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树木嫩枝角、栓质层量与抗两种星天牛的关系 被引量:3
1
作者 杨雪彦 周嘉熹 胡彩霞 《陕西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9-21,27,共4页
应用组织化学方法测定了63种树种嫩枝中的淀粉、蛋白质、角质、栓质、单宁含量,经与天牛成虫选择取食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说明:枝条中角质层、栓质层厚者抗虫,含量低者感虫,可作为选择抗虫性树种的指标之一。而蛋白质和淀粉相对... 应用组织化学方法测定了63种树种嫩枝中的淀粉、蛋白质、角质、栓质、单宁含量,经与天牛成虫选择取食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说明:枝条中角质层、栓质层厚者抗虫,含量低者感虫,可作为选择抗虫性树种的指标之一。而蛋白质和淀粉相对含量与天牛选择取食量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虫性 天牛
全文增补中
植物细胞壁组织化学定位染色方法和技术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张霞 胡露洁 +1 位作者 周存宇 杨朝东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7-154,共8页
利用光学和荧光显微镜比较研究几种植物细胞壁组织化学定位染色方法和技术,结果表明:(1)硫酸消化法和硫酸氢黄连素—苯胺兰对染法研究凯氏带,对取材时间和部位要求高,建议两种方法配合使用,可相互印证是否具凯氏带;(2)苏丹7B染色法,蓝... 利用光学和荧光显微镜比较研究几种植物细胞壁组织化学定位染色方法和技术,结果表明:(1)硫酸消化法和硫酸氢黄连素—苯胺兰对染法研究凯氏带,对取材时间和部位要求高,建议两种方法配合使用,可相互印证是否具凯氏带;(2)苏丹7B染色法,蓝色激发光下不染色和硫酸氢黄连素—苯胺兰对染研究细胞壁栓质层3种方法中,不染色蓝色激发光下结果比苏丹7B染色法敏感显色,但苏丹7B染色法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较为便捷;(3)木质化细胞壁染色方法中硫酸氢黄连素—苯胺兰对染法比间苯三酚—盐酸染色法易显色观察;(4)甲苯胺兰快速染色细胞壁取代常规苏丹Ⅲ/Ⅳ法,细胞边界和层次更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化学 凯氏带
下载PDF
荷叶铁线蕨孢子体解剖结构和组织化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林宝 黄桂云 +7 位作者 张国禹 吴笛 吴锦华 梁前艳 杨兰芳 陈会员 汪婷 杨朝东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0-99,共10页
荷叶铁线蕨为岩生珍稀蕨类植物,分布在中国重庆市万州、涪陵等极少地区。为揭示荷叶铁线蕨生长特性,采集栽培在种质资源圃中的荷叶铁线蕨根样、根状茎、在阳光下生长和在阴暗环境下生长的叶片,固定于甲醛-酒精-乙酸溶液中,用双面刀片进... 荷叶铁线蕨为岩生珍稀蕨类植物,分布在中国重庆市万州、涪陵等极少地区。为揭示荷叶铁线蕨生长特性,采集栽培在种质资源圃中的荷叶铁线蕨根样、根状茎、在阳光下生长和在阴暗环境下生长的叶片,固定于甲醛-酒精-乙酸溶液中,用双面刀片进行徒手切片,分别用三种0.1%苏丹红、0.1%硫酸氢黄连素-苯胺兰、0.05%甲苯胺蓝染色剂染色,之后在莱卡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研究荷叶铁线蕨适应生长的环境解剖学和组织化学特征。结果表明:(1)荷叶铁线蕨孢子体具初生结构,不定根内皮层具凯氏带和栓质化,厚壁组织层,皮层和表皮。(2)茎具网状中柱,内皮层具凯氏带且栓质化,厚壁组织层,皮层和薄的角质层。(3)叶具内皮层包围维管束,周缘厚壁组织层,等面叶,木质化表皮和薄角质层。(4)该植物的网状中柱、内皮层、厚壁组织层和木质化表皮等结构表明荷叶铁线蕨适应旱生环境,而其薄的角质层和等面叶则表明该植物适应阴生环境。因此,荷叶铁线蕨的解剖特征表明其适应阴生、干旱的岩生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 网状中柱 厚壁组织 薄角
下载PDF
油樟油细胞和粘液细胞发育的超微结构 被引量:7
4
作者 初庆刚 胡正海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9-25,共7页
利用超薄切片法和透射电镜研究油樟油细胞和粘液细胞发育过程。依据油细胞 3层细胞壁的发育将其分为 4个阶段。阶段 1:仅有初生纤维素壁层 ,又可分为原始细胞和细胞液泡化二时期。质体内具白色小泡和黑色嗜锇滴 ,细胞质中有黑色或灰色... 利用超薄切片法和透射电镜研究油樟油细胞和粘液细胞发育过程。依据油细胞 3层细胞壁的发育将其分为 4个阶段。阶段 1:仅有初生纤维素壁层 ,又可分为原始细胞和细胞液泡化二时期。质体内具白色小泡和黑色嗜锇滴 ,细胞质中有黑色或灰色的嗜锇物质 ,以及嗜锇物质与液泡的融合。阶段 2 :栓质化壁层的形成。片层状的栓质叠加在初生纤维素壁内侧。阶段 3:内纤维素壁层的形成。较厚而结构松散的内纤维素壁层逐渐形成 ,并叠加在栓质化壁层的内侧 ,大液泡成为充满嗜锇油脂的油囊。阶段 4:油细胞成熟及细胞质解体。杯形构造由内纤维素壁层向细胞腔内突起形成 ,油囊由液泡膜包被连接到杯形构造上。解体的细胞质变得电子不透明或呈杂乱状态。粘液细胞发育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由内纤维素壁形成以后的油细胞发育而来 ,其细胞质中不断产生以同心圆或螺旋线方式排列的多膜结构 ,并充满整个细胞腔 ,最后多膜结构解体而成为丝状或颗粒状的粘液 ;另一种是由已完全成熟的油细胞发育而来 ,其油囊中的油呈不均匀的状态 ,并产生局部降解点 ,逐渐扩大 ,最后油完全降解成颗粒状或丝状的粘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樟 油细胞 粘液细胞 发育 超微结构 化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