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透明质酸修饰的核壳纳米粒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基因转染效率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赵亚男 甘莉 +4 位作者 王静 陈熙 贾征 甘勇 刘建平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11-717,共7页
本文旨在制备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修饰的核壳纳米粒(pHA-LCS-NPs)作为基因药物传递载体,并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human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ARPE-19)基因转染效率进行研究。采用薄膜分散水化-挤膜法制备核壳纳米粒(LCS... 本文旨在制备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修饰的核壳纳米粒(pHA-LCS-NPs)作为基因药物传递载体,并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human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ARPE-19)基因转染效率进行研究。采用薄膜分散水化-挤膜法制备核壳纳米粒(LCS-NPs),通过HA与二油酰磷脂酰乙醇胺(dioleoyl phosphatidylethanolamine,DOPE)发生酰胺反应,对脂质膜进行修饰,制得pHA-LCS-NPs。本研究对纳米粒微观形态、粒径和zeta电位进行考察;采用XTT法测定载体的细胞毒性;以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pEGFP)基因为报告基因,探讨不同含量HA修饰的pHA-LCS-NPs对ARPE-19细胞基因转染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粒呈现清晰的核壳结构,平均粒径为(214.9±7.2)nm,zeta电位为(-35±3.7)mV;pHA-LCS-NPs组24 h基因的累积释放率低于30%;48 h的细胞转染效率是壳聚糖纳米粒(CS-NPs)组的1.81倍、裸质粒组的3.75倍,且无明显细胞毒性。以上结果显示,pHA-LCS-NPs有潜力成为一种高效低毒的非病毒型基因药物传递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酸 米粒 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基因传递
原文传递
透明质酸修饰的地塞米松核壳纳米粒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静 甘莉 +1 位作者 甘勇 刘建平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7-123,共7页
探讨透明质酸修饰的地塞米松核壳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并对其理化性质及释药行为等进行考察。首先采用薄膜分散水化-挤膜法制备核壳纳米粒(LCS-NPs),单因素研究多种处方组成对LCS-NPs性质的影响。随后用透明质酸(HA)与二油酰磷脂酰乙醇胺(D... 探讨透明质酸修饰的地塞米松核壳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并对其理化性质及释药行为等进行考察。首先采用薄膜分散水化-挤膜法制备核壳纳米粒(LCS-NPs),单因素研究多种处方组成对LCS-NPs性质的影响。随后用透明质酸(HA)与二油酰磷脂酰乙醇胺(DOPE)的键合物(HA-DOPE)修饰LCS-NPs,制得HA-LCS-NPs。采用粒度仪和投射电镜分别考察HA-LCS-NPs的粒径、电位、微观形态和结构组成。以地塞米松为模型药物,考察载药HA-LCS-NPs的包封率和体外释药行为。HA-LCS-NPs在透射电镜下呈现清晰的核壳结构,平均粒径为(189±10.3)nm。HA-LCS-NPs对地塞米松的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27.4%和5.9%,72 h累积释放率低于40%。结果表明,薄膜分散水化-挤膜法制备的LCS-NPs经HA-DOPE修饰,可得到具有明显核壳结构的纳米载体,并实现有效的药物包裹和良好的缓释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酸 米粒 地塞米松 缓释 制备 表征
下载PDF
同轴静电喷射法制备载药纳米粒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徐师 曹阳 +3 位作者 周方晴 祁菲菲 张玲 许茜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1285-1290,共6页
目的综述近年来通过同轴静电喷射技术制备载药纳米粒的研究进展,包括同轴静电喷射技术的基本原理,制备过程中的影响参数以及同轴静电喷核壳纳米粒的研究现状。方法根据近年来国内外文献资料,总结、归纳已报道的关于同轴电喷制备纳米粒... 目的综述近年来通过同轴静电喷射技术制备载药纳米粒的研究进展,包括同轴静电喷射技术的基本原理,制备过程中的影响参数以及同轴静电喷核壳纳米粒的研究现状。方法根据近年来国内外文献资料,总结、归纳已报道的关于同轴电喷制备纳米粒的相关研究。结果与结论同轴静电喷射是一种简易的获得核壳纳米粒子的方法。利用这种技术能够将药物包封在聚合物纳米粒的内部,从而提高药物的包载效率,有效地减少药物的突释,保护药物的生物活性。通过选择不同的聚合物体系,调节同轴静电喷射的工艺参数,可以制备出具有理想核壳结构的纳米粒,同时也能有效地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和释放行为,从而设计制备出具有不同释药特性的递药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轴静电喷射 米粒 递药系统
原文传递
具有癌症诊疗潜力的多功能核壳纳米粒
4
作者 宋雪 吴静悦 +3 位作者 张娟 吉严蓉 景杰翔 柯亨特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7-63,共7页
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了同时携载Mn_(3)O_(4)纳米粒和CuS白蛋白纳米粒的诊疗一体化多功能核壳纳米粒,可用于磁共振造影成像手段指引下的肿瘤光热消融,实现癌症的高效诊治。首先用高温热解法制备出粒径均一、分散性较好的Mn_(3)O_(4)... 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了同时携载Mn_(3)O_(4)纳米粒和CuS白蛋白纳米粒的诊疗一体化多功能核壳纳米粒,可用于磁共振造影成像手段指引下的肿瘤光热消融,实现癌症的高效诊治。首先用高温热解法制备出粒径均一、分散性较好的Mn_(3)O_(4)纳米粒,并通过蛋白模板法制备CuS白蛋白纳米粒,之后采用可降解性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作为载体,通过超声乳化法制备同时携载Mn_(3)O_(4)和CuS纳米粒的核壳纳米粒(Mn_(3)O_(4)/PLGA@CuS),并进行理化性质表征及诊疗一体化性能评价。结果表明: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测定结果显示该纳米粒被成功制备,其在近红外区具有较强吸收;核壳纳米粒的平均粒径为160 nm,粒径分布较为均匀;体外磁共振造影成像结果显示随着纳米粒中Mn离子浓度的升高,其造影增强效果也明显提升,显示其具有Mn离子浓度依赖的磁共振成像效果,纵向弛豫率为1.351 mM^(-1)·s^(-1);在785及980 nm激光辐照下,该核壳纳米粒均显示出良好的光热升温效果。成功制备了具有良好的磁共振造影成像性能和显著的光热升温效应的核壳纳米粒,有望应用于肿瘤的诊疗一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疗一体化 米粒 白蛋白 CUS Mn_(3)O_(4)
下载PDF
用于可视化光治疗的Mn3O4@CuS纳米粒的制备研究
5
作者 刘玲 张晶晶 +3 位作者 张娟 杨惠桐 韩晚军 柯亨特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0年第21期4025-4029,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制备用于肿瘤可视化光治疗的多功能Mn3O4@CuS核壳型纳米粒,在磁共振成像的引导下,使用近红外光定点辐照,实现局部光热消融治疗。方法:(1)采用高温热解法制备油胺稳定的Mn3O4纳米粒,在其表面构建CuS壳层,并进行聚乙二醇修... 目的:本研究旨在制备用于肿瘤可视化光治疗的多功能Mn3O4@CuS核壳型纳米粒,在磁共振成像的引导下,使用近红外光定点辐照,实现局部光热消融治疗。方法:(1)采用高温热解法制备油胺稳定的Mn3O4纳米粒,在其表面构建CuS壳层,并进行聚乙二醇修饰,得到分散于水相中的Mn3O4@CuS核壳型纳米粒。(2)通过透射电镜、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等方法对该纳米粒进行理化性质表征,并研究其体外磁共振成像、光热升温等性能。结果:制备的水相分散的Mn3O4@CuS纳米粒,粒径均一且分散性较好,形态为近圆形,粒径为9.30±2.29 nm;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图表明Mn3O4@CuS纳米粒在近红外区有较强吸收,最大吸收峰位于1100~1200 nm范围;磁共振成像分析结果可计算出Mn3O4@CuS纳米粒的纵向弛豫率r1为1.662 m M-1s-1,表明其具有较好的磁共振增强造影效果;光热升温曲线显示Mn3O4@CuS纳米粒可在785 nm近红外激光下升温至73.5℃,具备较好的光热治疗潜力。结论:本文成功制备出水相分散的Mn3O4@CuS核壳型纳米粒,具有良好的磁共振造影成像性能和光热升温效应,有望应用于磁共振成像引导下的肿瘤可视化光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化光治疗 米粒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神经毒素自组装核壳型纳米粒大鼠鼻黏膜给药脑内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柳琳 赵燕敏 李范珠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03-207,共5页
目的考察亲水性多肽类药物神经毒素自组装核壳型纳米粒(self-assembled neurotoxin-loaded nanoparticles of core-shelltype,NT-SAN)大鼠鼻黏膜给药后脑内药动学特征。方法以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NT(FITC-NT),采用聚乙二醇-g-聚氰基丙烯... 目的考察亲水性多肽类药物神经毒素自组装核壳型纳米粒(self-assembled neurotoxin-loaded nanoparticles of core-shelltype,NT-SAN)大鼠鼻黏膜给药后脑内药动学特征。方法以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NT(FITC-NT),采用聚乙二醇-g-聚氰基丙烯酸乙酯嵌段共聚物(PEG-g-PECA)为载体,乳化聚合法制备FITC-NT-SAN。采用大鼠脑微透析技术及荧光分光光度法,以FITC-NT-SAN和FITC-NT溶液肌内注射给药为对照,连续测定FITC-NT-SAN经鼻黏膜给药后FITC-NT在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eriaqueductal gray,PAG)部位浓度的经时变化。结果 FITC-NT-SAN呈圆形或类圆形,大小均匀,平均粒径为(89.6±8.9)nm,包封率为(58.43±0.62)%。FITC-NT-SAN经鼻黏膜给药后在PAG的FITC-NT浓度均明显高于FITC-NT-SAN和FITC-NT溶液的肌内注射给药(P<0.01),ρmax、tmax和AUC0-∞分别为(89.26±7.58)ng.mL-1、120.00 min和(26 320.88±1 007.74)ng.min.mL-1,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37.28%。结论以PEG-g-PECA为载体的FITC-NT-SAN经鼻黏膜给药有助于提高NT的脑内浓度及生物利用度,该结果为研究适宜蛋白质多肽类等大分子药物经鼻黏膜给药的脑靶向新剂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毒素 自组装米粒 聚乙二醇-g-聚氰基丙烯酸乙酯嵌段共聚物 鼻黏膜给药 脑内药动学 脑微透析技术
原文传递
神经毒素自组装核壳型纳米粒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柳琳 徐陆忠 +3 位作者 何晓玮 赵燕敏 冯健 李范珠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1084-1088,共5页
目的制备亲水性多肽类药物神经毒素的自组装核壳型纳米粒,并对其理化性质及体外释药特性进行考察。方法以聚乙二醇-聚氰基丙烯酸乙酯嵌段共聚物(PEG-g-PECA)为载体,乳化聚合法制备神经毒素自组装核壳型纳米粒,采用正交实验优化制备工艺... 目的制备亲水性多肽类药物神经毒素的自组装核壳型纳米粒,并对其理化性质及体外释药特性进行考察。方法以聚乙二醇-聚氰基丙烯酸乙酯嵌段共聚物(PEG-g-PECA)为载体,乳化聚合法制备神经毒素自组装核壳型纳米粒,采用正交实验优化制备工艺,制得的核壳型纳米粒通过透射电镜、Zeta电位/粒度分布仪考察理化性质,并用透析袋法分别研究其在pH7.4和6.8的PBS缓冲液中的体外释药特性。结果PEG-g-PECA能包埋亲水性多肽神经毒素,制备的神经毒素自组装核壳型纳米粒粒径为(89.6±8.9)nm,多分散系数为(0.110±0.003),包封率为(58.43±0.62)%,Zeta电位为(-38.81±0.47)mV;在pH7.4和6.8的PBS缓冲液中的体外释药行为均符合Weibull方程,分别为lnln[1/(1-Q)]=0.474lnt-1.6121,r=0.9946(pH7.4)及lnln[1/(1-Q)]=0.351lnt-0.8271,r=0.9708(pH6.8)。结论以PEG-g-PECA为载体制备亲水性多肽类药物自组装核壳型纳米粒方法可行,所得纳米粒包封率较高,理化性质稳定,体外释药具有缓释制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毒素 自组装米粒 聚乙二醇-聚氰基丙烯酸乙酯嵌段共聚物 制备 体外释药
原文传递
核壳型磁性APTES-Fe_3O_4纳米涂层柱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杜迎翔 郭洁 冯子杰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27-433,共7页
以羧甲基-β-环基糊精(carboxymethyl-β-cyclodextrin,CM-β-CD)作为手性选择剂,以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四氧化三铁(3-aminopropyltriethoxysilane-Fe3O4,APTES-Fe3O4)磁性纳米粒吸附于毛细管内壁,在外加磁场下进行手性分离。本研... 以羧甲基-β-环基糊精(carboxymethyl-β-cyclodextrin,CM-β-CD)作为手性选择剂,以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四氧化三铁(3-aminopropyltriethoxysilane-Fe3O4,APTES-Fe3O4)磁性纳米粒吸附于毛细管内壁,在外加磁场下进行手性分离。本研究通过提供外加磁场的方式,将核壳结构的APTES-Fe3O4磁性纳米粒涂布于毛细管内壁,制备了一种核壳型磁性APTES-Fe3O4纳米涂层柱。此法操作简便,且毛细管涂层重复性好,柱寿命超过80次电泳分析。经0.01 mol/L HCl、0.001mol/L NaOH、CH3OH和CH3CN等冲洗15 min后,涂层未发生明显变化,化学稳定性强。外加磁场去除后,作为涂层的磁性纳米粒可进行回收重复利用。首次将此涂层柱应用于手性药物的毛细管电泳拆分,成功分离了氧氟沙星、普萘洛尔对映体。结果表明,相比于未涂层柱,APTES-Fe3O4磁性纳米涂层柱能提高柱效并改善分离效果。实验考察了手性选择剂浓度、缓冲溶液pH、有机相种类及比例、运行电压等电泳条件对分离的影响,优化条件下两种药物分离度分别为1.97和1.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磁性米粒 涂层毛细管柱 手性分离 毛细管电泳 APTES-Fe3O4
下载PDF
Ag-SiO_2核壳型纳米粒的制备及其抗菌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陆露 郑丽屏 +1 位作者 赵培飞 王剑文 《生物加工过程》 CAS CSCD 2014年第2期51-55,共5页
利用抗坏血酸对AgNO3进行还原,生成银纳米粒核心,并通过正硅酸四乙酯的水解与聚合反应获得SiO2介孔外壳,制备平均粒径约为.9 nm的Ag SiO2核壳型纳米粒。 Ag SiO2纳米粒可以显著地抑制香石竹镰刀菌的生长,最小抑菌质量浓度为μg/mL... 利用抗坏血酸对AgNO3进行还原,生成银纳米粒核心,并通过正硅酸四乙酯的水解与聚合反应获得SiO2介孔外壳,制备平均粒径约为.9 nm的Ag SiO2核壳型纳米粒。 Ag SiO2纳米粒可以显著地抑制香石竹镰刀菌的生长,最小抑菌质量浓度为μg/mL,并可抑制香石竹镰刀菌菌丝生长和孢子分生。 Ag SiO2纳米粒处理~4 h后,菌丝体的过氧化氢酶、总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力增强,提示Ag SiO2纳米粒抗菌机制和活性氧诱导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米粒 抑菌 香石竹镰刀菌 活性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