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桃夏消眩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痰瘀互结证疗效及可能机制 被引量:6
1
作者 李春香 马奎军 凡启涛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2年第12期1693-1696,共4页
目的探讨桃夏消眩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痰瘀互结证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2020年4月—2021年12月亳州市中医院诊治的104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痰瘀互结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倍他司汀片和尼莫地平片口服治疗,研究... 目的探讨桃夏消眩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痰瘀互结证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2020年4月—2021年12月亳州市中医院诊治的104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痰瘀互结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倍他司汀片和尼莫地平片口服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桃夏消眩汤治疗,2组观察周期均为4周。比较2组治疗4周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眩晕频次、眩晕持续时间、眩晕程度[运用眩晕评估量表(DARS)评估]、病情程度[使用欧洲眩晕评估量表(EEV)评估,包括错觉持续时间、运动错觉、失衡、自主神经症状、运动不耐受5项]、血流动力学指标[运用TCD检查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最大血流速度(Vmax)、阻力指数(RI)]、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血清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4周后的总有效率为96.15%(50/52),对照组为82.69%(43/52),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的眩晕频次减少,眩晕持续时间缩短,DARS评分、EEV各项评分、基底动脉的RI、血清ET-1水平均明显降低,血清CGRP、NO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眩晕频次更少,眩晕持续时间更短,DARS评分、EEV各项评分、基底动脉的RI、血清ET-1水平均更低,血清CGRP、NO水平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西医联合桃夏消眩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痰瘀互结证疗效更好,能明显减轻患者眩晕症状,控制病情发展,机制可能与改善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和血管内皮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性 痰瘀互结证 血管内皮功能 基底动脉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