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潮州民居侧样之构成——前厅四柱式 被引量:1
1
作者 吴国智 《华中建筑》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00-103,共4页
文章以较大型之传统民居前厅地盘进深216尺为例,阐述四柱式侧样各项料例与排列组合的一般规则。①地盘与柱列;②厅宽与栋高;③厅腹与上穿之构成以及石地、柱径、地穿上穿、抹头、弯、匾、穿、弯上矮柱之料例与材料契排... 文章以较大型之传统民居前厅地盘进深216尺为例,阐述四柱式侧样各项料例与排列组合的一般规则。①地盘与柱列;②厅宽与栋高;③厅腹与上穿之构成以及石地、柱径、地穿上穿、抹头、弯、匾、穿、弯上矮柱之料例与材料契排列。作者认为,结合实例的分析整理,可促进传统民居工艺与理论研究的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样 地盘 厅腹 传统民居 建筑史 中国
下载PDF
试论东迁以后的周王朝 被引量:9
2
作者 晁福林 《宝鸡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1期29-31,共3页
平王东迁洛邑以后,虽然周王朝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它仍是天下诸侯的共主,对社会发挥着不小的影响。然而,许多论著却对此有所疏忽,仿佛随着宗周的覆灭,周王朝也就寿终正寝,剩下的只是请侯争霸与大国称雄了。因此。
关键词 周王朝 诸侯国 宗周 州吁 郑庄公 卿士 周桓王 三家分晋 纪国
下载PDF
春秋时楚对江南的开发 被引量:8
3
作者 何浩 殷崇浩 《江汉论坛》 1981年第1期81-89,共9页
春秋时楚国对江南的开发情况及其南部疆域的具体地望,现在看到的先秦文献都无明确记载。直至唐代的地理专著《元和郡县图志》、《十道志》以及《通典》的州郡部分,才对春秋楚南境作了比较明确的记述,一致认为已达洞庭湖以南。其中所记... 春秋时楚国对江南的开发情况及其南部疆域的具体地望,现在看到的先秦文献都无明确记载。直至唐代的地理专著《元和郡县图志》、《十道志》以及《通典》的州郡部分,才对春秋楚南境作了比较明确的记述,一致认为已达洞庭湖以南。其中所记地理沿革,一直为以后的许多历史地理著作所沿用。至清代,顾栋高在其《春秋大事表·春秋时楚地不到湖南论》中,却提出了根本对立的说法,断定春秋楚地“未尝越洞庭湖南一步”。虽然杨丕甫曾提出过不同看法,但自此以后,顾的论断为不少人所信奉,人们或者径宗其说,或者避免直书春秋楚南境,近数十年来的某些通史或春秋史专著,就是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时期 洞庭湖 楚国 江南 左传 元和郡县图志 流域 楚人 成王
下载PDF
春秋前期楚北上中原灭国考 被引量:5
4
作者 宋公文 《江汉论坛》 1982年第1期78-83,32,共7页
楚先北向后东图,申吕随唐实首涂。汉阳诸姬食灭尽,征诸传记半模糊。清代治《春秋》学者顾栋高写在《春秋列国地形口号》中的这首楚灭国诗,概略地指出了入春秋后楚拓土扩疆的方位及顺秩,同时也说明了因时间久远,史籍湮灭,考证某些西周封... 楚先北向后东图,申吕随唐实首涂。汉阳诸姬食灭尽,征诸传记半模糊。清代治《春秋》学者顾栋高写在《春秋列国地形口号》中的这首楚灭国诗,概略地指出了入春秋后楚拓土扩疆的方位及顺秩,同时也说明了因时间久远,史籍湮灭,考证某些西周封国被灭原委的困难。楚灭国兵锋首向于北,是为了同中原诸国争夺“一匡天下”的霸权。据《春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春秋前期 大清一统志 文王 十七年 中原地区 地理志 南阳 河南
下载PDF
司马光《奏弹王安石》辨伪 被引量:2
5
作者 邓小南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4期74-77,30,共5页
在《司马文正公传家集》卷十七中,收有一篇《奏弹王安石表》,全文如下: 熙宁三年,御史中丞光等累次全台上疏:参知政事王安石不合妄生奸诈,荧惑圣聪,及公亮等各务依违,未曾辨正,乞明其罪,不蒙施行。窃以《易》喻履霜,示为君制臣之术;《... 在《司马文正公传家集》卷十七中,收有一篇《奏弹王安石表》,全文如下: 熙宁三年,御史中丞光等累次全台上疏:参知政事王安石不合妄生奸诈,荧惑圣聪,及公亮等各务依违,未曾辨正,乞明其罪,不蒙施行。窃以《易》喻履霜,示为君制臣之术;《书》戒作福,明凶国害家之常。《易》、《书》之义,其知几乎!君子见几,不俟终日,是以自古君无过失而臣不好欺,盖知其几而遏其端也。伏遇陛下即位以来,日慎一日,闻过则喜,从谏如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光文集 王安石变法 参知政事 中垂 熙宁 御史台 资治通鉴 御史中丞 翰林学士
原文传递
《全清词·雍乾卷》4家漏收41首辑补 被引量:2
6
作者 和希林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16-21,共6页
《全清词·雍乾卷》共收词人954家,词作38201首,然遗漏在所难免。翻检清人诗文集及地方志,发现所收王又曾、顾栋高等4家词作均有遗漏,今为之补录词作41首,以为续编采择之需。
关键词 《全清词·雍乾卷》 辑补 王又曾
下载PDF
制和“北制”
7
作者 邬锡非 《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1期102-105,共4页
春秋时郑国的城邑制(又名虎牢)和“北制”的关系,迄今为止没有得到很好的说明。本文拟根据历代文献的记载,对这个问题作一初步辨析。(一)制这个地名,始见于《左传》隐公元年,武姜为叔段请制,郑庄公答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春秋时郑国的城邑制(又名虎牢)和“北制”的关系,迄今为止没有得到很好的说明。本文拟根据历代文献的记载,对这个问题作一初步辨析。(一)制这个地名,始见于《左传》隐公元年,武姜为叔段请制,郑庄公答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虢和制有着重要的历史瓜葛,我们要辨清制和“北制”的关系,有必要先对虢作一简单的辨析。虢即古东虢国,周文王之弟虢仲始封于周初武王分封诸侯之时;虢叔为虢仲之后,字叔。东虢国的封地在何处?我们先看一下唐宋诸地理书的记载,大致可以分为两种说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左传 公元年 辨析 地名 唐宋 杜预 地理志 郑庄公 周文王
下载PDF
《春秋大事表》的特点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爱芳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0-44,共5页
顾栋高花费一生的大部分时间 ,并藉众贤之力 ,著成《春秋大事表》。从内容上说 ,此书不但对春秋学进行了重新探讨和总结 ,而且重地理 ;从体例上说 ,表、图与论相结合 ,且许多表具有浓厚的纪事本末体的特点。由于这部著作对研究春秋史具... 顾栋高花费一生的大部分时间 ,并藉众贤之力 ,著成《春秋大事表》。从内容上说 ,此书不但对春秋学进行了重新探讨和总结 ,而且重地理 ;从体例上说 ,表、图与论相结合 ,且许多表具有浓厚的纪事本末体的特点。由于这部著作对研究春秋史具有重要价值 ,因此在二十世纪很受学者的重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大事表》 纪事本末体 内容特点 中国 体例特点
下载PDF
河南东周时期的诸侯国与青铜器
9
作者 刘丁辉 《寻根》 2023年第4期57-67,共11页
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年),周平王东迁洛邑,自此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的东周时期,东周分为两个阶段,从周平王东迁(前771年)到周敬王四十四年(前476年)称春秋时期;从周元王元年(前475年)到秦王嬴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秦朝建立称战国时期。西... 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年),周平王东迁洛邑,自此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的东周时期,东周分为两个阶段,从周平王东迁(前771年)到周敬王四十四年(前476年)称春秋时期;从周元王元年(前475年)到秦王嬴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秦朝建立称战国时期。西周晚期以后,周王室逐渐失去对诸侯国的控制,特别是从进入东周,不少小国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中,被强国一一兼并。据清代顾栋高《春秋大事表·列国爵姓存灭》统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王东迁 春秋战国时期 诸侯国 西周晚期 秦王嬴政 春秋时期 诸侯争霸
原文传递
清代学者研究先秦史的丰硕成果
10
作者 王树民 《文史知识》 1986年第5期25-29,62,共6页
一、晦昧复杂的先秦史料先秦史的范围很广泛,从远古到公元前221年秦建立之前,都包括在内,而主要部分是春秋战国时期。这段长时期的历史,向来受到特别重视,因为我国民族的形成,社会文化的发展,都要从这段历史中寻求根源。
关键词 先秦史 清代学者 考信录 春秋时期 绎史 崔述 春秋战国时期 记言 朱右
原文传递
论清代李绂等人的王安石研究
11
作者 童强 《古典文献研究》 2004年第1期199-215,共17页
王安石身后,学界对其评价始终褒贬不一。但对他的谴责颇占主流地位,特别是熙宁变法,始终被认为是导致北宋覆灭的祸根。到了清代,这一局面基本没有变化。乾嘉学者钱大昕仍言:"安石平生好为大言欺当世,一旦得君,欲去旧臣及异己者。
关键词 李绂 熙宁变法 蔡上翔 旧臣 三司度支判官 张方平 王文公 《宋史》 泊宅编
原文传递
春秋楚所灭国新探
12
作者 何浩 《历史研究》 1982年第6期185-186,共2页
春秋时期诸侯兼并中,以荆楚灭国最多。楚所灭国究竟有多少?顾栋高《春秋大事表》、梁启超《春秋载记》、郭沫若《中国史稿》分别列出四十八、四十九、四十一"国",均包含一些虚数,其中有些属于扩境而不属灭国,有些不是春秋时所... 春秋时期诸侯兼并中,以荆楚灭国最多。楚所灭国究竟有多少?顾栋高《春秋大事表》、梁启超《春秋载记》、郭沫若《中国史稿》分别列出四十八、四十九、四十一"国",均包含一些虚数,其中有些属于扩境而不属灭国,有些不是春秋时所灭,有的不属楚灭,应该剔除在外。顾表中的鄾系邓国属邑、鄢仅为地名(春秋前的古鄢子国时已不复存在)、百濮非指一国;梁表中另有的群蛮系众多氏族部落,宛为地名,随以及邹(邾)和小邾被灭于战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氏族部落 春秋时期 梁启超 郭沫若 中国史 兼并 地名 诸侯
原文传递
一部展示灭国拓疆宏伟历史的画卷——《楚灭国研究》评介
13
作者 段渝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123-124,共2页
何浩著《楚灭国研究》一书已由武汉出版社出版。这是自清代顾栋高《春秋大事表》以来,对先秦时代楚国灭国及其有关问题进行专门研究而卓有贡献的一部力著。先秦史上的灭国研究,从来就是一个异常纷繁复杂、难度很大的课题。不仅因为许多... 何浩著《楚灭国研究》一书已由武汉出版社出版。这是自清代顾栋高《春秋大事表》以来,对先秦时代楚国灭国及其有关问题进行专门研究而卓有贡献的一部力著。先秦史上的灭国研究,从来就是一个异常纷繁复杂、难度很大的课题。不仅因为许多灭亡之国文献无征,其事、其时乃至其地均渺茫难考,即令文献可征者,亦多语焉不详。历代诸史作者和注家疏家,多对先秦灭国史料进行爬梳整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国 先秦史研究 先秦时代 春秋时期 注家 战国时期 史料 民族融合 楚史
下载PDF
(冉阝)国地望及其灭国年代
14
作者 何浩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93-97,共5页
读过胡若飞同志的《冄考》一文,颇有所得。但文章中的某些看法,却难于使人赞同。胡文共有五个部分,涉及面较广。现仅就该文第一部分的问题提出个人的看法。一《史记·管蔡世家》载:“武王同母兄弟十人,母曰太姒,文王正妃也。其长子... 读过胡若飞同志的《冄考》一文,颇有所得。但文章中的某些看法,却难于使人赞同。胡文共有五个部分,涉及面较广。现仅就该文第一部分的问题提出个人的看法。一《史记·管蔡世家》载:“武王同母兄弟十人,母曰太姒,文王正妃也。其长子曰伯邑考,次曰武王发,……次曰冃载,冄季载最少?背赏跏薄胺饧驹赜趦选薄L扑韭碚辍妒芳撬饕匪?“冃,国也。载,名也。季,字也。冄,或作‘那’。按, 《国语》曰:‘冄由?А【皱釉弧耐踝玉跫局?也。庄十八年楚武王克权,迂于那处。杜预曰(冄卩)处。”显然,冄、聃、那通用,今写作(冉卩),杜注之“(冉阝)邮那”即那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王 武王 公元前 春秋左传 地望 钟祥县 史记 十三年 杜预
下载PDF
顾栋高的文学
15
作者 杨钊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78-79,共2页
顾栋高,字震沧,又名复初,江苏省无锡人。公元1677—1759年。康熙六十年进士;乾隆十五年,大理专卿邹一桂举顾栋高,授国子监司业。皇太后万寿,栋高入京祝寿,召见,拜起内侍扶掖。他奏时,首及吴敝俗,请以节俭风示海内,得到皇上的嘉奖,辞行时... 顾栋高,字震沧,又名复初,江苏省无锡人。公元1677—1759年。康熙六十年进士;乾隆十五年,大理专卿邹一桂举顾栋高,授国子监司业。皇太后万寿,栋高入京祝寿,召见,拜起内侍扶掖。他奏时,首及吴敝俗,请以节俭风示海内,得到皇上的嘉奖,辞行时,赐七言律二章。乾隆二十二年,南巡,召见行在,加祭酒衔,赐御书:“传经耆硕”四字。乾隆二十四年,顾栋高死,享年八十二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二十二年 《春秋》 国子监 大理 公元 诸侯 疆域 兵制 左传
下载PDF
《涑水司马氏源流集略》简介
16
作者 邓广铭 王汝澜 《晋阳学刊》 1986年第2期80-84,共5页
司马光是我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之一,是在近八九百年内影响很大的历史人物之一,是一位有不朽名著的历史学家。他是在宋哲宗元祐元年九月初一日(公元1086年10月11日)逝世的,986年10月是他逝世的九百周年。关于司马光的生平,不但《宋史》... 司马光是我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之一,是在近八九百年内影响很大的历史人物之一,是一位有不朽名著的历史学家。他是在宋哲宗元祐元年九月初一日(公元1086年10月11日)逝世的,986年10月是他逝世的九百周年。关于司马光的生平,不但《宋史》上为他立传,而且苏轼、范镇为他所做的《行状》、《墓志铭》,以及清人陈弘谋和顾栋高为他所做的两部《年谱》,都流传至今。司马光本人的文集既有一种《司马文正公文集》,还有一种《司马文正公传家集》。我们现在还要向大家介绍一部有关的书,那就是《涑水司马氏源流集略》。这是明朝万历年间所编成的一部书,是一部可靠的书,是一部不但为现代人所少见,而且连为他编纂年谱的陈宏谋和顾栋高也都不曾见过的一部书。司马光的家乡是山西夏县的高堠里,因为涑水环行其地,所以司马光就自称为涑水人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光 司马氏 墓志铭 源流 夏县 文集 宋哲宗 历史人物 翰林学士
下载PDF
刘成国《王安石年谱长编》
17
作者 成玮 《唐宋历史评论》 2021年第1期222-233,251,共13页
王安石作为北宋名相,功业彪炳,著述卓荦,然而生平事迹疑窦丛生。他深陷新旧党争旋涡,殁时正值对手旧党得势,"今日江湖从学者,人人讳道是门生";①高宗南渡后,又一度被斥为北宋覆灭之由,②所受抹杀、诬毁特甚。为之撰年谱者,先... 王安石作为北宋名相,功业彪炳,著述卓荦,然而生平事迹疑窦丛生。他深陷新旧党争旋涡,殁时正值对手旧党得势,"今日江湖从学者,人人讳道是门生";①高宗南渡后,又一度被斥为北宋覆灭之由,②所受抹杀、诬毁特甚。为之撰年谱者,先后有宋人詹大和,清人顾栋高、蔡上翔三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石 生平事迹 新旧党争 南渡后 蔡上翔
下载PDF
莱子姜姓说志疑
18
作者 丁鼎 《管子学刊》 1992年第3期63-,23,共2页
“莱”是殷周之际一个比较强大的古国名称。其地域大致在今山东中部和东部地区。由于时代久远,坟典散阙,文献不足征,因而关于莱国的许多情况早已湮没无闻,其姓氏至今也仍是一个迷。关于莱国的姓氏,学术界众说纷纭,迄无定论,先后产生过... “莱”是殷周之际一个比较强大的古国名称。其地域大致在今山东中部和东部地区。由于时代久远,坟典散阙,文献不足征,因而关于莱国的许多情况早已湮没无闻,其姓氏至今也仍是一个迷。关于莱国的姓氏,学术界众说纷纭,迄无定论,先后产生过姜姓、子姓、纪姓、赢姓诸说。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姜姓说”。莱子姜姓说虽然先唐即已有之(据《左传·襄公二年》孔《疏》,详下),但究竟是谁最先提出?现已不可确考。在现存文献中,最早明白断定莱国为姜姓的是清人顾栋高《春秋大事表》卷五《春秋列国爵姓及存灭表》。后来,近人王献唐先生在《山东古国考》中进一步肯定和论证了莱子姜姓说。其根据是《左传·襄公二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姜 左传 东部地区 姓氏 王献唐 山东 文献通考 学术界 殷周
下载PDF
《春秋大事表》的编撰特点和思想价值
19
作者 张爱芳 屈宁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47-50,59,共5页
清前期学者顾栋高所撰《春秋大事表》是一部精心撰构的带有总结性特点的《春秋》学名著。全书不仅在编撰体例上匠心独运,巧妙地糅合了纪事本末体和史表的优点,而且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在探求《春秋》之著述宗旨和评论春秋历史时势方面,... 清前期学者顾栋高所撰《春秋大事表》是一部精心撰构的带有总结性特点的《春秋》学名著。全书不仅在编撰体例上匠心独运,巧妙地糅合了纪事本末体和史表的优点,而且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在探求《春秋》之著述宗旨和评论春秋历史时势方面,提出了诸多创见,至今仍是研究《春秋》经传和先秦史的重要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大事表》 清前期 历史编纂学
下载PDF
无韵之离骚 作为文学家的司马迁
20
作者 刘勃 《国家人文历史》 2020年第1期62-66,共5页
读《左传》,手边往往会放几部参考书。顾栋高的《春秋大事表》不必说了,方朝晖先生的《春秋左传人物谱》,也是常会翻阅的(虽然他的评论,我大多不赞同)。这书的特点,是以人物为中心,把《左传》中某人分散在各年的事迹,抄撮在一起。这样,... 读《左传》,手边往往会放几部参考书。顾栋高的《春秋大事表》不必说了,方朝晖先生的《春秋左传人物谱》,也是常会翻阅的(虽然他的评论,我大多不赞同)。这书的特点,是以人物为中心,把《左传》中某人分散在各年的事迹,抄撮在一起。这样,阅读体验就好多了。编年体的书,最大的麻烦,就是一年之中,互不相干的事太多,而一个人,一件事的首尾因果,又往往隔得非常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朝晖 《左传》 阅读体验 无韵之离骚 编年体 司马迁 参考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