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92—2009年格拉丹东冰川及冰前湖面积变化的遥感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周文明 李志伟 +2 位作者 李佳 崔志勇 汪长城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505-3512,共8页
针对目前格拉丹东地区冰川遥感观测资料精度和时间连续性有限以及冰前湖资料尚缺的情况,结合高精度分类和人工解译算法,提取格拉丹东地区冰川与冰前湖面积参数并矢量化,然后对当年中多期遥感影像对应的矢量边界进行综合评判,消除阴影、... 针对目前格拉丹东地区冰川遥感观测资料精度和时间连续性有限以及冰前湖资料尚缺的情况,结合高精度分类和人工解译算法,提取格拉丹东地区冰川与冰前湖面积参数并矢量化,然后对当年中多期遥感影像对应的矢量边界进行综合评判,消除阴影、云和季节性积雪的影响,获取格拉丹东冰川和冰前湖近20a来的变化信息。研究结果表明:1992—2009年,冰川面积共减少66.68 km2(减少率为7.37%),其中,在1992—1999年、1999—2006年和2006—2009年这3个时段内分别减少19.90km2(减少率为2.84 km2/a),39.95 km2(5.71 km2/a)和6.83 km2(2.28km2/a),冰川处于连续退缩状态;而冰前湖面积共增加0.1 km2(增大率为52.6%),在上述相应3个时段内分别增加0.04 km2(增大率为0.006 km2/a),0.05 km2(0.007 km2/a)和0.01km2(0.003 km2/a),处于连续扩张状态,两者紧密相连,呈非线性负相关。研究区域内几乎所有冰舌都在退缩,但雪山东侧的冰舌比西侧退缩更严重。夏季气温的显著升高可能是造成冰川持续退缩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冰川 格拉丹东 消融 冰前湖
下载PDF
格拉丹东区域冰川变化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建国 刘玉梅 +2 位作者 吕腾腾 王英利 陶菲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84-189,共6页
基于格拉丹东区域的MSS数据(1973年)、TM数据(1992年)、ETM数据(2004年和2009年)以及DEM数据,选取非监督分类法提取了四期冰川分布图,详细分析了格拉丹东区域冰川面积、冰川冰缘线、湖泊面积等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73年以来的近四十年... 基于格拉丹东区域的MSS数据(1973年)、TM数据(1992年)、ETM数据(2004年和2009年)以及DEM数据,选取非监督分类法提取了四期冰川分布图,详细分析了格拉丹东区域冰川面积、冰川冰缘线、湖泊面积等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73年以来的近四十年间,研究区冰川总面积减少95.33km2,年均减少2.65km2;冰川消减速度从1973年到2004年逐年增大,2004年以后消减速度趋缓;由于冰川面积减少,冰缘线不断上升,冰川下游湖泊面积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岳冰川 冰川变化 遥感 气候变化 格拉丹东
原文传递
2000—2015年格拉丹东冰川面积变化与物质平衡遥感监测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健 刘汉湖 《河南科学》 2021年第2期282-289,共8页
为评估格拉丹东冰川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的变化,利用Landsat遥感影像、SRTM1、TanDEM-X资料,基于大地测量法对格拉丹东地区2000—2015年的冰川面积变化和物质平衡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①2000—2015年格拉丹东地区冰川总面积从(842.46&#... 为评估格拉丹东冰川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的变化,利用Landsat遥感影像、SRTM1、TanDEM-X资料,基于大地测量法对格拉丹东地区2000—2015年的冰川面积变化和物质平衡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①2000—2015年格拉丹东地区冰川总面积从(842.46±2.1)km^(2),减少到(819.82±1.6)km^(2),面积缩小(26.6±2.6)km^(2),占冰川总面积的3.20%±0.3%,年均缩小率为0.2%±0.02%.②2000—2015年格拉丹东地区冰川平均减薄(-2.72±0.21)m,年均变化为(-0.17±0.04)m·a^(-1).冰川体积减少(2.29±0.17)km^(3),年均物质平衡为(-0.13±0.01)mw.e·a^(-1),累计物质亏损量为(-2.08±0.15)mw.e.,换算成水当量约为(108.2±37.9)×10^(4) m^(3),格拉丹东地区冰川物质平衡总体呈现负平衡状态,但其中有4条冰川表现出正物质平衡状态.③2000—2015年格拉丹东冰川总体面积一直减少,冰川物质平衡处于负状态,气温升高可能是导致格拉丹东地区冰川不断退缩的主要原因.④格拉丹东地区前进与跃动冰川是热控和水控机制共同促成的,内部液态水的增加导致其对冰川的润滑作用也增大,促使冰川上游物质不断向下游转移,从而导致冰川前进与跃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拉丹东 遥感 冰川 物质平衡
下载PDF
回望格拉丹东
4
作者 王繁 李宏 《森林与人类》 2004年第6期24-29,共6页
格拉丹东——“尖尖的雪峰”。终年积雪.为唐古拉山脉主峰。5年前.我采到这里,参加了“长江万里行科考”采访活动。现在回望格拉丹东,我仿佛叉看到来自东方的第一缕阳光出现在雪山顶上.沉寂的土地突然显得生机盎然。当阳光在山坡... 格拉丹东——“尖尖的雪峰”。终年积雪.为唐古拉山脉主峰。5年前.我采到这里,参加了“长江万里行科考”采访活动。现在回望格拉丹东,我仿佛叉看到来自东方的第一缕阳光出现在雪山顶上.沉寂的土地突然显得生机盎然。当阳光在山坡上迅速淌开,太自然似乎正在把它的全部精髓向我们展现出来。我们看到这里有水的冰雪晶莹。有天的清澈空旷.有地的辽远苍茫,有人的淳朴厚重.有动物的悠然自得——这里就是长江开始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拉丹东 唐古拉山脉主峰 自然条件 地貌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中部中小地震的精定位、震源机制及构造背景分析
5
作者 Y.L.Li B.S.Wang +6 位作者 R.Z.He H.W.Zheng J.Y.Yan Y.Li 李娱兰(译) 郑洪伟(校) 贺日政(校) 《世界地震译丛》 2019年第3期212-230,共19页
利用绝对地震定位方法(Hpyo2000)对青藏高原中部地区(32°N~36°N,90°E~93°E)于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发生的中小地震进行了重定位。与中国地震台网测定结果相比,定位后结果整体上更加聚集,水平位差距超过10km,... 利用绝对地震定位方法(Hpyo2000)对青藏高原中部地区(32°N~36°N,90°E~93°E)于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发生的中小地震进行了重定位。与中国地震台网测定结果相比,定位后结果整体上更加聚集,水平位差距超过10km,深度上集中在0~8km范围内,这表明青藏高原内部上地壳构造活跃。2017年6月共发生8次3.0级以上地震,定位后的震中位置集中分布在格拉丹东附近。定位前后M<3.0的小地震的结果也显示明显的差异。为此,我们采用CAP(Cut and Paste)方法反演了M≥3.0地震的震源机制,结果显示其与地表构造性质较为吻合,青藏高原内部仍受到印度板块强烈的挤压作用。其中2017年6月格拉丹东附近发生的8次地震均为正断或走滑兼正断型,根据前人研究结果,猜测这是壳幔活动剧烈的地表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定位 震源机制解 挤压作用 格拉丹东 地表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