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畲药树参茎化学成分分析及抗炎活性部位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的建立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敏 张晓芹 +7 位作者 黄绳武 余乐 范蕾 陈梦 陈张金 陈桂云 陈琴鸣 顾正兵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2505-2510,共6页
目的对畲药树参茎所含化学成分进行确证分析,并建立抗炎活性部位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方法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核磁共振波谱仪等分析仪器分离鉴定树参茎中的化学成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抗炎活性部位指纹图谱:色谱柱为Water... 目的对畲药树参茎所含化学成分进行确证分析,并建立抗炎活性部位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方法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核磁共振波谱仪等分析仪器分离鉴定树参茎中的化学成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抗炎活性部位指纹图谱:色谱柱为Waters Sunfire^(TM) C_(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混合水溶液(含甲酸0.2%和四氢呋喃0.2%),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56 nm,柱温30℃,体积流量为1.0 mL·mim^(–1),分析时间为80 min,进样量为5μL。结果从树参茎中共分离鉴定出10个化合物,分别是绿原酸(1)、3,4-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2)、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3)、4,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4)、saikolignanoside A(5)、芦丁(6)、山柰酚-3-O-芸香糖苷(7)、紫丁香苷(8)、松柏醇(9)、芥子醛葡萄糖苷(10);12批样品抗炎活性部位指纹图谱相似度为0.901~0.992,均符合要求。结论树参茎中主要含有酚酸类、黄酮类、苯丙素类化合物;建立的指纹图谱不仅能体现树参茎抗炎的化学物质基础,而且鉴别方法简便、重复性好,可为树参茎的品质评价及主要抗炎活性成分的确证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炎 活性部位 高效液相色谱法 指纹图谱
原文传递
基于谱效关系的畲药树参茎抑制人滑膜关节炎成纤维细胞异常增殖的药效物质研究
2
作者 刘敏 余乐 +6 位作者 范蕾 张晓芹 黄绳武 陈梦 陈张金 陈琴鸣 陈桂云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3年第3期465-470,共6页
目的:建立畲药树参茎不同提取物指纹图谱与抑制人滑膜关节炎成纤维细胞(HFLS-OA)异常增殖作用的谱效关系,明确药效的物质基础。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树参茎11个提取物指纹图谱;以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HFLS-OA增殖抑制... 目的:建立畲药树参茎不同提取物指纹图谱与抑制人滑膜关节炎成纤维细胞(HFLS-OA)异常增殖作用的谱效关系,明确药效的物质基础。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树参茎11个提取物指纹图谱;以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HFLS-OA增殖抑制率为指标进行不同提取物抑制HFLS-OA异常增殖的作用研究;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和灰色关联度法联合分析色谱峰与抑制HFLS-OA异常增殖作用的谱效关系。结果:建立了包含34个色谱峰的树参茎不同提取物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给药浓度为31.25 g·L^(-1)(按生药量算)时,树参茎的20%、40%、60%乙醇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水提取物的HFLS-OA增殖抑制率较高,范围为41.9%~42.9%,且无显著性差异;次之的是80%乙醇、100%乙醇、氯仿、乙醚提取物,HFLS-OA增殖抑制率范围为37.8%~39.6%,乙酸乙酯提取物的HFLS-OA增殖抑制率为32.3%,而醇提后的水提取物则无明显抑制作用;对抑制HFLS-OA异常增殖作用贡献最大的前7个色谱峰,按其贡献大小排序为峰34(异绿原酸C)>17(绿原酸)>11(紫丁香苷)>7>24>33(异绿原酸A)>27(Saikolignanoside A),其中异绿原酸C、绿原酸、紫丁香苷、异绿原酸A也为树参茎中含量较高的4个成分。结论:树参茎的11个提取物中,除了醇提后的水提取物外,其他提取物均有一定的抑制HFLS-OA异常增殖作用;树参茎的抑制HFLS-OA异常增殖作用是多种成分联合作用的结果,主要药效成分是酚酸、苯丙素类化合物,该研究结果对树参茎抗炎机制的明确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谱效关系 人滑膜关节炎成纤维细胞(HFLS-OA) 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
下载PDF
基于抗炎有效成分畲药树参茎质量标准的研究
3
作者 陈张金 余乐 +7 位作者 刘敏 张晓芹 范蕾 陈梦 黄绳武 李建良 陈琴鸣 陈桂云 《中医药导报》 2023年第6期70-75,共6页
目的:以抗炎有效成分为评价指标,建立畲药树参茎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显微鉴别法对树参茎粉末的特征性组织、细胞及细胞内含物进行鉴别;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树参茎中的4个主要抗炎有效成分(紫丁香苷、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进行鉴... 目的:以抗炎有效成分为评价指标,建立畲药树参茎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显微鉴别法对树参茎粉末的特征性组织、细胞及细胞内含物进行鉴别;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树参茎中的4个主要抗炎有效成分(紫丁香苷、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进行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树参茎中上述4种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并对树参茎的水分、总灰分、浸出物进行控制。结果:建立的显微鉴别法可鉴别出树参茎粉末中的木纤维、木栓组织碎片细胞、草酸钙簇晶、石细胞、导管、韧皮纤维;建立的两个薄层色谱法,可分别鉴别出树参茎中的主要抗炎有效成分紫丁香苷、绿原酸、异绿原酸A和异绿原酸C;建立的两个高效液相色谱法,可分别对树参茎中的紫丁香苷、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进行含量测定,4种成分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357~0.8940μg、0.0775~1.9380μg、0.0223~1.1140μg、0.0123~0.6170μg;回归方程分别为y=1829.1x+3.5032(r=0.9998)、y=531.13x-5.3732(r=0.9998)、y=3296.4x+0.3842(r=0.9999)、y=3493.8x-13.2120(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52%、99.83%、98.32%、99.42%,RSD分别为0.57%、0.57%、0.86%、0.96%。结论: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以抗炎有效成分为评价指标建立的质量标准更有利于发挥树参茎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鉴别 薄层鉴别 含量测定 紫丁香苷 绿原酸 异绿原酸A 异绿原酸C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