨事件(CPE事件)是三叠纪地球上最显著的气候突变事件之一,而气候环境突变对内陆湖盆沉积物特征具有重要控制作用。以我国陆上最主要的含油气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为例,在充分借鉴国内外有关全球古气候、事件沉积... 卡尼期梅雨事件(CPE事件)是三叠纪地球上最显著的气候突变事件之一,而气候环境突变对内陆湖盆沉积物特征具有重要控制作用。以我国陆上最主要的含油气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为例,在充分借鉴国内外有关全球古气候、事件沉积、陆相盆地烃源岩发育机理及异整合面等最新研究进展基础上,对延长组沉积与成藏问题重新思考与研究,取得了如下3点新认识:1)重新厘定了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卡尼期时限,明确了延长组CPE事件的沉积响应,认为卡尼阶底界大致相当于延长组长7与长8之间的地层界限,顶界相当于长4+5与长3之间的地层界限,CPE事件大致与“长7黑色页岩事件”沉积相对应;2)在卡尼期及CPE事件期间,延长组沉积期湖盆表现为“快速湖侵、震荡式缓慢湖退”特点,十分有利于优质烃源岩的发育;3)受卡尼期古气候及CPE事件影响,延长组内部发育上下两个由于气候环境突变而形成的异整合面,它们对油气分布均具有明显控制作用。该研究对于深入探讨延长组湖盆形成演化机理、沉积层序充填演化特征及指导油气勘探实践均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尼期梅雨事件(CPE) 古气候 沉积响应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2016年梅雨期间长江中下游强降水与对流层上层斜压波包的关系 被引量:5
3
作者 叶德超 管兆勇 +2 位作者 孙思远 李鑫 夏阳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3-83,共11页
2016年6—7月,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了自1998年以来最严重的强降水事件,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中国2479站逐月及逐日降水资料,研究了2016年梅雨期间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与欧亚大陆对流层上层斜压波包活动的关系... 2016年6—7月,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了自1998年以来最严重的强降水事件,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中国2479站逐月及逐日降水资料,研究了2016年梅雨期间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与欧亚大陆对流层上层斜压波包活动的关系,并诊断了两者之间的信息流向。结果表明,梅雨期间的高频斜压波动具有明显的下游频散效应。波动起源于黑海,沿西北—东南方向于3—4 d后传至长江中下游地区。斜压波包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强降水的发生提供了必要的能量。波作用通量矢量的分布表明,梅雨期间逐日均有来自西风带上游的扰动能量向长江中下游流域传播。而梅雨期间降水与斜压波包的信息流关系表明,二者之间存在信息传递。因此,3—4 d并源于黑海附近的斜压波包活动是2016年长江中下游梅雨期间异常降水的成因。这些结果为深刻认识长江中下游地区强降水事件发生的成因和有效预测提供了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压波包 梅雨强降水事件 信息流 长江中下游 2016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