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颗粒堆积法的煤体表面弛豫率量化初探
1
作者 徐吉钊 徐鹤翔 +10 位作者 翟成 丁熊 桑树勋 李全贵 孙勇 余旭 丛钰洲 郑仰峰 唐伟 牛积战 耿进军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6-131,共16页
为了确定煤岩表面弛豫率ρ值来量化其弛豫特性与孔径分布的对应关系,聚焦井下海量打钻工序所产生的煤屑颗粒,提出了基于颗粒堆积法的煤体ρ值计算方法,构建了球形煤屑基质-球形总孔隙结构的计算模型,选择平煤股份二矿己15和己17煤层煤... 为了确定煤岩表面弛豫率ρ值来量化其弛豫特性与孔径分布的对应关系,聚焦井下海量打钻工序所产生的煤屑颗粒,提出了基于颗粒堆积法的煤体ρ值计算方法,构建了球形煤屑基质-球形总孔隙结构的计算模型,选择平煤股份二矿己15和己17煤层煤样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不同粒径煤屑堆积样品的弛豫谱图呈近似的三峰形态,同一煤样不同粒径饱水煤屑堆积体可表现出不同的弛豫响应行为,弛豫时间T_(2)的几何平均值T_(2m)和核磁孔隙率φ_(NMR)值分布的差异性主要受水赋存特征、煤屑润湿性及堆积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通过线性拟合横向弛豫总弛豫率T_(2)^(-1)和有效孔隙指标与煤粒有效长度之比φ_(g)/w_(grain)及其95%置信区间分布,证实了直接采用恒定ρ值计算煤岩孔隙结构的不合理性.不同形状煤屑基质-总孔隙结构的计算模型获得的ρ值范围不同,表明不同形状煤屑间的流体扩散路径和接触特征不同,易引起煤屑堆积体的弛豫行为不同.未考虑煤屑间的体积流体效应而忽略T_(2b)影响,易造成ρ值偏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场核磁共振 孔隙结构 表面弛豫 颗粒堆积 核磁孔隙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