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人甲状旁腺激素(1-34)对骨质疏松患者血清Cbfa-1和MMP-13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邓广江 李伶 +2 位作者 杨刚毅 朱伟 李生兵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09-310,共2页
探讨重组人甲状旁腺素[rhPTH(1-34)]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血清核心结合因子a-1(Cbfa-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水平的影响。rhPTH(1-34)治疗6个月后,血清Cbfa-1[(54.0±2.4)对(62.2±2.8)μg/L,P〈0.05... 探讨重组人甲状旁腺素[rhPTH(1-34)]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血清核心结合因子a-1(Cbfa-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水平的影响。rhPTH(1-34)治疗6个月后,血清Cbfa-1[(54.0±2.4)对(62.2±2.8)μg/L,P〈0.05]、MMP-13[(2.51±0.15)对(3.96±0.24)μg/L,P〈0.01]显著降低;相关性分析显示治疗前血清Cbfa-1与MMP-13呈正相关(r=0.74,P〈0.01)。提示小剂量rhPTH(1-34)皮下注射能促进骨的合成,并使血清Cbfa-1和MMP-13水平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34) 核心结合因子a—1 基质金属蛋白酶13 骨质疏松症
原文传递
川续断皂苷Ⅵ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82
2
作者 武密山 赵素芝 +4 位作者 任立中 王茹 白霞 韩红伟 李彬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2-226,共5页
目的探讨川续断皂苷Ⅵ(akebia saponin D)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定向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的影响。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大鼠骨髓MSCs,选择合适的培养基,传代扩增。采用不同浓度的川续断皂苷Ⅵ对大鼠MSCs定向... 目的探讨川续断皂苷Ⅵ(akebia saponin D)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定向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的影响。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大鼠骨髓MSCs,选择合适的培养基,传代扩增。采用不同浓度的川续断皂苷Ⅵ对大鼠MSCs定向诱导分化,MTT法观察各组对MSCs的增殖作用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观察MSCs诱导分化过程中成骨细胞内碱性磷酸酶(alkaliphosphatase,ALP)活性;采用ELISA法检测MSCs诱导分化过程中骨钙素(Osteo-calcin,OC)的含量;RT-PCR方法检测MSCs诱导分化过程中核心结合因子α-1(Cbfα1)mRNA表达。结果细胞生长曲线显示各组MSCs数量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中、高浓度的川续断皂苷Ⅵ能明显提高MSCs分化为成骨细胞的ALP活性和骨钙素的含量,且使Cbfα1 mRNA的表达升高。结论川续断皂苷Ⅵ具有促进大鼠体外MSCs向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作用,这一作用可能与其升高Cbfα1 mRNA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续断皂苷Ⅵ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分化 碱性磷酸酶 核心结合因子α-1
下载PDF
1α,25-二羟维生素D_3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I型胶原及核心结合因子α-1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沈小辉 杨华清 +5 位作者 唐文娟 马丹 李满 程蕊 宋洁 易显富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4年第6期500-505,共6页
目的研究1α,25-二羟维生素D3[1α,25-(OH)2D3]对体外培育SD大鼠成骨细胞(OB)增殖分化以及核心结合因子α-1(Cbfa-1)、Ⅰ型胶原(ColⅠ)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胰蛋白酶和胶原酶消化法从24 h内新生SD乳鼠颅盖骨分离得到OB,设置0、1、10... 目的研究1α,25-二羟维生素D3[1α,25-(OH)2D3]对体外培育SD大鼠成骨细胞(OB)增殖分化以及核心结合因子α-1(Cbfa-1)、Ⅰ型胶原(ColⅠ)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胰蛋白酶和胶原酶消化法从24 h内新生SD乳鼠颅盖骨分离得到OB,设置0、1、10、100 nmol/L 1α,25-(OH)2D3干预组,干预24、48、72 h后分别采用噻唑蓝比色法(MTT)检测OB增殖率,采用PNPP法测定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细胞Cbfa-1和ColⅠmRNA表达。结果在1α,25-(OH)2O3干预24、48 h和72 h后,与0 nmol/L组比较,1 nmol/L组吸光度(A值)均显著增加(P<0.05);1α,25-(OH)2D3干预细胞ALP活性、ColⅠ和Cbfa-1基因mRNA表达呈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增高,且在24 h、48 h和72 h,100 nmol/L组与0 nmol/L组比较,以上指标差异均显著性增高(P<0.05)。结论低浓度1α,25-(OH)2D3可促进OB增殖和分化;高剂量对OB增殖无明显作用,但可促进OB分化,提高其ALP活性,增强ColⅠ及Cbfa-1基因mRNA表达而影响骨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α 25-二羟维生素D3 成骨细胞 增殖分化 Ⅰ型胶原 核心结合因子α-1
原文传递
runx-2基因与牙发育 被引量:3
4
作者 文军 陆群 朱庆林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64-166,共3页
runx-2基因在牙的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下面就runx-2基因的结构特征及其在牙胚细胞的分化、牙体组织的形成和牙髓干细胞定向分化中所起作用作一综述。
关键词 runx-2 核心结合因子-α1 牙发育 牙髓干细胞
下载PDF
高糖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表达cbfα-1和OC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陈泽君 黄颂敏 +3 位作者 樊文星 唐万欣 刘芳 邱红渝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84-788,共5页
目的研究高糖在刺激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转分化过程中对相关骨基质蛋白如核心结合因子α-1(cbfα-1)和骨钙素(OC)表达的影响,并探讨高糖在诱导血管钙化发生过程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原代培养VSMC,分为正常糖浓度组(5 mmo... 目的研究高糖在刺激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转分化过程中对相关骨基质蛋白如核心结合因子α-1(cbfα-1)和骨钙素(OC)表达的影响,并探讨高糖在诱导血管钙化发生过程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原代培养VSMC,分为正常糖浓度组(5 mmol/L D-葡萄糖)、高糖组(25 mmol/L D-葡萄糖)和甘露醇组(5mmol/L D-葡萄糖+25 mmol/L甘露醇),在不同时间点检测各组VSMC的钙沉积指标;茜素红染色了解各组VSMC钙化程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cbfα-1和OC的mRMA水平和蛋白表达变化;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碱性磷酸酶(ALP)的活性。免疫组化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水平。结果与正常糖浓度和甘露醇对照组相比较,高糖组VSMC钙沉积和钙化染色均明显增强,cbfα-1和OC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α-SMA蛋白表达下降(P<0.05),均呈时间依赖性。高糖刺激后VSMC的ALP的活性比对照组增加了近2倍。结论高糖介导的平滑肌细胞钙化可能与高糖促进VSMC分泌骨基质蛋白cbfα-1和OC水平增加有关;高糖在促进VSMC钙化同时,使VSMC的α-SMA表达水平降低,促进其向成骨样细胞转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平滑肌细胞 高糖 核心结合因子α-1 骨钙素
原文传递
曲古抑菌素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特化干预的体外研究
6
作者 袁志峰 许国华 任莉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39-41,44,共4页
目的探讨曲古抑菌素(trichostatin A,TSA)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特化为成骨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纯化大鼠MSCs,进行形态学观察;选择第3代MSCs定向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 目的探讨曲古抑菌素(trichostatin A,TSA)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特化为成骨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纯化大鼠MSCs,进行形态学观察;选择第3代MSCs定向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根据给药浓度不同分为TSA低剂量组(0.1μmol/L)、中剂量组(1μmol/L)、高剂量组(10μmol/L),同时设立空白对照组。MTT法观察各组对MSCs的增殖作用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检测TSA对MSCs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过程中碱性磷酸酶(alkaliphosphatase,ALP)活性的影响;RT-PCR法检测TSA对核心结合因子α-1(corebinding factorα1,Cbfα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 F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1,IGF-1)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MSCs生长曲线的测定结果显示,各组细胞生长曲线趋势相似,与对照组相比,TSA低剂量组的生长曲线没有显著性变化,TSA中剂量及高剂量均显著促进MSCs增殖(P<0.05)。与对照组相比,TSA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对MSCs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过程中的第4、5、6 E均可显著提高ALP活性(P<0.05)。与空白组相比,TSA各剂量组可以显著提高Cbfα1、b FGF、IGF-1mRNA表达水平(P<0.05)。结论TSA可显著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特化为成骨细胞,可能是通过上调Cbfα1、b FGF、IGF-1基因的表达水平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古抑菌素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核心结合因子α-1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下载PDF
力敏感因子对软骨内成骨的调控作用
7
作者 王亚斐 刘畅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15-619,共5页
软骨内成骨是一个复杂有序的生物学过程,依赖于一系列力敏感因子的精确调控,而生物力影响着软骨内成骨中力敏感因子的表达。对软骨细胞施加力学刺激后,印第安刺猬蛋白(IHH)表达增加,细胞增殖加快。IHH通过与甲状旁腺素-甲状旁腺素相关肽... 软骨内成骨是一个复杂有序的生物学过程,依赖于一系列力敏感因子的精确调控,而生物力影响着软骨内成骨中力敏感因子的表达。对软骨细胞施加力学刺激后,印第安刺猬蛋白(IHH)表达增加,细胞增殖加快。IHH通过与甲状旁腺素-甲状旁腺素相关肽(PTHr P)受体形成的负反馈环路协调软骨细胞的增殖、成熟与分化,而IHH在调控软骨细胞增殖分化方面并非是PTHr P依赖性的。核心结合因子-α1不仅在软骨形成中,亦在血管侵入软骨过程中发挥作用,可刺激肥大软骨细胞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诱导血管侵入,促进软骨内骨化。VEGFA通过刺激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徙增加血管的通透性,而肥大软骨细胞基质降解、血管侵入是软骨内成骨的关键。VEGF在软骨内成骨过程中协调着软骨细胞增殖、破骨细胞功能、细胞外基质改建、血管增生和骨形成间的关系。生物力影响着软骨内成骨力敏感因子的表达,进而影响着软骨内成骨进程,理解其中的分子机制将有利于骨形成和骨修复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内成骨 生物力 印第安刺猬蛋白 核心结合因子-α1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miR-205促进hASCs细胞系向软骨细胞方向分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8
作者 李春亮 秦凤 +7 位作者 韩雪来 齐普良 孙凯华 赵子春 唐保明 李泽清 李钊伟 王凯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35-741,共7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205通过调控核心结合因子α-1(Cbfα-1)表达促进人脂肪干细胞(hASCs)细胞系向软骨细胞方向分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慢病毒转染法将Lenti-miR-205、Lenti-control慢病毒液分别转染至hASCs细胞,命名为miR-205过表达组...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205通过调控核心结合因子α-1(Cbfα-1)表达促进人脂肪干细胞(hASCs)细胞系向软骨细胞方向分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慢病毒转染法将Lenti-miR-205、Lenti-control慢病毒液分别转染至hASCs细胞,命名为miR-205过表达组、miR-NC组,另取未处理细胞为对照组;RT-qPCR法检测转染后miR-205基因表达量,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用甲苯胺蓝染色、免疫细胞染色及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转染后第3代hASCs细胞诱导分化情况,RT-qPCR、Western blot法检测诱导分化2周后各组Cbfα-1、Smad3、TGF-β1、ColⅡ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转染后miR-205过表达组miR-205基因相对表达量高于miR-NC组和对照组(P<0.001)。miR-205过表达组转染后hASCs细胞培养3、7 d MTT试验吸光度(A)值高于对照组和miR-NC组(P<0.05)。诱导分化2周后,甲苯胺蓝染色显示,miR-205过表达组细胞染色呈强阳性深蓝染色,对照组和miR-NC组为微弱浅蓝色;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miR-205过表达组细胞及胞外基质强阳性棕黄染色,对照组和miR-NC组为弱阳性淡黄染色;免疫荧光染色显示,miR-205过表达组红色荧光强度较强,对照组和miR-NC组红色荧光强度较暗淡。miR-205过表达组诱导分化后Cbfα-1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和miR-NC组,Smad3、TGF-β1、ColⅡ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和miR-NC组(P<0.05)。结论miR-205过表达可促进hASCs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向软骨细胞方向分化,可能通过抑制Cbfα-1、激活TGF-β1/Smad3信号通路发挥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脂肪干细胞 软骨细胞分化 微小RNA-205 核心结合因子α-1
下载PDF
核心结合因子-α_1和甲状旁腺素相关蛋白在软骨内成骨中的作用
9
作者 程谷 李祖兵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437-439,443,共4页
在软骨细胞不断分化并最终肥大化过程中,核心结合因子(Cbf)-α1起到促进软骨细胞肥大的作用,而甲状旁腺素相关蛋白(PTHrP)能通过Cbf-α1依赖性和非依赖性途径来抑制软骨细胞的肥大化。下面就Cbf-α1对软骨细胞产生的作用、PTHrP在软骨... 在软骨细胞不断分化并最终肥大化过程中,核心结合因子(Cbf)-α1起到促进软骨细胞肥大的作用,而甲状旁腺素相关蛋白(PTHrP)能通过Cbf-α1依赖性和非依赖性途径来抑制软骨细胞的肥大化。下面就Cbf-α1对软骨细胞产生的作用、PTHrP在软骨内成骨中的作用、PTHrP延缓软骨细胞成熟过程和PTHrP阻止cbf-α1表达的机制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内成骨 核心结合因子-α1 甲状旁腺素相关蛋白
下载PDF
机械力对核心结合因子-α_1的表达和调控
10
作者 郭萍 林新平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218-220,共3页
核心结合因子(Cbf)-α1在骨成型和骨改建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机械力则是调控骨改建的一个关键性因素。本文就Cbf-α1的结构、Cbf-α1与骨改建的关系、机械力对Cbf-α1的表达调控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核心结合因子-α1 骨改建 机械力 信号通路 促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
下载PDF
静态张应力作用下人牙周膜干细胞核心结合因子Cbfa1表达的变化
11
作者 杨瑛 张方明 +2 位作者 朱振林 李菁 启欣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12年第4期196-200,共5页
目的检测静态张应力作用对人牙周膜干细胞核心结合因子Cbfa1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有限稀释法克隆化培养纯化人牙周膜干细胞(hPDLSCs),应用内外双层套筒式硅胶膜细胞加力装置对人牙周膜干细胞加力,加力时间点为0、3、6、12、24小时。采... 目的检测静态张应力作用对人牙周膜干细胞核心结合因子Cbfa1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有限稀释法克隆化培养纯化人牙周膜干细胞(hPDLSCs),应用内外双层套筒式硅胶膜细胞加力装置对人牙周膜干细胞加力,加力时间点为0、3、6、12、24小时。采用原位杂交和实时定量PCR检测各加力时间点Cbfa1 mRNA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人牙周膜干细胞受力后Cbfa1蛋白的表达。结果人牙周膜干细胞受到静态张应力作用后3小时、6小时、12小时Cbfa1 mRNA表达均升高(P<0.05),且以加力3小时最为明显,6小时后开始下降,24小时后基本恢复到不加力时的表达水平。加力3小时Cbfa1蛋白表达未见明显升高,加力6小时后Cbfa1蛋白逐渐升高,一直持续到加力24小时(P<0.05)。结论静态张应力作用下,人牙周膜干细胞核心结合因子Cbfa1在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均发生变化,说明Cbfa1在机械力促使人牙周膜干细胞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牙周膜干细胞 核心结合因子(Cbfa1) 静态张应力
下载PDF
电针足少阳经穴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骨组织OPG、RANKL及CBFα1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6
12
作者 潘小燕 王鸿度 +3 位作者 岳荣超 张丰正 李胜 江花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5132-5134,共3页
目的:探讨电针足少阳经穴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OP)治疗作用的分子学机制。方法:将40只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模型加胆经针刺组(简称胆经组)、模型加非经穴针刺组(简称非经穴组)。造模3个月后进行不同的干预,... 目的:探讨电针足少阳经穴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OP)治疗作用的分子学机制。方法:将40只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模型加胆经针刺组(简称胆经组)、模型加非经穴针刺组(简称非经穴组)。造模3个月后进行不同的干预,6个疗程后后处死。取左侧股骨置冻存管,放-70℃冰箱待测。结果:胆经组OPG mRNA较模型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显著降低(P<0.01),RANKL mRNA较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OPG/RANKL mRNA的比值较假手术组明显降低(P<0.01),CBFα1 mRNA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结论:电针足少阳经穴具有抑制骨吸收同时刺激骨形成的作用,通过抑制破骨细胞关键调控因子OPG和RANKL mRNA表达,提高OPG/RANKL两者比值,抑制骨吸收;同时刺激成骨细胞骨形成特异性基因CBFα1 mRNA表达,增强骨形成,以促进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相偶联,进而达到调骨重建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足少阳经穴 骨保护素 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核心结合因子Α1 骨质疏松
原文传递
核心结合因子α1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标志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4
13
作者 董世武 应大君 +3 位作者 段小军 朱楚洪 刘光久 糜建红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746-750,共5页
目的探讨核心结合因子α1(core-binding factor α1,Cbfa1)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成骨定向分化的作用. 方法抽取3月龄日本大白兔股骨骨髓,密度梯度离心获得MSCs,以Cbfa1重组腺病毒转染第3代MSCs,3 d后免疫荧... 目的探讨核心结合因子α1(core-binding factor α1,Cbfa1)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成骨定向分化的作用. 方法抽取3月龄日本大白兔股骨骨髓,密度梯度离心获得MSCs,以Cbfa1重组腺病毒转染第3代MSCs,3 d后免疫荧光法观察目的基因的表达,并于1~7 d MTT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Cbfa1腺病毒处理组).以正常培养组、单纯诱导组和对照腺病毒处理组作为对照,各组设置7、14 d两个时间点进行观察.RT-PCR法半定量分析Cbfa1腺病毒处理对MSCs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骨钙素(osteocalcin,OC)、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和I型胶原等多种成骨细胞标志基因的影响,同时观察Cbfa1对MSCs成脂、成肌分化指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2和生肌决定因子的影响. 结果①免疫荧光显示,转染Cbfa1重组腺病毒后MSCs可以表达Cbfa1;②各组MSCs增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RT-PCR显示7、14 d,Cbfa1腺病毒处理组ALP、OC和OPN的表达均明显上调,Ⅰ型胶原的表达基本不变;④Cofa1使PPARγ、MyoD的表达受到抑制. 结论 Cbfa1能明显促进MSCs成骨方向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结合因子Α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定向分化
下载PDF
骨形成蛋白调控成骨分化的信号机制 被引量:17
14
作者 王茸影 易静 《生命科学》 CSCD 2005年第1期34-39,共6页
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 BMPs)能诱导成骨细胞和软骨细胞的分化成熟,并能在体内诱导异位成骨。BMPs与骨形成蛋白受体BMPR结合,通过Smads和p38 MAPKs途径进行信号转导,并通过下游转录因子Cbfa1、Osterix、Dlx等与相应... 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 BMPs)能诱导成骨细胞和软骨细胞的分化成熟,并能在体内诱导异位成骨。BMPs与骨形成蛋白受体BMPR结合,通过Smads和p38 MAPKs途径进行信号转导,并通过下游转录因子Cbfa1、Osterix、Dlx等与相应的成骨细胞特异蛋白碱性磷酸酶、骨钙素、OPN等基因启动子连接,促进细胞向成骨方向分化。另外,还通过转录因子CIZ、AJ18等对成骨进行负调控,维持胚胎发育正常,保持骨量平衡。由于BMPs在骨修复中的重要作用,现已成为基因治疗用于骨缺损的一个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成蛋白 核心结合因子-1 OSTERIX Smad DLX CIZ AJl8
下载PDF
核心结合因子α1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李华壮 周跃 郭国宁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1-124,共4页
目的观察核心结合因子α1(corebinding factorα1,Cbfα1)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mesench ymalstemcells,MSCs)的促成骨效应。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日本大白兔MSCs,按培养方法的不同分为3组。对照组:常规培养;单纯诱导组:以条件培养液... 目的观察核心结合因子α1(corebinding factorα1,Cbfα1)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mesench ymalstemcells,MSCs)的促成骨效应。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日本大白兔MSCs,按培养方法的不同分为3组。对照组:常规培养;单纯诱导组:以条件培养液(低糖DMEM+10%胎牛血清+10mmol/L地塞米松+50mg/L维生素C+10mmol/Lβ-甘油磷酸钠)培养;实验组:以AdEasy1/Cbfα1转染MSCs,加入条件培养液培养。在诱导3d,1、2、3和4周时,行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检测成骨标志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和骨钙素的表达。结果体外培养兔MSCs生长良好,实验组AdEasy1/Cbfα1转染后90%以上MSCs表达绿色荧光蛋白。实验组及单纯诱导组ALP染色呈棕黑色阳性,随培养时间延长逐渐加深,对照组仅少量散在细胞ALP呈弱阳性;第1、2、3和4周实验组ALP浓度与单纯诱导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及单纯诱导组从2周开始有红色的阳性染色矿化结节出现,对照组为阴性,结节数目随时间推移而增多。实验组及单纯诱导组1周时有少量骨钙素染色阳性,2、3及4周时大量出现,对照组为阴性。结论应用Cbfα1可促进兔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其分子机制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结合因子Α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细胞 分化
下载PDF
恒古骨伤愈合剂促进兔坏死股骨头内核心结合因子α1基因表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0
16
作者 赵宏斌 胡敏 +2 位作者 梁红锁 王建伟 尹继波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003-1006,共4页
目的研究中药恒古骨伤愈合剂(简称中药合剂)对兔坏死股骨头内核心结合因子α1(cbfα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大肠杆菌内毒素(LPS,10μg/kg体重)间隔24h两次静脉注射加甲基泼尼松3次肌肉注射制作的兔股骨头坏死模型,用中药合剂治疗后取... 目的研究中药恒古骨伤愈合剂(简称中药合剂)对兔坏死股骨头内核心结合因子α1(cbfα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大肠杆菌内毒素(LPS,10μg/kg体重)间隔24h两次静脉注射加甲基泼尼松3次肌肉注射制作的兔股骨头坏死模型,用中药合剂治疗后取股骨头行免疫组化,并提取总RNA行实时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反应(PCR),观察兔股骨头内cbfα1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特点。结果给药第4周时,中药组与模型组股骨头内cbfα1基因表达均为阴性,至第8、12周时,中药组免疫组化结果为弱阳性,模型组为阴性;至第12周时中药组股骨头内cbfα1mRNA的表达量是模型组的2·87倍。正常给药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中药恒古骨伤愈合剂可促进坏死α股骨头内源性cbfα1基因的表达,以用药时间长者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模型 恒古骨伤愈合剂 核心结合因子Α1 免疫组化 实时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补肾活血方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大鼠股骨头组织中RANKL、Cbfα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9
17
作者 朱峰峰 欧国峰 +7 位作者 董博 李小群 刘继华 袁普卫 姚洁 余红超 史国号 霍洪亮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79-783,共5页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方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可能作用机理。方法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每组3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臀部肌肉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20 mg/kg,每周注射2次,连续注射6周建立激素性股骨...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方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可能作用机理。方法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每组3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臀部肌肉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20 mg/kg,每周注射2次,连续注射6周建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造模后中药组给予浓度为96. 67 mg/ml补肾活血方水煎液2 ml灌胃,西药组给予浓度为1. 29 mg/ml的阿仑膦酸钠片水溶液2 ml灌胃。观察各组大鼠股骨头外观形态、HE染色后组织病理学改变,检测股骨头组织中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核心结合因子α1 (Cbfα1)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股骨头毛糙无光泽,骨质疏松严重;西药组部分股骨头无粗糙面且色泽较鲜亮,偶有色泽稍微晦暗的情况,骨质较坚硬;中药组及正常组股骨头外观及形态正常,骨质坚硬。HE染色显示,模型组股骨头软骨细胞出现大面积坏死,排列不整齐,软骨细胞核聚缩,骨小梁内骨细胞明显减少,空骨陷窝明显增多。中药组股骨头软骨细胞排列欠规则,结构尚完整,空骨陷窝较少见,与正常组最为接近;西药组变化大致与中药组接近,但空骨陷窝较中药组多。中药组和西药组股骨头组织中RANKL、Cbfα1蛋白及mRNA表达均较模型组降低(P <0. 05),而中药组和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补肾活血方可能通过下调股骨头组织中RANKL、Cbfα1的表达,从而促进股骨头坏死骨修复及股骨头新生骨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补肾活血方 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核心结合因子Α1
原文传递
左、右归丸及其拆方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7
18
作者 宋囡 何文智 +1 位作者 王智民 任艳玲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268-1274,共7页
目的:研究左、右归丸及其拆方含药血清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成骨分化的作用。方法:分别以左归丸、右归丸、两方共同药、滋肾阴药、补肾阳药、阳性对照药补佳乐和蒸馏水制备的大鼠含药血清加诱... 目的:研究左、右归丸及其拆方含药血清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成骨分化的作用。方法:分别以左归丸、右归丸、两方共同药、滋肾阴药、补肾阳药、阳性对照药补佳乐和蒸馏水制备的大鼠含药血清加诱导剂(地塞米松、维生素C和β-甘油磷酸钠)干预BMSCs,并以不含诱导剂的空白含药血清组为对照,共8组,采用改良钙钴法检测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茜素红法观察矿化结节的形成,并用real-time RT-PCR法检测核心结合因子α1(core binding factor alpha 1,Cbfα1)和Ⅰ型胶原(typeⅠcollagen,ColⅠ)mRNA表达,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Cbfα1和ColⅠ蛋白表达。结果:左、右归丸及其拆方与阳性对照药补佳乐均可协同诱导剂诱导BMSCs成骨分化,其中,左归丸和滋肾阴药可显著促进ALP生成和矿化结节形成,上调Cbfα1和ColⅠmRNA及蛋白表达(P<0.05)。结论:左、右归丸及其拆方含药血清能协同诱导剂促进BMSCs成骨分化,左归丸和滋肾阴药促进BMSCs成骨分化的作用优于右归丸和补肾阳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归丸 右归丸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碱性磷酸酶 核心结合因子Α1 Ⅰ型胶原
下载PDF
核心结合因子α1诱导人牙乳头细胞矿化的相关蛋白表达 被引量:11
19
作者 余擎 肖明振 +3 位作者 吴补领 朱庆林 郭婷 李峰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71-274,I004,共5页
目的 在人牙乳头细胞中探讨核心结合因子α1 (corebindingfactorα1 ,cbfa1 )能否调控矿化相关蛋白的表达。方法 体外培养人牙乳头细胞 ,转染pcDNA3 cbfa1重组质粒 ,稳定表达cbfa1后检测碱性磷酸酶 (alkalinephosphatase ,ALP)和骨钙... 目的 在人牙乳头细胞中探讨核心结合因子α1 (corebindingfactorα1 ,cbfa1 )能否调控矿化相关蛋白的表达。方法 体外培养人牙乳头细胞 ,转染pcDNA3 cbfa1重组质粒 ,稳定表达cbfa1后检测碱性磷酸酶 (alkalinephosphatase ,ALP)和骨钙素 (osteocalcin ,OC)含量 ,同时采用免疫组化、免疫印迹和PCR等方法观察骨桥素 (osteopontin ,OPN )、骨涎蛋白 (bonesialoprotein ,BSP)、骨连素(osteonectin ,ON)、牙本质基质蛋白 (dentinmatrixprotein 1 ,DMP1 )、牙本质涎蛋白 (dentinsialoprotein ,DSP)和牙本质涎磷蛋白 (dentinsialophosphoprotein ,DSPP)的表达。 结果 建立了稳定表达cbfa1基因和蛋白的人牙乳头细胞模型PC 3 ,发现转染后细胞的ALP和OC含量明显增高 ,OPN、BSP、ON、DMP1的表达也明显增高 ,但未发现牙本质特异性蛋白DSP及其编码基因DSPP的表达。结论 在人牙乳头细胞中 ,cbfa1能上调ALP和OC含量 ,诱导多种矿化组织特异性蛋白的表达 ,在牙齿发育矿化中有重要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结合因子Α1 牙乳头细胞 细胞矿化 蛋白表达 基因转染 免疫组化
原文传递
氟对成纤维细胞和成骨细胞核心结合因子α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5
20
作者 井玲 剂玲 +1 位作者 李彤 李广生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29-632,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氟化物在不同时间段对成纤维细胞和成骨细胞核心结合因子α1(cbfa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培养的方法,将细胞分为对照组和6个染氟组(0.1、1.0、100.0、1000.0、10 000.0、20 000.0μg/L),分别在5个染氟时间...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氟化物在不同时间段对成纤维细胞和成骨细胞核心结合因子α1(cbfa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培养的方法,将细胞分为对照组和6个染氟组(0.1、1.0、100.0、1000.0、10 000.0、20 000.0μg/L),分别在5个染氟时间段(2、4、24、48、72 h)收集培养细胞培养上清液和细胞,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bfa1蛋白含量和表达,应用RT-PCR方法检测染氟48 h cbfa1 mRNA的表达。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2.13±0.07),成纤维细胞染氟48 h时,cbfa1蛋白含量在0.1、1.0、100.0、1 000.0、20 000.0μg/L组[(2.35±0.08)、(2.28±0.09)、(2.32±0.09)、(2.25±0.08)、(2.28±0.09)]及染氟72 h的10 000.0μg/L组(2.48±0.22)明显升高;染氟48 h,cbfa1 mRNA表达呈升高趋势,其中10 000.0μg/L组(1.29±0.30)与对照组(1.02±0.12)比较,明显增强;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染氟48 h的0.1μg/L组成纤维细胞内可见明显cbfa1阳性表达。②在成骨细胞,染氟组cbfa1蛋白含量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增加;染氟48 h时,0.1、1.0、100.0、1 000.0μg/L组cbfa1 mRNA表达较对照组(1.27±0.20)升高,其中0.1μgL组(1.34±0.19)明显升高。结论氟能提高成纤维细胞和成骨细胞cbfa1蛋白含量,促进cbfa1和cbfa1 mRNA表达,成纤维细胞可能在氟骨症骨周化骨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化物 成纤维细胞 成骨细胞 核心结合因子Α1 细胞培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