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创与常规静脉桥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桥血管通畅率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5
1
作者 杨明 高长青 +2 位作者 王嵘 肖苍松 吴扬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318-320,共3页
目的对比观察内窥镜及常规全程切开采集大隐静脉后静脉桥血管近期的通畅率。方法将2006-06~2010-12收治的80例搭桥患者随机分为内窥镜游离(EVH)组和常规切开采集(OVH)组,术后6个月复查64排冠脉CT,对比两组的静脉桥血管通畅率。结果 EVH... 目的对比观察内窥镜及常规全程切开采集大隐静脉后静脉桥血管近期的通畅率。方法将2006-06~2010-12收治的80例搭桥患者随机分为内窥镜游离(EVH)组和常规切开采集(OVH)组,术后6个月复查64排冠脉CT,对比两组的静脉桥血管通畅率。结果 EVH和OVH组术后6个月静脉桥血管通畅率分别为94.7%和95.2%,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内窥镜采集的大隐静脉近期内有良好的桥血管通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内窥镜 隐静脉 通畅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近期桥血管闭塞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闫军兰 张涛 杨明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133-136,共4页
目的:总结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后桥血管闭塞的相关因素,为CABG术后移植血管桥狭窄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08-01~2010-08的228例接受CABG患者临床资料,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等方法分析移... 目的:总结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后桥血管闭塞的相关因素,为CABG术后移植血管桥狭窄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08-01~2010-08的228例接受CABG患者临床资料,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等方法分析移植血管桥闭塞的相关因素。结果:①单因素分析桥血管闭塞的因素:术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病史、冠脉造影弥漫性病变、术前血糖、术后血糖、术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靶血管直径、左乳内动脉(LIMA)桥血流(和LIMA闭塞相关)、术后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波立维和/或阿司匹林)、总胆固醇(TC)、术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术后纤维蛋白原等;②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冠脉弥漫性病变、PCI病史和术后高TC是桥血管闭塞的危险因素;保护因素是术后HDL-C和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结论:CABG术后桥血管通畅率的相关因素:术前PCI、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术后总胆固醇、靶血管直径、术后HDL-C和术后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通畅 血管闭塞 相关因素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使用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近中期疗效分析
3
作者 李东 肖苍松 +2 位作者 任崇雷 吴扬 王嵘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8年第6期361-365,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本科近年使用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r FⅦa)进行止血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总结r FⅦa在术后使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17年7月,本科行CABG术后应用r FⅦa共22例患者,其中20例采用体外循环下CABG,2... 目的回顾性分析本科近年使用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r FⅦa)进行止血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总结r FⅦa在术后使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17年7月,本科行CABG术后应用r FⅦa共22例患者,其中20例采用体外循环下CABG,2例采用非体外循环下CABG。CABG同期行主动脉瓣置换术7例(生物瓣6例,机械瓣1例),同期行二尖瓣置换术1例(机械瓣)。给予r FⅦa(初始剂量以35~70μg/kg),记录术前、术中、术后及随访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桥血管通畅情况采用64排螺旋CT评价。结果本组患者无二次开胸,应用r FⅦa后第一个小时引流量与应用前一小时引流量相比明显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 <0.05),止血效果良好。随访0.5~7年,平均随访时间(2.98±2.36)年,随访率100%。随访期间总的桥血管通畅率为94.45%,其中动脉桥通畅率94.11%,静脉桥通畅率96.30%。随访期间无死亡,术后血压、血糖、血脂控制良好,术后未出现明显出血情况;随访期间无新发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论 r FⅦa在CABG后渗血的应用中显示出良好的止血效果和安全性。在一定剂量范围内使用r FⅦa,不影响术后近中期桥血管通畅率,不增加血栓形成及MACE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 通畅 多层螺旋CT
下载PDF
再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前静脉桥通畅率的造影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陈长志 陆佩中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35-337,共3页
目的 比较单一静脉桥与序贯静脉桥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CABG)术后的通畅率和寿命。方法 收集 30 0例再次CABG病人术前的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其中 10 6例既有单一桥 (15 9条 ) ,又有序贯桥 (118条 )。结果  10 6例病人单一桥对序贯桥... 目的 比较单一静脉桥与序贯静脉桥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CABG)术后的通畅率和寿命。方法 收集 30 0例再次CABG病人术前的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其中 10 6例既有单一桥 (15 9条 ) ,又有序贯桥 (118条 )。结果  10 6例病人单一桥对序贯桥的堵塞率和狭窄率 (≥ 5 0 % )为 :1年 ,1%和 1%对 2 %和 0 ;5年 ,1%和 0对 2 %和 1% ;10年 ,8%和 7%对 7%和 9% ;15年 ,2 4%和 18%对 2 3%和 2 5 % ;2 3年 ,45 %和 31%对 39%和 4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通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静脉桥的衰败机制与通畅率改进措施的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田美策 王现强 胡盛寿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8-101,共4页
大隐静脉一直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最常用血管材料之一,但静脉桥血管远期通畅率低,是目前CABG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的最新文献及研究进展,就CABG后静脉桥血管可能的堵塞机制及提高静脉桥远期通畅率的几种措施作一... 大隐静脉一直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最常用血管材料之一,但静脉桥血管远期通畅率低,是目前CABG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的最新文献及研究进展,就CABG后静脉桥血管可能的堵塞机制及提高静脉桥远期通畅率的几种措施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外科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大隐静脉移植物 血管通畅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不同抗血小板方案对乳内动脉桥血管通畅率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杨昭 李温斌 +6 位作者 白瑞凯 宋士秋 周子凡 顾成雄 黄方炯 张健群 伯平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3期276-279,共4页
目的:对比研究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后,分别运用单抗(阿司匹林)与双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后,对远期乳内动脉桥血管通畅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01月至2005年12月,在安贞医院心脏外科固定手术组... 目的:对比研究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后,分别运用单抗(阿司匹林)与双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后,对远期乳内动脉桥血管通畅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01月至2005年12月,在安贞医院心脏外科固定手术组行OPCABG并顺利出院的2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随访。结果:随访时间为150个月,随访期内心脏相关死亡54例(16.4%)。两组前降支通畅率分别为65.8%、66.4%(P>0.05)。结论:对于OPCABG的患者,无论给与双抗或单抗,其远期效果并无明显差异,但短期内前降支通畅率变化趋势,双抗组优于单抗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抗凝治疗 血管通畅
下载PDF
术中瞬时血流测定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桥血管质量的预测价值
7
作者 贾彦雄 高杰 +4 位作者 顾松 刘岩 张希涛 安向光 苏丕雄 《中国医药》 2023年第5期667-671,共5页
目的探究术中瞬时血流测定(TTFM)对于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桥血管通畅率和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行CABG的114例患者进行术后CT冠状动脉造影... 目的探究术中瞬时血流测定(TTFM)对于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桥血管通畅率和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行CABG的114例患者进行术后CT冠状动脉造影及MACCE随访。根据桥血管狭窄程度分为正常组(桥血管无狭窄或桥血管与吻合口狭窄≤50%)和病变组(桥血管或吻合口狭窄>50%及桥血管完全闭塞)。结合术中TTFM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桥血管病变和MACCE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TTFM参数对桥血管质量的预测价值。结果114例患者共移植桥血管320支,其中左侧乳内动脉(LIMA)113支,术后通畅率为89.4%(101/113),大隐静脉207支,术后通畅率为75.4%(156/207)。MACCE合计发生17例,发生率为14.9%(17/114)。不同桥血管狭窄程度组比较结果显示病变组平均血流量(MGF)低于正常组,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的比例高于正常组[18.20(10.95,23.90)ml/min比19.00(13.93,30.13)ml/min、12.4%(14/113)比5.8%(12/2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桥血管病变和MACCE作为结局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较低的MGF是桥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0.98,P=0.021);LIMA及大隐静脉分组分析中发现MGF是大隐静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0.97,P=0.014)。MGF对桥血管病变有预测价值(P=0.011)。结论TTFM对于CABG术后桥血管通畅率有预测价值,但无法高效预测MACCE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术中瞬时血流测定 血管通畅 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
下载PDF
CT血管造影分析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后的桥血管通畅率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志勇 章广玲 +6 位作者 邬鹏宇 李占清 杨冬生 蒋守芳 张卫红 霍小菊 高长青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4期8313-8316,共4页
背景:近年来,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后桥血管通畅率是否与传统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相同存在争议。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后桥血管时间通畅率的差异性。方法:选取同一操作者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 背景:近年来,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后桥血管通畅率是否与传统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相同存在争议。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后桥血管时间通畅率的差异性。方法:选取同一操作者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100例,按其临床特征及桥血管病变危险因素匹配抽取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137例。采用64排多螺旋CT血管造影分析冠脉搭桥后1个月,1年,2年,3年,4年的桥血管通畅情况。结果与结论:共对641条桥血管进行评价,两组中左侧乳内动脉桥血管时间通畅率均高于大隐静脉桥,两组左侧乳内动脉桥和大隐静脉桥血管时间通畅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说明非体外循环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后患者桥血管时间通畅率相似,对于某些适当的患者来说,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不失为一个良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非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血管通畅 螺旋CT血管造影
下载PDF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近中期桥血管通畅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王业阳 王柏春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4期374-378,共5页
目的分析本地区导致冠状动脉搭桥(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术后近、中期桥血管病变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90例CABG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检测指标,随访术后3个月和1年的桥血管通畅率,统计分析其各组间的关系。结果CABG术后3个月... 目的分析本地区导致冠状动脉搭桥(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术后近、中期桥血管病变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90例CABG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检测指标,随访术后3个月和1年的桥血管通畅率,统计分析其各组间的关系。结果CABG术后3个月及1年桥血管通畅率分别为91.0%和81.7%。统计学分析显示患者的主动脉壁厚度(aortic wall thickness,AWT)、性别、病变桥血管的靶血管位置及材料与桥血管近、中期通畅率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WT、病变桥血管的靶血管位置及病变桥血管材料是影响桥血管近、中期通畅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搭 血管通畅 主动脉壁厚度
原文传递
不同抗凝药物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桥血管通畅程度及安全性的影响
10
作者 袁萌楠 可海霞 +1 位作者 王泽荣 郝丽娜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0年第10期10-12,共3页
目的比较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咯雷片、替格瑞洛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患者桥血管通畅程度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将150例行CABG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 3组,每组50例。3组患者术后给予不同药物抗凝治疗,A组给予... 目的比较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咯雷片、替格瑞洛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患者桥血管通畅程度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将150例行CABG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 3组,每组50例。3组患者术后给予不同药物抗凝治疗,A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B组给予硫酸氢氯吡咯雷片,C组给予替格瑞洛,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3组患者术后桥血管通畅率、出血事件发生率以及心源性死亡、卒中、靶血管重建、非致命心肌梗死等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150例患者术中共搭左乳内动脉157根,大隐静脉169根,术后3个月、6个月3组患者动脉、静脉桥血管通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1年,3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咯雷片以及替格瑞洛对CABG术后患者的桥血管通畅率、出血事件、MACE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血管通畅 阿司匹林肠溶片 硫酸氢氯吡咯雷片 替格瑞洛 血管通畅 出血事件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联合内膜剥脱术的中远期疗效分析
11
作者 黄宇 孔晴宇 +5 位作者 梁林 肖巍 陈辛亮 柳佳吉 马小龙 迟立群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1年第6期521-525,共5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膜剥脱在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外科治疗的中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9年12月安贞医院单一医疗组施行的58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联合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CE),行常规旁路移植术388例,通过1∶1倾向性...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膜剥脱在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外科治疗的中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9年12月安贞医院单一医疗组施行的58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联合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CE),行常规旁路移植术388例,通过1∶1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得到CE+CABG组和CABG组各58例,分析两组患者的围术期资料。术后随访9~74个月,评价桥血管通畅性,绘制生存分析曲线,评价患者中远期疗效。结果两组在术后30d病死率、围术期心肌梗死、卒中、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使用率、重症监护室时间、血管移植数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手术时间有明显差异[(263.59±50.34)min比(234.58±46.97)min,P<0.01]。随访9~74个月,CE+CABG组1例死亡,CABG组无死亡,两组中远期生存率无明显差异,中远期桥血管通畅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CE+CABG能实现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血运重建,但CE+CABG组与单独CABG组中远期疗效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 血管通畅 中远期疗效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大隐静脉分段切开获取与全程切开获取的近期对比 被引量:10
12
作者 黄伟聪 陆地 +2 位作者 王珏 程德志 孙成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3067-3069,共3页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分段切开与全程切开获取大隐静脉近期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据术中大隐静脉获取方式分为2组,全程切开组99例,...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分段切开与全程切开获取大隐静脉近期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据术中大隐静脉获取方式分为2组,全程切开组99例,分段切开组114例。收集2组患者的术前临床资料,并对术中大隐静脉获取时间、获取长度、获取质量及早期临床结果、下肢切口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术后1年应用冠脉CTA检查,比较静脉桥血管通畅率。结果 2组患者临床基础资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分段切开组下肢切口并发症发生率较全程切开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年冠脉CTA检查静脉桥血管通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段切开获取大隐静脉技术安全可行,在降低术后下肢切口并发症方面有优势,对术后近期通畅率无明显影响,是临床大隐静脉取材较为经济和微创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大隐静脉 静脉血管通畅
下载PDF
内窥镜游离与全程切开法静脉桥血管通畅率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明 高长青 +2 位作者 王嵘 肖苍松 吴扬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493-497,共5页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内窥镜与全程切开法采集大隐静脉后静脉桥血管近、中期通畅率,分析影响静脉桥血管通畅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06年5月至2009年5月择期行CABG中采用内窥镜游离法制备大隐静脉60例...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内窥镜与全程切开法采集大隐静脉后静脉桥血管近、中期通畅率,分析影响静脉桥血管通畅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06年5月至2009年5月择期行CABG中采用内窥镜游离法制备大隐静脉60例(EVH组)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66.6±9.2岁。同期以EVH组的临床特征为标准配对,选取全程切开法制备大隐静脉的60例CABG患者(OVH组)作为对照,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65.7±10.6岁。术后6个月、2年时复查冠状动脉64层螺旋CT(64-MSCT),比较两组静脉桥血管通畅率。收集两组患者游离静脉时的相关临床资料,对可能导致静脉桥血管闭塞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 EVH组静脉游离时间长于OVH组(52.5±13.3min vs.36.1±18.0min,t=2.13,P<0.05),静脉需要修补裂口的数目较OVH组多(2.2±1.3个vs.0.9±0.6个,t=2.60,P<0.05);两组静脉桥血管长度、静脉桥血管支数和静脉桥血管平均血流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EVH组和OVH组术后6个月(96.2%vs.94.5%)和术后2年(90.2%vs.91.5%)静脉桥血管通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静脉桥血管平均血流量同术后静脉桥血管闭塞相关(t=2.61,P=0.01)。结论 EVH是可供选择的大隐静脉微创游离方法,近中期静脉桥血管通畅率与OVH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内窥镜 大隐静脉 静脉血管通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