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仲景应用麻黄治疗外感发热配伍浅析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怀茂 赵鸣芳 《河南中医》 2015年第11期2585-2586,共2页
张仲景十分重视麻黄在外感发热治疗中的应用。在以麻黄为主药的麻黄类方剂中,麻黄与桂枝配伍形成麻黄汤、桂麻各半汤、桂二麻一汤、小青龙汤能够辛温散寒而解热;麻黄与石膏配伍形成大青龙汤、桂二越一汤、麻杏石甘汤、越婢汤能够散表寒... 张仲景十分重视麻黄在外感发热治疗中的应用。在以麻黄为主药的麻黄类方剂中,麻黄与桂枝配伍形成麻黄汤、桂麻各半汤、桂二麻一汤、小青龙汤能够辛温散寒而解热;麻黄与石膏配伍形成大青龙汤、桂二越一汤、麻杏石甘汤、越婢汤能够散表寒以解热;麻黄与附子配伍形成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能温少阴散表寒。临证应根据症状反应的不同,辨识清楚患者的病性病位,适证用方,方证相应,方有望取得理想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感发热 张仲景 各半 小青龙 大青龙 二越一 杏石甘 越婢 黄附子细辛 黄附子甘草
下载PDF
桂麻各半汤化裁治疗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验案1则
2
作者 刘青 马天云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4年第21期61-63,共3页
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CARAS),在临床中存在患者广泛,治疗难度大,复发率高的问题,中医根据标本中气,六经辨证,能够有效减轻控制CARAS患者的症状,对该病的治疗具有很大的优势。文章以1例验案为例,介绍治疗CARAS的临证经验。太阳寒水不化... 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CARAS),在临床中存在患者广泛,治疗难度大,复发率高的问题,中医根据标本中气,六经辨证,能够有效减轻控制CARAS患者的症状,对该病的治疗具有很大的优势。文章以1例验案为例,介绍治疗CARAS的临证经验。太阳寒水不化,营卫不和是该病常见病机,治疗该病时应遵循温肺散寒,调和营卫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半 营卫不和 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
下载PDF
从解构主义视角探门氏瘾疹治疗经验
3
作者 郭栋 于智玥 +2 位作者 陈双超 王金金 门九章 《中医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509-513,共5页
解构主义,为法国哲学家德里克于1960年代所倡导,其提出一种“延异”方法,将研究事物分解、打破后重组,寻求未被发现或忽视遗忘的意义,对经典解读、继承有重要指导价值。门氏中医源自门纯德,其学术思想可概括为临证施治,阴阳为纲,法尊仲... 解构主义,为法国哲学家德里克于1960年代所倡导,其提出一种“延异”方法,将研究事物分解、打破后重组,寻求未被发现或忽视遗忘的意义,对经典解读、继承有重要指导价值。门氏中医源自门纯德,其学术思想可概括为临证施治,阴阳为纲,法尊仲景,方精药简;立足阴阳,注重阳气,长于温运,刻意变通;法药拓宽,联合方组,掌握病机,循序渐进。从麻黄汤开始,延异经方、时方,解构门氏瘾疹治疗经验可知,瘾疹为病,多咎于风,或居于表,或起于内。病因相加,患者多夹湿邪,多病程日久,治宜温阳固正,强健脾胃,畅旺气血,表里同顾,标本兼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瘾疹 门氏中医 解构主义 门纯德 各半
下载PDF
龚去非运用经方经验 被引量:1
4
作者 骆常义 姚冶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01年第7期47-48,共2页
关键词 经方 临床应用 龚去非 临床经验 各半 辛附 乌梅丸
下载PDF
桂麻各半汤加味治疗风瘙痒验案2则 被引量:1
5
作者 韩洁茹 解颖 +2 位作者 孟璐 徐颖 刘海英 《江苏中医药》 CAS 2018年第6期51-52,共2页
风瘙痒是一种没有原发性皮损,仅以皮肤瘙痒为临床表现的一种瘙痒性皮肤病,局限性以阴道、肛门周围多见,泛发性可泛发全身。中医古籍文献中亦有"痒风""血风疮"等名称。许克昌《外科证治全书》有云:"遍身搔痒,并无疥疮,搔之不止。... 风瘙痒是一种没有原发性皮损,仅以皮肤瘙痒为临床表现的一种瘙痒性皮肤病,局限性以阴道、肛门周围多见,泛发性可泛发全身。中医古籍文献中亦有"痒风""血风疮"等名称。许克昌《外科证治全书》有云:"遍身搔痒,并无疥疮,搔之不止。"仲景云:"脉浮而洪,浮则为风,洪则为气,风气相搏,风强则为瘾疹。身体为痒,痒则为泄风,久为痂癞。气强则为水,难以俯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半 风瘙痒 验案
下载PDF
刍议伤寒论中的解表法
6
作者 胡平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CAS 1998年第1期56-57,共2页
《伤寒论》是东汉张仲景所著,距今约1600余年。《伤寒论》集汉代以前医药科学之大成,并结合作者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继《素问·热论》理论,创造性地提出六经病辨证理论,以阐述外感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笔者试图对仲景怎样应用解表... 《伤寒论》是东汉张仲景所著,距今约1600余年。《伤寒论》集汉代以前医药科学之大成,并结合作者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继《素问·热论》理论,创造性地提出六经病辨证理论,以阐述外感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笔者试图对仲景怎样应用解表法,即汗法,谈一点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柴胡 黄附子甘草 解表法 小青龙 细辛 大青龙 各半 枝二黄一
全文增补中
《名医方论》选释(十)
7
作者 魏康伯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1980年第3期58-53,共2页
麻黄汤(《伤寒论》方) 【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甘草【主治】太阳风寒在表,头项强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痛,恶风寒无汗,胸满而喘,其脉浮紧或浮数者。【方论】柯韵伯曰:此为开表逐邪发汗之峻剂也。麻黄中空外直,宛如毛窍骨节,能驱骨节之风寒... 麻黄汤(《伤寒论》方) 【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甘草【主治】太阳风寒在表,头项强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痛,恶风寒无汗,胸满而喘,其脉浮紧或浮数者。【方论】柯韵伯曰:此为开表逐邪发汗之峻剂也。麻黄中空外直,宛如毛窍骨节,能驱骨节之风寒,悉从毛窍而出,为卫分发散风寒之第一品;桂枝支条纵横,宛如经别孙络,能入心化液,通经络而出汗,为营分解散风寒之第一品;杏仁为心果,温能助心散寒,苦能入心下气,为逐邪定喘之第一品;甘草甘平,外拒风寒,内和气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血 杏仁 甘草 孙络 滋腻 补气药 孙脉 阳旦 风寒 经别 经络 张仲景 黄杏仁甘草石膏 《伤寒论》 《伤寒杂病论》 定喘 皮毛 邪去正安 生姜 各半
下载PDF
参苏荆防散 被引量:1
8
作者 王辅民 《现代中医药》 CAS 2009年第4期73-73,共1页
关键词 荆防散 辛温解表 辛温发汗 各半 益气和胃 扁豆花 荆芥 防风
下载PDF
试从病理、证状、治法上比较桂麻各半汤证、桂二麻一汤证、桂二越婢一汤证。
9
《河北中医》 1981年第B12期12-12,共1页
答:桂麻各半汤、桂二麻一汤、桂二越婢一汤均有取小汗解除轻微表邪的作用,三者比较,桂麻各半汤证表邪较甚;桂二麻一汤证表邪较轻,桂二越一汤证表邪虽轻而兼里热。三证病理、证状、治法比较详见下表:
关键词 病理 证状 治法 越婢 各半 表邪
下载PDF
试述桂麻各半汤证的成因、主要脉证及治法。
10
《河北中医》 1981年第B12期12-12,共1页
答:桂麻各半汤证的形成为太阳病日久不愈,正盛邪微,邪气郁闭肌肤之间不能发泄所致。其主要脉证有发热恶寒,热多寒少,一日二、三度发,如疟状,面色反有热色,身痒,其人不呕,请便欲自可。治法应辛温轻剂、小发其汗。方用桂麻各半汤,取桂枝... 答:桂麻各半汤证的形成为太阳病日久不愈,正盛邪微,邪气郁闭肌肤之间不能发泄所致。其主要脉证有发热恶寒,热多寒少,一日二、三度发,如疟状,面色反有热色,身痒,其人不呕,请便欲自可。治法应辛温轻剂、小发其汗。方用桂麻各半汤,取桂枝汤三分之一量助正达邪,和营卫以资汗源;取麻黄汤三分之一量小发其汗,疏达皮毛开闭逐邪。二方合用,起到刚柔相济,从容和缓之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法 脉证 成因 各半 发热恶寒 太阳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