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湖梅梁湾沉积物-水界面氮迁移特征初步研究 被引量:58
1
作者 杨龙元 蔡启铭 +1 位作者 秦伯强 郑循华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8年第4期41-47,共7页
用乙炔为抑制剂,气相色谱法测定了1997年夏季太湖梅梁湾口沉积物-水界面的反硝化率和N2O的自然排放率,太湖梅梁湾沉积物的反硝化率为1.4-5.6μmolN2/(m2·h),N2O的自排放率为0.08-0.66μmolN2/(m2·h).探讨了... 用乙炔为抑制剂,气相色谱法测定了1997年夏季太湖梅梁湾口沉积物-水界面的反硝化率和N2O的自然排放率,太湖梅梁湾沉积物的反硝化率为1.4-5.6μmolN2/(m2·h),N2O的自排放率为0.08-0.66μmolN2/(m2·h).探讨了沉积物-水界面NO3-交换动态.指出沉积物内硝化-反硝化作用是太湖湖泊生态系统氮循环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在湖泊水土界面氮交换中,沉积物具有吸收水体中NO3-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界面 氮迁移 太湖 沉积物
下载PDF
梅梁湾、大太湖夏季和冬季CDOM特征及可能来源分析 被引量:78
2
作者 张运林 秦伯强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15-423,共9页
基于2004年夏季水华暴发期和冬季在梅梁湾及大太湖各2次采样,分析了夏季、冬季CDOM的特征及其可能的来源,发现夏季CDOM吸收系数、叶绿素a浓度均明显高于冬季,DOC浓度、CDOM吸收系数a(355)的变化范围分别为5.17~12.42 mg/L、2.57~6.77 ... 基于2004年夏季水华暴发期和冬季在梅梁湾及大太湖各2次采样,分析了夏季、冬季CDOM的特征及其可能的来源,发现夏季CDOM吸收系数、叶绿素a浓度均明显高于冬季,DOC浓度、CDOM吸收系数a(355)的变化范围分别为5.17~12.42 mg/L、2.57~6.77 m-1,最大值均出现在冬季(12月15日)的直湖港入湖口。CDOM吸收系数与DOC浓度、定标后的荧光值一般都存在显著正相关,但夏季由于受浮游植物降解的影响,与DOC浓度和荧光的相关性明显低于冬季。表征CDOM组成和来源的参数比吸收系数、M值、S值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夏季吸收系数a*(355)值明显要大于冬季,而S值、M值则要小于冬季。夏季水华暴发时CDOM吸收系数与叶绿素a浓度空间分布较为一致,吸收系数与叶绿素a浓度存在正相关,浮游植物降解产物可能是水体中CDOM的重要来源;相反,冬季CDOM吸收系数呈现从梁溪河入湖口、湾内往湾口递减的趋势,其来源可能主要以陆源为主,受入湖河流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夏季 冬季 CDOM 来源
下载PDF
太湖梅梁湾和五里湖沉积物磷形态的垂向变化 被引量:63
3
作者 黄清辉 王东红 +2 位作者 王春霞 马梅 王子健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7-150,共4页
应用淡水沉积物中磷形态的标准测试程序(SMT),分析了太湖北部梅梁湾和五里湖沉积物中磷形态的垂向变化.结果表明,在同一湖泊,不同地点沉积物磷形态的垂向变化有差异.五里湖西部沉积物中铁/铝磷、无机磷和总磷在深度7~12cm处含量最高,... 应用淡水沉积物中磷形态的标准测试程序(SMT),分析了太湖北部梅梁湾和五里湖沉积物中磷形态的垂向变化.结果表明,在同一湖泊,不同地点沉积物磷形态的垂向变化有差异.五里湖西部沉积物中铁/铝磷、无机磷和总磷在深度7~12cm处含量最高,往深层方向呈先增后减的垂向分布特征,而有机磷和钙磷含量则随深度增加呈减小趋势;梅梁湾小湾里沉积物中铁/铝磷、无机磷、有机磷和总磷含量均随深度增加呈减小趋势,至22cm以下略有增加,而钙磷却在柱样下部随深度增加呈累积趋势.研究还发现,近年来五里湖西部人为源的磷输入逐渐减小,可能得益于污水排放的削减;而梅梁湾小湾里沉积物中人为源的磷含量明显增加,可能与污水和农业径流输入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 沉积物:垂向分布 五里湖
下载PDF
太湖梅梁湾与五里湖浮游植物群落的比较 被引量:66
4
作者 宋晓兰 刘正文 +2 位作者 潘宏凯 杨桂军 陈宇炜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43-651,共9页
富营养化和风浪是影响大型浅水湖泊浮游植物群落的重要因素,本文于2003年10月至2004年9月对太湖梅梁湾和五里湖理化环境因子(水温、透明度值、悬浮质浓度和氮、磷营养盐浓度)和浮游植物群落进行了逐月监测,通过对两个湖区理化因子和浮... 富营养化和风浪是影响大型浅水湖泊浮游植物群落的重要因素,本文于2003年10月至2004年9月对太湖梅梁湾和五里湖理化环境因子(水温、透明度值、悬浮质浓度和氮、磷营养盐浓度)和浮游植物群落进行了逐月监测,通过对两个湖区理化因子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在周年内季节变化的比较研究,探讨富营养化程度以及风浪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为:(1)梅梁湾由于受风浪影响悬浮物含量较高,五里湖则富营养化水平更高.(2)周年内五里湖浮游植物平均生物量(6.85 mg/L)高于梅梁湾的平均生物量(4.99 mg/L),两个湖区都呈现夏秋高峰、冬季低谷的变化特征.梅梁湾浮游植物群落季节演替的模式基本为:冬季硅藻(小环藻属Cyclotella spp.)和隐藻(隐藻属Cryptomonas spp.)-春季绿藻(细丝藻属Planctonema sp.)-夏季绿藻(绿球藻目Chlorococcales种类)和蓝藻(微囊藻属Microcystis spp.和浮游蓝丝藻属Planktothrix spp.)-初秋蓝藻(微囊藻属)和硅藻(浮游直链硅藻Aulacoseira spp.)-秋季隐藻(隐藻属).五里湖的季节演替模式没有梅梁湾明显,全年隐藻(隐藻属)都占优势,在此基础上,秋冬季硅藻(小环藻属和浮游直链硅藻属)占优势,裸藻(裸藻属Euglena spp.)在冬春季占优势,绿藻(绿球藻目种类和团藻目衣藻属Chlamydomonas spp.)在整个春季和初夏的优势地位在夏季被蓝藻(微囊藻属和浮游蓝丝藻属)所取代.群落构成的差异是浮游植物对两个湖区不同风浪条件和富营养化水平的响应结果.(3)通过与PEG(Plankton Ecology Group)模式的比较,梅梁湾和五里湖浮游植物群落的季节演替主要受水温、光照、营养盐(氮、磷)浓度和浮游动物牧食等因子的影响,因此,大型富营养化浅水湖泊浮游植物群落演替规律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风浪作用 富营养化 五里湖 太湖
下载PDF
太湖梅梁湾浮游植物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 被引量:55
5
作者 张运林 秦伯强 +2 位作者 陈伟民 高光 陈宇炜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2127-2131,共5页
1998年 5月~ 1999年 8月对太湖梅梁湾 4站点进行了每季 1次、为期 1年的初级生产力及相关因子研究 ,分析了梅梁湾叶绿素a含量和初级生产力的时空分布特征 .结果表明 ,梅梁湾的叶绿素a含量、初级生产力均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和空间差异 ... 1998年 5月~ 1999年 8月对太湖梅梁湾 4站点进行了每季 1次、为期 1年的初级生产力及相关因子研究 ,分析了梅梁湾叶绿素a含量和初级生产力的时空分布特征 .结果表明 ,梅梁湾的叶绿素a含量、初级生产力均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和空间差异 ,春、夏季浮游植物叶绿素a含量和初级生产力要比秋、冬季高 ,空间上位于污染严重的直湖港口 6 #点叶绿素a含量和初级生产力要高 ,并大致呈现从湾内向湾口递减的趋势 ;在春、夏、秋季光照较强时 ,初级生产力最大指值出现在水下 2 0~ 5 0cm处 ,到冬季垂直差异不明显 ;10~ 30℃之间初级生产力基本上随温度的上升而呈指数增加趋势 .浮游植物生物现存量与初级生产力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营养盐与初级生产力相关性变化很大 .光照显著地影响初级生产力的日变化 ,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叶绿索a 初级生产力
下载PDF
太湖梅梁湾水体悬浮颗粒物和CDOM的吸收特性 被引量:60
6
作者 张运林 秦伯强 杨龙元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3969-3979,共11页
通过测定滤膜上悬浮颗粒物和过滤液中CDOM吸光度的方法计算得到太湖梅梁湾总颗粒物和CDOM的光谱吸收系数,并计算了各吸收组份的贡献份额以及吸收与PAR衰减的比值。总颗粒物的吸收系数从400nm到600nm大致呈下降趋势,到675nm附近由于叶... 通过测定滤膜上悬浮颗粒物和过滤液中CDOM吸光度的方法计算得到太湖梅梁湾总颗粒物和CDOM的光谱吸收系数,并计算了各吸收组份的贡献份额以及吸收与PAR衰减的比值。总颗粒物的吸收系数从400nm到600nm大致呈下降趋势,到675nm附近由于叶绿素a的特征吸收会出现明显峰值,峰值高低随叶绿素4浓度的变化而变化,aρ(440)在3.58-9.86m^-1间变化。非藻类颗粒物和CDOM的吸收随波长增加大致按指数规律下降,αd(440)和αg(440)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23-7.07m^-1和1.06-1.70m^-1。非藻类颗粒物在400—700nm波段的指数函数斜率Sd的平均值为(10.91±0.62)μm^-1;CDOM在280—500nm波段指数函数斜率Sg的平均值为(15.52±0.49)μm^-1。浮游藻类的光谱吸收表现为在440、675nm附近存在两个明显的峰值,分别为(2.55±1.14)、(1.34±0.69)m^-1。ap(440)与TSS、OSS、ISS均存在显著性正相关,而ad(440)则只与TSS、ISS有显著性相关,aph(440)只与OSS、Chla有显著性相关。CDOM吸收系数与DOC浓度没有显著正相关,但与Chla存在显著幂函数关系,浮游藻类降解产物是水体中CDOM的重要来源之一。水体中物质吸收主要以颗粒物为主,对总吸收的贡献率在70%以上,而颗粒物中又以非藻类颗粒物占主导,一般超过加%,总吸收对漫射衰减的贡献也在4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藻类颗粒物 浮游藻类 有色可溶性有机物 叶绿素A 吸收光谱
下载PDF
太湖梅梁湾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现状 被引量:44
7
作者 乔敏 王春霞 +2 位作者 黄圣彪 王东红 王子健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92-595,共4页
采用GC/ECD分析了梅梁湾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现状.所测样品中有机氯农药总浓度为1.78~64.74ng/g,其中,HCHs、DDTs在几乎所有采样点都有检出,含量分别是0.23~1.81ng/g、1.78~63.08ng/g. HCHs中,α-HCH与γ-HCH残留水平相当,未检... 采用GC/ECD分析了梅梁湾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现状.所测样品中有机氯农药总浓度为1.78~64.74ng/g,其中,HCHs、DDTs在几乎所有采样点都有检出,含量分别是0.23~1.81ng/g、1.78~63.08ng/g. HCHs中,α-HCH与γ-HCH残留水平相当,未检出β-HCH. DDTs中p,p'-DDE残留水平较高.数据表明有机氯农药中HCHs可能有新的污染源输入,DDTs在多数采样点发生好氧生物降解,与国内不同水体表层沉积物中HCHs、DDTs的含量相比,梅梁湾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含量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沉积物 有机氯农药
下载PDF
太湖梅梁湾有色可溶性有机物对光的吸收 被引量:39
8
作者 张运林 吴生才 +2 位作者 秦伯强 陈伟民 朱广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05-409,共5页
探讨了太湖梅梁湾不同湖区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对光的吸收、光衰减系数的变化及与DOC浓度的关系、CDOM吸收对光衰减系数的贡献率以及指数函数曲线斜率S值.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湖区CDOM吸收系数差异明显,ad(440)、ad(320)的变化范围分别... 探讨了太湖梅梁湾不同湖区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对光的吸收、光衰减系数的变化及与DOC浓度的关系、CDOM吸收对光衰减系数的贡献率以及指数函数曲线斜率S值.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湖区CDOM吸收系数差异明显,ad(440)、ad(320)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22~2.58m-1,6.24~10.69m-1;DOC浓度最高值出现在梁溪河口,为12.74mg/L,最低值出现梅梁湾口,为6.87mg/L,大致呈由湾内向湾口逐渐递减的趋势;DOC与CDOM吸收系数在波长320nm以下存在显著性相关,波长320~700nm CDOM吸收对光衰减系数的贡献率在0.69%~60.9%间变化,400nm以下紫外短光部分贡献率均大于20%,空间上短波部分贡献率在河口区、五里湖比梅梁湾内及沿岸带要大;CDOM吸收的指数函数曲线斜率S在13.9~18.1μm-1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色可溶性有机物 吸收系数 光衰减系数 溶解性有机碳
下载PDF
太湖梅梁湾沉积物中磷吸附/解吸平衡特征的季节性变化 被引量:40
9
作者 金相灿 姜霞 +1 位作者 王琦 刘冬梅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4-30,共7页
室内模拟研究了太湖梅梁湾4个季节沉积物在低磷湖水中的吸附/解吸特征,推测沉积物在各季节的"源"、"汇"转化过程,找出沉积物"源"、"汇"转化过程中最活跃的磷形态;同时通过对冬季沉积物进行不... 室内模拟研究了太湖梅梁湾4个季节沉积物在低磷湖水中的吸附/解吸特征,推测沉积物在各季节的"源"、"汇"转化过程,找出沉积物"源"、"汇"转化过程中最活跃的磷形态;同时通过对冬季沉积物进行不同温度的吸附/解吸热力学实验,探讨了温度对沉积物吸附/解吸磷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梅梁湾4个季节沉积物总磷及各组分磷含量大小关系为春<夏<冬<秋;夏季和秋季沉积物以释放为主,春季和冬季则以吸附为主;铁/铝磷是沉积物"源"、"汇"转化过程中较活跃的磷组分;沉积物对磷的吸附效率和平衡吸附量为春季最小,秋季最大;温度和沉积物磷含量对DIP吸附/解吸平衡浓度都有影响,吸附/解吸平衡浓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随沉积物磷含量的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平衡浓度 季节性 沉积物
下载PDF
太湖典型区2010-2017年间水质变化趋势及异常分析 被引量:41
10
作者 朱伟 谈永琴 +4 位作者 王若辰 冯甘雨 陈怀民 刘毅璠 李明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96-305,共10页
自2007年太湖蓝藻水华引起无锡供水危机后,在太湖流域及湖区开展了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以改善太湖水环境质量.本研究在太湖梅梁湾和贡湖湾各设置3个采样点,自2010年4月起每月2次监测太湖水质.结合水文气象数据及无锡市环境监测站和太湖... 自2007年太湖蓝藻水华引起无锡供水危机后,在太湖流域及湖区开展了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以改善太湖水环境质量.本研究在太湖梅梁湾和贡湖湾各设置3个采样点,自2010年4月起每月2次监测太湖水质.结合水文气象数据及无锡市环境监测站和太湖局的同期数据,明确太湖自2010年以来,水质整体良好,总氮浓度在波动中呈现下降的趋势,总磷浓度在2014年前也是在波动中呈现下降的趋势,但在2015和2016年有所回升,回升比例约为15%~20%.2015和2016年总磷浓度出现回升的主要原因是这2年的2次大洪水过程携带大量N、P进入太湖湖区,洪水消退过程中,N大多以溶解态排泄出湖区,而P则由于大多数以颗粒态存在,逐渐沉积到湖泊中,随着微囊藻生长消耗水体溶解态P以及水体p H和溶解氧的变化逐渐释放到太湖水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贡湖 总氮 总磷 微囊藻 富营养化
下载PDF
水温、光能对春季太湖藻类生长的耦合影响 被引量:39
11
作者 赵巧华 孙国栋 +2 位作者 王健健 于志国 姜勃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85-393,共9页
环境因素对藻类生长的影响机制是探讨蓝藻水华暴发的基础,其中水温和光能均是影响藻类生长的关键物理因子.基于2015年春季于太湖观测的11次藻类总初级生产力、水温廓线和营养盐浓度等,探讨水温、光能及营养盐对藻类生长过程的影响.结果... 环境因素对藻类生长的影响机制是探讨蓝藻水华暴发的基础,其中水温和光能均是影响藻类生长的关键物理因子.基于2015年春季于太湖观测的11次藻类总初级生产力、水温廓线和营养盐浓度等,探讨水温、光能及营养盐对藻类生长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季,水温、光能是影响藻类生长的关键因素,而营养盐的影响贡献相对较弱.深层水体中光能是藻类生长的关键性限制因子,浅层表现为水温、光能的共同影响,而表层主要表现为光能的抑制.水温的升高促进藻类对光能的获取和利用,提高光抑制的光能阈值,造成深层水体中光能限制程度的加强,藻类生长呈现光限制的深度变浅.本研究有利于确定气候变化下水生生态系统演变的方向,为水生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温 光能 藻类生长 耦合 太湖 藻类总初级生产力
下载PDF
水丝蚓(Tubificid worms)扰动对磷在湖泊沉积物-水界面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35
12
作者 张雷 古小治 +4 位作者 王兆德 申秋实 范成新 钟继承 尹洪斌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66-674,共9页
为探讨水丝蚓(Tubificid worms)扰动对磷在湖泊沉积物-水界面间迁移的影响,选取太湖梅梁湾与大浦口两富营养化湖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培养实验,利用Rhizon间隙水采样器等技术,研究了水丝蚓扰动对太湖沉积物-水界面理化性质及溶解活性磷... 为探讨水丝蚓(Tubificid worms)扰动对磷在湖泊沉积物-水界面间迁移的影响,选取太湖梅梁湾与大浦口两富营养化湖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培养实验,利用Rhizon间隙水采样器等技术,研究了水丝蚓扰动对太湖沉积物-水界面理化性质及溶解活性磷(SRP)在界面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丝蚓扰动能够增大表层沉积物含水率、氧化还原电位,减小间隙水中Fe2+浓度.水丝蚓没有显著改变梅梁湾间隙水中SRP浓度,同时促进了梅梁湾沉积物中SRP向上覆水的释放;但水丝蚓显著减小了大浦口间隙水中SRP浓度,并抑制了大浦口沉积物中SRP向上覆水的释放.水丝蚓扰动对磷在沉积物-水界面间迁移的不同影响可能是由沉积物中Fe2+含量差异较大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扰动 磷迁移 二价铁 太湖 水丝蚓 大浦口
下载PDF
太湖梅梁湾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生态和健康风险 被引量:34
13
作者 乔敏 黄圣彪 +1 位作者 朱永官 王子健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4期456-463,共8页
持久性有机物引起的水质安全性问题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利用生态和健康风险评价的原理和方法,对太湖梅梁湾水源地沉积物中的多环芳烃可能导致的负面效应进行了分析.首先采用商值法筛选出该地区沉积物中具有潜在风险的多环芳烃,再进一步... 持久性有机物引起的水质安全性问题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利用生态和健康风险评价的原理和方法,对太湖梅梁湾水源地沉积物中的多环芳烃可能导致的负面效应进行了分析.首先采用商值法筛选出该地区沉积物中具有潜在风险的多环芳烃,再进一步用建立在暴露浓度分布和物种敏感度分布上的概率法定量表征风险.结果表明,太湖梅梁湾水源地沉积物的多环芳烃中,菲、荧蒽、芘、苯并[a]蒽、屈、苯并[a]芘、二苯并[a,h]蒽7种具有潜在风险;在保护95%的物种水平下,菲的风险最小,而荧蒽和芘风险较高,达20%.健康风险分析表明,美国EPA提出的7种具有遗传毒性的多环芳烃其致癌风险在梅梁湾沉积物中均在10-5水平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沉积物 太湖 风险评价
下载PDF
太湖梅梁湾三维水动力学的研究──Ⅰ.模型的建立及结果分析 被引量:16
14
作者 朱永春 蔡启铭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79-85,共7页
建立了一个太湖梅梁湾三线水动力学模型,模拟了框架湾的水平及垂直流场分布。结果表明:(1)表面流场与风向一致,而底层流场与表面流场的方向完全相反,表现为很明显的补偿流;(2)水平流速基本上自表层向下递减,过渡层的流速比表... 建立了一个太湖梅梁湾三线水动力学模型,模拟了框架湾的水平及垂直流场分布。结果表明:(1)表面流场与风向一致,而底层流场与表面流场的方向完全相反,表现为很明显的补偿流;(2)水平流速基本上自表层向下递减,过渡层的流速比表层和底层小;(3)在风场的作用下可产生垂直环流系统,其中在东南风的作用下产生逆时针的垂直环流(由南向北看),而在西北风的作用下产生顺时针垂直环流;(4)垂直速度自岸边向湖中心递减,其量级远小于水平流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环流 补偿流 风生流 水动力学
下载PDF
不同风浪条件下太湖梅梁湾光合有效辐射的衰减 被引量:25
15
作者 张运林 秦伯强 +4 位作者 陈伟民 胡维平 高光 朱广伟 罗潋葱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33-1137,共5页
基于2003年7月12~17日在太湖梅梁湾进行的连续6d原位水下光场观测资料,分析了不同风浪条件下光合有效辐射(PAR)的衰减和真光层深度,探讨了影响水下光合有效辐射的主导因子.结果表明,整个观测期间向下PAR衰减系数为2.63~4.71·m-1... 基于2003年7月12~17日在太湖梅梁湾进行的连续6d原位水下光场观测资料,分析了不同风浪条件下光合有效辐射(PAR)的衰减和真光层深度,探讨了影响水下光合有效辐射的主导因子.结果表明,整个观测期间向下PAR衰减系数为2.63~4.71·m-1(均值为3.63±0.47·m-1),对应的真光层深度为0.98~1.75m(均值为1.29±0.18m),显示1.5m以下深度浮游植物、沉水植物基本上无法获取足够的太阳光能进行光合作用.从小风浪到中风浪、大风浪向下PAR衰减系数分别是2.63、3.72和4.37·m-1,衰减系数分别增加了41%、66%.透明度、PAR衰减系数、真光层深度与悬浮物浓度存在显著性线性相关,并且与悬浮物中无机颗粒物相关性最好,而与叶绿素a、脱镁叶绿素及溶解性有机碳相关性很低.多元逐步线性回归表明,叶绿素a和溶解性有机碳最先被剔除方程,说明在梅梁湾由于风浪扰动引起悬浮物浓度的改变是影响水下光场的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有效辐射(PAR) 悬浮物 衰减系数 真光层深度
下载PDF
太湖北部隐藻生物量时空动态 被引量:28
16
作者 刘霞 陆晓华 陈宇炜 《湖泊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2-148,共7页
利用2005-2009年每月一次的监测资料,对太湖竺山湾、梅梁湾和贡湖湾理化因子和浮游植物,特别是隐藻生物量周年季节变化进行比较研究,探讨环境因子以及蓝藻变化对隐藻生物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竺山湾内隐藻平均生物量(1.89 mg/L)高于梅梁湾... 利用2005-2009年每月一次的监测资料,对太湖竺山湾、梅梁湾和贡湖湾理化因子和浮游植物,特别是隐藻生物量周年季节变化进行比较研究,探讨环境因子以及蓝藻变化对隐藻生物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竺山湾内隐藻平均生物量(1.89 mg/L)高于梅梁湾(0.87 mg/L)、贡湖湾(0.43 mg/L).2008 2009年隐藻平均生物量(2.12 mg/L)高于20052007年平均生物量(0.28 mg/L).通过与环境因子的时空差异比较分析,竺山湾内高营养盐浓度、高有机质浓度和高悬浮质浓度使得隐藻更具有竞争优势,而贡湖湾内浮游动物的摄食作用可能限制了隐藻生物量.同时,太湖隐藻与蓝藻的竞争演替趋势明显,春夏季高温和蓝藻的过度繁盛可能对隐藻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藻 蓝藻 竺山 贡湖 太湖 生物量
下载PDF
太湖梅梁湾水体悬浮颗粒物中重金属的含量 被引量:24
17
作者 池俏俏 朱广伟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82-585,共4页
用ICP-AES方法测定太湖梅梁湾水体悬浮颗粒物中的Co,Cr,Cu,Ni,Pb,Zn等重金属元素,以及Al,Ba,Be,Ca,Fe,K,Mg,Mn,Na,Sr,Ti,V等相关金属元素的含量,并分析了沉积物中相关元素的含量和分布特征.悬浮物中Cr,Cu,Mn,Ni,Zn的含量显著高于表层沉... 用ICP-AES方法测定太湖梅梁湾水体悬浮颗粒物中的Co,Cr,Cu,Ni,Pb,Zn等重金属元素,以及Al,Ba,Be,Ca,Fe,K,Mg,Mn,Na,Sr,Ti,V等相关金属元素的含量,并分析了沉积物中相关元素的含量和分布特征.悬浮物中Cr,Cu,Mn,Ni,Zn的含量显著高于表层沉积物,Al,Ba,Be,Ca,Co,Fe,K,Mg,Pb,V等元素的含量高出表层沉积物10%—30%,Sr和Ti与沉积物中的含量相当,Na的含量则显著低于沉积物.重金属元素在悬浮物中表现出较强的富集作用.从污水入湖口到湾心,悬浮物中Cr,Cu,Pb,Zn含量呈明显降低的趋势,反映出直湖港对太湖的污染作用仍十分严重.但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并未表现出自港口到湾心显著降低的趋势,说明该区域沉积物对水体重金属污染的记录信息可能失真.水体悬浮物的重金属含量可以很好地反映水体的污染状况及其潜在的生态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 悬浮颗粒物 重金属 太湖 重金属元素 n含量 水体 表层沉积物 重金属含量 污染状况
下载PDF
基于FVCOM的太湖梅梁湾夏季水温、溶解氧模拟及其影响机制初探 被引量:26
18
作者 欧阳潇然 赵巧华 魏瀛珠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78-488,共11页
水体中的溶解氧是表征水生生态系统健康与否的重要参数之一.本研究基于太湖2008年8月16 20日的风速、风向、短波辐射等气象场资料以及实测的相关水质参量,利用FVCOM(即非结构化网格有限体积近海海洋模型)模式对太湖梅梁湾三维水温以及... 水体中的溶解氧是表征水生生态系统健康与否的重要参数之一.本研究基于太湖2008年8月16 20日的风速、风向、短波辐射等气象场资料以及实测的相关水质参量,利用FVCOM(即非结构化网格有限体积近海海洋模型)模式对太湖梅梁湾三维水温以及水体中溶解氧进行模拟,模拟结果与实测值基本吻合,水温的验证回归方程为y=1.02x,R2为0.690;溶解氧的R2为0.760.同时对溶解氧浓度的时空分布,梅梁湾溶解氧的"源"和"汇"及其贡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太阳辐射、风速是影响水温日成层现象的重要因子;受水温和光照的影响,夏季梅梁湾的溶解氧存在垂直差异,呈现出"双峰双谷"的日变化特征;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制氧是水中溶解氧的最重要来源,水下光衰减直接控制着初级生产力的垂直分布;浮游植物呼吸及死亡是溶解氧的最大消耗者,余下依次为底泥耗氧、碳化需氧、细菌呼吸耗氧和硝化作用耗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氧 水温 FVCOM 太湖 光合作用 耗氧
下载PDF
固相萃取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分析水中有机磷农药残留 被引量:22
19
作者 周芳 孙成 +1 位作者 钟明 蒋海军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1-153,共3页
探索了采用固相萃取对样品进行提取富集,以及配备氮磷检测器的毛细管气相色谱(CGC)法分析水中有机磷农药痕量残留的方法.结果表明:敌敌畏、内吸磷、乐果、甲基对硫磷、马拉硫磷和对硫磷等6种农药在20min内有较好的分离;3个不同浓度的标... 探索了采用固相萃取对样品进行提取富集,以及配备氮磷检测器的毛细管气相色谱(CGC)法分析水中有机磷农药痕量残留的方法.结果表明:敌敌畏、内吸磷、乐果、甲基对硫磷、马拉硫磷和对硫磷等6种农药在20min内有较好的分离;3个不同浓度的标准添加,其回收率范围为52.1%~93.7%,最低检出限范围为1.11~5.21ng/L;同时利用该方法分析太湖梅梁湾水源地和长江沿岸水厂取水口水质,6种有机磷农药均有一定程度检出,但仍未超出集中水源地供水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 固相萃取 有机磷农药残留 析水 氮磷检测器 甲基对硫磷 最低检出限 马拉硫磷 长江沿岸 供水标准 水源地 敌敌畏 回收率 取水口 乐果 分离
下载PDF
太湖梅梁湾春季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 被引量:21
20
作者 张运林 秦伯强 +2 位作者 陈伟民 陈宇炜 高光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1-86,共6页
用黑白瓶测氧法对梅梁湾春季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变化特征进行研究,探讨了初级生产力的日变化、垂直变化、区域分布、浮游植物现存量与初级生产力的关系以及不同曝光时间对P-I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梅梁湾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存在明显的... 用黑白瓶测氧法对梅梁湾春季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变化特征进行研究,探讨了初级生产力的日变化、垂直变化、区域分布、浮游植物现存量与初级生产力的关系以及不同曝光时间对P-I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梅梁湾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存在明显的日变化,最大值出现在10:00-14:00;初级生产力在梅梁湾分布呈现为从湾内向湾口逐渐递减的趋势;除表层水受光抑制影响使其生产力相对较低外,初级生产力随水深的增加而降低;初级生产力与叶绿素a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用水柱层平均叶绿素a浓度来估算初级生产力比用表层叶绿素a浓度来估算要更为精确;短的曝光时间往往带来高的初级生产力和同化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级生产力 春季 日变化 浮游植物 区域分布 垂直变化 光抑制 太湖 叶绿素A浓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