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壳型交联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15
1
作者 潘明旺 万林战 +2 位作者 张健 李佐邦 张留成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61-64,共4页
采用种子乳液共聚方法合成了以BA、2-EHA为核层共聚单体,St、MMA为壳层共聚单体,1,4-丁二醇二丙烯酸酯为核壳层交联剂的共聚物(ACR)。借助动态光散射粒径分析仪、DSC、TEM分别考察了乳胶粒的粒径及其分布、共聚物玻璃化转变温度以及乳... 采用种子乳液共聚方法合成了以BA、2-EHA为核层共聚单体,St、MMA为壳层共聚单体,1,4-丁二醇二丙烯酸酯为核壳层交联剂的共聚物(ACR)。借助动态光散射粒径分析仪、DSC、TEM分别考察了乳胶粒的粒径及其分布、共聚物玻璃化转变温度以及乳胶粒的微观形态结构。实验结果表明,共聚物具有明显的三个玻璃化转变温度(Tg),分别对应ACR的核层、接枝过渡层、壳层的Tg,且ACR乳胶粒呈现规整的核壳结构。当壳层苯乙烯含量大于70%时,所合成的乳胶粒结构表现明显的异常核壳形态(夹心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 丙烯酸酯 种子乳液合方法 -丙烯酸酯 乳胶粒 热塑性树脂 改性剂
下载PDF
ACR对其接枝VC悬浮树脂材料结构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洪伟 潘明旺 +1 位作者 袁金凤 张留成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78-181,共4页
采用多步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合成的核-壳聚丙烯酸酯(ACR)乳液与氯乙烯(VC)进行悬浮接枝共聚,详细讨论了ACR核壳比及乳液粒径对共聚树脂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用透射电镜(TEM)和扫描电镜(SEM)对材料的结构进行了表征。TEM照片显示:ACR高度均... 采用多步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合成的核-壳聚丙烯酸酯(ACR)乳液与氯乙烯(VC)进行悬浮接枝共聚,详细讨论了ACR核壳比及乳液粒径对共聚树脂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用透射电镜(TEM)和扫描电镜(SEM)对材料的结构进行了表征。TEM照片显示:ACR高度均匀地分散在PVC基体中,两者相容性较好;当ACR乳胶粒径约为80nm时,共聚树脂的缺口冲击强度最佳,较纯PVC提高近7倍,试样断面呈现广泛密集的拉丝形貌,表现出材料的优良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 -结构 氯乙烯 ACR接枝氯乙烯共树脂
下载PDF
压敏胶用含氢化松香酯核/壳型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开涛 王丹 +1 位作者 商士斌 沈明贵 《中国胶粘剂》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5,共5页
采用细乳液两步法制备PSA(压敏胶)用松香衍生物包覆的核/壳型丙烯酸酯乳液。着重探讨了细乳液的聚合条件、氢化松香二甘醇酯(HR-DGE)掺量等对乳液及其PSA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SA用乳液的最佳聚合条件是w(HR-DGE)=5%、w(AP... 采用细乳液两步法制备PSA(压敏胶)用松香衍生物包覆的核/壳型丙烯酸酯乳液。着重探讨了细乳液的聚合条件、氢化松香二甘醇酯(HR-DGE)掺量等对乳液及其PSA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SA用乳液的最佳聚合条件是w(HR-DGE)=5%、w(APS)=0.8%(均相对于单体总质量而言)、保温时间为2~3 h和保温温度为85℃,此时单体转化率相对最高(〉95%);当w(HR-DGE)=4%时,PSA的初粘力和持粘力俱佳;随着HR-DGE掺量的增加,PSA用乳液对BOPP薄膜的润湿性增大、相对分子质量(Mr)下降、Mr分布变窄和玻璃化转变温度(Tg)呈先降后升态势,并且PSA的初粘力略有升高、持粘力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敏胶 /丙烯酸酯 氢化松香 细乳液
下载PDF
核-壳聚丙烯酸酯胶粉合成及其增韧SAN树脂应用研究
4
作者 游新明 吴跃焕 +2 位作者 孔祥鹏 程雪松 张敬东 《塑料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0-64,共5页
以丙烯酸丁酯(BA)、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等单体为原料,通过半连续种子法成功合成核-壳聚丙烯酸酯乳液,研究合成工艺对乳液性能及其破乳产物胶粉增韧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树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乳液合成过程中当核(... 以丙烯酸丁酯(BA)、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等单体为原料,通过半连续种子法成功合成核-壳聚丙烯酸酯乳液,研究合成工艺对乳液性能及其破乳产物胶粉增韧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树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乳液合成过程中当核(BA)∶壳(St、MMA)的质量比为50∶50,乳化剂用量为总单体量1.5%,K12∶AEO9质量比为1.4∶0.1,添加0.6%过硫酸铵(APS)引发剂、0.3%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交联剂、0.2%pH缓冲剂,可以获得破乳效果好的核-壳聚丙烯酸酯乳液,且破乳收率高达97.6%。最佳工艺条件下所得破乳胶粒中EGDMA与BA单体成功以C-C化学键交联,且乳液粒子中主链完整保存。破乳胶粉与SAN树脂以相同质量共混改性后SAN缺口冲击强度达到最高值(6.0 kJ/m^(2))。通过增加胶粉的比例可以有效提高对SAN树脂的增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乳液 结构 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 冲击强度
原文传递
多层核壳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及其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郭睿岚 赵彬 +1 位作者 寇奕 李效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7-110,共4页
以多步种子聚合法合成多层核壳共聚物复合乳液 ,以 MAA和 EA二元共聚物为种子乳液 ,在其外部依次包覆丙烯酸酯聚合物 ,获得了以交联网络型吸水膨胀性聚合物为核的多层核壳乳液。对不同阶段聚合物的吸水性能的研究表明 ,种子聚合物吸水... 以多步种子聚合法合成多层核壳共聚物复合乳液 ,以 MAA和 EA二元共聚物为种子乳液 ,在其外部依次包覆丙烯酸酯聚合物 ,获得了以交联网络型吸水膨胀性聚合物为核的多层核壳乳液。对不同阶段聚合物的吸水性能的研究表明 ,种子聚合物吸水性能最强 ,MAA中和度、交联剂、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均对吸水性有影响。随包覆层数的增加 ,吸水性能降低。核壳聚合物的吸水性能随温度的提高而增加 ,说明温度影响水对壳层聚合物的渗透。该核壳乳液成膜后得到的聚合物膜具有良好的遮光性能 ,且聚合物的遮光性随核聚合物吸水性能的提高而提高 ,同时壳层聚合物的 Tg 越高 ,膜的遮光性能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丙烯酸酯乳液 合成 研究 种子 吸水性能 白度
下载PDF
聚合工艺对核壳型丙烯酸酯乳液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胡平 曾幸荣 +1 位作者 黄杰 张静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11,共4页
采用间歇法、半连续滴加法和预乳化半连续滴加法等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制备了核壳型丙烯酸酯乳液,研究了聚合工艺对乳液性能以及漆膜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用激光纳米粒度仪和透射电镜(TEM)对乳胶粒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丙烯酸质量分数为... 采用间歇法、半连续滴加法和预乳化半连续滴加法等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制备了核壳型丙烯酸酯乳液,研究了聚合工艺对乳液性能以及漆膜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用激光纳米粒度仪和透射电镜(TEM)对乳胶粒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丙烯酸质量分数为4%,核、壳层中甲基丙烯酸甲酯与丙烯酸丁酯的质量比分别为3∶7和7∶3,核壳总单体质量比为1∶1,核层和壳层反应温度分别为70℃和80℃时,采用预乳化半连续滴加法可以合成黏度适中、乳胶粒径小且分布均匀、稳定性好和漆膜力学性能优良的核壳型丙烯酸酯乳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乳液 种子乳液 合工艺 粒度 力学性能
下载PDF
核壳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及其涂料耐沾污性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陈明凤 张颜科 +2 位作者 瞿金东 张华洁 彭家惠 《新型建筑材料》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4-56,共3页
分析了丙烯酸酯乳胶粒子的类型,壳层中交联单体、有机氟单体、有机硅单体等掺量和核壳乳液聚合中可聚合乳化剂用量对丙烯酸酯外墙乳胶涂料耐沾污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内软外硬型核壳乳液的壳层中掺入适量交联单体、有机氟单体、有机硅单... 分析了丙烯酸酯乳胶粒子的类型,壳层中交联单体、有机氟单体、有机硅单体等掺量和核壳乳液聚合中可聚合乳化剂用量对丙烯酸酯外墙乳胶涂料耐沾污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内软外硬型核壳乳液的壳层中掺入适量交联单体、有机氟单体、有机硅单体,核壳乳液聚合中掺入适量可聚合乳化剂,有利于丙烯酸酯核壳乳胶涂料耐沾污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乳液 合成 外墙涂料 耐沾污性
下载PDF
N-羟甲基丙烯酰胺改性核壳型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6
8
作者 唐松涛 胡平 +1 位作者 李红强 钟汝标 《化学与粘合》 CAS 2010年第5期17-20,共4页
采用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和丙烯酸为反应单体,以N-羟甲基丙烯酰胺(NMA)为功能单体,通过预乳化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制备了NMA改性核壳型丙烯酸酯乳液,讨论了NMA用量对乳液的凝胶率及离心稳定性和贮存稳定性的影响,并对乳胶膜... 采用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和丙烯酸为反应单体,以N-羟甲基丙烯酰胺(NMA)为功能单体,通过预乳化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制备了NMA改性核壳型丙烯酸酯乳液,讨论了NMA用量对乳液的凝胶率及离心稳定性和贮存稳定性的影响,并对乳胶膜的吸水性、力学性能及耐热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NMA的用量为1.5%(wt)时,乳液的凝胶率仅为0.23%(wt),具有良好的离心稳定性和贮存稳定性,乳胶膜的吸水性由6.0%(wt)下降至4.5%(wt),铅笔硬度和冲击强度分别由1 H和52 cm提高至2 H和55 cm以上,弯曲强度、附着力及耐热性俱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羟甲基丙烯酰胺 改性 丙烯酸酯乳液
原文传递
核壳型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胡平 曾幸荣 +1 位作者 黄杰 张静 《化学与粘合》 CAS 2009年第1期37-40,共4页
采用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作复合单体,丙烯酸为功能单体,通过预乳化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合成了核壳型丙烯酸酯乳液,讨论了反应温度、乳化剂用量、核壳单体质量比以及丙烯酸加入量对乳液性能以及漆膜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用TEM对乳... 采用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作复合单体,丙烯酸为功能单体,通过预乳化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合成了核壳型丙烯酸酯乳液,讨论了反应温度、乳化剂用量、核壳单体质量比以及丙烯酸加入量对乳液性能以及漆膜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用TEM对乳胶粒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预乳化半连续滴加法,当复合乳化剂SDS与OP-10质量比为2∶1且总用量为4%,核、壳层中甲基丙烯酸甲酯与丙烯酸丁酯的质量比分别为3∶7和4∶1,核壳总单体质量比为1∶1,丙烯酸质量分数为4%,核层和壳层反应温度分别为70℃和80℃时,可以合成黏度适中、乳胶粒粒径分布均匀、稳定性好和漆膜力学性能优良的核壳型丙烯酸酯乳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乳液 预乳化 种子乳液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核壳型丙烯酸酯乳液壳层性质对涂料耐沾污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新丽 陈明凤 +1 位作者 瞿金东 张华洁 《化学建材》 2006年第6期1-3,共3页
通过改变核壳丙烯酸酯乳液核、壳单体组成及核壳比,在壳层聚合中掺加交联单体、有机氟单体、有机硅单体等多种措施,研究分析核壳丙烯酸酯乳液壳层性质对丙烯酸酯乳胶涂料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丙烯酸酯乳液 涂料 层性质 耐沾污性
下载PDF
增韧导热氰酸酯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1
11
作者 翟乐 武向南 +1 位作者 张庆新 瞿雄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0-24,共5页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聚丙烯酸丁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co-丙烯酰胺)(poly(BA)/poly(MMA-coAM)),简称PBMAM核/壳结构共聚物;采用水热法对六方氮化硼(h-BN)进行表面改性,简称ABN;随后采用熔融共混法将PBMAM和ABN与氰酸酯树脂(CE)制...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聚丙烯酸丁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co-丙烯酰胺)(poly(BA)/poly(MMA-coAM)),简称PBMAM核/壳结构共聚物;采用水热法对六方氮化硼(h-BN)进行表面改性,简称ABN;随后采用熔融共混法将PBMAM和ABN与氰酸酯树脂(CE)制得CE/PBMAM/ABN复合材料,研究了ABN用量对增韧氰酸酯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ABN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导热、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均有提高。当PBMAM添加量为5%,ABN为8%时,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为纯树脂的2.4倍,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比纯氰酸酯树脂的分别提高了2.8倍和1.7倍,复合材料的10%热分解温度提高了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酸树脂 六方氮化硼 /结构丙烯酸酯 热导率
下载PDF
核壳型P(BA-EHA)/PVC的合成与共混改性聚氯乙烯 被引量:4
12
作者 邢胜男 潘明旺 +2 位作者 张晓蕾 袁金凤 张留成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0-63,共4页
采用传统的乳液聚合方法首先合成了交联型聚丙烯酸酯乳液,以其作为种子,进行氯乙烯乳液接枝聚合反应,得到了聚丙烯酸酯/聚氯乙烯复合粒子改性剂,用于聚氯乙烯的共混改性。通过粒径分析仪、动态力学分析、透射电镜等手段对复合粒子及其共... 采用传统的乳液聚合方法首先合成了交联型聚丙烯酸酯乳液,以其作为种子,进行氯乙烯乳液接枝聚合反应,得到了聚丙烯酸酯/聚氯乙烯复合粒子改性剂,用于聚氯乙烯的共混改性。通过粒径分析仪、动态力学分析、透射电镜等手段对复合粒子及其共混PVC材料进行了测试与表征。结果表明,复合粒子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粒径大小均一;动态力学分析显示,随着交联剂ALM A用量的增加,橡胶相核层与PVC壳层之间相容性明显改善;当种子乳化剂浓度为2 g/L、交联剂ALM A用量为2%时改性PVC材料综合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PVC复合粒子 甲基丙烯酸烯丙 氯乙烯接枝 氯乙烯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