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刚性单桩竖向循环加载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陈仁朋 任宇 陈云敏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926-1933,共8页
刚性桩在高铁低矮路堤加固中广泛应用。利用浙江大学大型地基与边坡工程模型试验系统,开展了饱和粉土地基中刚性单桩动力加载大比例模型试验,对不同静偏荷载及循环荷载组合作用下的桩基性状进行了研究。通过模型桩身安装的各类传感器,... 刚性桩在高铁低矮路堤加固中广泛应用。利用浙江大学大型地基与边坡工程模型试验系统,开展了饱和粉土地基中刚性单桩动力加载大比例模型试验,对不同静偏荷载及循环荷载组合作用下的桩基性状进行了研究。通过模型桩身安装的各类传感器,对桩顶累积沉降、桩身轴力、桩–土界面孔压及正应力变化进行了监测。试验发现,循环剪切会引起桩–土界面土颗粒重排,导致桩–土界面孔压及有效应力状态发生改变。循环荷载比CLR对桩基累积沉降、桩侧应力状态发展影响显著。根据试验结果,对累积沉降发展规律进行了归纳,分析并讨论了桩侧应力状态变化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累积沉降 循环加载 界面 大比例模型试验
下载PDF
黏性土中单桩贯入桩–土界面超孔压和土压测试现场试验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永洪 张明义 +4 位作者 刘俊伟 白晓宇 杨苏春 桑松魁 闫楠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50-958,共9页
黏性土地基中静压桩沉桩过程桩–土界面受力变化是岩土工程中常见的问题。在东营某工地黏性土地基中进行了足尺静压桩的贯入试验,重点监测了桩身不同h/L位置处桩–土界面超孔隙水压力和土压力随入土深度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桩身不同h/L... 黏性土地基中静压桩沉桩过程桩–土界面受力变化是岩土工程中常见的问题。在东营某工地黏性土地基中进行了足尺静压桩的贯入试验,重点监测了桩身不同h/L位置处桩–土界面超孔隙水压力和土压力随入土深度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桩身不同h/L位置处桩–土界面超孔隙水压力与上覆土体有效压力的关系,在同一入土深度桩–土界面土压力的变化特性,重点研究了影响桩–土界面有效土压力分布的原因。测试结果表明:沉桩引起的桩身不同h/L位置处桩–土界面超孔隙水压力与上覆土体有效压力比值最大是1.08,且该比值沿桩身向上逐渐减小;同一入土深度桩身不同h/L位置处桩–土界面土压力存在"侧压力退化"现象,且随着h/L的增加,该退化现象会越发明显,h/L=11/12位置处桩–土界面土压力仅约为10 kPa;除h/L=11/12位置处,桩身其它不同h/L位置处桩–土界面有效土压力是桩–土界面超孔隙水压力的1.88~2.20倍。研究成果对黏性土地基中静压桩施工和承载力确定具有一定的工程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压 过程 界面 超孔隙水压力 压力 现场试验
下载PDF
寒区冻土桩基承载特性研究现状与展望
3
作者 唐丽云 丁冰 +2 位作者 郑建国 许培智 邱培勇 《岩土工程技术》 2024年第3期253-262,共10页
冻土地区季节性的温度变化、大气升温以及人类工程活动加剧,常引起桩基冻胀融沉、倾斜、混凝土开裂等灾害,造成桩基的承载力降低,给寒区冻土桩基带来新的更大挑战。通过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冻土桩基的承载性能目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 冻土地区季节性的温度变化、大气升温以及人类工程活动加剧,常引起桩基冻胀融沉、倾斜、混凝土开裂等灾害,造成桩基的承载力降低,给寒区冻土桩基带来新的更大挑战。通过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冻土桩基的承载性能目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从特殊的冻土性质出发,描述了冻土桩基体系主要的受力形式及其作用特征;从桩–冻土界面力学特性试验及荷载传递机制两个方面,阐述了冻土区桩–土界面力学特性变化机制;从试验研究、理论分析以及数值模拟三个方面,阐明了冻土桩基承载性能变化规律及分析、预测方法;归纳了冻土区桩–土体系温度、水分、应力应变等方面的监测技术。对寒区冻土桩基承载特性未来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承载性能 界面 监测
下载PDF
筋箍碎石桩桩–土界面摩擦特性试验研究及离散元模拟 被引量:5
4
作者 张玲 徐泽宇 +2 位作者 姚攀 赵明华 陈龙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2-81,I0003,共11页
筋箍碎石桩复合地基桩–土界面摩擦特性对其荷载传递机理极为重要。首先通过室内大型直剪试验,研究了法向应力、软土含水率、碎石料相对密实度、筋材设置等因素对筋箍碎石桩桩–土界面摩擦特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离散元方法分析了... 筋箍碎石桩复合地基桩–土界面摩擦特性对其荷载传递机理极为重要。首先通过室内大型直剪试验,研究了法向应力、软土含水率、碎石料相对密实度、筋材设置等因素对筋箍碎石桩桩–土界面摩擦特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离散元方法分析了筋材设置、筋材开孔率、筋材抗拉刚度等因素对界面摩擦特性的影响。室内试验及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桩土界面抗剪强度随法向应力、碎石料相对密实度、筋材开孔率、筋材抗拉刚度的增大而增大,随软土含水率的增加而降低;界面摩擦系数则随法向应力、软土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随碎石料相对密实度、筋材开孔率的增大而提高,筋材抗拉刚度对其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箍碎石 界面 直剪试验 室内试验 离散元模型
下载PDF
非接触测试技术在模型沉桩试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姜赟 陆烨 +1 位作者 唐侨楚 王校勇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208-213,共6页
以数字图像相关技术为基础,在不接触被测物体表面的情况下,采用无标识点法捕捉室内静压桩模型试验中土体的位移信息,分析并获得土体的位移规律。通过自行编制的MATLAB计算程序,可以计算提取出压桩过程中土体所有位置在任意时刻的位移变... 以数字图像相关技术为基础,在不接触被测物体表面的情况下,采用无标识点法捕捉室内静压桩模型试验中土体的位移信息,分析并获得土体的位移规律。通过自行编制的MATLAB计算程序,可以计算提取出压桩过程中土体所有位置在任意时刻的位移变化,从而对不同桩型、不同排土体积产生的土体位移进行了动态分析,拟合了土体的位移轨迹。同时,通过设置局部摄像头,观测分析了在桩土界面的扰动薄层位移特征。研究表明:土体的水平位移随桩体的压入逐渐增大至稳定。当桩径一致时,方桩具有比圆桩更强的挤土作用,且在土体深处两者的差异更为明显。但当排土体积一致时,方桩与圆桩之间的差异较小。桩–土界面扰动层厚度约为5.7~8.6倍平均粒径,层内土体随桩体压入向下移动;当桩体穿过观察区后,扰动层位移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接触测试技术 静压 体位移 界面
下载PDF
桩−土界面倾角和含水率对抗滑桩的阻滑效应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怀鑫 晏长根 +1 位作者 林斌 石玉玲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3-132,共10页
为研究不同界面倾角及含水率对桩–土界面的阻滑效果,首先基于变倾角组合体三轴不固结不排水试验,比较了不同界面倾角和含水率条件下变倾角组合体破坏模式和抗剪强度的差异性,然后结合室内试验抗剪强度参数,通过数值模拟方法比较不同界... 为研究不同界面倾角及含水率对桩–土界面的阻滑效果,首先基于变倾角组合体三轴不固结不排水试验,比较了不同界面倾角和含水率条件下变倾角组合体破坏模式和抗剪强度的差异性,然后结合室内试验抗剪强度参数,通过数值模拟方法比较不同界面倾角和含水率对桩–土界面的阻滑效果,并基于塑性变形理论确定临界含水率w_(max),最后依托工程案例对抗滑桩截面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界面倾角和含水率是导致变倾角组合体破坏模式和抗剪强度差异的主要原因,当含水率较低时,适当增大倾角能提高组合体试样的抗剪强度;当土体含水率较小时,随着桩侧倾角的增大,桩–土界面阻滑效果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当桩侧土体含水率较高时,桩–土界面倾角越大,桩–土界面阻滑越小;当考虑桩间土拱效应时,适当增加抗滑桩桩背受压区三角形截面,作用在桩侧摩擦拱上的等效集中荷载最大可降低33%左右。相关研究成果对抗滑桩的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滑 界面倾角 含水率 拱效应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