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最简句法的格问题 被引量:9
1
作者 戴曼纯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3,共12页
本文主要探讨原则与参数体系下的格理论及其发展。分析显示,结构格与内在格的区分及赋格方式存在较大的问题。我们认为,不是每一名词短语都需要通过Chomsky所定义的格过滤,格过滤的基础是赋格者与受格者并存。限制格过滤的条件是:1)赋... 本文主要探讨原则与参数体系下的格理论及其发展。分析显示,结构格与内在格的区分及赋格方式存在较大的问题。我们认为,不是每一名词短语都需要通过Chomsky所定义的格过滤,格过滤的基础是赋格者与受格者并存。限制格过滤的条件是:1)赋格者要求必须有受格者接受赋格并核查其格特征;2)赋格者必须局部成分统制受格者;3)潜在的受格者在没有赋格者的情况下免于格过滤,带默认格;4)在有赋格者的情况下,如果同时有两个潜在受格者,那么带显性格形态标记的潜在受格者必须通过格过滤。名词短语的中心语实现格特征,短语内部名词性成分的格取决于参数设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简句法 过滤 名词短语 默认
原文传递
英汉弱被动句式的句法语义特征及NP移位
2
作者 张智义 倪传赋 《江苏外语教学研究》 2012年第1期62-66,共5页
本文依据弱施力语义,概念化施力语义和隐含施力语义等动词包含的施力语义类型,将原来转换生成语法所界定的英汉语作格结构、中动结构、VP-shell结构、seem型PRO结构和一类特殊的给字结构都界定为弱被动结构,以实现这些结构句法语义阐释... 本文依据弱施力语义,概念化施力语义和隐含施力语义等动词包含的施力语义类型,将原来转换生成语法所界定的英汉语作格结构、中动结构、VP-shell结构、seem型PRO结构和一类特殊的给字结构都界定为弱被动结构,以实现这些结构句法语义阐释的统一。弱被动结构的界定实际上确证了这些结构都存在由被动引发的NP移位,且这类NP移位的句法形式动因都是格过滤条件。这就在句法理论上实现了NP移位理论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力语义 弱被动结构 NP移位 过滤
下载PDF
现代汉语中的“由”字被动句 被引量:10
3
作者 熊仲儒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22,共11页
"由"字被动句是以"由"为被动语素的被动句,"由"扩展论元结构完整的v*P。v*可以核查动词宾语的格特征,使宾语留在原位而不违反"格过滤式"。v*P有完整的论元结构,可成为接应代词的管辖范畴,使接... "由"字被动句是以"由"为被动语素的被动句,"由"扩展论元结构完整的v*P。v*可以核查动词宾语的格特征,使宾语留在原位而不违反"格过滤式"。v*P有完整的论元结构,可成为接应代词的管辖范畴,使接应代词受"由"的主语约束而不违反约束原则。v*P中被指派[被动]特征的成分可跟有[被动]特征的"由"协约操作,并为核查"由"的EPP特征而移位,所以内部论元甚至附加语都可以成为"由"的主语。"由"为功能范畴,可解释相关的句法行为,如"由"后成分的并列测试,所谓"由"字短语的不能移位以及时体助词、否定词与情态范畴的分布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由”字句 被动句 协约 过滤 约束理论
原文传递
句子中心的跨语言差异和词类与句法成分的是否对应 被引量:2
4
作者 司罗红 《汉语学报》 2009年第3期71-81,共11页
学者们一般认为,相较于英语类语言,缺少形态变化是汉语的最主要语法特点。朱德熙先生(1985)则明确指出,汉语的词类跟句法成分之间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是汉语不同于英语类语言的攸关全局的两大重要语法特点之一。朱德熙先生这一概括包含... 学者们一般认为,相较于英语类语言,缺少形态变化是汉语的最主要语法特点。朱德熙先生(1985)则明确指出,汉语的词类跟句法成分之间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是汉语不同于英语类语言的攸关全局的两大重要语法特点之一。朱德熙先生这一概括包含着丰富的多层面内涵。本文认为,汉语中词类跟句法成分之间某些不对应关系不是原生的固有特点,而是该类语言的句子中心语特定的性质以及扩充的格位原则共同作用造成的种种表面语法现象,可以推导派生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句子中心 扩充过滤 语法特点 汉语 英语
下载PDF
多结构特征高斯干扰协方差矩阵估算的带状对角线正则化(英文)
5
作者 安德烈V·谢门尼亚卡 戴维I·列克霍维特斯基 德米特洛S·拉切科夫 《雷达科学与技术》 2012年第4期352-362,共11页
比较了若干用于从高斯干扰中提取相干信号自适应处理算法的收敛速度。主要关注增加这些算法收敛的技术,即干扰协方差矩阵(CM)估算的正则化,考虑了有关CM结构特征的可能先验信息。文章验证了CM估算结合各方优点的混合带状对角正则化的优... 比较了若干用于从高斯干扰中提取相干信号自适应处理算法的收敛速度。主要关注增加这些算法收敛的技术,即干扰协方差矩阵(CM)估算的正则化,考虑了有关CM结构特征的可能先验信息。文章验证了CM估算结合各方优点的混合带状对角正则化的优势。将有关托普利兹CM的可能先验信息考虑在内的各种算法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验证了在规则空时自适应信号处理系统(STAP)中使用PAR-COR系数BURG估算以及CM估算带状对角线正则化的适合性。验证了这项技术基于自适应格型过滤器的有效实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时自适应信号处理 收敛速度 带状对角线正则化 自适应过滤 托普利兹协方差矩阵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