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32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五种止血手术疗效的比较及止血失败原因分析 被引量:186
1
作者 罗方媛 陈锰 +4 位作者 张力 余海燕 游泳 曲海波 刘兴会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641-645,共5页
目的探讨5种止血手术治疗难治性产后m血的疗效及止血失败的原因。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1年7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收治的难治性产后出血产妇96例,采取的止血方法及例数:宫腔填塞纱条或球囊(填塞组)35例,盆腔血管结扎(结扎组)1... 目的探讨5种止血手术治疗难治性产后m血的疗效及止血失败的原因。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1年7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收治的难治性产后出血产妇96例,采取的止血方法及例数:宫腔填塞纱条或球囊(填塞组)35例,盆腔血管结扎(结扎组)12例,盆腔动脉栓塞(介入组)9例,子宫压迫缝合(缝合组)26例及子宫压迫缝合+宫腔填塞(缝合+填塞组)14例。对各组产妇的止血手术中、术后情况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并对止血失败的原因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96例产妇产后出血量1200~9100ml。实施以上止血手术后71例产妇止血成功,25例止血失败。(2)术前出血量介入组和填塞组明显多于缝合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介入组和缝合组少于结扎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介入组明显短于结扎组、缝合组和缝合+填塞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96例产妇中,m血原因为宫缩乏力者55例,止血成功43例,止血成功率为78%;出血原因为前置胎盘者46例,止血成功39例,止血成功率为85%;出血原因为胎盘植入者33例,止血成功13例,止血成功率为39%。出血原因为官缩乏力及前置胎盘产妇的止血成功率在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盘植入产妇的止血成功率在介入组中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对25例止血失败产妇的原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瘢痕子宫、胎盘植入、术前或术中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是难治性产后出血止血失败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9(95%CI为1.1~7.6)、17.9(95%CI为5.6~56.3)、16.2(95%CI为3.2—83.5)。介入治疗对止血成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OR=0.9,95%CI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出血 气囊阻塞 结扎术 栓塞 治疗性 治疗失败
原文传递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后迟发出血原因及介入治疗 被引量:164
2
作者 何永忠 刘建河 +3 位作者 曾国华 袁坚 李逊 何朝辉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71-373,共3页
目的总结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术后迟发出血的原因及介入栓塞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2月至2004年7月3812例MPCNL患者的临床资料,共发生术后迟发出血12例,男11例,女1例,平均年龄45岁。对出血原因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目的总结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术后迟发出血的原因及介入栓塞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2月至2004年7月3812例MPCNL患者的临床资料,共发生术后迟发出血12例,男11例,女1例,平均年龄45岁。对出血原因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MPC- NL术后迟发出血发生率为0.31%(12/3812),迟发出血平均时间为术后10 d,肾动脉造影显示7例为肾穿刺扩张通道小动脉损伤(动脉瘤形成),5例为动静脉瘘。12例患者经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后,血尿消失,随访肾功能恢复良好。结论MPCNL术后迟发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PCNL,出血原因大部分为穿刺通道的小动脉损伤,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是控制出血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肾镜取石术 出血 栓塞
原文传递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4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35
3
作者 尹玲 陶霞 +3 位作者 朱毓纯 于晓兰 邹英华 杨慧霞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66-569,共4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8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收治的42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CSP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生CSP距前次剖宫产术的时间、盆腔彩色多...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8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收治的42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CSP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生CSP距前次剖宫产术的时间、盆腔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的诊断价值、子宫动脉栓塞术及甲氨蝶呤辅助治疗后行清宫术的疗效、月经恢复正常的时间和再次妊娠结局等。结果42例CSP患者中,24例(57%)有阴道出血,3例(7%)有下腹痛;发生CSP距前次剖宫产术的时间为0.5—18.0年,诊断时停经时间为(60±18)d。14例(33%)外院误诊为宫内早孕而行人工流产或药物流产失败后转本院经彩超确诊,1例(2%)术前彩超疑诊葡萄胎清官术中大出血而行子宫全切除术时诊断、1例(2%)彩超后再行MRI确诊、1例(2%)黑白B超诊断,余25例(60%)均于治疗前经彩超确诊。治疗方法包括:子宫动脉栓塞术后行清官术(17例)、子宫动脉栓塞术+甲氨蝶呤治疗后行清官术(13例)、甲氨蝶呤治疗后行清宫术(4例)、单纯行清宫术(4例)及其他方法(4例),其中前两者在停经时间、术后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下降百分比及清官手术时问方面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2例患者均痊愈出院,行清宫术者于术后(32±10)d(10~60d)月经复潮,其中5例主诉月经量减少;3例再次妊娠,其中1例患者1年后因妊娠39周再次行剖宫产术分娩,无合并症及再次CSP发生。结论CSP较少见,临床上易误诊、误治,彩超在早期诊断方面起重要作用,子宫动脉栓塞术及甲氨蝶呤辅助治疗后行清宫术,不失为治疗CSP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 手术后并发症 妊娠 异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栓塞 治疗性
原文传递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9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07
4
作者 张英 陈义松 +2 位作者 王佳佳 陆芝英 华克勤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664-668,共5页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CSP)的临床表现、诊断依据、治疗方法和卫生经济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96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A组33例,行甲氨蝶呤(MTX...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CSP)的临床表现、诊断依据、治疗方法和卫生经济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96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A组33例,行甲氨蝶呤(MTX)50 mg/m2静脉滴注,其中18例MTX静脉治疗后5~10 d内行清宫术(MTX+清宫);15例先行清宫术,术后每48小时复查1次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β-hCG)水平,3次均下降不足30%者,再用MTX 50 mg/m2静脉滴注治疗(清宫+MTX).B组60例,行MTX双侧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治疗,每侧子宫动脉注入MTX 100 mg,术后2 d内行清宫术.C组3例,行子宫病灶切除术.比较各组出血量(M)、病灶直径(-x±s)、治疗前血β-hCG水平(M)、病灶距子宫浆膜层≤3mm的例数、病灶血流阻力指数(RI)≤0.5的例数、治疗费用(-x±s)、住院时间(-x±s)的差异,并分析出血量与病灶直径和血β-hCG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1)临床指标:出血量:A组MTX+清宫者为20 ml、清宫+MTX者为10 ml,B组为12 ml,C组为200ml,C组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灶直径:A组MTX+清宫者为(16±8)mm、清宫+MTX者为(23±15)mm,B组为(30±14)mm,显著高于A组MTX+清宫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为(52±7)mm,3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血β-hCG水平:A组MTX+清宫者为21 592 U/L、清宫+MTX者为979 U/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为11 312 U/L,C组为101 U/L,C组与A、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血流RI0.5共28例,其中A组8例(24%,8/33)、B组18例(30%,18/60),C组2例(2/3),C组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距子宫浆膜层≤3 mm共23例:A组2例(6%,2/33),B组21例(35%,21/60),C组0例,B组高于其他两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异位 栓塞 治疗性 甲氨蝶呤
原文传递
宫腔镜联合子宫动脉栓塞术终止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疗效与安全性 被引量:107
5
作者 陈正云 张信美 +2 位作者 许泓 张晶 黄秀峰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91-594,共4页
目的探讨宫腔镜终止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8月至2010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收治的、术中采用B超或腹腔镜监护的33例采用宫腔镜治疗的CSP病例资料,观察分析孕龄、术前血B—hC... 目的探讨宫腔镜终止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8月至2010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收治的、术中采用B超或腹腔镜监护的33例采用宫腔镜治疗的CSP病例资料,观察分析孕龄、术前血B—hCG水平、子宫峡部肌层厚度、病灶形态、手术成功率、治愈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CSP包块消失时间、血13-hCG恢复正常时间以及并发症等。结果33例患者中位孕龄为54d(37—140d),术前中位血13-hCG为15000U/L(3.3~151747U/L),子宫峡部肌层厚度平均为3.3mm。33例中29例术前联合子宫动脉栓塞术(UAE),官腔镜下见91%(30/33)的患者子宫峡部凹陷呈腔隙状,所有病例妊娠物均突向宫腔或峡部腔隙内,采用宫腔镜电切割环联合刮宫清除妊娠物。平均手术时间为(34±10)min,手术成功率、治愈率均为94%(31/33),其中1例术后追加单次甲氨蝶呤(MTX)治疗。血[3-hCG术后平均(22±10)d恢复正常,子宫峡部包块平均(21±12)d消失。并发症发生率为9%(3/33),其中1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2例大出血并行子宫切除术,无子宫穿孔发生。出血量≤100ml者31例。术后4例再次妊娠,其中1例足月妊娠,3例人工流产各1次,无CSP复发。结论官腔镜联合UAE终止CSP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 妊娠 异位 宫腔镜检查 栓塞 治疗性
原文传递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并发严重出血的处理 被引量:82
6
作者 刘永达 袁坚 +4 位作者 李逊 赖清 罗金泰 刘冠 伍筱梅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479-481,共3页
目的总结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并发严重出血的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04年2月收治的3857例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的患者资料。14例并发严重出血(0.4%),男11例,女3例;年龄20—68岁,平均45岁。结果早期3例为止血行患肾切... 目的总结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并发严重出血的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04年2月收治的3857例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的患者资料。14例并发严重出血(0.4%),男11例,女3例;年龄20—68岁,平均45岁。结果早期3例为止血行患肾切除术。11例行肾动脉造影术,其中肾动静脉瘘5例,假性动脉瘤4例,肾动静脉瘘合并假性动脉瘤1例,肾血管损伤1例。11例均经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治愈。结论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并发严重出血是一种少见且难以预测的并发症,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栓塞术是诊断和治疗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并发严重出血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结石/外科学 手术后出血/预防和控制 输尿管镜检查 血管造影术 栓塞 治疗性
原文传递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卧床制动时间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1
7
作者 罗莎莉 刘继红 +1 位作者 孔金艳 刘则玲 《实用护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5,共2页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 (简称TACE)术后患者下地活动的合适时间。方法 运用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 ,对 3 3 6例行TACE术的患者术后不同下地活动时间与术后并发症、不舒适感及第 1次排尿时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 TACE术后不同下地活...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 (简称TACE)术后患者下地活动的合适时间。方法 运用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 ,对 3 3 6例行TACE术的患者术后不同下地活动时间与术后并发症、不舒适感及第 1次排尿时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 TACE术后不同下地活动时间、患者的股动脉穿刺处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术后 6h下地活动的患者不舒适感发生率明显降低 (P <0 .0 1) ;71.1%的患者需要在术后 6h之内排尿。结论 TACE术后患者一般只需卧床制动 6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化疗 栓塞 制动 护理
原文传递
中国肝细胞癌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1年版) 被引量:69
8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临床诊疗指南专委会 滕皋军 +4 位作者 赵明 朱海东 夏冬东 靳勇 刘嵘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1848-1862,共15页
肝细胞癌(HCC)是起源于肝细胞的恶性肿瘤,中国80%以上HCC患者合并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HCC通常是一种富血供肿瘤,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一方面阻断肿瘤血供,同时在肿瘤局部聚集高浓度的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发挥最大限度的杀伤作用,... 肝细胞癌(HCC)是起源于肝细胞的恶性肿瘤,中国80%以上HCC患者合并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HCC通常是一种富血供肿瘤,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一方面阻断肿瘤血供,同时在肿瘤局部聚集高浓度的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发挥最大限度的杀伤作用,被公认为是不可切除HCC治疗的首要治疗方法。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专家们经讨论针对《中国肝细胞癌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TACE)临床实践指南》2018年版进行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栓塞 治疗性 实践指南 经动脉化疗栓塞
原文传递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及长期随访结果 被引量:62
9
作者 刘建民 黄清海 +1 位作者 许奕 洪波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7-70,共4页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 65例采用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的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进行定期的脑血管造影及临床随访,比较其影像学特征变化。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支架...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 65例采用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的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进行定期的脑血管造影及临床随访,比较其影像学特征变化。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支架,影像学随访 18-45个月 (平均24. 7个月), 42例致密栓塞的患者中,无一例动脉瘤复发; 23例部分栓塞的患者中, 18例进一步血栓形成,瘤内无造影剂显影, 4例结果稳定, 1例动脉瘤复发而再次治疗。临床随访中无一例发生再出血或血栓栓塞症状。结论 血管内支架植入后可改变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模式以防止动脉瘤复发,并通过促进瘤颈内膜形成达到解剖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颅内宽颈动脉瘤 患者 血管内支架 栓塞 复发 长期随访 结论 模式 目的
原文传递
预防性双髂内动脉球囊闭塞术在13例凶险型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64
10
作者 蒋艳敏 刘慧姝 陈昆山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461-464,共4页
目的探索预防性双髂内动脉球囊闭塞术在凶险型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就诊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41例凶险型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患者纳入研究。13例患者在剖宫产术前行... 目的探索预防性双髂内动脉球囊闭塞术在凶险型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就诊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41例凶险型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患者纳入研究。13例患者在剖宫产术前行预防性双髂内动脉球囊闭塞术(双髂内动脉球囊置管+术中取胎后球囊扩张),作为研究组;另28例患者没有接受预防性双髂内动脉球囊闭塞术,作为对照组。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及X^2检验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变化情况、手术时间、是否子宫切除、住院时间、相关并发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为(1429±875)ml,输血量为(920±438)ml,明显少于对照组[分别为(4600±2090)ml和(3600±1225)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6.840和10.251,P均=0.000)。研究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问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7±45)min与(284±44)min,t=5.850,P=0.000;(6.7±1.3)d与(8.2±2.2)d,t=2.272,P=0.029]。但研究组子宫切除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11/13与89%(25/28),X^2=0.181,P=0.670]。对照组中需要二次开腹手术者2例,发生肺水肿1例,凝血功能障碍2例,下肢静脉栓塞1例,同时并发肺水肿及肾功能损害1例;研究组中无一例发生以上并发症。结论预防性双髂内动脉球囊闭塞术可减少凶险型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及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置胎盘 胎盘 侵入性 髂动脉 栓塞 治疗性
原文传递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咯血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2
11
作者 李建军 翟仁友 +2 位作者 戴定可 于平 魏宝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评价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咯血患者用明胶海绵颗粒、聚乙烯醇(PVA)微球栓塞剂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结果45例患者均成功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41例咯血完全控制,4例复发,复发率8.9%,5例患者术后出现胸痛... 目的评价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咯血患者用明胶海绵颗粒、聚乙烯醇(PVA)微球栓塞剂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结果45例患者均成功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41例咯血完全控制,4例复发,复发率8.9%,5例患者术后出现胸痛和低热不适,无需特别处理,可自行缓解,未出现穿刺部位血肿和截瘫等并发症。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是治疗咯血的一种快速、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动脉 栓塞 治疗性 咯血 临床疗效
下载PDF
106例颅内复杂动脉瘤的支架应用 被引量:60
12
作者 吴中学 王忠诚 +5 位作者 刘爱华 李佑祥 张静波 姜除寒 杨新健 姜鹏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1-74,共4页
 目的 总结血管内支架技术辅助弹簧圈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疗效,探讨其技术要点、并发症防治及评估该技术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106例颅内复杂动脉瘤血管内支架技术应用。单纯支架技术 6例,一期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动脉瘤 59例,...  目的 总结血管内支架技术辅助弹簧圈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疗效,探讨其技术要点、并发症防治及评估该技术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106例颅内复杂动脉瘤血管内支架技术应用。单纯支架技术 6例,一期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动脉瘤 59例,二期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动脉瘤40例,一期治疗病例中,先放微导管后放支架 28例,先放支架后放微导管 31例。结果 106例患者宽颈动脉瘤 60例,梭形动脉瘤 25例、夹层动脉瘤 15例、假性动脉瘤 6例。支架无法到位 1例, 105例第一次栓塞术后即时造影动脉瘤完全栓塞 70例(66 7% ), 动脉瘤大部分栓塞 35例(33. 3% )。术中动脉瘤破裂 3例,术后脑梗塞 4例,支架移位 4例。80例 3个月至 24个月造影随访,动脉瘤消失50例(62. 5% ),部分残留 30例 ( 37. 5% ),其中 20例行再次弹簧圈栓塞,完全栓塞 15例 ( 75% )。80例两次完全栓塞共 65例(82. 5% )。临床随访 105例病人死亡 1例,术后遗留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 2例。结论 支架技术辅助微弹簧圈栓塞提高了颅内复杂动脉瘤的近期疗效,是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一种有效方法,但长期疗效尚有待进一步的随访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颅内 栓塞 支架 治疗 弹簧圈 辅助 复杂 结论 有效方法
原文传递
踝泵运动对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9
13
作者 谌艳 吴俞萱 +2 位作者 江伟 王志聪 李其凤 《创伤外科杂志》 2020年第1期52-56,共5页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时长、不同角度的踝泵运动对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探讨促进下肢静脉回流的最佳踝泵运动模式,以便提高下肢静脉血栓预防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选取健康人18名,依次进行两种踝泵运动模式...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时长、不同角度的踝泵运动对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探讨促进下肢静脉回流的最佳踝泵运动模式,以便提高下肢静脉血栓预防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选取健康人18名,依次进行两种踝泵运动模式(舒适角度的踝泵运动和最大角度的踝泵运动)及每种模式下的3个运动时长(5、10、15min),根据同一人不同的踝泵运动模式,分为A组(舒适角度的踝泵运动)和B组(最大角度的踝泵运动),每组18例。Philips IU22彩超,探头频率5~10MHz,检测腘窝处腘静脉在静息状态、5、10、15min各个时长的血管内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血流平均速度、每分钟血流量。结果A组组内比较:踝泵运动各时长血管内径均大于静息状态,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踝泵运动各时长每分钟血流量均大于静息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组内比较:5、10、15min的最大角度踝泵运动血管内径值、每分钟血流量均数显著高于静息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0min时的每分钟血流量均数最高,高于其他各个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比较:B组中5、10、15min每分钟血流量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5min和10min时血管内径值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min时B组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血流平均速度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5、15min时A、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泵运动可有效促进血液回流,防止静脉血栓,10min时长最大角度踝泵运动促进下肢静脉回流的效果最好;老年体弱多病无力的患者,5~10min舒适角度下的踝泵运动不失为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一个重要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 栓塞 踝泵运动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肝癌经导管肝动脉碘油抗癌药混悬剂栓塞后肝脏的延期不良反应 被引量:53
14
作者 陈晓明 罗鹏飞 +5 位作者 胡景铃 邵培坚 周泽健 符力 汤毅 余元新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50-53,共4页
对100例LP一TAE治疗后的肝细胞肝癌通过CT扫描和肝功能检查追踪观察3~12月,发现多数病人肝脏形态和功能发生明显损害。根据CT扫描观察,Lp一TAE治疗前35例无肝硬变表现,治疗后25例出现肝硬变;Lp一TAE... 对100例LP一TAE治疗后的肝细胞肝癌通过CT扫描和肝功能检查追踪观察3~12月,发现多数病人肝脏形态和功能发生明显损害。根据CT扫描观察,Lp一TAE治疗前35例无肝硬变表现,治疗后25例出现肝硬变;Lp一TAE术前65例已有肝硬变,术后45例CT表现肝硬变加重。按照Child′s肝功能分级标准,100例肝癌LP一TAE后肝功能下降的总体发生率为66%,其中A→B级41例,A→C级15例,B→C级10例,无变化27例,好转7例。如果仅以ALB评价肝功能,则100例中93例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损害。肝功能损害与碘油用量、治疗次数、是否用明胶海绵栓塞及治疗后肝动脉是否通畅密切相关。文中详细讨论了肝脏受损的临床意义与发生机制,并提出今后Lp一TAE的治疗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硬变 肝功能 栓塞
下载PDF
盆腔动脉栓塞术治疗原发性产后出血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57
15
作者 汤萍萍 胡惠英 +9 位作者 高劲松 胡静 钟逸锋 王涛 宋英娜 周希亚 杨剑秋 刘俊涛 潘杰 石海峰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1-86,共6页
目的探讨盆腔动脉栓塞术(PAE)在治疗原发性产后出血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北京协和医院2006年1月至2015年1月36例因原发性产后出血接受PAE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PAE的有效性及失败原因,并随诊患者的PAE相关并发症。... 目的探讨盆腔动脉栓塞术(PAE)在治疗原发性产后出血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北京协和医院2006年1月至2015年1月36例因原发性产后出血接受PAE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PAE的有效性及失败原因,并随诊患者的PAE相关并发症。结果(1)产后出血原因:36例患者中,21例阴道分娩(阴道分娩组),15例剖宫产分娩(剖宫产组)。产后出血原因中,以宫缩乏力为主26例(72%,26/36),其后依次为胎盘因素10例(28%,10/36)、产道损伤2例(6%,2/36)、凝血功能障碍1例(3%,1/36);3例(8%,3/36)同时存在多种因素导致的产后出血。(2)PAE前的干预措施:所有原发性产后出血患者均应用了促宫缩药物,包括卡前列甲酯栓31例、卡贝缩宫素27例和卡前列素氨丁三醇31例。20例患者在PAE前进行了手术干预控制出血。因以上干预后止血效果不佳或病情不稳定而行PAE治疗。(3)PAE术中动脉栓塞情况:36例患者共栓塞了78根动脉,其中栓塞双侧子宫动脉31例,右侧髂内动脉+双侧腹壁下动脉1例,右侧阴部内动脉+双侧子宫动脉+双侧髂内动脉主干1例,双侧髂内动脉主干2例,双侧子宫动脉+双侧髂内动脉主干1例。(4)PAE疗效:36例患者栓塞技术成功率为100%,有2例患者PAE后出血未得到有效缓解,临床栓塞成功率为94%(34/36),所有患者均存活。(5)PAE并发症:15例患者在行PAE后转至ICU病房1~7d。11例(31%,11/36)患者在PAE后出现发热(体温〉38.5℃),持续时间1~3d,其中7例患者进行了血培养,结果均为阴性。未发生穿刺部位血肿、血管破裂、局部坏死等其他PAE近期并发症。共随访了25例患者的月经及生育情况,17例(68%,17/25)患者恢复了规律月经,8例(32%,8/25)患者出现闭经。3例患者(12%,3/25)有后续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出血 栓塞 治疗性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治疗产科出血性疾病 被引量:54
16
作者 李选 山耘 +2 位作者 谢敬霞 韩劲松 高蓉莲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92-93,T016,共3页
2例产科出血性疾患(剖腹产术后子宫出血,宫颈妊娠子宫出血备1例),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成功地控制了出血。宫颈妊娠的病例,双侧子宫动脉栓塞后,并成功的进行了剖宫手术,为宫颈妊娠的治疗开创了新的途径.我们认为动脉栓塞术安全.可靠.对产... 2例产科出血性疾患(剖腹产术后子宫出血,宫颈妊娠子宫出血备1例),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成功地控制了出血。宫颈妊娠的病例,双侧子宫动脉栓塞后,并成功的进行了剖宫手术,为宫颈妊娠的治疗开创了新的途径.我们认为动脉栓塞术安全.可靠.对产科出血性疾患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本文还对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的意义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塞 治疗性 子宫出血
下载PDF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中远期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6
17
作者 陈春林 刘萍 +2 位作者 曾北蓝 马奔 张浩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660-663,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子宫腺肌病(AM)的中远期疗效。方法对189例AM患者行UAE治疗,术前1个月及术后1、2、3、6、12、18个月及以后每年1次随访观察痛经、月经量的变化。结果(1)随访情况:UAE术后具有完整随访资料者168例,随访率...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子宫腺肌病(AM)的中远期疗效。方法对189例AM患者行UAE治疗,术前1个月及术后1、2、3、6、12、18个月及以后每年1次随访观察痛经、月经量的变化。结果(1)随访情况:UAE术后具有完整随访资料者168例,随访率88·9%,平均随访时间(50±15)个月。9例患者因痛经治疗无效或复发等原因而切除子宫。(2)痛经症状的变化:168例患者中,159例术前有痛经症状,UAE治疗后131例(82·4%,131/159)为临床有效,28例(17·6%,28/159)为临床无效,8例(5·0%,8/159)复发。AM合并和未合并子宫肌瘤患者的痛经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2·9%(39/42)、78·6%(92/117),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灶型和弥漫型AM患者的痛经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2·4%(75/91)、82·4%(56/68),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月经量的变化:在168例患者中,93例为月经量过多,UAE术后78例月经量恢复正常,10例出现月经量过少,1例出现暂时性闭经,2例月经量无变化,2例出现月经稀少;74例为月经量正常,术后57例月经量无变化,15例出现月经量过少,2例出现子宫性闭经;1例为月经量过少的患者,术后月经量恢复正常。结论UAE治疗AM具有较好的中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栓塞 治疗性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56
18
作者 马红 魏伟 沈钺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2005年第6期268-270,共3页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脑动脉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1991年Guglielmi发明了著名的可操纵电解脱铂微弹簧圈,简称GDC(GuglielmiDetachableCoil)。GDC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成功率,成为介入治疗时代的开端。GDC...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脑动脉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1991年Guglielmi发明了著名的可操纵电解脱铂微弹簧圈,简称GDC(GuglielmiDetachableCoil)。GDC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成功率,成为介入治疗时代的开端。GDC操作简便,可以避免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副作用。正确处理和预防GDC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并发症,护理至关重要,通过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干预措施可达到预期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介入治疗 栓塞 围手术期 护理
下载PDF
宫颈癌术前动脉化疗的组织病理学动态变化及临床结局 被引量:52
19
作者 刘萍 陈春林 +2 位作者 曾北蓝 马奔 张浩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9-111,共3页
目的观察宫颈癌术前动脉灌注栓塞化疗的组织病理学动态变化及临床结局,探讨二次治疗时机的选择。方法1999年6月至2004年12月,对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19例菜花型宫颈癌患者术前行双侧子宫动脉灌注栓塞化疗(介入治疗),化疗药物卡铂(CBP)300m... 目的观察宫颈癌术前动脉灌注栓塞化疗的组织病理学动态变化及临床结局,探讨二次治疗时机的选择。方法1999年6月至2004年12月,对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19例菜花型宫颈癌患者术前行双侧子宫动脉灌注栓塞化疗(介入治疗),化疗药物卡铂(CBP)300mg/m2、博来霉素(BLM)45mg,应用药物总量的2/3进行灌注、1/3药物溶于新鲜明胶海绵颗粒(直径1~3mm)中进行栓塞;术后全部病例按以下时间:1、9、24、48h,7、16d及行根治术时观察癌灶的肉眼变化并取材进行癌组织病理学的动态观察。结果(1)介入治疗后肉眼观察癌灶在早期呈紫黑色,中期呈灰白色烂肉状,晚期部分病例病灶完全消失,未消失的癌灶质地变硬。(2)介入治疗后1h在电镜下即可见癌细胞早期缺氧表现。(3)介入治疗后9h在光镜下可见癌细胞出现结构松散,24h癌细胞出现核固缩,48h见明显坏死,16~21d残存的癌细胞出现形态异常。(4)介入治疗后16~21d对Ⅱa期2例(2/2)、Ⅱb期13例(13/13)、Ⅲa期2例(2/2),Ⅲb期1例(1/2)共18例患者成功实施宫颈癌根治术。结论宫颈癌组织介入治疗后出现明显的变性坏死,残存的癌细胞被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包裹;二次治疗的合适时机为介入后14~21d;介入治疗可明显提高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手术切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子宫动脉 化疗 栓塞
原文传递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5
20
作者 王驰 曹伟 +4 位作者 左乔 吕楠 冯政哲 刘建民 黄清海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3-117,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建立回归模型以预测特定颅内动脉瘤患者经血管内栓塞治疗后的复发风险。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脑血管病治疗中心经血管内栓塞治疗且有符合... 目的探讨影响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建立回归模型以预测特定颅内动脉瘤患者经血管内栓塞治疗后的复发风险。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脑血管病治疗中心经血管内栓塞治疗且有符合纳入标准的颅内囊状动脉瘤患者429例(共计动脉瘤441个),多发动脉瘤均按每个动脉瘤单独计算例数。根据动脉瘤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66例)和未复发组(375例)。比较两组临床特征、治疗技术及材料、动脉瘤解剖学等共计11项因素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并评价其预测复发的有效性。结果复发组与未复发组的动脉瘤大小(χ2=46.352,P〈0.01)、破裂与否(χ2=4.198,P=0.040)、是否使用支架(χ2=9.554,P=0.002)、术后即刻栓塞结果(χ2=10.397,P=0.003)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非支架辅助栓塞(OR=4.076,95%CI:2.147~7.736,P〈0.01)、RaymondⅡ级(OR=4.222,95%CI:1.537~11.579,P=0.005)、RaymondⅢ级(OR=4.467,95%CI:1.600~12.470,P=0.004)、大型动脉瘤(〉10~25 mm,OR=4.914,95%CI:2.277~10.604,P〈0.01)和巨大型动脉瘤(〉25 mm,OR=35.743,95%CI:3.511~363.837,P=0.003)是动脉瘤栓塞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回归模型预测复发的有效性检验结果显示,复发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73.5%,Raymond分级为56.6%,非支架栓塞为60.1%,动脉瘤大小为40.3%,利用Z检验计算复发评分与非支架栓塞、Raymond分级、动脉瘤大小的ROC曲线下面积差异,Z值分别为2.662、3.513、6.308,P值分别为0.007、0.004、0.001。结论大型或巨大型动脉瘤、非支架辅助栓塞、术后即刻栓塞不全与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后复发有关,所建立的回归模型可反映患者术后复发风险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栓塞 治疗性 血管内治疗 复发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