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梅勒斯看劳伦斯的性别意识 |
李晓红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2
|
|
2
|
寻找人类“失落了”的伊甸园─—论劳伦斯小说主题思想演变 |
董俊峰
赵春华
|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9 |
3
|
|
3
|
浅析《奔跑吧,梅勒斯》中情节设置对人物形象形成的作用——以三次试炼为中心 |
张吴楚
|
《文存阅刊》
|
2023 |
0 |
|
4
|
死亡与再生──谈劳伦斯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
吕伟民
|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4 |
2
|
|
5
|
论戴·赫·劳伦斯关于人际关系的思想 |
罗婷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3 |
2
|
|
6
|
伊甸园的营造与失落——《查特莱夫人的情人》解读 |
宗源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6 |
3
|
|
7
|
是恶魔还是天使?——从劳伦斯研究中的女权主义论争谈起 |
刘须明
|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2
|
|
8
|
D·H·劳伦斯的内在矛盾 |
郭英剑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2
|
|
9
|
劳伦斯男权主义思想的探究 |
罗玲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10
|
物我交流的载体──D·H·劳伦斯小说的象征艺术研究之三 |
李汝成
路玉坤
|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
1998 |
1
|
|
11
|
D·H·劳伦斯的困惑与矛盾 |
郝素玲
郭英剑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6 |
2
|
|
12
|
性爱的三种境界——记康妮爱情三步曲 |
杨鹏飞
|
《池州学院学报》
|
1999 |
1
|
|
13
|
社会批判的利器——D·H·劳伦斯小说的象征艺术研究之二 |
李汝成
|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
1996 |
0 |
|
14
|
电影《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与同名小说的婚恋伦理观的生态解读 |
单伟红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15
|
人类本质的探求者——郁达夫与劳伦斯比较之四:小说中的性描写 |
毛信德
|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4 |
1
|
|
16
|
人性与理性的挣扎——从方言与标准英语之间的互换看梅勒斯的形象特征 |
常巍
|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2002 |
1
|
|
17
|
罗伯特·金凯与奥利弗·梅勒斯形象之比较 |
王雅
|
《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
2006 |
1
|
|
18
|
没有作者的小说——评王安忆《岗上的世纪》 |
刘小荣
|
《文学自由谈》
CSSCI
|
1989 |
0 |
|
19
|
美丑映照 情欲交融——试谈潘金莲与恰特莱夫人形象的美学意义 |
刘须明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1
|
|
20
|
性意识的觉醒及误区——《恰特莱夫人的情人》与《岗上的世纪》比较刍议 |
宗源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199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