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能放射吸收法的临床应用——人体手臂骨骨密度的测量及其骨质疏松的评估 被引量:8
1
作者 陈建锋 范运洲 +1 位作者 李鹏 黄松正 《中国医疗设备》 2018年第3期31-35,69,共6页
目的本文介绍了一种称为智能放射吸收法的骨密度测量方法,并给出了测量结果。方法首先,在228名男女受试者的前臂上采集了数字放射(Digital Radiography,DR)图像,然后用智能放射吸收法(Intelligent Radiographic Absorptiometry,i-RA)处... 目的本文介绍了一种称为智能放射吸收法的骨密度测量方法,并给出了测量结果。方法首先,在228名男女受试者的前臂上采集了数字放射(Digital Radiography,DR)图像,然后用智能放射吸收法(Intelligent Radiographic Absorptiometry,i-RA)处理这些DR图像。选取距离非优势侧前臂超远端1/3桡骨长处的桡骨区域(简称1/3区域)为我们测量骨密度的区域,并将智能放射吸收法与双能量X-射线吸收法(Dual X-ray Absorptiometry,DXA)测量所获得的骨密度值和T-值分别进行Pearson相关性、以及ROC曲线分析计算。结果与使用DXA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该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骨密度值(Bone Mineral Density,BMD)测量,并被定义为世界卫生组织黄金标准,临床试验结果显示相关系数:r=0.984(基于BMD值),及r=0.979(基于T-值),灵敏度为98.5%,特异度为98.2%,ROC曲线下的面积为0.998。结论这些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本文的智能RA测量法可替代传统的双能X-射线吸收法DXA的骨密度仪,来对人体前臂桡骨1/3部位处骨密度进行临床检测,及其骨质疏松症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放射吸收法 双能量X-射线吸收法 桡骨骨密度 T-值
下载PDF
绝经后妇女体力活动与桡骨骨密度、皮质厚度和相关骨代谢指标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陈柏龄 李佛保 +5 位作者 粘家斌 廖威明 刘兆敏 徐栋梁 吴美琼 冯持真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599-601,共3页
目的 探讨绝经后女性日常体力活动与桡骨骨密度 (BMD)、皮质厚度和相关骨代谢指标的关系。 方法 以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 ,抽取江门市 12家工厂和企事业单位自然绝经的女性职工 137名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标准化的体力活动问卷MOSPA评价... 目的 探讨绝经后女性日常体力活动与桡骨骨密度 (BMD)、皮质厚度和相关骨代谢指标的关系。 方法 以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 ,抽取江门市 12家工厂和企事业单位自然绝经的女性职工 137名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标准化的体力活动问卷MOSPA评价其体力活动水平 ,并测量有关桡骨皮质骨结构指标和相关骨代谢指标。 结果 在校正年龄、体质指数 (BMI)、血清雌二醇、膳食钙和维生素D摄入水平等因素后 ,高体力活动组女性的桡骨BMD〔分别为 (0 5 88± 0 0 0 7)、(0 6 34±0 0 0 4 )g/cm2 〕和骨皮质指数均高于低体力活动组 ,而其骨髓腔宽度则低于低体力活动组 (P <0 0 5 ) ,但两组间的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 (AKP)、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 (TRAP)以及空腹尿钙和肌酐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与低体力活动组相比较 ,高体力活动组的TRAP有下降趋势。 结论 绝经后妇女体力活动与桡骨BM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 妇女 体力活动 桡骨骨密度 皮质厚度 代谢
原文传递
绝经后女性日常体力活动能量消耗与桡骨骨密度、骨皮质结构关系的研究
3
作者 刘兆敏 陈柏龄 +1 位作者 吴美琼 冯持真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45-147,共3页
关键词 日常体力活动 绝经后女性 能量消耗 桡骨骨密度 皮质结构 绝经后质疏松症 骼健康 药物治疗 生活质量 老年女性 活动水平 研究所 副作用 运动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骨质改变的临床意义
4
作者 黄友镐 吴淑琴 朱惠敏 《临床内科杂志》 CAS 1991年第2期27-28,共2页
我们测定了50例糖尿病患者桡骨的骨密度(BD).其中20例还测定血碱性磷酸酶(AKP),血Ca、P及24小时尿Ca、P的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64%糖尿病患者BD降低,AKP显著升高,血Ca、P正常,而24小时尿Ca排出明显增高.糖尿病BD降低与病程、病型无关,... 我们测定了50例糖尿病患者桡骨的骨密度(BD).其中20例还测定血碱性磷酸酶(AKP),血Ca、P及24小时尿Ca、P的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64%糖尿病患者BD降低,AKP显著升高,血Ca、P正常,而24小时尿Ca排出明显增高.糖尿病BD降低与病程、病型无关,与血糖及AKP成负相关.BD测定是糖尿病骨病的一个重要的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质改变 桡骨骨密度 诊断
原文传递
妊娠期间甲状旁腺素和血钙对桡骨骨密度的影响
5
作者 翟淑怡 王玮 +4 位作者 郝秋芳 韩晓春 潘德 牛香爱 陈仁度 《山西妇幼卫生》 1994年第B03期112-113,共2页
妊娠期间母体细胞外液量增加,蛋白水平下降,为了保证胎儿和胎盘的形成,母体需提供大约30克的钙.一部分需从食物中摄取.另一部分则需动员骨钙入血.此期间如钙的摄取量不足.或钙的调节激素紊乱.母体为了保证胎儿的需要.必丢失母... 妊娠期间母体细胞外液量增加,蛋白水平下降,为了保证胎儿和胎盘的形成,母体需提供大约30克的钙.一部分需从食物中摄取.另一部分则需动员骨钙入血.此期间如钙的摄取量不足.或钙的调节激素紊乱.母体为了保证胎儿的需要.必丢失母体的骨钙,这样使骨密度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 甲状旁腺素 血钙 桡骨骨密度 血磷
原文传递
枣庄地区2604人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韩立平 王本龙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8年第10期1232-1234,共3页
目的: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测量枣庄地区不同年龄段的正常人群前臂远端尺桡骨骨密度,以研究枣庄地区正常人群骨密度参考值。方法:双重能量放射线吸收测定技术(DEXA)前臂骨密度测定仪测量前臂的尺、桡骨末端,爆光量0.02msv,测... 目的: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测量枣庄地区不同年龄段的正常人群前臂远端尺桡骨骨密度,以研究枣庄地区正常人群骨密度参考值。方法:双重能量放射线吸收测定技术(DEXA)前臂骨密度测定仪测量前臂的尺、桡骨末端,爆光量0.02msv,测量参数:骨矿物质含量(BMC)、骨矿物质密度(BMD)、Z-值、T-值,采用SPSS软件对数值进行处理分析。结果:枣庄地区骨量峰值出现年龄在男性为20~29岁、女性为30~39岁年龄段,50岁以后男女骨量减少均明显加剧,60岁后女性骨质疏松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能量放射线吸收测定技术(DEXA) 前臂远端尺桡骨骨密度 正常人群骨密度参考值
下载PDF
FRAX工具不同方法评价北京地区中老年骨质疏松骨折风险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栗敏 杨春艳 +2 位作者 郭勇 李宝 张智海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21-325,共5页
目的通过应用FRAX骨折风险评估系统联合桡骨远端1/3处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探讨FRAX联合不同部位骨密度后分析10年内发生全身骨折风险的概率。方法回顾性分析7488例分别接受DXA桡骨远端、股骨颈检查的体检人群,将桡骨远端骨密度、股骨... 目的通过应用FRAX骨折风险评估系统联合桡骨远端1/3处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探讨FRAX联合不同部位骨密度后分析10年内发生全身骨折风险的概率。方法回顾性分析7488例分别接受DXA桡骨远端、股骨颈检查的体检人群,将桡骨远端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分别输入FRAX骨折风险评估系统,分析比较两种方法计算出的未来10年骨折风险概率随年龄、性别的变化趋势,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者间的差异。结果 FRAX联合Hologic法股骨颈骨密度及T指数桡骨远端骨密度所得到的未来10年骨折风险概率均整体表现为随年龄的增长呈增加趋势,其中Hologic股骨颈骨密度法女性骨折风险概率随年龄变化最为明显,且持续增加;60岁以后Hologic股骨颈骨密度法男性及T指数桡骨远端骨密度法女性随年龄增加幅度较缓慢;60岁以后男性T指数桡骨远端骨密度法骨折风险概率随年龄增长轻度下降;两种方法骨折风险概率的增加幅度男性均小于女性,不论性别、年龄,骨折风险概率均值T指数桡骨远端骨密度法均小于Hologic股骨颈骨密度法。结论 FRAX分别联合桡骨远端骨密度及股骨颈骨密度评估未来10年骨折风险概率随年龄、性别变化趋势相仿,但采用桡骨远端骨密度的方法可能导致未来10年内骨折风险概率的低估,故不推荐采用,但测量桡骨远端骨密度的方法较股骨颈骨密度更加方便、快捷,故在日常工作中可作为对骨质疏松症的筛查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AX DXA 桡骨远端骨密度 骨密度 质疏松症
下载PDF
桡骨超声骨密度检查在体检人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4
8
作者 吴汝桐 《慢性病学杂志》 2017年第3期281-283,共3页
目的探讨桡骨超声骨密度检查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在中山市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2 619名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人群按性别、年龄分组,采用定量超声骨密度仪进行桡骨骨密度测量;同时在上述入选人群中随机抽取... 目的探讨桡骨超声骨密度检查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在中山市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2 619名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人群按性别、年龄分组,采用定量超声骨密度仪进行桡骨骨密度测量;同时在上述入选人群中随机抽取200例,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量骨密度,比较定量超声测定法(QUS)的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 2 619例受检者中骨量减少者有876例(33.45%),骨质疏松有195例(7.44%);其中男性骨量减少占29.29%,骨质疏松占6.42%;女性骨量减少占36.48%,骨质疏松占8.20%。男性、女性受检者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量异常发生率逐渐增高,与20~29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59岁组、60~69岁组、70~79岁组及80~89岁组的女性骨量异常发生率及骨质疏松症(OP)发生率均明显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年龄组的男性及女性骨量异常发生率及OP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健康体检人群中,骨量异常有着较高的发生率,桡骨超声骨密度检测适合用于体检中心的大规模人群普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超声骨密度检查 体检人群 临床应用价值
原文传递
不同孕期超声桡骨远端外侧骨密度调查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谢晓敏 梁慧芬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5年第10期809-811,共3页
目的观察孕期女性的桡骨远端外侧骨密度的变化情况,了解不同孕期骨密度的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4年11月就诊的早孕妇女200名(孕周〈12周),年龄20-35岁之间,追踪研究对象在早孕期(〈12周)、中孕期(12-28周)... 目的观察孕期女性的桡骨远端外侧骨密度的变化情况,了解不同孕期骨密度的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4年11月就诊的早孕妇女200名(孕周〈12周),年龄20-35岁之间,追踪研究对象在早孕期(〈12周)、中孕期(12-28周)、晚孕期(〉28周)3个节段的超声波骨密度水平。应用定量超声骨密度分析仪对桡骨远端外侧骨密度进行测量,将3次的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调查患者的一般情况,采用Pearson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了解骨密度及一般情况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随着孕期的发展骨密度Z-Score值和定量超声指数(QUI)均有所降低,不同孕期妇女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周〉28周组低骨量和骨矿质缺乏的发生率明显高于≤12周组和12-28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期妇女的骨密度与饮食时间的规律性、体质量呈负相关。结论孕期的骨密度监测可了解孕妇的骨密度的情况,为临床上及时准确的补充钙剂、预防孕妇营养不良,防止骨密度下降,促进胎儿生长发育,维持母体及胎儿内环境稳定,做好妇婴保健,提高母婴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妇 不同孕期 桡骨远端外侧骨密度 质疏松 孕期保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