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桩–土–桩相互作用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王涛 刘金砺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0-105,共6页
通过大比例尺模型试验、工程实测结果与弹性理论解进行对比,指出弹性理论解夸大了桩–桩、桩–土、土–土相互作用影响,造成沉降计算值偏大和过高估计桩顶反力的不均匀性和筏底地基土反力的不均匀性。据此,建议进行上部结构–基础–桩... 通过大比例尺模型试验、工程实测结果与弹性理论解进行对比,指出弹性理论解夸大了桩–桩、桩–土、土–土相互作用影响,造成沉降计算值偏大和过高估计桩顶反力的不均匀性和筏底地基土反力的不均匀性。据此,建议进行上部结构–基础–桩土共同作用的分析计算时,必须充分估计弹性理论解与真实值的差别,以工程实测和试验数据为基础对弹性理论解进行修正,方可获得较满意的计算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互作用因子 弹性理论
下载PDF
刚性单桩竖向循环加载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陈仁朋 任宇 陈云敏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926-1933,共8页
刚性桩在高铁低矮路堤加固中广泛应用。利用浙江大学大型地基与边坡工程模型试验系统,开展了饱和粉土地基中刚性单桩动力加载大比例模型试验,对不同静偏荷载及循环荷载组合作用下的桩基性状进行了研究。通过模型桩身安装的各类传感器,... 刚性桩在高铁低矮路堤加固中广泛应用。利用浙江大学大型地基与边坡工程模型试验系统,开展了饱和粉土地基中刚性单桩动力加载大比例模型试验,对不同静偏荷载及循环荷载组合作用下的桩基性状进行了研究。通过模型桩身安装的各类传感器,对桩顶累积沉降、桩身轴力、桩–土界面孔压及正应力变化进行了监测。试验发现,循环剪切会引起桩–土界面土颗粒重排,导致桩–土界面孔压及有效应力状态发生改变。循环荷载比CLR对桩基累积沉降、桩侧应力状态发展影响显著。根据试验结果,对累积沉降发展规律进行了归纳,分析并讨论了桩侧应力状态变化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累积沉降 循环加载 界面 大比例模型试验
下载PDF
被动桩与土相互作用解析计算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张爱军 莫海鸿 +1 位作者 朱珍德 张坤勇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120-127,共8页
为解决被动桩–土相互作用的力学问题,基于土体弹性假设及Winkler地基模型,分析了抗滑桩与土体相互作用机理,提出被动桩与土相互作用的弹性地基梁模型控制方程组,推导了桩身力学响应的数学解析表达式,编制MATLAB计算程序进行桩内力计算... 为解决被动桩–土相互作用的力学问题,基于土体弹性假设及Winkler地基模型,分析了抗滑桩与土体相互作用机理,提出被动桩与土相互作用的弹性地基梁模型控制方程组,推导了桩身力学响应的数学解析表达式,编制MATLAB计算程序进行桩内力计算,并与现场监测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验证了本文解析方法是可靠的;最后将该模型应用于深圳中荣煜滑坡治理的抗滑桩设计计算中,探讨了地基水平抗力系数,滑坡剩余推力及其分布函数,对抗滑桩内力和挠度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滑坡剩余下滑力相同的条件下,各种不同分布形式中三角形分布将产生大的弯矩,抛物线分布次之,均匀分布最小,悬殊比率大,达47%;相同地基水平抗力条件下,均匀分布桩顶挠度大于三角形和抛物线分布;这些研究成果可为优化抗滑桩的结构设计及内力计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地基梁 相互作用 地基系数 解析解
下载PDF
基于沉降控制的端承型复合桩基工程实践 被引量:16
4
作者 周峰 屈伟 +1 位作者 郭天祥 林树枝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71-1079,共9页
针对端承桩无法满足桩、土变形协调的特点,通过专门研制的变形调节装置,协调桩、土变形差,提出在桩顶设置变形调节装置的端承型复合桩基,实现地基土承担上部结构大部分荷载,仅通过少量端承型桩来控制建筑物沉降的目的,并进行工程实践。... 针对端承桩无法满足桩、土变形协调的特点,通过专门研制的变形调节装置,协调桩、土变形差,提出在桩顶设置变形调节装置的端承型复合桩基,实现地基土承担上部结构大部分荷载,仅通过少量端承型桩来控制建筑物沉降的目的,并进行工程实践。该工程地基土承载性能良好,天然地基承载力可以满足要求,但建筑物沉降过大,通过采用该方法使地基土承担上部结构55%的荷载,且沉降控制效果良好,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对一系列现场测试数据的分析,验证本工程基于沉降控制的端承型复合桩基方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该工程端承型复合桩基的设计思路与方法可供同类工程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工程 沉降控制 变形调节装置 端承型 共同作用
原文传递
PHC与CFG桩复合地基在高速铁路基底中处理效果试验对比 被引量:16
5
作者 沈宇鹏 毛远凤 +2 位作者 荆鹏 程万慧 田亚护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A02期4174-4180,共7页
以京津城际铁路2种不同桩筏复合地基处理形式为工程实例,对比分析PHC桩和CFG桩的单桩承载力、荷载桩–土分担、以及不同位置的荷载和沉降与时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PHC桩的单桩承载力明显大于CFG桩,约为其1.33倍;PHC复合地基段路基的... 以京津城际铁路2种不同桩筏复合地基处理形式为工程实例,对比分析PHC桩和CFG桩的单桩承载力、荷载桩–土分担、以及不同位置的荷载和沉降与时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PHC桩的单桩承载力明显大于CFG桩,约为其1.33倍;PHC复合地基段路基的中心沉降量小于CFG桩复合地基段;PHC桩断面的桩–土应力比为17-47,荷载分担比为0.56-0.78,而CFG桩断面桩–土应力比为12-25,荷载分担比为0.42-0.59,说明PHC桩复合地基能尽量减小桩间土的荷载。认为在松软地基上采用PHC管桩不仅能保证复合地基中的成桩效果,也能减小桩间土的荷载承担,从而减小复合地基的总沉降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地基 高速铁路 沉降 应力比 承载力
原文传递
新型桩–土–撑组合支护体系工程应用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王杰 李迪安 +2 位作者 田宝吉 杜佐龙 韩磊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2期93-96,共4页
以上海某基坑工程为背景,应用Plaxis 2D有限元软件、采用土体硬化本构模型(HS)对新型桩–土–撑组合支护体系进行计算分析,得到了该组合支护体系在基坑开挖时的变形规律。计算值通过与现场实测值对比分析发现:Plaxis2D能够较好地预测新... 以上海某基坑工程为背景,应用Plaxis 2D有限元软件、采用土体硬化本构模型(HS)对新型桩–土–撑组合支护体系进行计算分析,得到了该组合支护体系在基坑开挖时的变形规律。计算值通过与现场实测值对比分析发现:Plaxis2D能够较好地预测新型桩–土–撑组合支护体系实际基坑开挖的围护结构变形;钢管斜撑的存在改变了传统双排桩的变形规律,能够有效减小围护桩顶位移;基坑变形满足基坑安全和变形要求;该基坑支护体系无内支撑,不仅方便基坑开挖,而且不会因为临时支撑的施工和拆除产生大量建筑垃圾,安全经济、绿色环保,可以为软土地区的深大基坑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大基坑 有限元分析 现场监测
下载PDF
夯实水泥土楔形桩复合地基承载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何杰 刘杰 +2 位作者 张可能 吴有平 曹祚省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506-1512,共7页
针对软土地基中的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分别进行1组等截面桩和3组不同楔角楔形桩的9桩复合地基对比试验,研究4组复合地基在相同条件下的平均沉降和平均桩–土应力比随荷载变化的规律以及荷载传递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夯实水泥土楔形桩... 针对软土地基中的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分别进行1组等截面桩和3组不同楔角楔形桩的9桩复合地基对比试验,研究4组复合地基在相同条件下的平均沉降和平均桩–土应力比随荷载变化的规律以及荷载传递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夯实水泥土楔形桩能有效地调节桩–土沉降差和地基沉降,提高地基承载力;增大楔形桩的楔角能使桩体较早地发挥其承载性能,夯实水泥土楔形桩复合地基的平均桩–土应力比较夯实水泥土等截面桩复合地基的大;随侧壁倾角的增大,夯实水泥土楔形桩桩身轴力的衰减速率不断增大,随荷载传递深度不断减小,楔形桩的工作性状远优于等截面,且侧壁倾角越大,桩体的性状能得到较好地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工程 楔形 夯实水泥楔形 应力比 荷载传递规律
下载PDF
黏性土中单桩贯入桩–土界面超孔压和土压测试现场试验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永洪 张明义 +4 位作者 刘俊伟 白晓宇 杨苏春 桑松魁 闫楠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50-958,共9页
黏性土地基中静压桩沉桩过程桩–土界面受力变化是岩土工程中常见的问题。在东营某工地黏性土地基中进行了足尺静压桩的贯入试验,重点监测了桩身不同h/L位置处桩–土界面超孔隙水压力和土压力随入土深度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桩身不同h/L... 黏性土地基中静压桩沉桩过程桩–土界面受力变化是岩土工程中常见的问题。在东营某工地黏性土地基中进行了足尺静压桩的贯入试验,重点监测了桩身不同h/L位置处桩–土界面超孔隙水压力和土压力随入土深度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桩身不同h/L位置处桩–土界面超孔隙水压力与上覆土体有效压力的关系,在同一入土深度桩–土界面土压力的变化特性,重点研究了影响桩–土界面有效土压力分布的原因。测试结果表明:沉桩引起的桩身不同h/L位置处桩–土界面超孔隙水压力与上覆土体有效压力比值最大是1.08,且该比值沿桩身向上逐渐减小;同一入土深度桩身不同h/L位置处桩–土界面土压力存在"侧压力退化"现象,且随着h/L的增加,该退化现象会越发明显,h/L=11/12位置处桩–土界面土压力仅约为10 kPa;除h/L=11/12位置处,桩身其它不同h/L位置处桩–土界面有效土压力是桩–土界面超孔隙水压力的1.88~2.20倍。研究成果对黏性土地基中静压桩施工和承载力确定具有一定的工程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压 过程 界面 超孔隙水压力 压力 现场试验
下载PDF
刚性桩复合地基尺寸效应试验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刘鹏 杨光华 +2 位作者 范泽 刘惠康 张玉成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7-200,共14页
为了研究刚性桩复合地基承载性状受基础尺寸大小变化的影响规律,自主研制一个模型箱试验装置,开展4个不同尺寸压板的地基土以及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和单桩载荷试验等相关模型试验,获得一套模型试验测试成果。试验结果表明,在基底应力和置... 为了研究刚性桩复合地基承载性状受基础尺寸大小变化的影响规律,自主研制一个模型箱试验装置,开展4个不同尺寸压板的地基土以及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和单桩载荷试验等相关模型试验,获得一套模型试验测试成果。试验结果表明,在基底应力和置换率相同的条件下,复合地基沉降随压板尺寸增大而增大,桩–土应力比随压板尺寸增大而增大,桩分担的荷载随压板尺寸增大而增大。在试验成果的基础上,从理论上对刚性桩复合地基尺寸效应进行分析,所揭示的规律与试验结果也是一致的。由于尺寸效应的存在,现场载荷试验承载性状不能代替实际基础复合地基承载性状,进而提出由桩–土组合叠加计算模型的方法,来解决复合地基尺寸效应问题,模型试验及工程实例计算结果证明了该方法是可行的。结果可为解决复合地基尺寸效应问题及探讨复合地基承载能力检测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工程 刚性复合地基 承载性状 尺寸效应 模型试验 应力比
原文传递
吸湿环境下膨胀土与桩接触面强度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涛 王勇 +1 位作者 孙吉主 李雄威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161-166,共6页
为探讨水分迁移条件中,土质特性对膨胀土地基中桩–土接触面的影响规律,以广西南宁中强膨胀土为研究对象,针对大气环境作用对膨胀土宏微观特性的影响,进行原状土体强度与接触面强度的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吸湿环境下,含水率对土体强... 为探讨水分迁移条件中,土质特性对膨胀土地基中桩–土接触面的影响规律,以广西南宁中强膨胀土为研究对象,针对大气环境作用对膨胀土宏微观特性的影响,进行原状土体强度与接触面强度的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吸湿环境下,含水率对土体强度的影响比对接触面强度的影响显著,原状膨胀土和桩–土接触面的黏聚力均随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小,而含水率增加引起土体摩擦角减小的影响远大于桩–土接触面;接触面的摩擦角始终大于土体内摩擦角,受含水率变化影响不大;当膨胀土吸湿临近饱和含水状态时,桩–土接触面的强度与原状土体强度近似相等。利用回归分析,得出了用土体强度参数表征的桩–土接触面抗剪强度关系表达式。利用该式,能够对吸湿环境下原状膨胀土与结构接触界面的强度进行预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 接触面 吸湿 抗剪强度
下载PDF
寒区冻土桩基承载特性研究现状与展望
11
作者 唐丽云 丁冰 +2 位作者 郑建国 许培智 邱培勇 《岩土工程技术》 2024年第3期253-262,共10页
冻土地区季节性的温度变化、大气升温以及人类工程活动加剧,常引起桩基冻胀融沉、倾斜、混凝土开裂等灾害,造成桩基的承载力降低,给寒区冻土桩基带来新的更大挑战。通过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冻土桩基的承载性能目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 冻土地区季节性的温度变化、大气升温以及人类工程活动加剧,常引起桩基冻胀融沉、倾斜、混凝土开裂等灾害,造成桩基的承载力降低,给寒区冻土桩基带来新的更大挑战。通过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冻土桩基的承载性能目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从特殊的冻土性质出发,描述了冻土桩基体系主要的受力形式及其作用特征;从桩–冻土界面力学特性试验及荷载传递机制两个方面,阐述了冻土区桩–土界面力学特性变化机制;从试验研究、理论分析以及数值模拟三个方面,阐明了冻土桩基承载性能变化规律及分析、预测方法;归纳了冻土区桩–土体系温度、水分、应力应变等方面的监测技术。对寒区冻土桩基承载特性未来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承载性能 界面 监测
下载PDF
筋箍碎石桩桩–土界面摩擦特性试验研究及离散元模拟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玲 徐泽宇 +2 位作者 姚攀 赵明华 陈龙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2-81,I0003,共11页
筋箍碎石桩复合地基桩–土界面摩擦特性对其荷载传递机理极为重要。首先通过室内大型直剪试验,研究了法向应力、软土含水率、碎石料相对密实度、筋材设置等因素对筋箍碎石桩桩–土界面摩擦特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离散元方法分析了... 筋箍碎石桩复合地基桩–土界面摩擦特性对其荷载传递机理极为重要。首先通过室内大型直剪试验,研究了法向应力、软土含水率、碎石料相对密实度、筋材设置等因素对筋箍碎石桩桩–土界面摩擦特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离散元方法分析了筋材设置、筋材开孔率、筋材抗拉刚度等因素对界面摩擦特性的影响。室内试验及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桩土界面抗剪强度随法向应力、碎石料相对密实度、筋材开孔率、筋材抗拉刚度的增大而增大,随软土含水率的增加而降低;界面摩擦系数则随法向应力、软土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随碎石料相对密实度、筋材开孔率的增大而提高,筋材抗拉刚度对其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箍碎石 界面 直剪试验 室内试验 离散元模型
下载PDF
桩−土界面倾角和含水率对抗滑桩的阻滑效应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怀鑫 晏长根 +1 位作者 林斌 石玉玲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3-132,共10页
为研究不同界面倾角及含水率对桩–土界面的阻滑效果,首先基于变倾角组合体三轴不固结不排水试验,比较了不同界面倾角和含水率条件下变倾角组合体破坏模式和抗剪强度的差异性,然后结合室内试验抗剪强度参数,通过数值模拟方法比较不同界... 为研究不同界面倾角及含水率对桩–土界面的阻滑效果,首先基于变倾角组合体三轴不固结不排水试验,比较了不同界面倾角和含水率条件下变倾角组合体破坏模式和抗剪强度的差异性,然后结合室内试验抗剪强度参数,通过数值模拟方法比较不同界面倾角和含水率对桩–土界面的阻滑效果,并基于塑性变形理论确定临界含水率w_(max),最后依托工程案例对抗滑桩截面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界面倾角和含水率是导致变倾角组合体破坏模式和抗剪强度差异的主要原因,当含水率较低时,适当增大倾角能提高组合体试样的抗剪强度;当土体含水率较小时,随着桩侧倾角的增大,桩–土界面阻滑效果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当桩侧土体含水率较高时,桩–土界面倾角越大,桩–土界面阻滑越小;当考虑桩间土拱效应时,适当增加抗滑桩桩背受压区三角形截面,作用在桩侧摩擦拱上的等效集中荷载最大可降低33%左右。相关研究成果对抗滑桩的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滑 界面倾角 含水率 拱效应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扰动状态概念的桩–土相互作用的新荷载渐进性传递模型 被引量:5
14
作者 黄明 张冰淇 +1 位作者 陈福全 许德祥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167-172,共6页
结合扰动状态理论(DSC),详细地分析了桩–土相互作用的荷载渐进性传递机制,提出基于DSC的荷载传递函数及其参数辨识方法。基于Matlab编程,重点分析了模型参数对τ-s曲线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参数η对桩土界面的强度特性的影响具有... 结合扰动状态理论(DSC),详细地分析了桩–土相互作用的荷载渐进性传递机制,提出基于DSC的荷载传递函数及其参数辨识方法。基于Matlab编程,重点分析了模型参数对τ-s曲线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参数η对桩土界面的强度特性的影响具有决定性作用,反映了桩土界面单元强度分布的集中程度,合理地选取参数η可以较好地描述桩–土界面的硬化、软化及弹塑性特性;参数ξ、τ-f对界面的强度特性影响较小,参数的改变只对最大侧摩阻力值产生影响,ξ、τ-f越大,侧阻力的极值也越大,但对τ_s曲线的线形几乎无影响;参数k对界面强度特性和τ-s曲线的线形都有一定的影响,k越大峰值强度越大,界面强度越高,达到侧摩阻力峰值所对应的界面位移越小。结合依托工程,理论模型计算结果与现场试桩实测值吻合较好,检验了该模型的正确与可靠性,对工程实际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扰动状态概念 相互作用 渐进性 荷载传递函数 T-S曲线
下载PDF
基于流–固耦合的近海风电基础地震反应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田树刚 张爱军 +1 位作者 任文渊 王婷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A01期155-165,共11页
结合近海风电单桩及四桩基础支撑体系工程实际场地资料,采用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考虑水–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即考虑流–固耦合效应、饱和土的多孔介质渗流属性及桩–土接触相互作用,分析结构体系动力特性及地震反应。分析单桩有水与... 结合近海风电单桩及四桩基础支撑体系工程实际场地资料,采用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考虑水–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即考虑流–固耦合效应、饱和土的多孔介质渗流属性及桩–土接触相互作用,分析结构体系动力特性及地震反应。分析单桩有水与无水及四桩有水与无水4种工况支撑体系的自振特性和单桩有水与无水2种工况支撑体系的地震反应。结果表明:水层对结构低阶频率影响不大,对高阶频率降低幅度较大;水层对体系的水平位移、竖向沉降、峰值加速度及有效应力均有不同程度地削减;地震作用下土体的超静孔隙水压力呈现波动特性;结构的位移及应力响应均能满足规范要求。证明考虑多介质耦合的动力有限元分析方法是解决复杂海上风电基础地震响应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工程 近海风电 接触 固耦合 超静孔隙水压力 地震反应分析
原文传递
均质砂土中高喷插芯组合桩多界面剪切特性对比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任连伟 吕陈陈 +2 位作者 王新宇 顿志林 王俊林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22-835,共14页
采用大型桩基模型试验加载系统,砂雨法施工,对4种不同组合形式(上组合、下组合、分段组合I、分段组合II)的高喷插芯组合桩(简称JPP桩)进行抗压与抗拔承载性能对比模型试验研究,并对不同组合形式的JPP桩进行界面剪切试验研究,分析桩与桩... 采用大型桩基模型试验加载系统,砂雨法施工,对4种不同组合形式(上组合、下组合、分段组合I、分段组合II)的高喷插芯组合桩(简称JPP桩)进行抗压与抗拔承载性能对比模型试验研究,并对不同组合形式的JPP桩进行界面剪切试验研究,分析桩与桩周土、芯桩与水泥土界面剪切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组合形式对承载力有较大影响,抗压试验中分段组合II的极限承载力最高,抗拔试验中下组合抗拔承载能力最高,可见JPP桩实际工程设计时宜分段组合,且组合段宜放在桩体的中下部。(2)抗拔极限承载力为抗压极限承载力的10%~15%,抗拔荷载下的平均侧摩阻力为抗压下的13%~20%。(3)抗压与抗拔荷载下的桩侧摩阻力随桩土相对位移的增加而逐渐变大,均呈现出双曲线分布;抗拔荷载下的桩侧摩阻力达到极限值时所需要的位移约2 mm,抗压荷载下的桩侧摩阻力达到极限值时所需要的位移约7 mm。(4)芯桩与水泥土界面剪切,加载初期,在很小的相对位移下界面摩阻力迅速增加,界面剪切刚度趋于无穷大;随着荷载的增加,界面剪切刚度变小,相对位移增大,进入弹性工作阶段;随着荷载的进一步增加,界面摩阻力增长又加快,并很快达到剪切破坏。(5)抗压、抗拔荷载下芯桩与水泥土界面剪切刚度约为水泥土与桩周土界面剪切刚度的400,200倍,从而保证芯桩与水泥土协同工作,达到扩大直径、提高承载力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工程 组合 相互作用 多界面剪切 模型试验 抗压与抗拔
原文传递
采动地表土体沉陷对桥梁桩基影响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敏霞 徐平 +1 位作者 高帅 崔文杰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2期4122-4133,共12页
因地下煤层开采引发的地表土体沉陷,对其上方公路或铁路桥梁桩基产生严重危害,甚至引发整个桥梁失稳破坏。基于采动引发的地表沉陷规律和地表沉陷预计概率积分法原理,研制了一套模拟地表沉陷土体桩基载荷试验系统。采用该系统对位于地... 因地下煤层开采引发的地表土体沉陷,对其上方公路或铁路桥梁桩基产生严重危害,甚至引发整个桥梁失稳破坏。基于采动引发的地表沉陷规律和地表沉陷预计概率积分法原理,研制了一套模拟地表沉陷土体桩基载荷试验系统。采用该系统对位于地表不同沉陷位置的4根模型桩开展了试验研究;试验实测了桩身轴力、桩侧摩阻力及桩–土相对位移在地表沉陷过程中的变化;试验实测地表沉降量和概率积分法计算值二者吻合较好,证明了该试验系统模拟地表沉陷的可靠性;试验发现4根试验模型桩桩身轴力和桩侧摩阻力的变化均与所在的地表沉陷曲率变化相关,地表沉陷曲率变化越大,则桩身轴力和桩侧摩阻力变化就越大;桩–土相对位移分析表明,地表沉陷曲率越大,则桩–土相对位移越大,且可能产生桩侧负摩阻力,加剧桩体下沉,引发上部桥梁结构产生不均匀沉降,甚至破坏。研究结果对于采动区桥梁桩基的保护与加固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工程 采动地表体沉陷 桥梁 模型试验 相互作用 荷载传递机制
原文传递
中心岛法支护结构内力及变形计算的地基反力法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爱军 张志允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42-47,共6页
中心岛施工法中预留土台具有减小围护结构内力和变形、节约成本、设置灵活等优点在工程中应用日益广泛,然而预留土台作用下围护结构的计算方法还不成熟。本文基于Winkler弹性地基反力法,根据围护结构沿竖向受力模式的不同,提出了一种新... 中心岛施工法中预留土台具有减小围护结构内力和变形、节约成本、设置灵活等优点在工程中应用日益广泛,然而预留土台作用下围护结构的计算方法还不成熟。本文基于Winkler弹性地基反力法,根据围护结构沿竖向受力模式的不同,提出了一种新的计算分析模型及控制方程组,推导了围护结构内力及变形计算的数学解析解矩阵表达式,并给出解析解解答方法。最后,编制Matlab计算程序进行围护结构内力及变形计算,并与现场监测数据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来验证解析方法的可靠性,结果证明该方法能够准确计算中心岛施工法围护结构内力及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岛法 弹性地基梁 相互作用 解析解 地基反力法
下载PDF
基于动水及桩-土-结构相互作用的斜拉桥地震响应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高大峰 路军 +2 位作者 谢祥兵 董旭 陈凯旋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5-22,共8页
为了得到更为符合实际情况的跨江大桥动力稳定性的地震反应分析,在桥梁抗震研究中必须综合考虑动水及桩–土–结构的相互作用。基于此,结合某斜拉桥,采用基于Morison方程的动水力简便计算方法来模拟水对桥梁下部结构的动水压力,通过大... 为了得到更为符合实际情况的跨江大桥动力稳定性的地震反应分析,在桥梁抗震研究中必须综合考虑动水及桩–土–结构的相互作用。基于此,结合某斜拉桥,采用基于Morison方程的动水力简便计算方法来模拟水对桥梁下部结构的动水压力,通过大型有限元程序Midas/Civil分别建立了没有考虑动水及桩土效应和考虑动水及桩土效应2种情形下的计算模型,通过输入El Centro波分析了动水及桩土效应对斜拉桥结构动力特性和地震反应的影响。分析表明:动水及桩土效应对斜拉桥动力特性和地震反应的影响较大,因此在对跨江斜拉桥结构进行抗震分析时,应考虑动水及桩土效应对其动力反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动水及结构的相互作用 抗震分析 动水压力
下载PDF
非接触测试技术在模型沉桩试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姜赟 陆烨 +1 位作者 唐侨楚 王校勇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208-213,共6页
以数字图像相关技术为基础,在不接触被测物体表面的情况下,采用无标识点法捕捉室内静压桩模型试验中土体的位移信息,分析并获得土体的位移规律。通过自行编制的MATLAB计算程序,可以计算提取出压桩过程中土体所有位置在任意时刻的位移变... 以数字图像相关技术为基础,在不接触被测物体表面的情况下,采用无标识点法捕捉室内静压桩模型试验中土体的位移信息,分析并获得土体的位移规律。通过自行编制的MATLAB计算程序,可以计算提取出压桩过程中土体所有位置在任意时刻的位移变化,从而对不同桩型、不同排土体积产生的土体位移进行了动态分析,拟合了土体的位移轨迹。同时,通过设置局部摄像头,观测分析了在桩土界面的扰动薄层位移特征。研究表明:土体的水平位移随桩体的压入逐渐增大至稳定。当桩径一致时,方桩具有比圆桩更强的挤土作用,且在土体深处两者的差异更为明显。但当排土体积一致时,方桩与圆桩之间的差异较小。桩–土界面扰动层厚度约为5.7~8.6倍平均粒径,层内土体随桩体压入向下移动;当桩体穿过观察区后,扰动层位移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接触测试技术 静压 体位移 界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