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产地与不同采收期玉竹多糖的含量测定研究 被引量:32
1
作者 李钟 刘塔斯 +3 位作者 杨先国 潘清平 郑雪花 林丽美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355-356,共2页
目的 :对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的栽培玉竹以及野生玉竹进行了玉竹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 :应用分光光度法。结果 :以湖南玉竹基地新邵 3年生 10月上旬产的玉竹多糖含量最高 ,达 8 0 5 % ;其野生品含量明显高于栽培品。结论 :3年生 10月... 目的 :对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的栽培玉竹以及野生玉竹进行了玉竹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 :应用分光光度法。结果 :以湖南玉竹基地新邵 3年生 10月上旬产的玉竹多糖含量最高 ,达 8 0 5 % ;其野生品含量明显高于栽培品。结论 :3年生 10月上旬为栽培玉竹的最佳采收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产地 含量测定 多糖含量 玉竹 野生 栽培 分光光度法 湖南 基地 目的
下载PDF
浅谈中药人参的药理作用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29
2
作者 范文宇 《新疆中医药》 2010年第4期89-92,共4页
中药人参为五加科的干燥根,栽培品称“园参”,野生品称“山参”,主产于东北三省。秋季采挖。园参经晒干或烘干,称“生晒参”;蒸制后的干燥品,称“红参”。切片或研粉用。
关键词 药理作用 人参 中药 应用 东北三省 干燥根 五加科 栽培
下载PDF
白术地道药材和栽培品的化学成分对比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周克瑜 许长照 张瑜瑶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09-110,共2页
目的 探讨白术地道药材和栽培品化学成分及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 对地道药材祁白术和栽培品 (生、炒白术 )水提取物进行液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 (LC/ESI/MS)检测。结果 近 10 0个组分的大部分在上述 3种白术中都检测到 ,含量相近 ,但... 目的 探讨白术地道药材和栽培品化学成分及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 对地道药材祁白术和栽培品 (生、炒白术 )水提取物进行液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 (LC/ESI/MS)检测。结果 近 10 0个组分的大部分在上述 3种白术中都检测到 ,含量相近 ,但祁白术含有分子离子 [M +H]+ 为 2 16、2 44、2 743种组分及分子离子 [M H] 为 192、2 10、2 2 1、2 2 94种组分均为含氧原子的生物碱类 ,而在炒白术及生白术中未见。生白术和祁白术含有 [M +H]+ 为 2 6 7、2 72、32 5 3种组分 ,[M H] 为 395、6 83、70 7、10 31、1193的 5种组分可能均为多糖或皂甙类化合物 ,而在炒白术中未见。结论 经LL/ESI/MS检测到高极性、水溶性物质含量多少是祁白术 >生白术 >炒白术 ,结合临床运用疗效看其治疗效果也是祁白术 >生白术和炒白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 地道药材 对比研究 栽培 化学成分
下载PDF
暗紫贝母、栽培瓦布贝母及浙贝母药效学比较 被引量:18
4
作者 颜晓燕 童志远 +5 位作者 晏子俊 罗燕秋 唐丽 吴珊珊 杨军 彭成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44-248,共5页
目的:比较暗紫贝母、栽培瓦布贝母及浙贝母镇咳、祛痰及平喘作用,明确栽培瓦布贝母作为野生川贝母替代资源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小鼠氨水引咳及豚鼠枸橼酸引咳法比较3种贝母的镇咳作用。小鼠酚红排痰法及大鼠毛细管排痰实验法比较3种贝... 目的:比较暗紫贝母、栽培瓦布贝母及浙贝母镇咳、祛痰及平喘作用,明确栽培瓦布贝母作为野生川贝母替代资源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小鼠氨水引咳及豚鼠枸橼酸引咳法比较3种贝母的镇咳作用。小鼠酚红排痰法及大鼠毛细管排痰实验法比较3种贝母的祛痰作用;整体动物引喘实验法比较3种贝母的平喘作用。每个实验均分为5个组,分别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暗紫贝母组,栽培瓦布贝母组及浙贝母组。阴性组采用蒸馏水或生理盐水灌胃5 d。镇咳实验中3种贝母的剂量分别为2.5 g·kg-1·d-1(小鼠),1.5 g·kg-1·d-1(豚鼠);祛痰实验中3种贝母的剂量分别为2 g·kg-1·d-1(小鼠),1 g·kg-1·d-1(大鼠),平喘实验中3种贝母的剂量为1.5 g·kg-1·d-1。结果:栽培瓦布贝母祛痰作用与暗紫贝母相当,小鼠酚红排泌量与阴性对照组比较,P<0.01,大鼠毛细管排泌量与阴性对照组比较P<0.05,栽培瓦布贝母平喘作用与暗紫贝母相当,哮喘潜伏期与阴性对照组比较,P<0.05,暗紫贝母与栽培瓦布贝母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栽培瓦布贝母镇咳作用与暗紫贝母及浙贝母相当,减少枸橼酸引咳后5 min内咳嗽次数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栽培瓦布贝母可作为野生川贝母的替代资源推广种植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紫贝母 栽培互布贝母 浙贝母 栽培 镇咳 祛痰 平喘
原文传递
野生与栽培太白米HPLC指纹图谱及化学模式识别 被引量:17
5
作者 杨冰月 胡本祥 +7 位作者 张琳 张岗 颜永刚 李依民 高静 王薇 王媚 彭亮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87-191,共5页
目的:建立野生和栽培太白米的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对二者进行判别,以期为不同来源太白米药材的质量评价和驯化栽培提供依据。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0批野生品和10批栽培品共计20批太白米药材的指纹图谱,建立指纹... 目的:建立野生和栽培太白米的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对二者进行判别,以期为不同来源太白米药材的质量评价和驯化栽培提供依据。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0批野生品和10批栽培品共计20批太白米药材的指纹图谱,建立指纹图谱共有模式,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A版)计算相似度,运用主成分分析(PCA),聚类分析(HCA)和最小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对野生与栽培品太白米进行模式识别研究。结果:建立了野生与栽培太白米的HPLC指纹图谱共有模式,标定了26个共有峰,20批太白米样品的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相似度> 0. 9。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最小偏二乘法-判别分析能对野生与栽培太白米进行明确的区分,表明导致差异的主要化学标记物为对香豆酸等8个成分。结论:该文建立的太白米HPLC指纹图谱具有较强的特征性和重复性,与模式识别方法结合起来可有效的评价太白米质量以及区分其野生与栽培品,为太白米的质量控制和驯化栽培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白米 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 野生 栽培
原文传递
利用~1H-NMR比较管花肉苁蓉野生品和栽培品的化学成分组 被引量:17
6
作者 刘文静 刘瑶 +5 位作者 宋青青 颜昱 赵云芳 屠鹏飞 李军 宋月林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3506-3512,共7页
管花肉苁蓉素有"沙漠人参"之称,为著名补益类中药。为了缓解管花肉苁蓉的资源问题并有效保护野生资源,我国在新疆的南疆地区大力推广管花肉苁蓉的人工栽培,目前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该文利用1H-NMR技术能够全面提供定性和定量信息的优... 管花肉苁蓉素有"沙漠人参"之称,为著名补益类中药。为了缓解管花肉苁蓉的资源问题并有效保护野生资源,我国在新疆的南疆地区大力推广管花肉苁蓉的人工栽培,目前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该文利用1H-NMR技术能够全面提供定性和定量信息的优点,深入地比较管花肉苁蓉野生品和栽培品的化学成分组,以期为栽培品替代野生品使用的科学性提供直接证据。野生品和栽培品药材提取后,平行采集1H-NMR图谱;通过直观比较,发现2组图谱间相似度较高;通过与对照品及数据库(如HMDB,BMRB等)比对,从典型图谱中初步鉴定了28个化学成分;利用多元统计学手段比较野生品和栽培品的1H-NMR图谱,发现两组样品间并不存在显著差异。统计结果表明,从化学成分组成而言,管花肉苁蓉的野生品与栽培品相似度高,一定程度上证明栽培品可以替代野生品使用。同时,1H-NMR技术能够反映中药提取物等复杂体系的定量化学成分组,在中药化学成分定性和定量分析领域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H-NMR技术 管花肉苁蓉 化学成分组 野生 栽培
原文传递
内蒙古武川县大青山地区蒙古黄芪野生品与栽培品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刘靖 杨华 +2 位作者 朱雪梅 赵中振 陈虎彪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577-1581,共5页
目的:对于黄芪道地产地之一的武川县所产的野生蒙古黄芪和栽培蒙古黄芪进行比较研究。方法:从药材性状、根横切面、粉末显微特征、质量评价等方面进行数据测定和对比研究。结果:药材性状方面:蒙古黄芪野生品的根型属于鸡爪型,有分支... 目的:对于黄芪道地产地之一的武川县所产的野生蒙古黄芪和栽培蒙古黄芪进行比较研究。方法:从药材性状、根横切面、粉末显微特征、质量评价等方面进行数据测定和对比研究。结果:药材性状方面:蒙古黄芪野生品的根型属于鸡爪型,有分支,表面颜色较深,呈深褐色,皮孔多;栽培品的根型属于直根型,少分支,表面颜色较浅,呈黄白色至浅棕褐色,皮孔少。显微组织方面:蒙古黄芪野生品木栓层由6~14层木栓细胞组成,近木栓层处可见石细胞,木质部导管年轮状不明显;栽培品木栓层由4~9层木栓细胞组成,石细胞不可见,木质部导管大小相间呈年轮状。质量评价方面:野生品中的异黄酮类成分及皂苷类成分的含量均要高于栽培品中的含量。结论:武川县大青山地区所产的野生蒙古黄芪和栽培蒙古黄芪在性状、组织结构上有一定的差异,野生品的异黄酮类及皂苷类成分要优于栽培品中的含量。作者通过对武川县大青山地区野生和栽培蒙古黄芪的的比较研究,为探讨合理保护野生蒙古黄芪资源,加强黄芪栽培技术,开展黄芪的野生抚育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黄芪 野生 栽培 药材性状 显微鉴别 质量评价 比较研究
原文传递
中药防风栽培品与野生品药材性状显微组织差异比较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冯学锋 付桂芳 +2 位作者 格小光 杨京玉 薛辉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2862-2866,共5页
目的:中药防风栽培品与野生品药材性状显微组织差异比较。方法:药材性状比对,根横切面、粉末显微特征测量和比对。结果:药材性状方面:防风野生品根呈长圆锥形或长圆柱形,少分枝;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断面有多数棕色油点;气味特... 目的:中药防风栽培品与野生品药材性状显微组织差异比较。方法:药材性状比对,根横切面、粉末显微特征测量和比对。结果:药材性状方面:防风野生品根呈长圆锥形或长圆柱形,少分枝;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断面有多数棕色油点;气味特异。防风栽培品根常有分枝;根头部横环纹较少,断面棕色油点较少;气微。显微组织方面:防风野生品根横切面韧皮部有多数类圆形油管,10-22环列;木质部导管呈放射状排列,但年轮状不明显。防风栽培品根横切面韧皮部油管10-11轮;木质部导管可见大小相间呈年轮状。结论:防风栽培品与野生品在药材性状和显微组织上存在一定差异,外观性状的差异和根横切面韧皮部油管环数的多少,可以作为两者的鉴别特征;1-4年的栽培防风可以根据木质部导管的年轮判别生长年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风 栽培 野生 药材性状 显微特征 差异
原文传递
我国人心果的品种资源、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15
9
作者 谢碧霞 文亚峰 +1 位作者 何钢 梁文斌 《经济林研究》 2005年第1期1-3,共3页
人心果是一种具有广泛用途的热带果树,具有十分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调查结果表明,我国人心果资源主要分布于广西中南部、云南广东福建省南部及海南、台湾等地,可划分为3个大的栽培区域。栽培品种根据果实形状不同,可分为椭圆形果、圆... 人心果是一种具有广泛用途的热带果树,具有十分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调查结果表明,我国人心果资源主要分布于广西中南部、云南广东福建省南部及海南、台湾等地,可划分为3个大的栽培区域。栽培品种根据果实形状不同,可分为椭圆形果、圆形果和圆锥形果3大类。人心果资源稀少、良种缺乏,尚未形成规模化商业性栽培,加工利用亦未起步。针对目前现状,提出了引进并加快良种繁育、建立高水平科技示范园、开展分类研究及培育良种、开展果胶提取与加工技术研究的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对策 人心果 种资源 生产现状 开发利用价值 科技示范园 热带果树 调查结果 果实形状 栽培区域 加工利用 良种繁育 分类研究 加工技术 果胶提取 中南部 福建省 栽培 椭圆形 圆锥形 商业性 规模化 种根
下载PDF
广金钱草栽培品与野生品的质量比较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其新 林振洪 林海青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946-947,共2页
比较广金线草栽培品与野生品的质量。用薄层色谱法和紫外分 光光度法对其主要质量指标进行定性与定量的研究,结果两者无明显差异。
关键词 广金钱草 栽培 野生 药材质量 薄层色谱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不同产地赤芍野生品与栽培品性状显微特征比较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俞敬波 冯学锋 +7 位作者 王文全 付桂芳 程明 格小光 简在友 杨连菊 杨京玉 黄璐琦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2533-2537,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赤芍及其栽培品的药材性状、显微特征差异。方法:赤芍的药材性状及其显微组织特征比对,显微数量分析方法。结果:不同产地的赤芍比较显示,道地产地多伦产赤芍呈圆柱形,并较其他产地药材直而长,外皮具排列紧密的纵沟纹,...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赤芍及其栽培品的药材性状、显微特征差异。方法:赤芍的药材性状及其显微组织特征比对,显微数量分析方法。结果:不同产地的赤芍比较显示,道地产地多伦产赤芍呈圆柱形,并较其他产地药材直而长,外皮具排列紧密的纵沟纹,较易剥落,断面粉白色;根的横切面导管切向排列,并与木纤维束整齐交互排列;木纤维束由4~19个纤维组成。赤芍的栽培品与野生品药材性状、显微组织方面的差异表现为:栽培品的根呈圆锥状,须根多,外皮较平滑,气味弱;根横切面栽培品导管的排列方式与野生品不同,栽培1~2年的根导管稀疏,径向排列,三、四年生的外侧导管呈团块排列;五、六年生的根外侧导管有切向排列;赤芍栽培品淀粉粒较多,单位观察面积数量2656个/mm2,草酸钙簇晶数量较少,27个/mm2;而野生品的淀粉粒数量较少,1791个/mm2,草酸钙簇晶较多,72个/mm2。结论:道地药材多伦赤芍与其他产地药材略有差异,可以根据其外观形态和木纤维束情况区别其他产地赤芍。赤芍野生品和栽培品在药材性状和显微组织上存在差异,外观性状的差异、根横切面导管的排列方式和单位面积草酸钙簇晶和淀粉粒的数目,可作为两者的鉴别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芍 产地 野生 栽培 性状 显微特征 差异
原文传递
野生和栽培黄芩质量比较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兰霞 宋平顺 +3 位作者 黄晓萍 张伯崇 王巧明 程桂香 《中药材》 CAS CSCD 1998年第6期277-278,共2页
为了考察甘肃省栽培的黄岑质量,通过形态解剖、薄层和液相色谱分析等方法,与野生品作了比较。显示二者的外观与化学组分无明显差异,所含黄芩甙量也均达到药典规定的标准,为发展黄芩人工栽培,解决野生资源不足,提供可信依据。
关键词 黄芩 栽培 野生 生药性状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野生与栽培滇重楼根茎及须根中9种甾体皂苷的含量 被引量:13
13
作者 谷文超 郭冬琴 +3 位作者 杨敏 黄小兰 黎海灵 周浓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38-847,共10页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法同时测定滇重楼根茎及须根中伪原薯蓣皂苷、重楼皂苷VII、重楼皂苷H、重楼皂苷VI、重楼皂苷II、薯蓣皂苷、纤细薯蓣皂苷、重楼皂苷I、重楼皂苷V等9种甾体皂苷含量的方法,并对32个野生品与栽培品滇重楼的...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法同时测定滇重楼根茎及须根中伪原薯蓣皂苷、重楼皂苷VII、重楼皂苷H、重楼皂苷VI、重楼皂苷II、薯蓣皂苷、纤细薯蓣皂苷、重楼皂苷I、重楼皂苷V等9种甾体皂苷含量的方法,并对32个野生品与栽培品滇重楼的甾体皂苷含量进行评价。方法采用UPLC法,色谱柱为ACQUITY UPLC BEH C18(2.1 mm×150 mm,1.7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检测波长为203 nm,流速为0.2 mL·min-1,进样体积为5μL,柱温为30℃。结果9种甾体皂苷分离良好,方法学考察均满足分析要求。32个不同产地滇重楼样品甾体皂苷含量差异较大,其中根茎中多数都能检测到9种甾体皂苷,重楼皂苷I、重楼皂苷II含量丰富,重楼皂苷VI、纤细薯蓣皂苷含量相对较低。须根均不含有伪原薯蓣皂苷、薯蓣皂苷、纤细薯蓣皂苷、重楼皂苷V,但重楼皂苷VI、VII、H含量丰富,且含量远高于根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多数产地野生滇重楼与栽培滇重楼根茎及须根中甾体皂苷未能完全分开。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除根茎中重楼皂苷VII、须根中重楼皂苷H外,其余活性成分含量均无显著差异,无法区分野生品与栽培品,与聚类分析结果相一致。结论滇重楼栽培品可以代替野生品药用,以保护匮乏的野生滇重楼资源,须根可被保留,用作药物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重楼 野生 栽培 根茎 须根 甾体皂苷 质评价 超高效液相色谱
原文传递
赤芍野生品与栽培品4种化学成分含量的比较 被引量:13
14
作者 俞敬波 章军 +6 位作者 王文全 黄璐琦 冯学锋 程明 格小光 杨连菊 杨京玉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107-111,共5页
目的:对中药赤芍的不同产地野生品及栽培品中芍药苷、没食子酸、儿茶素及苯甲酸含量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C18(4.6 mm×250 mm,5μm),以乙腈-0.02%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30... 目的:对中药赤芍的不同产地野生品及栽培品中芍药苷、没食子酸、儿茶素及苯甲酸含量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C18(4.6 mm×250 mm,5μm),以乙腈-0.02%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30 nm(儿茶素、苯甲酸),272 nm(没食子酸、芍药苷),柱温30℃,进样量10μL。结果:赤芍野生品中没食子酸、儿茶素、芍药苷、苯甲酸的含量范围依次为0.008 35%~0.143%,0.024 2%~0.675%,2.23%~8.03%,0.033 2%~0.152%。赤芍栽培品以上4种化学成分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006 26%~0.052 3%,0.114%~0.516%,1.57%~4.18%,0.032 5%~0.115%。黑龙江大庆和吉林梨树县产赤芍栽培品的芍药苷、儿茶素含量与野生品的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建议以芍药苷及儿茶素共同做为评判赤芍道地药材质量的指标性成分;黑龙江省和吉林省为适宜进行赤芍栽培的地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芍 野生 栽培 芍药苷 儿茶素 没食子酸 苯甲酸 高效液相色谱法
原文传递
鄂西竹节参野生品与栽培品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关乔中 张海滨 +3 位作者 毛帅 孙志伟 张长城 袁丁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1-175,共5页
目的:比较鄂西地区竹节参野生与栽培品种药材性状、显微特征及总皂苷含量差异。方法:用显微鉴别方法对竹节参野生与栽培品种药材性状、横切面及粉末显微特征进行对比,明确生药学差异;用香草醛-高氯酸法测定总皂苷含量。结果:药材性状方... 目的:比较鄂西地区竹节参野生与栽培品种药材性状、显微特征及总皂苷含量差异。方法:用显微鉴别方法对竹节参野生与栽培品种药材性状、横切面及粉末显微特征进行对比,明确生药学差异;用香草醛-高氯酸法测定总皂苷含量。结果:药材性状方面,野生品较栽培品颜色深,直径小,表面粗糙;显微组织方面,野生品存在色素块,栽培品中未发现,且野生品中单位面积草酸钙簇晶较多,木质部导管直径较大;总皂苷含量方面,栽培品总皂苷含量显著高于野生品。结论:野生品与栽培品竹节参生药学特征及总皂苷含量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节参 栽培 野生 显微特征 总皂苷含量
下载PDF
栽培品甘草的质量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树瑞 刘雁清 宋爱萍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49-51,共3页
栽培品甘草的质量研究内蒙古药品检验所呼和浩特010020王树瑞,刘雁清,宋爱萍甘草为常用中药材,目前,国内外市场对甘草的需求量很大,人工栽培甘草势在必行,而栽培品的质量又是人们关注的问题。鉴于目前这方面尚乏报道,我们... 栽培品甘草的质量研究内蒙古药品检验所呼和浩特010020王树瑞,刘雁清,宋爱萍甘草为常用中药材,目前,国内外市场对甘草的需求量很大,人工栽培甘草势在必行,而栽培品的质量又是人们关注的问题。鉴于目前这方面尚乏报道,我们对甘草著名产地伊盟杭锦旗栽培品甘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 甘草 质量
下载PDF
丹参栽培品、野生品及不同产地药材性状显微组织差异比较 被引量:11
17
作者 付桂芳 冯学锋 +6 位作者 格小光 何希荣 吴志刚 杨京玉 王金娥 李晓明 袁媛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235-1238,共4页
目的:丹参栽培品、野生品及其不同产地丹参药材性状和显微组织差异比较。方法:药材性状比对,根横切面、粉末显微特征测量和比对。结果:丹参野生品与栽培品在药材性状差异为:丹参野生品根有数条,长圆柱形,表面棕红色或暗棕红色,粗糙,常... 目的:丹参栽培品、野生品及其不同产地丹参药材性状和显微组织差异比较。方法:药材性状比对,根横切面、粉末显微特征测量和比对。结果:丹参野生品与栽培品在药材性状差异为:丹参野生品根有数条,长圆柱形,表面棕红色或暗棕红色,粗糙,常呈鳞片状剥落。丹参栽培品根多分枝,表面砖红色或红棕色,外皮紧贴不易剥落。显微组织方面差异为:丹参野生品木质部导管有直径较大和较小的相间排列形成的导管束;有的产地样品皮层有石细胞。丹参栽培品无石细胞;导管径向或切向排列,未见导管束。道地药材川丹参与其他产地不同,其根较粗壮肥实,直径可达1.2 cm;质坚实,断面黄褐色,略呈角质样;根横切面木质部导管稀疏,径向排列,维管束19~24束,木纤维少。结论:丹参野生品与栽培品、道地药材川丹参与其他产地丹参在材性状与显微组织存在差异,可以通过药材外观形态、根横切面维管束的排列方式等特征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栽培 野生 道地药材 药材性状 显微特征 差异
原文传递
野生黄芩与栽培黄芩药材性状显微组织差异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付桂芳 冯学锋 +3 位作者 格小光 李化 杨京玉 吴学良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1期23-27,共5页
目的:黄芩药材野生品与栽培品性状显微特征差异性比较。方法:药材外观性状比对,根横切面,粉末和解离组织显微特征比对,显微测量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外观性状区别:野生黄芩外表粗糙,色泽较深,栓皮脱落状,质地较轻,老根中心常枯朽状或中... 目的:黄芩药材野生品与栽培品性状显微特征差异性比较。方法:药材外观性状比对,根横切面,粉末和解离组织显微特征比对,显微测量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外观性状区别:野生黄芩外表粗糙,色泽较深,栓皮脱落状,质地较轻,老根中心常枯朽状或中空;栽培黄芩一般较细,色泽较浅,外皮紧贴,有细纵纹,质地较重。显微组织区别:野生黄芩根横切面木质部导管呈切向排列,1~2年生栽培黄芩的导管呈径向排列;栽培黄芩的韧皮纤维和石细胞都较野生品大,经t检验,黄芩野生品和栽培品在韧皮纤维直径、石细胞的长径和短径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黄芩野生品和栽培品在药材性状和显微组织上存在差异,外观性状的差异和木质部导管的排列方式可以做为两者的鉴别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野生 栽培 性状 显微特征 差异
原文传递
不同产地白及野生品与栽培品质量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周海婷 陈志敏 +4 位作者 赵永峰 权亮 张希 李文兵 胡昌江 《亚太传统医药》 2019年第3期50-54,共5页
目的:对不同产地的野生和栽培白及的质量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采用中国药典中相关方法进行薄层鉴别,并测定水分、总灰分的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野生和栽培白及中多糖的含量;用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测定白及的浸出物含量,用高效液相... 目的:对不同产地的野生和栽培白及的质量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采用中国药典中相关方法进行薄层鉴别,并测定水分、总灰分的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野生和栽培白及中多糖的含量;用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测定白及的浸出物含量,用高效液相法测定白及特征成分——1,4-二[4-(葡萄糖氧)苄基]-2-异丁基苹果酸酯(militarine)的含量。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白及中铅(Pb)、砷(As)、镉(Cd)、汞(Hg)、铜(Cu)5种元素的含量。结果:野生白及和栽培白及在性状上有一定差异,水分、灰分均符合药典标准。浸出物和多糖含量野生品小于栽培品,特别是多糖含量,二者差异明显。militarine含量均值野生品大于栽培品。对5种微量元素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铅、砷、镉、汞、铜5种元素中,只有铜元素在野生组和栽培组中的含量有显著性差异,其他4种元素的含量没有统计学差异。在白及块茎中,5种微量元素含量排名:Cu>Pb>As>Cd>Hg,说明白及块茎对铜的富集能力最强,对汞的富集能力最弱;野生白及中Cu的含量远小于栽培品,其余4种元素含量都大于栽培品。结论:白及野生品和栽培品在性状上有一定差异。在多糖含量方面,栽培品与野生品相近,可以替代野生品。另外,白及栽培过程中应注重栽培条件,严格控制Cu元素的含量。课题通过对野生和栽培白及的比较研究,为合理保护野生白及资源,推广白及栽培技术,开展白及的野生资源保护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及 野生 栽培 性状 薄层 灰分 水分 多糖 浸出物 militarine 微量元素
下载PDF
半夏野生品和栽培品中8种核苷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建立及差异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勇 李传峰 +2 位作者 高桂花 马瑜 任强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1583-1588,共6页
目的:建立半夏野生品和栽培品中8种核苷类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并进行两者的差异分析。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20批半夏药材(野生品YS1~YS8、栽培品ZP1~ZP12)中尿嘧啶、尿苷、肌苷、黄嘌呤、腺嘌呤、鸟苷、β-胸苷和腺苷的含量;以上... 目的:建立半夏野生品和栽培品中8种核苷类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并进行两者的差异分析。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20批半夏药材(野生品YS1~YS8、栽培品ZP1~ZP12)中尿嘧啶、尿苷、肌苷、黄嘌呤、腺嘌呤、鸟苷、β-胸苷和腺苷的含量;以上述8种核苷类成分含量为基础,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等化学模式识别法对半夏野生品和栽培品进行综合评价。结果:20批半夏药材中尿嘧啶、黄嘌呤、尿苷、肌苷、腺嘌呤、鸟苷、β-胸苷和腺苷的含量分别为0.02~0.24、0.01~0.24、0.06~0.37、0.02~0.14、0.04~0.22、0.14~0.42、0.01~0.09、0~0.32 mg/g。经聚类分析、PCA和OPLS-DA发现,8批野生品(YS1~YS8)聚为一类,12批栽培品(ZP1~ZP12)聚为一类;半夏野生品的主要特征标志物为鸟苷、尿苷、腺苷、腺嘌呤,半夏栽培品的主要特征标志物为尿嘧啶、黄嘌呤、肌苷、β-胸苷。结论:建立了半夏药材中8种核苷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以核苷类成分为质量标志物可有效区分半夏野生品和栽培品,且野生品质量优于栽培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 野生 栽培 核苷类 含量测定 化学模式识别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