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5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用PCR微板核酸杂交-ELISA技术进行HBV DNA基因分型的研究 被引量:65
1
作者 王虹 万成松 +1 位作者 王省良 彭华国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34-236,共3页
目的 采用PCR微板核酸杂交 ELISA技术对HBVDNA进行基因分型研究。方法 采用PCR、核酸杂交和酶联显色技术 ,首先将HBVDNA进行PCR扩增 ,并将扩增产物加入预先包被HBV通用探针的微孔板 ,再加入HBV各基因型显色探针 ,同时进行微板核酸夹... 目的 采用PCR微板核酸杂交 ELISA技术对HBVDNA进行基因分型研究。方法 采用PCR、核酸杂交和酶联显色技术 ,首先将HBVDNA进行PCR扩增 ,并将扩增产物加入预先包被HBV通用探针的微孔板 ,再加入HBV各基因型显色探针 ,同时进行微板核酸夹心杂交 ELISA显色 ,对 15 2例临床诊断为不同程度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HBVDNA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15 2例不同临床表现的肝炎患者血清中的HBVDNA的基因型大多集中在B、C和D这 3种基因型 ,其所占比例分别为 :B型 2 8.2 9% (43 15 2 )、C型 37.5 0 % (5 7 15 2 )、D型 18.42 % (2 8 15 2 ) ;A型、E型、F型所占比例很少 ,各只有 3.2 9% (5 15 2 )。还存在一定比例的混合基因型 ,B、C、D三型不同组合的混合型共占 10 .5 3% (16 15 2 )。结论 PCR微板核酸杂交 ELISA方法可以准确、快速、简便进行HBV基因分型 ,在探讨HBV的流行病学及观察各基因型毒力强弱及致病性大小方面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分型 微孔板 核酸杂交 ELISA PCR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分型
原文传递
分子生物学方法在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1
2
作者 杨永华 姚健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2000年第3期337-342,共6页
微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微生物和大生物 (动、植物 )相比 ,存在着多种显著差异 ,因此其多样性研究、保护及利用也有所不同 ,尤其是研究方法亟待完善、提高。近年来 ,分子生物学方法广泛用于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并... 微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微生物和大生物 (动、植物 )相比 ,存在着多种显著差异 ,因此其多样性研究、保护及利用也有所不同 ,尤其是研究方法亟待完善、提高。近年来 ,分子生物学方法广泛用于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本文从四个方面加以介绍 :1)微生物总DNA制备及其遗传多样性检测方法 ;2 ) 16SrRNA基因序列研究 ;3)核酸杂交分析技术 ;4 )DNA动力学的研究。今后的发展趋势是加强这些方法间及其与传统方法的有机结合 ,并发展新的方法 ,促进微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深入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 核酸杂交 DNA动力学
下载PDF
原位核酸杂交法探讨柯萨奇B组病毒与云南亚急型克山病的关系 被引量:47
3
作者 钟学宽 曾宪惠 +10 位作者 漆伟 董显辉 刘阳 于维汉 张凤民 郭彩玲 牛美娟 李绍贤 江自然 刘继海 牛存龙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4期193-195,共3页
用光敏生物素标记的柯萨奇 B_3病毒 cDNA 探针,与云南病区20例经临床和病理检查确诊为亚急型克山病的心肌组织切片进行原位核酸杂交,以检测柯萨奇 B 组病毒 RNA。结果有18例出现阳性杂交信号,阳性率达90%。说明云南亚急型克山病心肌组... 用光敏生物素标记的柯萨奇 B_3病毒 cDNA 探针,与云南病区20例经临床和病理检查确诊为亚急型克山病的心肌组织切片进行原位核酸杂交,以检测柯萨奇 B 组病毒 RNA。结果有18例出现阳性杂交信号,阳性率达90%。说明云南亚急型克山病心肌组织中有柯萨奇 B 组病毒 RNA 的存在。提示云南亚急型克山病的发生与柯萨奇 B 组病毒的持续感染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萨奇B病毒 克山病 核酸杂交
下载PDF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联合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6
4
作者 李婷婷 王翠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06-1110,共5页
背景据2018年全球数据统计,每年约有56万宫颈癌新发病例,宫颈癌在发展中国家的病死率尚居高位。某些欠发达地区无法满足全面开展宫颈上皮内瘤变筛查工作的需要,单项检测项目漏检风险较大。目的探讨通过第三代杂交捕获定量分型(DH3)技术... 背景据2018年全球数据统计,每年约有56万宫颈癌新发病例,宫颈癌在发展中国家的病死率尚居高位。某些欠发达地区无法满足全面开展宫颈上皮内瘤变筛查工作的需要,单项检测项目漏检风险较大。目的探讨通过第三代杂交捕获定量分型(DH3)技术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联合宫颈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CT)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6月于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进行宫颈筛查的女性患者162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DH3技术对患者进行14种HPV型别检测;依据伯塞斯达系统(TBS)宫颈细胞学分类法对TCT结果进行判读;以宫颈组织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1620例患者中,HPV检测阳性者619例,阴性者1001例;TCT阳性者449例,阴性者1171例;HPV检测联合TCT阳性者205例,阴性者1415例;病理学检查阳性者187例,阴性者1433例。HPV检测联合TCT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筛查的灵敏度(96.79%)、特异度(98.32%)、阳性预测值(88.29%)和阴性预测值(99.56%)均高于HPV检测(81.28%、67.41%、24.56%和96.50%)和TCT(75.40%、78.51%、31.40%和96.07%)。结论HPV检测联合TCT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筛查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单项检测,HPV检测联合TCT筛查宫颈上皮内瘤变可以降低单项检查的误诊率、漏诊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 宫颈肿瘤 人乳头瘤病毒 液基薄层细胞检测 宫颈上皮内瘤变 核酸杂交 女性 筛查
下载PDF
副溶血性弧菌溶血素基因及其检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0
5
作者 朱雪兰 陈艳 +1 位作者 刘秀梅 曹小红 《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2007年第4期233-237,共5页
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可引起急性胃肠炎和原发性败血症。副溶血性弧菌能够产生3类溶血素,包括不耐热溶血素(TLH)、耐热直接溶血素(TDH)和TDH相关溶血素(TRH)。TLH、TDH和TRH分别由tlht、dh和trh基因编码。副溶血性弧... 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可引起急性胃肠炎和原发性败血症。副溶血性弧菌能够产生3类溶血素,包括不耐热溶血素(TLH)、耐热直接溶血素(TDH)和TDH相关溶血素(TRH)。TLH、TDH和TRH分别由tlht、dh和trh基因编码。副溶血性弧菌溶血素基因的检测通常采用PCR和核酸杂交,复合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是未来检测技术应用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溶血素基因 PCR 核酸杂交
下载PDF
呼吸道合胞病毒检测方法比较 被引量:38
6
作者 赵林清 钱渊 +2 位作者 王之樑 朱汝南 邓洁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0-24,共5页
为使临床治疗更及时有效 ,以通过不同方法的比较得到更快速、敏感、特异的早期从临床标本中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方法。对收集的80份疑为病毒性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咽分泌物标本应用不同方法进行了RSV检测 ,包括病毒分离、间接免疫... 为使临床治疗更及时有效 ,以通过不同方法的比较得到更快速、敏感、特异的早期从临床标本中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方法。对收集的80份疑为病毒性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咽分泌物标本应用不同方法进行了RSV检测 ,包括病毒分离、间接免疫荧光、巢式PCR及核酸杂交。80份标本都进行了病毒分离及巢式PCR ;80份标本沉淀分为两组 ,第1组32份 (32/80份 )进行间接免疫荧光 ;第2组48份 (48/80份 )进行杂交。结果显示 ,80份标本中除外9份在病毒分离过程中出现污染 ,RSV分离组阳性标本22份 (22/71份 ,31.0% ) ;间接免疫荧光组阳性标本14份 (14/32份 ,43.8 % ) ;核酸杂交组阳性标本22份 (22/48 ,45.8 % ) ,其中A亚型13份 ,B亚型9份 ;巢式PCR检测方法中共有66份 (66/80份 ,82.5 % )有目的基因片段扩增 ,A亚型45份 ,B亚型21份。结果表明 ,从临床标本中检测RSV以巢式PCR灵敏度最高 ;杂交法与免疫荧光法阳性率大致相同 ;病毒分离特异性好 ,但由于其他原因导致了分离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 检测方法 巢式PCR 核酸杂交
下载PDF
黄瓜花叶病毒亚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7
作者 徐平东 谢联辉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1期82-91,共10页
综述了黄瓜花叶病毒(CMV)亚组研究的进展.根据寄主反应、血清学关系、病毒外壳蛋白肽链图谱分析、dsRNA分析、核酸杂交、RT-PCR产物酶解分析及核酸序列分析等方法,可将现有CMV株系或分离物区分成2个亚组,尤其是... 综述了黄瓜花叶病毒(CMV)亚组研究的进展.根据寄主反应、血清学关系、病毒外壳蛋白肽链图谱分析、dsRNA分析、核酸杂交、RT-PCR产物酶解分析及核酸序列分析等方法,可将现有CMV株系或分离物区分成2个亚组,尤其是利用单克隆抗体、核酸杂交、PCR及核酸序列分析,能准确地将不同亚组的分离物区分开.从已知序列的CMV株系分析,不同亚组株系的核苷酸序列同源率各RNA组分仅为58%~75%,同亚组株系的核苷酸序列同源率则达86%~100%.将CMV株系或分离物区分成2个亚组反映了它们之间的进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花叶病毒 亚组 单克隆抗体 核酸杂交
下载PDF
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子宫颈病变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32
8
作者 王贵宇 刘春江 +2 位作者 彭倩 府伟灵 黄君富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628-1630,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的子宫颈病变患者的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和HPV-DNA基因亚型分布。方法选取在医院妇科取得宫颈脱落细胞及组织标本的患者550例,用核酸分子快速杂交技术进行HPV-DNA分型检测。结果 550例患者中,有270例(49.1%)HP...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的子宫颈病变患者的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和HPV-DNA基因亚型分布。方法选取在医院妇科取得宫颈脱落细胞及组织标本的患者550例,用核酸分子快速杂交技术进行HPV-DNA分型检测。结果 550例患者中,有270例(49.1%)HPV检测呈阳性,以16、52、58亚型最为常见,其中HPV16亚型84例(15.3%);270例阳性患者中,正常组91例(30.1%),宫颈上皮内瘤病变(CIN)Ⅰ组57例(55.9%),CINⅡ组48例(72.7%),CINⅢ组18例(90%),宫颈癌组56(93.3%)。结论随着子宫颈病变级别及组织病理学级别的升高,高危型HPV感染的阳性率呈上升趋势.在妇科常规体检中应重视HPV特别是HPV16型的感染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状瘤病毒 宫颈病变 核酸杂交 感染
原文传递
人乳头瘤状病毒基因型在宫颈疾病中的分布特点 被引量:30
9
作者 史娅萍 朱宇宁 +1 位作者 周丽琴 崔卫东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009-1012,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人乳头瘤状病毒(HPV)基因型在宫颈疾病中的分布特点,探讨 HPV基因型别与宫颈癌发生的相关问题。方法收集宫颈疾病筛查者中感染有高危型 HPV(杂交捕获法,HC-Ⅱ)、又具有同期宫颈病理切片结果的患者318例,按病理结果分成4组:... 目的通过分析人乳头瘤状病毒(HPV)基因型在宫颈疾病中的分布特点,探讨 HPV基因型别与宫颈癌发生的相关问题。方法收集宫颈疾病筛查者中感染有高危型 HPV(杂交捕获法,HC-Ⅱ)、又具有同期宫颈病理切片结果的患者318例,按病理结果分成4组:宫颈癌组、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组、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组和慢性炎症组。采用凯普医用核酸分子快速杂交基因分型试剂盒(HybriMax)对这些患者感染的 HPV 进行分型检测,对 HPV 基因型在各组疾病中的分布数据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病例标本中共检测到21种基因型中的19种,未发现44、56型。各亚型在不同病变中的分布不同,宫颈癌组中主要感染基因型为16(80.8%)、33(15.4%)、31(11.5%)、58(7.7%)、18(7.7%)。16型感染在所有病例组中均居首位,并在宫颈癌组、HSIL 组的发生率显著高于 LSIL 组和慢性炎症组(P<0.01);68型在 HSIL 组、LSIL 组均为主要感染基因型,但未在宫颈癌组中出现;低危基因型6型以多重感染形式也出现在宫颈癌组和 HSIL 组。在各种病变中都存在一定比例的 HPV 混合感染,单一感染率随疾病的严重程度增加而递增,在宫颈癌标本中作为单一感染原的 HPV 型别有限。结论宫颈癌组织中主要感染的 HPV 基因型存在地理差异;16型感染仍是宫颈癌的最大威胁;多重感染可能并不增加宫颈癌的发生率;对高危基因型别需要进一步的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乳头瘤病毒 基因型 核酸杂交
原文传递
HPV分型检测在子宫颈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0
10
作者 刘国忠 于黎明 +2 位作者 宋海燕 糜若然 陈亚琼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46-450,共5页
目的 探讨HPV分型检测在子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2年7月至2013年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妇产科门诊(200例)和武装警察部队后勤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门诊(244例)例受检者(机会筛查方法)的子宫颈脱落细胞,采用核酸分子... 目的 探讨HPV分型检测在子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2年7月至2013年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妇产科门诊(200例)和武装警察部队后勤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门诊(244例)例受检者(机会筛查方法)的子宫颈脱落细胞,采用核酸分子快速杂交基因分型技术进行HPV分型检测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并选取其中132例进行阴道镜下异常转化区定位活检、病理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最终诊断标准.结果 444例中HPV阳性117例,HPV阳性率为26.4%,单一型病毒感染较为常见.排名前5位的HPV型别依次为HPV16、58、33、18、52型,致病风险排名前5位的依次是HPV16、33、39、52和18型,其中HPV16、33、39型致病风险相同.随着年龄增长,HPV阳性率有升高趋势,但各年龄段的HPV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48,P>0.05).多重感染与子宫颈病变程度无明显相关性(r=0.132,P>0.05).对于子宫颈上皮内瘤变(GIN)Ⅱ及以上病变者,TCT检测阳性率为90%(44/49),HPV阳性率为96%(47/49),两者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98%(48/49;χ2=0.063,P>0.05).结论 HPV感染率随年龄增加有上升趋势;多重感染与子宫颈病变程度无相关性;TCT与HPV检测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两者联合检测可提高检测高级别子宫颈病变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瘤病毒科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宫颈肿瘤 核酸杂交
原文传递
胃癌和相应癌旁组织中EB病毒感染的检测 被引量:27
11
作者 梁华 罗兵 +3 位作者 王云 王笑峰 丁守怡 黄葆华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428-430,432,共4页
①目的 探讨Epstein BarrVirus(EBV)感染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②方法 应用PCR Southern检测 172例胃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中EBVDNA ,阳性标本进一步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EBV小RNA(EBER1)的表达 ,以确证EBV感染。③结果  172例胃癌组... ①目的 探讨Epstein BarrVirus(EBV)感染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②方法 应用PCR Southern检测 172例胃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中EBVDNA ,阳性标本进一步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EBV小RNA(EBER1)的表达 ,以确证EBV感染。③结果  172例胃癌组织 11例EBV阳性 ,阳性率为 6 .39% ,EBV阳性率与病人性别、年龄、组织学分型和临床分型之间无明显关系 (P =0 .0 6 9~ 0 .4 85 ) ;172例相应癌旁组织中未检测到EBV基因组的存在 ,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EBV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0 3)。④结论 部分胃癌组织可检测到EBV基因组 ,EBV感染与胃癌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EB病毒感染 癌旁组织 检测 聚合酶链反应 核酸杂交
下载PDF
地高辛配基标记核酸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22
12
作者 刘妙良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34-36,共3页
核酸探针通过地高辛配基(异羟基洋地黄毒苷配基)标记的脱氧尿嘧啶核苷三磷酸(Dig-dUTP)随机引物插入结合而被标记,然后辅以免疫酶化学检测等新技术。和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探针一样,它已广泛用于核酸等物的各种探测及分析,具有灵敏、安全... 核酸探针通过地高辛配基(异羟基洋地黄毒苷配基)标记的脱氧尿嘧啶核苷三磷酸(Dig-dUTP)随机引物插入结合而被标记,然后辅以免疫酶化学检测等新技术。和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探针一样,它已广泛用于核酸等物的各种探测及分析,具有灵敏、安全、简便、经济及实用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高辛配基 核酸杂交 随机引物标记
下载PDF
地高辛素标记探针原位杂交法检测肝和肝外组织中乙型肝炎病毒DNA 被引量:23
13
作者 闫惠平 郎振为 +4 位作者 黄德庄 孟忻 贺丽香 李俊强 汪俊韬 《中华内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68-171,T005,共4页
用地高辛素标记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探针,建立了检测组织内HBVDNA的原位杂交方法。此方法简便、省时、无放射污染、结果稳定且本底清晰。原位杂交检测肝组织45例,在免疫组化染色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乙型肝炎核心... 用地高辛素标记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探针,建立了检测组织内HBVDNA的原位杂交方法。此方法简便、省时、无放射污染、结果稳定且本底清晰。原位杂交检测肝组织45例,在免疫组化染色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乙型肝炎核心抗原阳性组HBVDNA检出率最高(77.27%)。部分肝组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扩增HBVDNA,结果与原位杂交相符。对19例肝外组织作了原位杂交,于心肌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胰岛细胞和睾丸各级生精细胞内检出HBVDNA。此结果为研究HBVDNA在肝和肝外组织中的分布、乙型肝炎的肝外表现和HBV相关疾病的发病机理提供了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核酸杂交 地高辛配基
原文传递
分子生物学方法在污染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李慧 陈冠雄 +1 位作者 张颖 张成刚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12-617,共6页
综述了应用于污染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的各种分子生物学方法 ,包括DNA中mol%G +C丰度的分析、核酸杂交技术、DNA复性动力学研究及基于PCR技术的DNA指纹图谱分析等方法。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方法 土壤污染 微生物多样性 DNA复性动力学 核酸杂交
下载PDF
不同分子遗传学方法用于自然流产绒毛细胞遗传分析的效果 被引量:21
15
作者 雷琼 王琼 +4 位作者 周灿权 陈宝江 陈争 徐艳文 曾艳红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53-256,共4页
目的探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法(MLPA)+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比较基因组杂交(CGH)+FISH的分子遗传学方法用于自然流产绒毛细胞遗传分析的效果。方法收集29例自然流产绒毛组织以及6例选择性终止早期妊娠妇女的绒毛组织,采用CGH+F... 目的探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法(MLPA)+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比较基因组杂交(CGH)+FISH的分子遗传学方法用于自然流产绒毛细胞遗传分析的效果。方法收集29例自然流产绒毛组织以及6例选择性终止早期妊娠妇女的绒毛组织,采用CGH+FISH、MLPA+FISH方法进行遗传学分析,并与传统的绒毛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MLPA+FISH检测时间为40h,CGH+FISH检测时间为120h,绒毛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时间为(240±72)h,3者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GH、MLPA、FISH和绒毛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标本成功获检率分别为97%(34/35)、100%(35/35)、100%(35/35)和91%(32/35),4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除去CGH获检失败的1份样本外,MLPA+FISH与CGH+FISH的分析结果一致,CGH获检失败的1例标本经MLPA+FISH检测获得了结果。CGH+FISH或MLPA+FISH检测结果与绒毛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的不一致率分别为13%(4/31)、12%(4/32),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LPA+FISH检测耗时短,检测成功率高;MLPA+FISH检测用于自然流产绒毛细胞遗传分析是对绒毛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方法的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产 自然 绒毛膜绒毛 核酸探针 基因扩增 核酸杂交 原位杂交 荧光
原文传递
HBV DNA及HBx DNA亚片段在肝癌细胞内的整合及作用 被引量:21
16
作者 孙汶生 高丰光 +4 位作者 曹英林 张利宁 马春红 宋静 张传森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68-70,共3页
为探讨 HBV DNA及其亚基因片段 HBx DNA在肝细胞肝癌 ( HCC)中整合特点及作用机制 ,制备了地高辛标记的 3.2 kb HBV DNA全基因及 0 .59kb HBV DNA/ Bam H ,Bgl HBx DNA亚基因探针。以点杂交、原位杂交及 Southern杂交检测 HBV DNA的存... 为探讨 HBV DNA及其亚基因片段 HBx DNA在肝细胞肝癌 ( HCC)中整合特点及作用机制 ,制备了地高辛标记的 3.2 kb HBV DNA全基因及 0 .59kb HBV DNA/ Bam H ,Bgl HBx DNA亚基因探针。以点杂交、原位杂交及 Southern杂交检测 HBV DNA的存在情况 ,筛选 HBV DNA纯整合标本 ,以 HBx DNA探针检测 HBx DNA在 HCC染色体的整合。结果显示 HBV DNA在肝细胞内以核型为主 ( 70 % )。纯整合型占 63.6% ,混合型为 36.4 %。纯整合型中 HBx DNA整合率为 90 .5% ,提示 HBVDNA在 HCC中的整合为普遍存在形式 ,其中 HBx DNA整合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乙型肝炎病毒 核酸杂交 整合
原文传递
核酸杂交技术在微生物生态学上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黄立南 聂湘平 蓝崇钰 《生态科学》 CSCD 2001年第1期115-120,共6页
由于自然界中大部分的微生物种类到目前为止仍不可培养 ,传统基于培养和纯种分离的技术在研究微生物生态时面临很大障碍。分子生物学的进展为诸多长期困扰微生物学研究的问题提供了解决办法。核酸杂交技术已被证实在微生物系统分类和微... 由于自然界中大部分的微生物种类到目前为止仍不可培养 ,传统基于培养和纯种分离的技术在研究微生物生态时面临很大障碍。分子生物学的进展为诸多长期困扰微生物学研究的问题提供了解决办法。核酸杂交技术已被证实在微生物系统分类和微生物生态等领域的研究具有巨大潜力并已被广泛应用。综述核酸杂交技术的基本原理、实际应用及其主要优点和局限性 ,以及提高其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的方法 ,并对该技术的应用前景作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杂交 微生物生态 应用 核酸探针 微生物DNA
下载PDF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马铃薯病毒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8
作者 吴兴泉 陈士华 +2 位作者 吴祖建 林奇英 谢联辉 《中国马铃薯》 2003年第3期175-179,共5页
直接应用于马铃薯病毒检测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主要有 :RT PCR检测技术、指示分子 NASBA检测技术、核酸杂交检测技术三大类 ,以RT PCR技术应用最为广泛。另外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的克隆与表达、DNA介导的抗体制备及病毒单链抗体片段筛选等技... 直接应用于马铃薯病毒检测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主要有 :RT PCR检测技术、指示分子 NASBA检测技术、核酸杂交检测技术三大类 ,以RT PCR技术应用最为广泛。另外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的克隆与表达、DNA介导的抗体制备及病毒单链抗体片段筛选等技术在马铃薯病毒免疫学检测技术中也有成功的应用 ,并解决了传统免疫学方法难以解决的抗原制备问题 ,使后者更具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技术 马铃薯 病毒检测 应用 RT-PCR 核酸杂交 指示分子-NASBA
下载PDF
液相杂交技术在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检测的应用 被引量:20
19
作者 李稻 程建新 +5 位作者 罗伟 施蓉 杭勤 黄东生 顾文莉 陶义训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 采用液相杂交技术 ,简化核酸杂交过程 ,建立乙肝病毒 (HBV)的液相杂交的聚合酶链反应 酶联免疫检测 (PCR ELISA)方法。方法 将 5′端标记生物素的PCR扩增产物与 5′端标记地高辛的探针呈液相混合 ,90℃ 2min ,5 5℃ 1min杂交。... 目的 采用液相杂交技术 ,简化核酸杂交过程 ,建立乙肝病毒 (HBV)的液相杂交的聚合酶链反应 酶联免疫检测 (PCR ELISA)方法。方法 将 5′端标记生物素的PCR扩增产物与 5′端标记地高辛的探针呈液相混合 ,90℃ 2min ,5 5℃ 1min杂交。杂交后产物被链霉亲和素酶标板固定 ,经酶标记抗地高辛标记抗体结合、显色。结果 液相杂交酶联免疫检测条件优化 :探针浓度 3pmol 次 ,酶标记抗体稀释度 1∶10 0 0。液相杂交时间 3min ,固相杂交时间 12 0min ,但其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别。检测灵敏度 1× 10 4拷贝 ml,34份HBsAg(+ ) ,HBeAg(+ ) ,抗HBc(+ )标本的阳性检出率为 97.1% ;34份HBsAg(+ ) ,抗HBe(+ ) ,抗HBc(+ )标本的阳性检出率 6 7.7% ;17份HBsAg(+ )、抗HBc(+ )阳性检出率 5 8.8% ;其他免疫检测指标组合标本为 34份 (5 .9% ) ;34份献血员标本均为阴性。结论 在PCR ELISA中使用液相杂交技术可使实验操作简便、快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核酸杂交 聚合酶链反应 酶联免疫检测
原文传递
DNA生物传感器在环境污染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20
作者 王建龙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25-128,共4页
基于生物催化和免疫原理的生物传感器在环境领域中获得了广泛应用 .近年来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人们开发了以核酸探针为识别元件 ,基于核酸相互作用原理的DNA生物传感器 .该传感器可用于受感染微生物的核酸序列分析、优... 基于生物催化和免疫原理的生物传感器在环境领域中获得了广泛应用 .近年来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人们开发了以核酸探针为识别元件 ,基于核酸相互作用原理的DNA生物传感器 .该传感器可用于受感染微生物的核酸序列分析、优先控制污染物的检测以及污染物与DNA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 ,在环境污染监测中具有潜在的巨大应用前景 .简要介绍了核酸杂交生物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环境微生物和优先控制污染物 (prioritypollutant)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生物传感器 核酸杂交 环境监测 优先污染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